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81 项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相关结果
A Shortcut to Correct English Pronunciation
作者: 章正刚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简介:本书并不是供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语言学教材,它以实用为目的,以广大中学生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希望读者通过学习切实得到好处,因而注意了内容的针对性(才能有效)、趣味性(才能吸引你认真读完它)和知识性(除了知道正确发音,还得到一些与英语有关的知识并扩大你的词汇量)。 本书附有录音以备读者自学之用。提醒读者,做一道题就去翻书末的答案,是没有信心和偷懒的表现。做练习务求认真,要做完整个练习才去检查答案,而且凡是错的,还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做错了。这样脚踏实地去做,你一定会发现学和不学确实不大一样。
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作者: 韩松主编
简介: 本书是2002年度国内优秀的科幻小说的选编。选取的作品注重多样性,力图展现各类不同风格与样式,让您在惊叹作者们汪洋恣肆的创造力与奇思妙想的同时,为他们真善美的心灵世界所感动。不要犹豫,立刻插上想象的翅膀,与大家一同畅游绚丽多彩的幻想王国,体验脑力激荡的全新乐趣。 《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收作品十六篇。作者中既有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这些科幻主力作家,也有胡俊华、拉拉、sieg等科幻新人。与前一集相比,本集还增加了长篇科幻小说节选,更扩展了它的覆盖面。通过这些佳作,笔者感觉科幻作者们都有长足进步,笔力更加成熟,思想更为深遂。不论是哪个年龄层次上的作者,都没有停止探索,没有吃老本。这种创新不止的精神给了中国科幻强大的原动力。 优秀科幻小说并不是飘在想像力天空的云,倒象是风筝,现实生活就是那牵在作者手中的线。《中国太阳》(刘慈欣著)鲜明地展现了这种风筝境界。主人公水娃从大山沟里走出来,实现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目标:进城、挣钱、作北京人,一点点“飞”向命运的天空,最后真得腾空而起,成为一名太空工人,去清洗巨型航天器“中国太阳”的镜面。水娃没有文化,并不是杨利伟那样的太空英雄。他和一批民工能够穿上宇航服走入太空,完全是商业行为的一部分。但正是这种草根性,给这篇小说扎实的基础。这些年,中国科幻第一线的作者随着年纪增加,阅历逐渐丰富,纷纷开始返归现实。《中国太阳》正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而这条路也正是中国科幻从小群体爱好迈向大众文化的必经之路。 何宏伟在四川省一个地级市工作。可谓身居一隅。但出道以来,却一直处在中国科幻作者的核心层。本集中收录了他的《六道众生》。以佛教六道轮回教义比喻六个平行空间,展示了很大的雄心。那种面对众生俯首,全权在握,主宰一切的感觉,作者描写得怵目惊心。不过,读完全篇,感觉这个题材本可以发展成规模宏大的长篇巨作,仅仅以短篇形式出现,稍显遗憾, 在本集中,赵海虹创作的《宝贝宝贝我爱你》意义特殊。韩松为本篇所作的评价“本年度女性色彩最浓郁的一篇科幻。”我非常同意,觉得甚至可以称它是“中文科幻史上女性色彩最浓郁的一篇科幻。”科幻文学本就是文学支流,女性科幻更是支流中的支流。而象本篇这样,既能体现完全的女性视角,又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作品,更属凤毛麟角。读罢全篇,当年那个略显青涩的女大学生作者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马上褪去。它告诉人们,赵海虹作为一个作者已经成熟了。 本集中的《噩梦兽》也出自一位女作者之手。张卓生活在卡夫卡、冯尼格特、村上春树的文字里,文字一向具有梦般的美感。更何况这又是一篇写梦的科幻小说。作为相当另类的作者,张卓的作品连续两年入选这个集子。 胡俊华的《飞呀飞》别俱一格,令人眼前一亮。它走在科幻文学中很少见,也很新颖的一个方向上——仿古科幻。将发明创造摆在近现代背景下,用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古董去朗诵创新和进步的篇章,这就是仿古科幻的原则。在小说里,一场早于莱特兄弟成功实验的航空比赛被描写的真实可信。那早被现代人遗忘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学普及高潮(晚清时代)被作者挖掘出来,赋予至今仍属重大的意义。传统文人习惯从帝王将相和政治斗争的角度看待历史,而《飞呀飞》却能告诉你历史,或者说是科学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另一面。《飞呀飞》还写出了浓厚的武汉地方特色。与主流文学不同,科幻作品里一向很难惯注地方特色,作者这个尝试非常可贵。全篇语言诙谐,几近“无厘头”。给这个多味拼盘般的选集上添了不可缺少的一味。 