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7 项 “唐山出版社,2004” 相关结果
中国大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王良能著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2004
简介:
芦洲神将.上册,神将文化阅览卷
作者: 吕江铭著
Centrifugal Dialectics:Readings in World Chinese Fiction
作者: (新加坡)杨松年,简文志主编
芦洲神将.下册,神将艺术赏析卷
龙应台与台湾的文化迷思
作者: 黄梁主编
简介: 2003年6月13日,龍應台發表〈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一文,7月在各地媒體同步刊登〈五十年來家國-我看台灣的「文化精神分裂症」〉,激起了華文世界激烈的文化論辯。龍應台文章內容輻射的國際化/本土化、中國文化/台灣文化諸問題,無意間點燃了台灣社會積鬱已久、遍地可見的爭執火線。饒有興味的命題是:龍應台文章包藏的能量為何如此巨大?為什麼它既能激動人心又令反對者深惡痛絕? 接續大眾媒體與網路論壇「挑戰龍應台」系列文章之後,紫藤廬舉辦「龍應台與台灣的文化迷思」系列座談的自我期許,願望發自不同社會位置、抱持不同文化觀點的議論,在紫藤廬一貫秉持的開放對話空間裡,進行台灣文化圖景的辨證與重組。本書為此一系列座談會的紀實。文化是運動中的生命體,而非僅是觀念意義的容器;文化是精神堅持的披荊斬棘,而非僅是裝飾生活的嘉年華,瞥見紫藤廬安然閑適神采奕奕,思索台灣文化也應作如是觀,期望台灣文化畢竟寬容大度。
The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 Culture Resources:Case Studies
作者: 杜奉贤(Tu, Fung-Shien)著
Entanglement of Nativeness:Self-exile, "Nan Yang" Fiction and Myths of Nativeness
作者: 朱崇科著
简介: 「……這本書搜集了作者近年對馬華以及新華文學的反思及建言,如書名副題所言,重點置於邊緣放逐,『南洋』虛構,本土迷思三方面。朱對以往的馬華文學論述作了相當豐富的介紹;從方修到楊松年、王潤華、黃錦樹,他都能指出各家的特色,並提出一己看法。同時他也討論馬華老少作家,如郁達夫、英培安、吳耀宗等人的作品;行有餘力,他更涉獵曾毓林、唐正明、九丹等通俗作家及文化現象。以外來者的身份對在地文學作考察,朱的態度不卑不亢,堪稱是有心人……以朱崇科對文學史及文學理論的深厚訓練,未來的批評必有可觀,也值得我們繼續期待。」——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王德威教授。 < TOP>
身体与社会
作者: 杨儒宾,何乏笔主编
简介: 在一切事物當中,「身體」是最貼近我們生命的概念,但就像俗語所說的:最近身的東西往往最看不清楚。我們很早就忘了身體是支撐我們一切思想活動的母胎,是所有感知活動的輻射源,是作為「此世存有」的人與世界的輻輳地,是綰結了形體之上(所謂形而上)與之下(所謂形而下)的所有人文活動的體現者。它距離我們如是之近,但因為它的近不是海德格所謂「手前性」的對象,而是構成人的行動的構成者,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雖然我們探討過很多重要的思想議題:心靈、存在、想像、正義、倫理等等,但千探萬探,我們就是忘了這些偉大的主題都是繞著身體主體這個母胎發展出來的。 本書採取對話方式,因我們相信對話更可以捲出身心底層的無盡藏。至於對話不只是兩人之相對而談,而常是主持人加入成了三人鼎談,或是聽眾也忘情加入更成了議論的交響樂團,其原因乃是我們相信比較好的座談是種呼喚,是種共享,是在場的每個人都共同參與創造的作品,《論語》與柏拉圖的《對話錄》就是最好的示範。 座談會由我們共同設計,周渝兄與紫藤文化協會支持,系列座談自1998年始前後延續了一年。由於整理出來的座談會內容情況各不相同,我們從當中擷取了結構較完整的六場,合為一編,形同一本歷史紀錄,書名仍名之為《身體與社會》。感謝參與座談的每位嘉賓,也感謝紫藤廬工作同仁的協助。
永远的图腾
作者: 杨平著
霓虹国度中同志的隐现与操演
作者: 谢卧龙主编
鼠儒主义
作者: 路况著
社区健康资源网络
作者: 洪德仁编著
理解日常生活差异与构成的可能性:以刘振祥八0年代台北摄影为例
作者: 刘维喆著
Lonely China
作者: 廖伟棠摄影
Studies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Forces in Taiwan
作者: 蔡宏进(Hong-Chin Tsai)著
后共产主义与后社会主义研究
作者: 姜新立著
知识型构中性别与权力的思想与辩证
个人化与生活风格社群
作者: 孙治本著
诗里诗外:双橡之美
作者: 李辰雄著
道学与儒林
作者: 李纪祥著
简介: 錢賓四先生在素書樓課堂中,曾以儒林與道學為講題,這正是本書書名「道學與儒林」之緣起。作者在本書中所立的寫作位所,見證了一種當代人對當代自我與文化傳統的對話與書寫,是文本與經典的為己「讀書」之學,摸索的是學術研究與生命情懷的不可分割。本書共收錄論文九篇,範圍涉及宋明理學、東亞比較儒學、清代學術。環繞《近思錄》與《傳習錄》、《大學》、朱子與陽明、劉宗周與劉門、江藩與清代學術史寫作、戴震與道統,以及韓國的權近、曹植、李滉等,治學所歷,提出淺見。
唐山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