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5 项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蔡骏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镇墓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兽面鹿角,形态各异。是为帝王将相镇守陵墓地宫、免其灵魂受到侵扰的一种冥器。
一个皇家造墓工匠少年秦北洋,意外降生于唐朝大墓地宫,背负血海深仇,身怀天工开物之绝技。却因满清灭亡、天下大变,不得不隐姓埋名。
生逢乱世,宿命使然,秦北洋被卷入波云诡谲的大时代,与小镇墓兽九色结为伙伴。
从帝都到魔都,从皇陵到孤岛,北洋屠恶龙;
一场镇墓兽与盗墓贼的终极对决,
一场与天下邪恶势力的激烈角逐,
庚子赔款百万宝藏之谜,就此破解!
【目录】
前言
楔子
*章 秋风白鹿原
第二章 秦氏孤儿
第三章 摄政王的密令
第四章 帝国黄昏
第五章 鹿角胎记
第六章 灭门案
第七章 血的研究
第八章 完璧归秦
第九章 重生秦北洋
第十章 四爷亡魂
第十一章 童女阿幽
第十二章 瀛台泣血梦
第十三章 不疯魔,不成活
第十四章 弯弓射日
第十五章 镇墓神兽
第十六章 帝国的葬礼
第十七章 中华民国
第十八章 中华帝国
第十九章 雪夜尸变
第二十章 洪宪帝陵
第二十一章 蛤蟆与小狼
第二十二章 龙旗复辟
第二十三章 三千年家族史
第二十四章 白鹿原盗墓
第二十五章 灵兽出世
第二十六章 千年之吻
第二十七章 彗星袭狱
第二十八章 越狱南渡
第二十九章 海上达摩山
第三十章 上海滩
第三十一章 龙与兽
第三十二章 夜盗镇墓兽
第三十三章 九色重生
第三十四章 青帮高徒
第三十五章 巡捕房悲伤夜
第三十六章 消失的百万白银
第三十七章 小木的欲望
第三十八章 父亲的故事
第三十九章 凶案启示录
第四十章 南苑之兽
第四十一章 北洋挖墓行
第四十二章 十角七头之兽
第四十三章 精武英雄
第四十四章 重返凶案现场
第四十五章 少男少女与兽
第四十六章 出卖
第四十七章 家族危机
第四十八章 “赛先生号”
第四十九章 会稽飞行
第五十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
第五十一章 火烧达摩山
第五十二章 夜逃
第五十三章 欺师灭祖
第五十四章 昼逃
第五十五章 投奔怒海
第五十六章 秘鲁轮船
第五十七章 欧阳安娜
第五十八章 达摩山
第五十九章 恶龙祭
第六十章 达摩烂柯山
第六十一章 海难
第六十二章 火烧无常庵
第六十三章 舍身崖
第六十四章 海上皇陵
第六十五章 建文地宫
第六十六章 北洋屠龙记
第六十七章 藏宝窟
第六十八章 达摩山伯爵
第六十九章 再见达摩山
第七十章 东海夜航船
【免费在线读】
楔子
紫禁城*后一位主人,爱新觉罗·溥仪去世那日,红色宫墙外已天翻地覆,红海洋席卷“全共斗”的东京、“五月风暴”的巴黎。民国李煜瀛所题“故宫博物院”匾额换成不伦不类的“血泪宫”,午门对联“砸烂旧世界帝王将相脚下踩,创造新天下七亿神州尽舜尧”,横批“造反有理”。供奉清朝列祖列宗画像牌位的奉先殿,被北京艺术学院的红卫兵改造成罪恶的四川大邑《收租院》泥塑展。有人建议在太和殿广场造两座大标语牌,务必超过三十八米高的大殿,碾轧“王气”;皇帝宝座要加封条,塑一尊农民持枪雕像……
形势逼人,周总理下令关闭故宫,故宫侥幸逃过一劫。
两年后,故宫博物院里无论“造反派”“保皇派”,一律下放湖北省咸宁县“五七干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故宫考古研究员王洛生,辞别妻子儿女,坐了两昼夜闷罐火车,开始牛棚生涯。每天的学习就是种田、挑粪、放牛、打井,早请示,晚汇报,唱语录歌。王洛生三十多岁,田野考古出身,爱打篮球,身高体健,不像文弱书生。才两个月,他已后背佝偻,早生华发。
这天半夜,王洛生被从床铺上拎出来开会。改造成牛棚的土地庙中,坐着十来个老头儿,有书画研究大师、商周青铜器学者、*的瓷器专家,每一位都声名显赫。
所谓思想总结会,就是批判与自我批判,“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好在都是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虽说文人相轻,但谁也不会在这种场合彼此开炮,便只能自我批评了。有人说:“这辈子*晦气的事儿,是在1956年刨了万历皇帝的定陵……”
破庙房梁上,有只大老鼠哧溜一下蹿过。牛棚安静了,仿佛被某种东西牢牢捆绑,在所有人双手双脚与嘴巴上打上死结。接近冰点的子夜,纸糊的窗户外,稀稀拉拉地下起了小雪。臭烘烘的牛粪味,暂时抵挡住了钻入骨髓的寒冷。
唯独缩在角落的一个老头儿,闭目养神,不为所动。此人既非学者,也非专家,王洛生连他的名字都不记得,大家只管他叫“老木匠”。
轮到王洛生交代思想:“组长同志,我爷爷是北大教授王家维。‘九一八’事变那年,我父亲在洛阳挖掘东汉古墓,我母亲在考古现场生下我,取名王洛生。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考古研究所。”