这两年,王晋康事务繁忙,科幻创作较少。而在本集中入选的《生存实验》大大突破了以前的风格。不过,对于熟悉他作品的人来说,虽然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小说里那种极端达尔文主义的残酷描写令人窒息,但又是作者思想发展的正常结果。把故事摆在不明方位的异星,也令作者少了一些顾虑,可以很放开地去展示自己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王晋康的这种思考读者可能会不适应,甚至很不喜欢。但记得一位出版界的朋友讲过,好作品就是要走极端。《生存实验》正是用一群孩子的鲜血和生命去写了这个极端。在这方面,它让我们联想到《蝇王》的血腥和寓义。 本集以刘慈欣的《朝闻道》压轴,这也是一篇“走极端”的科幻小说。这篇寓言性质的作品想像宏大,气势逼人。小说里的科学家们都是“疯子”。不仅别人这么看待,他们自己更骄傲地认同这种疯狂。那种对科学终极真理的近乎宗教狂徒的热情跃然纸上。笔者觉得,主流文学界的朋友特别应该读读这个短篇,感受一下它那或许很偏激的科学主义倾向。其实,在中国,所谓中西文化冲突远没有科学和人文的冲突那么直接,那么激烈,那么近在身边。《朝闻道》摆出一个奇特的舞台,让纯而又纯的科学价值观和其它种种价值体系——实用的、情感的、政治的、艺术的——迎头相撞,甚至撞得血光迸现,家破人亡。语不惊人誓不休。《朝闻道》正是以在某个特殊方向上去走极端而能震憾人的心灵。
中国传统血缘亲族习俗
作者: 刘黎明著
简介:中国民俗文化系列,搜寻古籍方志野史,汇集各族民俗材料,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揭示中华大地上“活化石”和“活古代”的诸文化相,向我们展示传统习俗的方方面面:五彩纷呈的婚姻习俗,颇有考究的姓名习俗,情趣盎然的交际礼仪,源远流长的家族习俗,光怪陆离的官场习俗,耸人听闻的黑社会习俗,深入人心的习惯法则,五花八门的商贸习俗,古趣横生的交通习俗语,花样百出的游艺民俗……洋洋大观,实为广大读者索取民俗知识的宝库。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作者: 钱乘旦,陈晓律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简介:斗争与和谐是社会前进的两个侧面,没有斗争,则社会难以进步;失去和谐,则社会难以维持。如何取得这两方面的平衡,是每一个前进中的民族所面临的难题。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当然受制于各国各自的国情。本书将围绕冲突中的融合这个主题,追溯现代英国形成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加深了解英国独白的民族精神,或许还可以提供一种参照,让我们沉思其他民族不同的(或相同的)经历。
四川省情与政策.2001
作者: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主编
简介:
A History of Foreign Women’s Education
作者: 杜学元著
从世界文明视野看儒佛道三元一体格局的由来
作者: 钟国发著
简介: 本书讨论了中国的“三教一体”。著作耙梳了中国三教形成的过程,探讨了三教一体格局的形成根据以及发展轨迹,研究了这一格局对于中国国家变迁和民众性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作者钟国发先生,在武汉大学从学于已故的史学家唐长儒先生,获得硕士学位。师门严格的史学治学传统,加上对于过去一段时间史学方法的深刻反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风的恢复,造就了钟国发先生视野开阔,思想深邃,讲真话,说实话的治学品格。毕业以后,钟国发发先生就职于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出任系主任,从事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教学工作。因此,任何读过钟国发先生著述的人,都对他总是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观察和思考中国宗教的历史和现状留下了深刻印象,都为他的理论勇气和耿直坦率折服。这一课题的研究和这本著作的写作,钟国发先生整整用了五年时间,读了本书的人,都会感觉到他在书中将自己的治学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How to Talk with Teens about Love, Relationships, & S-E-X:A Guide for Parents
作者: (美)A.G.迈伦(A.G.Miron)等著;李旭大译
简介:全球畅销图书文库·生活系列。 怎样和十几岁的孩子谈论爱、关系与性的话题,的确是件难事,但有了这本书作指导,你就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你的孩子就可以主动地向你寻求忠告、答案及做出积极决定所需的帮助。 该书作者采取了一种开诚布公的态度,以轻松愉快的笔调、朴实无华的语言,谈论了性发育、性传播疾病,以及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少女早孕、荷尔蒙、性骚扰,等等围绕十几岁孩子,但又是他们想知道的问题。
宗教与战争
作者: 李祖发等编著
