福建综合改革试验热点研究
作者: 周裕惠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年05月
简介:
《福建综合改革试验热点研究》系原福建省发改`委周裕惠研究员(正教授级),筛选近年来撰写发表在各类公开或内部刊物上的51篇研究论文汇编而成,约计35万字,体现了作者近年来对福建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曾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反响,现拟结集出版,特请福建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张志南作序。
【免费在线读】
福建省地处沿海开放地带,“复关”后的影响首当其冲。面对这场迟早到来的“复关”大潮的冲击,我们要按照福建省委五届七次全会的要求,从多方面做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充分准备,及早采取必要的趋利避害的相应对策。
1.要对“复关”后全省经济发展的环境、态势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为经济工作与关贸总协定的宗旨、规则相一致创造条件。既要看到“复关”为福建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的难得契机,又要看到它将使我们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各级领导来说,应更多地清醒估计“复关”对全省经济产生的巨大、全方位的冲击,要有产生短期震动的思想准备。必须认识我方所做的有关关税减让、取消进口调节税和进口替代目录,以及逐步取消许可证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兑现的。对此,不能存在任何幻想。即使被列入保护的行业,进口关税也要降低,冲击仍然存在,不可高枕无忧。对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必须看到“复关”后在市场竞争加剧新形势下,企业将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但不能无所作为,等待保护。要有同外国产品平等竞争的心理准备。企业要树立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走向市场的步伐,提高质量与效益,迎接新的挑战。
当务之急是必须了解、研究关贸总协定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了解“乌拉圭回合”的特点和三项新议题,明确我国“复关”承担的任务,承诺的关税减让和取消许可证的“进程表”,并结合福建省实际,对主要工业部门、行业(包括服务贸易)和外贸进出口商品构成,以及年出口创汇在500万-1000万美元的大宗商品进行分类调查与分析,提出哪些可以全部或部分放开,哪些要给予一定的保护期,哪些争取暂不加入。要认真研究福建省趋利避害的措施,以增强经济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与创造性。
2.要努力推进市场多元化和对外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据统计:1991年福建省出口贸易29亿美元的总额中,港澳市场占48%,日本占14.5%,美加占15.2%,欧共体占10.3%。目前中心市场港澳已处于饱和状态,原有的主导市场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加剧。我们一定要克服“重北轻南”、喜欢做港澳、日本、美加、欧共体大生意,不愿做发展国家小生意的思想。在宏观上既要继续重视中心市场、主导市场的稳定发展,又要注意辅助市场,开拓新的市场。特别要注意发展澳大利亚、东盟和中东、独联体、非洲市场,以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从微观上,要大胆采用期货、转口、易货等国际通行的贸易方式,实现由单纯出口贸易向贸易方式多样化、多功能经营转变。企业要采用产品出口、合同安排、境外直接投资,以及技术转让等打进国外市场,以打进去的办法,对付挤进来。目前国际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已逐步由商品输出转为技术和资本输出,由进出口贸易转向海外投资,搞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占用东道国配额,以避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进入经济集团化区域的最佳方式就是在该域内投资设厂或收购海外企业产权,获得国外的技术和销售网络。福建省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与经营方式,争取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有新的突破。
3.企业要尽早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市场要求、价格标准和营销惯例,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和推动技术进步。目前国际经济集团化是一种趋势,区域内的商品自由流动必然要求产品质量和规格的统一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89个成员中,有55个国家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产品得不到IS09000系列标准认证,就不许进口或采取压价手段。日本曾把实施标准化和产品认证制度作为促进出口的“两个轮子”。亚洲“四小龙”也建立认证机构、标准与标志,解决商品出口的“通行证”。我国199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以来,上海、苏州、浙江去年“采标”企业和产品分别达320、150、291种。广东从1983年开始,着手向国际市场购买标准产品,共买了7000多种国际质量和包装标准,强制企业生产,扩大出口,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福建省对此过去注意不够,起步较晚,必须把它提到企业及主管部门的日程上来。要符合国际统一的质量标准,就必须加强标准化信息的搜集和研究。在企业中大力推广质量“达标”活动,加速商品更新换代步伐,开展质量认证和实验室认证,同时按ISO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工厂,使出口商品从“以廉取胜”转到“以质取胜”的轨道上来。
……
【目录】
序(苏增添)
前言(周裕惠)
第一篇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改革中坚持、完善、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相关政策把握
在深化改革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明确的若干问题
对福建所有制结构调整与改革的思考
调整与创新福建民营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篇 深化国企、国资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若干理性思考
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放权”是改革必经之路
——纪念福建55位厂长、经理“松绑放松”呼吁信发表20周年
在深化改革中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增创国有企业新优势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公司30年改革实践的回望与启示
高位嫁接集群发展铸就后发优势
——福建汽车工业企业的调查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关于资本经营的理论与实务探讨
优化改善资本结构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对漳州市“工业立市”的若干建言
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研究
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制改革如何步人快车道
试论国有资产监管的理念方式手段创新
第三篇 发展民营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完善、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参与国企改制重组:非公有制经济创新与发展的新空间
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制、资产重组的途径选择及其操作难点
论非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若干问题
民间投资缘何启而难动
——福建省百户非国有企业投资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问诊民营企业融资贷款和担保难
托起民营企业架起银企桥梁
第四篇 扩大对外、对台的全方位开放
福建利用外资方式面临转型
多方面抓紧做好“复关”的准备
搞好行业组织的发展与改革工程应对人世挑战
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抉择
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启动平潭新一轮的国内外投资
加快平潭开放开发的若干战略思考
第五篇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机制
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
福建产业集群发展与工业园区转型提升问题研究
发展产业集群需谨防“误区”
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把握与处理的若干关系
配套改革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谨防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缺失
南安市综合改革试点调查
长泰县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培育的战略研究
电力上网定价期待市场机制
打造“6·18”平台推进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
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与“6·18”转型提升的考略
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守望“6·18”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6·18”平台建设虚拟研究院的若干理论与实践
龙岩经济开发区、龙州工业园区促进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
建立农业“五新”推广运行机制的调研报告
第六篇 社会、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建立新型的社会基层管理体制
关于将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监督条例列入立法规划项目的建议
论学术社团的制度需求、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
宁德蕉城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福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实施路径探讨
破解平潭水资源制约“瓶颈”的思路与对策
后记
附录(学术活动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