他一连说了三个掘墓故事,全都发生在陕西的唐朝大墓……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中国*的两位皇帝的合葬墓。唐末动乱,耀州节度使温韬,把关中十八唐陵挖了个遍,就是没打开乾陵。古书说‘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郭沫若同志认为,若能打开乾陵,其价值百倍于万历皇帝的定陵。《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十卷、武则天真人像、上官婉儿手迹必能重见天日。郭老曾赋诗‘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
“你们这些知识分子,记性倒是好得惊人!”检查组长吐了口唾沫。
“郭老要挖开乾陵,是想触摸中国历史的大秘密,为女皇武则天翻案。1960年,乾陵发掘委员会向国务院提交计划。但定陵挖出了那么多幺蛾子,周总理批示:此事留作后人来完成。话虽如此,乾陵发掘委员会还是从各地借调了精兵强将,比如我。乾陵周边埋着两位太子,三个王、四个公主、八个大臣陪葬。考虑到我挖墓有经验,挖掘委员会让我带头挖了隔壁的永泰公主墓。”
“这个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第七女,韦皇后所出。她嫁给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而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亲侄子,这门婚事是亲上加亲。十七岁新婚不久,武延基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新唐书》说这小两口子被下令缢杀。老不要脸的,为面首杀了自己的亲孙女与亲侄孙。”
牛棚里的唐史专家插话了。检查组长听得一愣一愣的,如亲眼看见了那深宫血泪。
“我从监狱里找了个土夫子——就是盗墓贼。那人很年轻,左手断了根指头,但盗墓极有经验。我们让他勘查现场,居然找到了墓道。这是个斜坡土洞砖室墓。我*个钻进墓道,看到两边壁画上画有青龙、白虎,甲胄鲜明的唐朝武士仪仗队和兵器架,还有栩栩如生的仕女图。我发现个盗洞,还有一副骨架,直立埋在土中。土夫子估计这是盗墓贼分赃不匀,内讧砍死了一个,但也可能死于……”
“死于啥玩意儿?”
王洛生咽了下唾沫,目光撞上角落中的“老木匠”,眼睛仿佛被针刺了下,只能吞下已到嘴边的三个字。“我亲手打开永泰公主的庑殿式石椁,可惜被盗墓贼扫荡过,宝贝都没了。我在椁内挖出头骨和下颌骨,还有十一块骨盆碎片。经过复原,结合墓志铭,发现公主并非缢死,而是因为骨盆狭小难产而死。十七岁的女孩子,骨盆还没完全发育好吧。开棺当晚,我梦到了永泰公主。她穿着壁画里的衣裳,体态丰盈,估计子宫里怀着胎儿,面容还是青春少女,艳若桃李。她并不怨恨我,倒是发出银铃似的笑声,牵着我的手走出墓道。那时候,我刚满三十岁还没结婚,不可自拔地迷恋上了她。我的手指缝里还有她骨骸的气味。她脱下衣衫,一对玉臂环抱我的后背,将我拽入销魂纱罗帐中……”
王洛生越说越入戏,眼前浮现出白居易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一屋子的专家学者,同样性饥渴的检查组长,听得聚精会神,口干舌燥,不停咽口水,全然忘了这是个色情故事的春梦。
“哎呀。”王洛生抽了自己一耳光,“我在散播封建迷信了。古人说,这就是托梦,初次怀胎而死的女子,总有怨念要生下孩子,便会闯入年轻男子梦中,以期再得一子。估计在阴曹地府,永泰公主已诞下这孩子了吧。”
“美死你小子!梦里干了十七岁的公主,你还是去阴间做驸马爷吧!”
王洛生任凭检查组长怎么骂,自顾自说:“挖完永泰公主墓,我又瞄准西安郊区东南的白鹿原,那里埋着一位小皇子——永泰公主的堂弟,同为武则天的孙子辈。”
“别人是书画专家、玉石专家、瓷器专家,您却是名副其实的掘墓专家!”检查组长又冷嘲热讽一番,“不过嘛,我爱听。对付这些封建地主阶级,千万不要客气,不但要刨他们的祖坟,还要鞭尸焚烧,为古代劳动人民报仇雪恨!王洛生,你得劲地往下说!”
“土夫子劝我不要开挖,白鹿原地下遍布汉唐古墓,不如换一个刨刨。我很生气,真当我们是盗墓贼啦?还是打洞的田鼠?我们挖唐朝小皇子墓的目的,是要挖他奶奶武则天的墓。土夫子又说,此墓是鬼门关,自古不知多少英雄好汉葬身其中,据说是盗墓界的滑铁卢与斯大林格勒——我自己总结的。挖墓前一晚,土夫子竟逃上附近的终南山,好像那山上真有啥仙境。我们继续掘墓……”
“同志,该轮到我讲了!”
牛棚角落里响起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一宿没说话的老木匠,站起来打断了王洛生。所有目光齐刷刷地看过去——“老木匠”个头比王洛生还略高一点,鼻梁高挺,双眼炯炯有神。他穿着灰棉袄,早过了退休年纪,头发不秃,半黑半白,一脸络腮胡。到了五七干校,任谁都得蓬头垢面。
故宫博物院,除了有一流的专家学者,更养了上百能工巧匠,有些原是皇家御用的工匠传人。五百多年的宫殿,即便不住皇帝太监,依然少不了这些人养护,否则早颓败光了。故宫的工匠分为木器组、钟表组、漆器组、铜器族、陶瓷组等各司其职。唯独这“老木匠”剑走偏锋,不只做木匠活,故宫里没有他不能修的——太和门的铜狮子、太和殿的鹤与龟、大殿斗拱、皇帝宝座、屋顶上的脊兽与鸱吻,甚至洋人进贡的各种奇技淫巧,像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木框转花玻璃片、瑞士八音盒……
“那你说吧,老木匠,可别让大家等到天明鸡叫,耽误了明天的工期。”今晚听过考古学家的几个荤段子,组长也不忌讳了,“你是偷了光绪皇帝的宝贝,还是调戏了珍妃的鬼魂?”