简介: 宗教与战争,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们相伴而生,结缘良久。从远古部落出征前的宗教仪式,到人类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再到现代战争中的宗教因素,二者或紧密相连,或苦即若离。不仅如此,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宗教情感和宗教意识,还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稳定性和持久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进程。本书以翔实的信息资料,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基督教与战争、伊斯兰教与战争、犹太教与战争以及其他宗教与战争的内在联系。
Literary Theory
作者: 王一川著
简介:本书的撰写过程经历了21世纪初那次特别的世界性震荡事件,面对当今动荡不已的世界仍个人生活,不禁想起了本书开头引过的诗句:“诗不颤抖!” 王一川,全国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师范大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研究会会长主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该书是高校中文系文学理论课程新编教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形态的生成”子课题成果。作者选取文学理论新视角,对文学概念、文学文本、和文学批评等问题作了新的阐述,提
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
作者: 王东霞编著
简介:本书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图文互证,相得益彰。从图片看社会,从图片看中国,从图片中比较中国百年社会的进步,从图片中比较百年中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昔日的贫穷与落后,看到今日的发展与进步,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大众读物。兹为之叙。 图说中国服饰的演变。内含7大部分:梳长辫穿长袍着马褂裹小脚;断发易服;民国新礼服,中山装的创新;中西并列,新旧杂陈;“列宁装”与“布拉吉”;“草绿军装”、“文草”中的新时尚;改革的年代,绚丽的色彩。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 郭英德,过常宝著
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内含七篇。每一篇的第一章描述了该历史阶段文学风貌的演变过程,以及该历史阶段的社会风尚、精英意识、社会心理、文学活动等联系。
黑河流域的人文生态
作者: 色音著
简介:古往今来,在居延故地上发生过许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夏季,汉军乘胜对河西匈奴发起第二次进攻。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万余骑兵,从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县与环县之同)出发,跋涉千里,直抵居延与匈奴居延部落进行了规模不详的接触,便辗转到达小月氏,攻打祁连山一带的匈奴部队,生获酋涂王、单桓王、相国、将军和都尉,降服匈奴万余人,获得全胜。 西汉天汉二年(前99)九月,汉军骑都尉李陵率领5000步兵从居延出塞,沿匈奴龙城故道,北行3O日到达浚稽山,被匈奴单于三万骑兵围困。李陵率众且战且退,杀伤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由于寡不敌众,加之居延都尉路博德违背诏令,没有在半道接应,李陵军士于汗山狭谷(即今中蒙边界处)兵败,李陵被迫投降。 东汉永元三年(91),大将军左校尉耿爱复出河西,率800精锐骑兵,进至居延。出塞后直奔北单于庭,在金微山斩杀匈奴阔氏、名王以下五千余人。单于仅与数骑脱逃。耿爱出塞五千余里凯旋。这是两汉出师北伐匈奴以来所获得的以少胜多的空前大捷。 后凉太元十年(386),安西王吕光遣将派兵攻打西海郡。西海郡太守王祯率领“天下所闻”的居延军队与之抗争,终于失败。吕光为防止王祯起兵事件再度发生,将西海郡人迁徙到其他各郡。 泰常三年(418)春,北魏帝拓跋嗣命令护漠北高车中郎将薛繁率高车、丁零十二部北进,至弱水(今额济纳河)后击败柔然,俘虏二千余人。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遣将分道北伐东突厥。回纥与突厥为世仇,故出兵帮助唐军。贞观元年(627),回纥酋长菩萨沿居延道路至马鬃山,大破突厥酋长欲谷设,迫至天山。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突厥被迫称臣内附,居延境内得以安宁。 唐垂拱二年(686),武则天遣将军刘敬同征发河西骑兵,出居延塞征讨铁勒族同罗、仆固等部落,取得全胜。 