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
作者: 田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8年11月
简介:
《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一书,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关于天地会、中国秘密结社以及民间文化史研究的一部杰出著作。该书采用了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兴起的另一种秘密社会史研究路径,即文化人类学,本书主要从文化人类学而非政治的角度来解读天地会的仪式、符号和话语,重在阐释这些元素如何建构起天地会作为一种共同体的内部认同。简单来说,田海笔下的天地会,文化建构才是核心。田海精通中文,这大大有利于他仔细爬梳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史料。他细致梳理了民间宗教和迷信文化中的末世/救世论,并概括为“神魔救世范式”,即末世灾劫 神魔救世 器物。天地会的种种仪式和神话传说,终跳不出这个框架。这些仪式和神话的意义是为原本缺乏如共同家族、邻里、职业而结成的天地会创造了一种原本并不存在的认同,这种认同既要说明天地会作为一种组织存在的合理性,又要与其成员的知识背景相适应。田海除了给广大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天地会之外,他还赋予给天地会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这当是此书一大贡献。
【免费在线读】
三合会血盟的基本程式由起誓和诅咒两部分组成,它们要在充当见证者和应验者的天地神灵面前举行。起誓诅咒的同时要饮一杯掺和了禽血和/ 或人血的酒。誓约可以(但不一定要)写成文书,起誓完毕即烧毁。钻过一道刀剑架起的门关是仪式的一部分。
早期的证据来自于1786—1787 年林爽文起义之后的审讯资料,这些资料证实了起义参与者起过“誓”,但明确提到采用了“歃血”这一古老做法的仅见于1786年底在台湾发现的盟书。稍后才发现了一则关于歃血为盟的完整描述,它出自三合会师父陈信的一名徒弟。这名师父早在1787年就开始在台湾活动,但在林爽文叛乱被镇压后一直隐匿起来。在此期间,他教会了谢志如何举行盟誓仪式,并给了谢志一份盟书。
1790 年,谢志及其门徒在户外设立了一座祭桌,并向神灵供奉一只童子鸡。他们钻过了一道刀架门,随后谢志拿出陈信给他的那份旧盟书,所有人都跪伏在祭桌前,谢志对天宣读了如下口头誓约:“一人有难,大家帮助,如若负盟,刀下亡身。”接着谢志在桌前焚化了那份盟书,每人都饮下掺和着子鸡血的酒,仪式随即结束。后来谢志及其大徒弟被审讯时,他们只记得那份盟书的部分内容: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人有难,大家帮助。若是不救及走漏消息,全家灭亡,刀下亡身……总要同心协力,若是负盟,刀下亡身。
师父们总是向徒弟许诺好运以换取他们的效忠。他们还教给徒弟传统的三合会暗号—左手伸三指朝天。“同心”一词让我们想起前一章中提到的一些血盟仪式中的“同心酒”。陈信的盟誓与当时保留下来的另一份盟书之间有些差别,这表明陈信在台湾时与卷入林爽文起义的网络并不相干。
血代表着生命的力量,因而在起誓之前饮血,便使誓约具有*强大的可能效力。一起饮酒则在参与者之间营造了一种纽带,这种纽带相当贴切地表现在三合会内部的一种说法上,即把酒说成“家和兴”。大多数三合会会众的供词都具体提到了血和酒的使用,只有很少一些案例提到不用血和酒就起誓,而提到只传授会内知识但不需发誓的案例则更少。考虑到三合会团体普遍采用歃血为盟这一事实,上述这些偶尔的例外肯定是由个别师父的怪癖所致,甚至有可能是由于我们手头资料的疏漏造成的。我们只在江西—闽北地区三合会*初几十年的历史上发现了不采用血盟就传授三合会*起码知识的事例。但是,即使在这些地区,也不可能不经起誓即传授更详细的会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