一直缩着的老木匠,伸了伸脚底板说:“原以为,你们对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不感兴趣。哎呀,且待老汉伸伸脚。”
1969年12月的雪夜,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精英们,被困在一座破庙交代思想,却将这一晚变成了张岱的夜航船。一个叫老木匠的男人,眯起双眼。只见世界飞快地旋转,幽暗的历史深处,鹿角雪白,烈焰翻腾……
“今儿晚上,我要跟大家伙儿讲的,便是这镇墓兽的故事,话说六十九年前的庚子年……”
*章 秋风白鹿原
大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耶稣诞生后第1900年。盛夏的北京城,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被董福祥的甘军剁成肉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北大街被神机营章京恩海所杀。慈禧太后降下懿旨,向十一国列强宣战,悬赏杀死所有洋人。传言红灯照的黄莲圣母林黑儿,白日飞升数万里,火烧东京与圣彼得堡。数万义和团加上清军,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与西什库大教堂的八百洋鬼子,连续两个月竟没打下来,徒留“刀枪不入”的拳民尸体。8月14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午门,穿过太和殿与紫禁城。同一日,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皇西逃。老佛爷打扮成农村汉人老太太,皇帝伪装成穷书生。随驾的王公大臣、八旗军、太监、宫女,惶惶如丧家之犬。
逃难队列末尾,有个叫秦海关的男人。魁梧高大的七尺大汉,手掌心满是老茧,背着结实的大木箱,装着二锤、楔子、錾子、手锤、钢尺和墨斗,手里提着大锤、钢钎与风箱,都是石匠的吃饭家伙。皇城根下有内务府工匠村,从木匠、铁匠、泥瓦匠到玉石匠、陶瓷匠、装裱匠应有尽有,大难临头,多作鸟兽散,唯独秦海关拖家带口上路。
媳妇三十来岁,挺着怀胎数月的肚子。她听说洋鬼子全是色中恶鬼,见女人就扑,兵荒马乱的世道,跟着丈夫逃亡是*选择。秦海关刚满四十岁,膝下却无儿女。媳妇嫁给他二十年,怀孕三次,两次流产,一次夭折,这次恐怕是*后的机会。但这一路颠沛流离,忍饥挨饿,连皇帝也得跟王公贝勒们共用一车,媳妇也只能提心吊胆地捧着肚子翻山越岭。
銮驾过了京郊回民西贯市村,经居庸关、怀来榆林堡、宣化鸡鸣驿、大同府城……到山西太原,大伙儿才稍事停顿。大肚子的媳妇,并未如往昔流产,身体却越发强健,秦海关心想是祖宗显灵庇佑。血腥的夏天过去,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向西狂奔。这一路沙尘滚滚,身后的华北大平原,已然烽火焦土。
这年十月,队伍穿过整个山西,自风陵渡过黄河入潼关,抵达西安。护驾队伍越发庞大,各种能工巧匠来为皇家服务,毕竟给的薪水丰厚。慈禧太后住进行宫,行宫无法容纳所有随行人员,各找地方安置。秦海关是个闷葫芦工匠,*不善跟人打交道,别人都会贿赂管事太监,而他被晾在一边,竟在城里找不到落脚点。
眼看媳妇肚子一天天变大,阴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刚过,家家户户门前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送酒水。次日是小雪节气,两口子出了西安城门,往东南寻找住处,望见一座壮阔的黄土台塬,浐河与灞河峡谷深切。远看台塬如悬崖峭壁,经打听方知是白鹿原。
秦海关双眼放光,赶紧带着媳妇登上这座黄土台塬。
老秦身为工匠,竟也精通风水堪舆,无须依赖星盘,在塬上绕了两个时辰。路过汉文帝的霸陵、文帝生母薄太后的南陵,都是一片硕大的荒冢。他上观天,下瞅地,西眺终南山,这才觑准方向。踏上高耸的龟裂田垄,径直走到一处荒芜的土丘前。媳妇辛苦地撑着腰,问他是不是抽风了。
他不言语,似到了命中注定之地。秦海关听到地底发出轰隆隆巨响,天空打出响雷,霎时浓云蔽日,白昼如深夜。田野间的农民们四散奔逃,天地似回到鸿蒙开辟之初、古公亶父在岐山筚路蓝缕的年代。西风卷来终南山上不计其数的枯叶,犹如漫山遍野的彩蝶飞蛾。
一片硕大的黄叶卷到媳妇的眼睛上,不承想遮蔽了视野。霎时间,她感觉下腹一阵剧痛,羊水就要破裂。“哎呀,郎中不是说临盆还要半个月吗?”她撕心裂肺地惨叫起来。
秦海关慌乱地将媳妇拖到土丘背后,这是一座唐朝的大坟冢,封土高过地面一丈有余,正好挡住狂风。
他的耳朵贴着黄土,地下又传来那轰隆隆的声响,仿佛地底有个调皮的小孩,不是在点炮仗,就是在玩打仗游戏。墓里的门道,谁又说得清?
老秦只听两声怪叫,再转回头,媳妇竟在坟冢背后凭空消失了!