应天四年(1209),成吉思汗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当年三月,从居延西夏黑水城北沿弱水攻入河西。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6)二月,蒙古军队再次由北路南下攻入居延,攻破据守居延的黑山威福军城。西夏部署在居延的强大兵力被歼灭,预示着西夏行将灭亡。次年六月,西夏向成吉思汗投降。 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派遣征虏将军冯胜,副将陈德、傅友德三路出塞西进兰州,攻克河西,并沿弱水北上元上都,征讨反明将领王保工,途经亦集乃。亦集乃路总管府歧王朵儿只班逃走,另一守将!、颜帖木儿投降,河西至亦集乃地区平定。明攻取亦集乃后旋即放弃,自汉代开创,夏元经营的屯田和其他事业均被废弃。划为张掖、酒泉边外地,居民内徙。不久漠北鞑靼领主占领亦集乃地区。 据地方志记载,额济纳旗境内的古遗迹、古遗址有一百余处。这些古遗迹、古遗址南起与甘肃省金塔县毗邻的“双城子”,北至中蒙边境,沿额济纳河蜿蜒成扇形。其中,重要古遗迹有汉长城、塞关、甲渠塞、卅井塞等塞墙,以及居延城、黑城、亚布赖城等古城遗址。 居延汉长城,也称居延塞墙。额济纳旗境内所存的塞墙遗址,主要有南北两段。北段塞墙全长八十余公里,南起甲渠塞(破城)沿弱水河西岸穿越河网密布的额很河,经巴彦陶来至古居延泽西岸(由此向东,跨蒙古国界,在内蒙占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北与汉光禄塞墙连接)o地面遗迹除破城附近尚存1.5~2米高外,其余仅残高O.40—O.58米。墙体经剖面观察,塞墙构筑系用两面取土分层夯筑方法,墙基处一米远的地方至199O年考察发现还遗有深O.40—O。75的壕沟,推测是当时修筑塞墙取土时所挖。塞墙附近有文献记载的“天田”遗迹。南段塞墙北起居延都尉府卅井侯官治所(今宝日川吉)西南,经查干陶来、呼仁川吉向南延伸。此段塞墙分南北侧两部分,北侧一部分已为流沙所湮没,只能辨析出走向轮廓。南侧塞墙沿烽燧迤逦南行,遗迹明显。墙体双重,间距为6.5米,双墙之间为天田设置。部分地段墙体为石块垒筑,现存最高处尚有2.O一2.3米,全长约二十余公里。至布很陶来与汉代金关塞墙相连,在今甘肃省金塔县的天仓乡附近向西与敦煌汉长城衔接,构成中国北方居延地区森严的防御体系。 综观汉代的居延,是匈奴进出河西的主道。为保卫河西走廊,征伐西域,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人居延收河西之后,汉武帝开始大规模开发营建居延,在此广建亭障烽燧。太初三年(前l02)“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o同年,筑居延城。并擢用前伏波将军路博德为强弩都尉,屯守居延。居延地区的塞墙、坞障、烽燧在此阶段得以更大规模的修筑,对遏止匈奴势力南侵,保卫中原王朝起到了作用。 根据史料记载,特别是结合出土居延汉简这第一手资料可知,汉代居延都尉所辖塞关分属于四个侯官,它们是殄北塞、居延塞(遮虏障)、甲渠塞和卅井塞侯官。殄北塞在居延防区最北端,甲渠塞位于今额很河西岸,卅井塞驻守今黑城东南的宝日川吉。 殄北塞,蒙古语为“川吉阿玛”。位于额济纳河下游,在苏泊淖尔南古居延泽(京斯图淖尔)西。殄北塞建筑在三米高的风蚀台地上,北可望见居延海(苏泊淖尔),东为巴丹吉林沙漠。障南北向,基本呈方形,边长33米。障门在南墙偏东,门宽二米,东、北墙保留一段较完整的墙基,残高五米,土坯砌,六层土坯夹一层芨芨草。西墙有房屋基础。墙宽3.5米,墙壁上有“羊头石五百”字样。障内现呈锅底形,障外地面分布较多汉代陶片。 殄北塞遗址共有五个烽燧和一个障,形成一个弧形屏障,烽燧之间相距甚远,最西北处与最东北处相距27公里。根据出土汉简表明,属于殄北侯官的烽燧至少有1O个。在部分烽燧之间有塞墙遗迹,但不很清晰。 甲渠塞,蒙古语为“呼钦浩特”,也称“木都日博勒金”。位于今达来呼布镇南24公里。甲渠塞由障和坞两部分组成,为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之长一甲渠侯官衙。此处往西3OO米,南北一线上有烽台和双重塞墙遗迹。 从敦达河与敖包河交汇处至布敦波日格以南(古代的弱水自此东北流向居延泽)大约四十公里,有一条较整齐而密集的烽燧,共有26个烽燧和一个障。除部分烽台外,在此线曾有一半地段建筑了塞墙。现在所见是用两道砾石堆起的塞墙基址,有些地方保存较好。塞墙内外两面都遗有5.O一5.5米宽的浅壕。 卅井塞,蒙古语为“宝日川吉”。位于今吉日嘎郎图苏木那仁布拉格嘎查东南49公里处,是汉代居延都尉防线最东部卅井塞的防御要塞。卅井塞建筑在一处孤立的小平顶高冈上,冈高20米。要塞系一层夯土一层芦苇构成。冈顶的烽台高四米,基座为5×5米。土坯筑,间以芦苇层。台东有少量房屋残迹,台西南坡比冈顶低六米处有一道方形坞壁(3O×3O米),系土坯筑。 从额很河东岸的布很陶来到古居延泽南端的宝日川吉,有一条从河岸起始往东北斜向沙坨子的塞墙,长约六十公里,共有32个烽燧,烽台之间相距2000米。就其现状来说,可分为两段。东段从宝曰川吉起,西至木吉山止,约有四十公里,形成一条稍为弧形的防线。其间,有一处尚可察见的塞墙残迹。西段自木吉西斜行至布很陶来止,约有二十公里,塞墙保存情况较好。 额济纳旗境内的古城址,目前已发现l3处。这些城址分布在北起苏泊淖尔苏木,南至巴彦宝格都苏木(额很查干牧场)的额济纳河中下游地段。 居延城(遮虏障),蒙古语为“班丁波日格”。位于今巴彦陶来农场浩宁呼布东南六公里。东临额很河干涸的河床,南北两翼均有城障烽隧遗址,城周围红柳从牛,连绵不断的大小沙丘布满城内外,一部分墙基已被流沙掩埋。城南北长13O米,东西宽127米,墙系夯筑,夯层O.12米,墙宽3.3米,最高处5米。地面陶片较多,采集到网坠、残铁器碎片。 据史料记载,遮虏障筑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前l02)。汉王朝在居延地区设立居延都尉府、居延县后,为加强居延地区的防务而在居延城增设遮虏障。《汉书.武帝纪》载:公元前102年匈奴袭杀酒泉都尉后,汉武帝委任路博德为强驽都尉驻守居延,增筑汉长城、“遮虏障”。《汉书·地理志》 ……