“见鬼了!”
他的心头狂跳,双手在枯草堆里乱摸,才发现底下有个深不见底的大坑。此处紧挨唐朝大墓,古往今来无数盗墓贼光临过,媳妇必是坠入盗洞了!
秦海关二话不说,便跳进这个盗洞。这洞犹如倾斜的无底洞,老秦就这么不受控制地滑下去。霎时,眼前的黄土乱飞,如同扑簌而下的泪水,直接越过一千余年的漫漫时光。
尘埃落定。
他感觉自己仿佛一块石头,坠落到一块硕大的木板上,耳边响起轰隆隆的回音。
忽然,一只手抓住了自己的胳膊,冰冷的手,指甲抓破了皮,划出深深的血印子。秦海关反身再摸过去,是个女人的大肚子!
“媳妇!”
“当家的!”
夫妻俩在唐朝大墓的地下重逢,互相摸了摸,都没缺胳膊断腿,幸好是坠落到这块木板上,中间又有千年来的层层黄土缓冲。
秦海关打开火折子,照出个昏暗幽闭的空间。他这才发现自己和媳妇屁股下坐着的木板,竟然是一副梓木棺椁的棺盖儿。木头表面有绚丽的彩绘,一看就是盛唐的格局,画着各种珍禽异兽、日月星辰、风卷流云……
他跳下这副巨大的棺椁,临产的媳妇呼天抢地呻吟。难道要在古墓的棺椁上生孩子?
秦海关在棺椁边摸到一块石碑。他用火折子靠近了细看,露出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刻碑是石匠的基本功,可以看懂不少文字,开头是一行隶书大字“大周故终南郡王墓志”。
接着是正文——
“王讳隆麒字幼明陇西成纪人也昔者龙光柱史弘道德于东周猨臂将军建功名于西汉武昭之经纶霸业奄宅瓜凉神尧之缔构皇基勃兴沃晋地灵钟祕天族蕃昌募瓜瓞于金柯表葭莩于玉茎王即大唐天皇大帝之孙今大周相王之第六子也……”
古人碑刻上无标点符号,初看就是这样挤作一团。所谓“大周”,并非西周东周,更不是北周后周,而是武则天称帝,国号由唐改为周。墓主人的身份,已开门见山讲明:名讳隆麒,字幼明,陇西成纪就是李唐皇室的籍贯。大唐天皇大帝便是唐高宗李治,大周相王是后来的睿宗李旦。如此说来,这位墓主人就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睿宗的第六子。
跳到*后两行——
“长安二年四月八日薨于私第春秋一十有五悲深宸戾痛结蕃闱弄孙之爱不追含子之悲何极即以其年十月二十日葬于万年县崇义乡白鹿原。”
其中,“春秋一十有五”写得明明白白:十五岁夭亡的唐朝小皇子……果然是他!
秦海关脑子里嗡的一声,已触摸到了某扇尘封的大门口,一千二百年前的秘密?只要再往里踏出一步,要么极乐升天,要么堕入地狱!
此时此刻,媳妇也到了鬼门关口,又开始痛苦地叫唤。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一辈子苦苦追寻的秘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钥匙,竟自动送到了眼门前——但秦海关必须要放弃,他的眼里只剩下媳妇和孩子,其他的全都一文不值!
老秦赶紧爬回棺椁上层,紧紧搂着冷汗淋漓的产妇,等待孩子出生的时刻。
倏忽间,黑漆漆的地宫里头,鬼火似的飘来一团绿色的光。
半透明的琉璃火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捉摸不定,像个顽童在玩耍彩灯……
火球发出绿色冷酷的光,围绕老秦飞了一圈,刚接触到他腰间的石匠锤子,这坨坚固的熟铁工具,竟瞬间被烧成灰烬。
黑暗中又一团琉璃火球飞来。
秦海关知道这团火球的来源——自己被当作盗墓贼了。只可惜苦命的媳妇,还有即将诞生的孩子,都将要殒命在这白鹿原的唐朝大墓之中。
“我们一家三口,下辈子还要做一家人!”
他抱着媳妇的脑袋,亲吻她的额头,准备共赴生死。
那团琉璃火球在媳妇的两腿之间停下了。
火球在颤抖。
秦海关重新瞪大眼睛,只见那团火球震颤了几下,瞬间熄灭了。
唐朝大墓的地宫下,亘古幽暗的光影里,渐渐露出一对鹿角,雪白锋利如同树杈,然后是一张面孔。
不是人,亦不是鬼,更不是墓主人的木乃伊。
而是兽。
老秦看到了一张兽脸,琉璃色的眼睛,幽光闪烁,直勾勾地盯着媳妇的两腿之间。这头兽绝无淫邪之意,而是纯粹的好奇——
胎儿已从产道口露头了!
作者: 比尔·波特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黄河之旅》后的又一文化旅行力作。这本《丝绸之路》是作者和朋友芬恩结伴从西安启程,经河西走廊至新疆,沿古代丝绸之路之北线从喀什出境到达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斯兰堡的丝绸之路追溯之旅。
作者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丝绸之路”画卷,随着行程的向前展开,丝路沿线风光壮美的沙漠、长河、戈壁、高山,牵人思绪的佛龛、长城、石窟、古道、城堡和无数动人的历史传说一一浮现在读者脑海中,它似乎还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沿着张骞、霍去病、玄奘等人的足迹去看一看千年丝路的沧海桑田。
除了对丝路沿线的古老文明的再次重现外,作者“老外”的视角让本书更加生动有趣,他喜茶好酒,在古人墓前杯酒凭吊;他乐于冒险,在帕米尔高原险些被巨石砸死;他风趣幽默,一路调侃旅途中的艰辛挫折……跟着比尔游中国,你会发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不同魅力!