阅读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
作者: 姜飞主编
简介: 如何面对文学经典,这是一个问题。 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筑成了一座巍峨的方城,但是这座城不设“九门提督”,没有兵卫和弓弩手盘查和射杀过往人等,阅读者自可进出两便,去留自由。 于是,有纵马入城而又旋即飞马杀出的“草寇”——他们一个晚上可以吞下100万经典文字,像电影的快镜头一般迅速而模糊地经历漫长的“战争与和平”,然后挂一漏万或者全部排出;有进城之后终身对着一座小阁楼缠绵悱恻的“情种”——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城市高楼永远都是木质的“红楼”,所有的现实人生从来就是前朝的旧“梦”。 有进城之后就爬上中心广场那个演讲台的士大夫或者知识分子——他们以“日瓦戈医生”背后的人性问题为话由, 面对现实,振臂高呼;有对城内建筑的材料、质地、音响、色彩、光影、线条、结构等问题感兴趣的“形式主义者”——他们讲究趣味、品味,喜欢在秋天剔食螃蟹脚尖的肉,喝点醉人的液体,然后吟唐诗宋词。 有“心怀叵测”的偷师学艺者,主要考察技术和艺术,他们研究之后多半也要造一点楼阁什么的,或者造得更高,这叫“超越”,或者生怕人家有恐高症,造点平房,这叫 “平民化”,或者造得更怪以至不蔽风日,甚至根本不造,只在那里乱堆一些砖块任其日晒雨淋草长莺飞,这也有说法,叫“解构”——这类人里面总是会有大师拔地而起的,因为一切大师都有这么一个偷师学艺的神秘阶段;有手上拿着研究课题的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他们要进城去写一些规范的论文,参加城外的职称评定和社科评奖。 此外,还有受了世界的气而躲进城散心的人,有晃进城打发那些总也打发不完的时间的人;有离毕业还远或者马上毕业的大学生…… 以上就是进入或者逗留文学方城的各种方式。 但是,我们这套丛书将以何种方式入城呢? 这取决于我们编辑这套丛书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为多数喜好文学的人贡献尽可能好的有关文学的知识、观念和阅读路径,我们希望我们的表述被多数阅读者轻松而愉悦地接受。于是可以肯定,我们这套丛书采用的入城方式决不会是上述任何一种。 本书是“新锐经典阅读文丛”中的一册。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本书既讲究专业性,提供专业性的把握方式和见地,又突破狭隘的论文路数,讲究清新、亲切、随意和文字趣味,视野宽广而又心细如发,重视感性、直指内心。 本套丛书既非生气索然的研究,亦非流于滥俗的鉴赏,奉行的是一种“中庸之道”,有历史有领悟,有文有质,力图“文质彬彬”。这套丛书包括三册,即《古老的回声——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感性的归途——阅读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和《远方的诗神——阅读外国文学经典》。愿你开卷得益。
美国华人:从历史到现实
作者: 李小兵等著
简介: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激起中国人复杂的感情,像美国那样唤起中国人的好奇和想象,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影响着中国的目前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在日益开放的中国社会,美国文化的影子俨然是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中,美国风格日益成为时尚;在中国的媒体里,有关美国的报道占据国际消息的大量篇幅;在大学、在研究机关、在政府部门,人们密切注视着美国政策的动向;在书店、在图书馆,各种有关美国的介绍和讨论受到人们的青睐......一句话:中国正在面临美国的全面“入侵”。 可以预见,由于世界的日益缩小,由于中国加入WTO,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还将迅速增加,中国人对美国的兴趣还将继续加温。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当美国千方百计地加强自己的霸主地位时,拥有13亿人口的中华也在探求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中美关系将是21世纪世界事务的重大主题,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关系到两国关系的好坏,也关系到世界未来的光明与黑暗。 