作者: 宁航一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一年期限已经过半,这场超能力者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单打独斗、利用超能力占据资源,或是惶恐不安寻求保护,抑或结成联盟对抗命运——超能力者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威胁并开始躁动。
国家安全部终于开始介入这场超能力的争斗,普通人与超能力者之间将有怎样的关系?
守护者联盟发现了有关这场竞争的始作俑者“旧神”的身份线索,这场超能竞争的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杭一等人能够阻止不断升级的残酷对战吗?
死亡规则、复活的尸体、险些葬送整个联盟的试验机构……经历重重阻击后,众人终于窥得上届竞争的秘密,五十个超能力者的名字竟然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被预测!
真相总是令人战栗,卷进这场命定的旋涡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作者: 安德里亚·巴勒姆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自历史被记录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事实走入了课堂之中,渗透进了整个社会,影响到了整个世界。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我们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实是错的,你会怎样?
就像土豆和烟草都不是沃尔特·雷利爵士从新世界带回欧洲的;亚伯拉罕·林肯没有在信封背面写下自己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讲》;温斯顿·丘吉尔不是在女厕出生的;卡纽特国王也没有为证明自己的王权而试图阻挡过潮水……这些未经证实、人为捏造的帝王、皇后、政治家、圣人、探险家和发明家的传言误导了一代又一代倒霉的人。
这本书将带我们打开通往过去岁月的通道,还原事实的真相,了解那些万万没想到的真实历史。
作者: 特雷西·基德尔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二十三岁时,保罗·法默就找到了他的人生目标:将现代医学带给*需要的人。
在医学院就读期间,法默花一半时间在海地行医,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人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一年中有四个月在波士顿教书、看病,其他时间则往返于世界各地:
他在海地*贫穷的地区建起一座现代诊所,为赤贫中的人们提供医疗服务;他在秘鲁照顾结核和疟疾的病人;他在古巴促进公共卫生发展;他说服世卫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大量资金,阻止了西伯利亚监狱结核病的爆发……他奔走于世界各地,不屈不挠地为穷人的医疗谋利。
法默医生的行动,是海地谚语“越过一山,又有一山”的真实写照——当你处理好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也旋即出现。你要做的,唯有不断前行,步履不停。
作者: 流沙河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本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逾八旬时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成都开讲《诗经》大受欢迎之后,流沙河先生紧接着开坛讲授《古诗十九首》,依然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
《古诗十九首》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复原诗歌背后的故事,让读者看到汉末社会的世事人情,栩栩如生,犹在眼前。
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古诗十九首》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
作者: 林强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这是一本文字不多却有丰厚内涵和震撼力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作者林强既是国内知名的摄影家,也是四川省资深的教育工作者。过去的十多年里,林强曾无数次走进四川西部的大凉山进行摄影采风,帮助山区学校建设(他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为学龄儿童建成了林川小学),也因此得以结识了本书的主人公——普格县的麻风病康复者钱智昌,并与他成为知己而帮扶他。钱智昌十二岁被发现身患麻风病,为了不传染别人,他选择进入大山深处与世隔绝独自生活,后来得到国家救治来到麻风病人聚居区麻风村,靠着自己的努力种地生活,还帮助了不少身边的人们。特别在十多年前他与林强结识后,更是对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现代世界的窗口,钱智昌不畏病痛不弃希望,自尊而又坚强的一生,彰显出高贵的品质,实现梦想的智慧,完美地体现了当前扶贫攻坚工程中倡导的“扶贫扶志”方向。本书中的叙述因其真实而令人动容、发人深省。作者写道:“现在那批麻风病人已经迈入了老年,有些已经过世了,再过二三十年,他们都将走过生命的终点,而“麻风病”这三个字也将从这片大陆上慢慢地消失,也许那时候没有人记得这批麻风病人,甚至没有人记得世上还有“麻风病”这一恶魔。可恰恰是这批麻风病人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安全的围墙,用他们的爱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健康的土地。他们自愿走入深山老林,割舍掉亲人,拒绝爱人,拖着残肢顽强地活着。当他们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当麻风病随着老一辈人的记忆消散时,我还是想给后来的人留下一点认知。”这简单的初衷便是作者创作本书的目的,让更多的中国人能知道这一片被世界遗忘却又坚守爱与善念的村庄,不忘那些自立坚强的麻风病人为国人的幸福健康所做出的悲壮的牺牲。
【目录】
目录
1 前 言
5 给钱智昌的一封信
1 *章 天上的父亲
12 第二章 山洞里的往事
29 第三章 油 灯
45 第四章 嘴里吐出来的玉米
58 第五章 30 年的伴侣
71 第六章 生长在大凉山的藏狗——色嘎
81 第七章 生态猪、跑山鸡
93 第八章 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往事
107 第九章 48 年后的*次回家
117 第十章 6 万块钱的秘密
129 第十一章 *美的体育场
141 第十二章 一场特别的摄影展
153 第十三章 牢狱之灾
165 第十四章 初恋,一生的遗憾
177 第十五章 天安门前的钱智昌
191 第十六章 睡梦中的村庄
205 第十七章 麻风村的未来
219 后记一
227 后记二
【免费在线读】
*章 天上的父亲
钱智昌,1944年9月生,汉族,云南人,未婚。
1955年,钱智昌在云南巧家县崇溪乡南团小学上学。农村的小孩对
知识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对学校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使得年幼的钱智昌每
天都是兴奋的。黎明晨起,他就背着书包,揣着干粮,迎着朝阳和村里的
小伙伴一起去上学。尽管南团小学仅仅是村里自办的学校,只有几十个孩
子,两位乡村老师,两间砖瓦堆砌的教室,可是在钱智昌心中,这是世界
上*美的地方。这里有带墨香的课本,有笑容美好的老师,有打闹欢笑的
同学,还有广阔的村外世界。在这里,他背了“九九乘法表”,知道了
“狼的故事”,知晓了“英雄黄继光”的事迹,还学唱了《少年先锋队队
歌》。三年级的他,兴趣的大门刚刚打开,他带着憧憬和美好,对浩瀚的
知识宝藏探头探脑。
突然,有一天,学校的负责人很严肃地告诉他:“你被学校开除了!”
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砸在他的身上,他当时就懵了。他在学校里乖巧懂
事,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上课会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也愿意帮
助同学,为什么学校不要他了?老师告诉他,因为他身上长了一种斑疹,
可能是麻风病。是呀,他背上和手臂上长了很多红色的小点点,有时候还
有点痒,就像蚂蚁在爬。他并没有在意,痒了就用手挠挠,挠完了就不痒
了,他以为过几天就好了。可是现在老师告诉他,这是麻风病。他不知道
麻风病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这是一种恐怖的绝症,是要死人的。
他清楚地记得,6年前的那一幕。1949年初,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一天
上午,母亲把家里的孩子叫在了一起,说:“今天你们的父亲要升天了,
你们都要去看他*后一眼,送他*后一程。”母亲说完这句话,看也不看
他们一眼,就往外走。家里的大姐突然就哭了,跟着母亲跑了出去。年仅5岁的钱智昌并不知道升天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大姐为什么会哭,只能乖
乖地跟在哥哥姐姐后面。钱智昌的父亲叫钱开明,是一位乡村赤脚医生,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他们一共生养了6个孩子,钱智昌在家中排行
老三。
他们到了离学校不远处的一个空坝上,看到中间有几根粗壮的木头一
层横叠一层纵横交错搭成一个台子,上面堆了很厚的干树枝、枯树叶、稻
草、玉米秆等,整个柴火堆有一间房那么高。父亲就站在柴火堆旁边,看
到他们来了,挨个摸了摸孩子们的头,也不说话。陆陆续续有村民往这里
聚集,快到中午的时候,基本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他们没有拥挤,
没有喧哗,甚至招呼都不打,都静静地站在钱智昌他们一家人的身后和
两边。大人们表情都很凝重,小孩也不敢吵闹。现场静得让钱智昌有点害
怕,他伸手拉了拉妈妈的衣角,可是妈妈没有任何反应。他又抬头看了看
天,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片云。这时候村里的两个壮汉把钱
智昌的父亲用绳子捆在一个木板上,父亲看了看母亲和他的6个孩子,张
了张嘴,好像要说点什么,*终却什么都没说,缓缓地闭上了眼睛。钱智
昌看到这个场景以后,更加害怕,他哆嗦地躲在妈妈的身后,但还是倔强
地露出小脑袋盯着木板上的父亲。很快,又有几个壮汉加入,他们齐手把
钱智昌的父亲抬到了3米高的柴火堆上,父亲仰躺在上面,钱智昌都看不
到他。柴火堆的下面有一个巨大的洞,钱智昌看到村里的一个叔叔,手拿
着火把看向人群中的一位长者。长者点头示意以后,他就把火把伸进了洞
里,顿时柴火被点燃了,火苗顺势往上冒,柴堆哔剥燃烧着,火焰愈来愈
旺,把父亲包围在一片红光中。钱智昌看到柴火堆在晃荡,父亲在挣扎;
他还听到父亲在喊叫,可是听不清喊的什么。父亲的声音越来越小,渐渐地消逝在浓烟中,火势小了下去,浓浓的烟雾覆盖着整个天空,父亲走
了。母亲一只手把钱智昌抱在胸前,让他埋在自己的怀里;另一只手紧紧
地握着儿子的小手,钱智昌感觉有一丝疼痛。接着,他看到自己胸前的手
背湿了,母亲硕大的泪珠一颗一颗连串地砸在他的手背上,吧嗒吧嗒……5
岁的他,恐惧,懵懂,还有莫名的悲伤。周围的兄弟姐妹们都在哭泣,他
也跟着哭。火熄灭了,留下一堆残灰,空坝上的人慢慢地散了,钱智昌的
母亲走到灰烬前,拨拢了一些白灰包在随身带的包袱里,带着他们一起将
父亲的骨灰埋葬了。跪在父亲的坟前,母亲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走之
前是没有饿饭的,村里每家每户凑钱买了一头猪,让他吃了5天的猪肉。
你们的父亲得了麻风病,他是一个医生,知道得了这病只有死,不然就要
传染给其他人,他是自愿的。你们不要怪那位点火的人,他是村里抽签定
的,谁都不愿做这个事;你们也不要怪村里的保长,是他安排每家派人为
你父亲送行。”
父亲被活活烧死的那个场景一直牢牢地刻在钱智昌的心里,“麻风
病”这三个字也一直肆虐地在钱智昌的心里盘绕。但是他从来不对外人说
起,他甚至没有对自己的母亲提过。我跟钱智昌认识和交往了十多年,在
这十多年里,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其实,从认识他的那天起,我
就知道他的父亲是因为麻风病去世的,但是我一直不敢问他,也不敢打听
他父亲死的过程,甚至不敢在他的面前提起他父亲。我能猜测出那一定是
他心中的一道疤痕,不能随便揭。直到2014年9月的一天,我打电话告诉
他,我想在他父亲生日那天和他一起去祭奠,因为那一年正好是他父亲诞
辰100周年。
我在成都买了一些蜡烛、香和纸钱,开了两天的车到了他所在的凉山州普格县向阳乡森科洛村。见到我的时候,他异常激动,目光灼灼难掩心