本书试图采取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角度与跨学科的研究分析方法,来提出和研究问题,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因此,本书一方面尽量着眼于华人的生活实际,听取美国各阶层华人的呼声,从诸多矛盾中去探索,从成败案例中去萃取。另一方面,又人美国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发展来进行透析,并尽量顾及到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变革与发展态势,来考察华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变化与活动方向。 本书提出问题的现实性、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的多元性,以及解答问题的普遍性,将为进一步理解美国华人的历史与现实提供新的途径。
New Zealand
作者: 蔡佳禾著
简介: 新西兰的面积要比那些波利尼西亚人的老家大得多,而且气候不像那些靠近赤道的小岛那么热。新西兰主要南岛和北岛两个岛屿组成,当中隔着库克海峡。北岛气候温暖而且雨量充沛,有着众多的海湾和半岛。北岛还有大片的平原,这里土地肥沃,布满森林。 与世界许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相比,新西兰的现代进程具有它自己的显著特点:最初进入这个岛国的移民定居者不是寻找黄金珍宝的冒险家,不是追求宗教自由的避难者,他们也不是被遣关流放的罪犯。新西兰的现代化过程无疑有着多种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即使从发达国家整体来看,新西兰的现代化过程也具有明显的重要性。这个国家产生过一些解决重大社会与政治难题的新思想和新政策,并因此对国际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1
作者: 陈惇主编;陈惇,刘洪涛著
简介: 这是一本有新意的外国文学史著作。它把西方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总体格局和东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中,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其成就,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从古代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学的近三千年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大约200个作家。全书史料翔实,论述具体,分析深刻,而且图文并茂,配有100幅作家图像。 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陈惇教育,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会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融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黄晋凯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刘象愚教授等著。
Dialogue With F.Jamson
作者: 梁永安著
简介: 《与当代大师对话》这套丛书绝不是曲学阿世、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一批有志于重新振兴学术事业的中青年学者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结晶。每一个关注这套丛书的编者和作者、策划和写作的人,都会发现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其一、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遴选欲与之对话的学术大师。 其二、注重与西方学术大师之间的直接对话。 其三、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其四、对问题意识的深化。 本书是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研究,以当代美国文化学派杰姆逊的理论为讨论对象,剖析其“后现代文化”理论构架,探求其理论体系中有关“总体论”与“后现代性”的冲突与阐释悖论。
地方政府战略管理
作者: 李文星等编著
简介: 本书论述了地方政府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以及地方政府内部系统综合诊断,地方政府外部环境全面解析,地方政府战略组合与选择等内容。
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简介: 本丛书讨论英联邦国家的现代化。按照丛书的整体规划,我们对英联邦国家逐一进行研究。较大、较重要的国家及与中国关系较密切的国家每个国家写一本书,其他国家则按地区分组,一个地区合为一本。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