中的期盼,连干裂的嘴角都扬了起来,笑意迅速在他沧桑的脸上晕开。第
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我们就带着蜡烛、香、纸钱和几个苹果出发。这
几个苹果是他前几天一个一个反复比对,精挑细选出来的,又红又大。钱
智昌拄着拐杖,却走得一点都不慢,甚至可以说“健步如飞”。一路上朝
阳洒在刚扬花的玉米林上,熠熠生辉;路边的野花争相开放,连空气都带
着淡淡的清香;偶尔几只山雀划过枝头,留下清脆的鸟鸣。这一切都让我
和钱智昌不那么忧伤。我们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村后头的山坡上
找到了一个火把场。这个火把场是全村的*点,是全村的风水宝地,村
民祈福拜祖都会来这里。
那天,火把场没有一个人,四下里静悄悄的,仿佛掉一根针都能听
到。我们找了一块风水好的位置,钱智昌用颤抖的“手”点上了香和蜡
烛,点燃了纸钱,直直地跪在地上,他说:“爸爸呀,明天是你100岁的生
日。今天,我同我的好朋友林强来祭拜你。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祭拜你,是
林强在成都专门为我买的香、蜡烛。你死的时候我还很小,不懂事,只记得
你被火烧的时候,不停地挣扎和喊叫,那一定很痛,现在你在天上,不痛了
吧?12岁的时候,我又患了像你一样的病,今年,我都过了70岁了,能活到
现在要感谢新社会,感谢*,感谢共产党。爸爸呀,我一辈子没有成
家,没有给你传宗接代,对不起啰!”说完,他望着远方重重地叩了三个响
头,眼眶里也溢出了泪水。我一边录音,一边拍照,不知道怎么的,听着他
说的那些话,我的泪水也涌了出来。我不知道是他讲的那些话,让我身临其
境,还是我的心是和他相通的,此刻我也想起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与钱智昌的父亲同是在他们38岁的时候去世的。钱智昌的父亲是因患麻风病,怕传染给其他人,被活活烧死的;而我的父亲却是因为
不愿意当右派,自己上吊死的。他们踏上黄泉路的原因不一样,可是我想
他们走在路上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悲痛、绝望和不舍。
我的父亲叫林德成,1947年毕业于民国的金陵大学,曾在民国时期
的教育部任职。我的母亲叫陆齐民,在苏州长大,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先后就读于苏州幼城女校、振华女中,抗战时期她转学至四川成都华西协
合大学就读。那个时候她一心向往延安,也曾向外祖父提出要去延安。那
个年代,去延安的途中,国民党设有重重关卡,母亲知道要想如愿,必须
得到外祖父的同意;而且只要外祖父打招呼,就能去到延安。这里就不得
不提到我的外祖父,他是黄埔军校*期上校主任教官,也是当时围剿延
安的*指挥官胡宗南的老师。外祖父并没有答应母亲的请求,母亲也没
有去成延安。年轻气盛的母亲因为这件事情跟自己的父亲有了隔阂,母亲
一度对外祖父耿耿于怀。但是,母亲对延安的向往一直没有磨灭,所以新
中国成立前夕,母亲并没有跟随外祖父去台湾,而是和父亲一起留在了大
陆,留在了四川一个偏僻的小县城——资中县。
2016年大年刚过,我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让我准备两张父亲的照片,
要放大一些。我突然想起过几天是父亲96岁的生日。星期天,我一大早起
来,带上照片和鲜花到我姐姐的家里,母亲现在跟姐姐住在一起。我把父
亲的照片贴在了母亲的房间里,96岁的母亲拄着拐棍,捧着一枝百合花,
久久地站在父亲的遗像前,一言不语。她在父亲的灵位前尽情地释放了自
己的回忆,摇头一笑。
58年前的今天,2月27日,天还没有亮,姑姑把4岁的我和2岁的妹妹叫
起,她右手抱着妹妹,左手牵着我,趁着月光拼了命地往乡下赶。十几公里路,她一步也不停留,好像后面有什么东西追着她一样。我不敢问,也
不敢哭,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姑姑这么恐惧,只能跌跌撞撞地跟着
姑姑赶到了乡下。这件事情我一直忘不了,后来隐隐约约猜测出姑姑慌张
的缘由,但是我不敢去询问母亲。因为在我50年的记忆里,母亲几乎不谈
外祖父和父亲。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是人老了还是怀旧的原因,母亲经常
跟我聊起她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她会给我讲她在苏州读书的趣事,在成都
读书时与父亲恋爱的场景,也告诉了我她与外祖父闹矛盾的这件事。也就
在50多年后的一天,我才从母亲那里得到证实,那一天我父亲出事了。
1957年,全国上下掀起了“反右运动”,到处都是“大字报”、“大
批斗”。那时候,右派的名额是有指标的,就资中县来说,指标分配得*
多的是学校。父亲当时在资中一中任高三的年级组组长,再加上外祖父的
这层“海外关系”,他被列入了右派的名单内。1958年2月20日,县上组
织老师进行开学前的集中学习,会上父亲得知开学后他不能再给孩子们上
课的消息后,好几天都不说话。就在2月27日的夜里,那天正是他38岁的
生日,吃完晚饭他跟母亲说,他很累,要上楼休息。母亲安顿好孩子们睡
觉,跟奶奶交代好开学后家里的安排后,上楼发现父亲悄悄地上吊了。父
亲临走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这样带着悲痛、尊严永别了他的母亲、妻
子和四个孩子。发现父亲上吊以后,母亲立刻报告了公安局,验尸后母亲
叫了几个平常交好的邻居连夜用门板把父亲抬到了县城东门外,找到了一
块荒地,偷偷地挖了一个坑,埋葬了。2月底的四川,天气阴冷,寒气侵
入骨缝中,让人瑟瑟发抖,但是母亲在父亲的坟墓前守了整整一夜。我不
知道那一夜,母亲想了些什么,有没有跟父亲说些什么,还是会后悔些什
么。第二天天一亮,她就去了学校,照常为学生上课。我问过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那一天是开学的*堂课”,停了一会儿,她又说“当
时心里很乱,而且又怕……”那时候我很小,只知道前一天还见到父亲,
第二天,就见不到父亲了。小时候,看到别的小孩有父亲带着他们去县上
看电影,给他们买零食和玩具,用自行车驮着他们上学,把他们架在脖子
上“骑大马”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我偷偷地抱怨过“为什么
别的小孩都有父亲,我却没有”,“父亲为什么不要我们了”,可是我从
来不敢去问母亲,我知道母亲可能会不高兴。长大以后,我终于明白她为
什么不愿意提过去,她是不愿意回忆过去的艰辛。1960年困难时期,为
了让一家老小吃上红苕皮做的饼,她把她心爱的大衣、手表都卖了。“文
革”前,因为穿了父亲的一件棉袄,被认为她对右派有怀念之心,她遭到
了停课,喂了三年猪。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不允许她舔舐伤口,只能不断
地挥舞着双手,砍断心里的荆棘带着家人们朝前走。
我看见钱智昌用那双没有手指的“手”艰难地烧着纸钱,无意识地
过去同他一起烧。我在为他的父亲祭奠,心里也怀念着我的父亲。纸钱跳
跃的火光,红彤彤的苹果,暖烘烘的太阳,悠悠的檀香,一切都是那么静
谧而祥和。无论是钱智昌的父亲还是我的父亲,在天上看到现在的我们,
他们会高兴的,会骄傲的。得了麻风病的钱智昌还快乐地活着;我的大姐
当了中学校长;我的大哥和妹妹上了大学,做了医生;*像父亲的我当了
兵,立了功,得了很多奖,还在人民大会堂做过先进事迹报告。
越是接近生命的终点,60多年前的那一幕,越是清晰。对于72岁的钱
智昌来说,对于我96岁的母亲来说,那是跨越时光去接触的记忆,是一段
痛苦的旅程,但更是人生的回望,命运的关照,情感的偿还!第二章 山洞里的往事
12岁时,钱智昌被老师告知他患了麻风病。他离开了南团小学,不敢
回家,也不敢让母亲和兄弟姐妹知道。他怕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厄运为什
么会落到他的头上。他跑到村外一条河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到河岸上,
脑子里不断地浮现“父亲被烧死”的惨状。不知道坐了多久,母亲找到了
他,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确诊他患有麻风病。从医院回来后,他每天都
藏在家里,一步也不敢出门,他怕自己会像父亲那样被火烧死,或者被活
埋。那时候,政府已经有了预防和治疗麻风病的方法,可是人们对麻风病
的恐惧却深入骨髓。在有些地方仍是抱以“灭绝”处理的态度,把麻风病
人集体收容在深山或孤岛上,限制他们与外界联系,断粮、断交通,使之
自生自灭。在四川、云南等偏远山区,对待麻风病人更加残忍。在汉族地
区,他们可能会被活活烧死;在彝族地区,他们可能会被缝进牛皮中被活
活憋死。“活埋”、“烧活人”这些惨绝人寰的字眼时刻与麻风病挂着
钩,让人闻风丧胆。对于钱智昌来说,这种恐惧更加真实,它曾经就发生
在自己眼前,像一根冰锥直戳戳地立在心里。
钱智昌偷偷藏了点家里毒耗子的敌敌畏,准备了结此生。那天,他趁
着家里没有人,喝下了敌敌畏,所幸被他的母亲发现了。母亲背着他,连
夜把他送到医院里洗胃,将他抢救回来。母亲含着眼泪跟他说:“现在解
放了,是新社会了,不会再被火烧死了。再说,你才得这个病,有办法治
的,我们慢慢治。别怕!你走了,妈妈怎么办!”钱智昌就这样继续躲在
家里。
有一次在家门口碰到他上学时的小伙伴,他刚准备打招呼,小伙伴
们就急急忙忙跑开了,像躲瘟疫一样躲他。还有村民直接绕过他们家门口
走,害怕沾惹上病毒。没有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没有了敬爱的老师,没有了疼爱他的叔叔伯伯,身边只有妈妈能给他一丝安慰。“大家要烧死
他”、“妈妈不要他了”、“妈妈被他传染了”,钱智昌每天都活在恐惧
中,逃跑是他活下去的*念头。
这一天,天还没有亮,钱智昌给他母亲留了一张纸,上面画了一个奔
跑的小人,小人前面是一座大山,下面写了四个字:“儿子走了”。钱智
昌的母亲不识字,他用图画告诉母亲,自己往山里走了。我问钱智昌,为
什么要往山里跑。他告诉我,当年父亲患麻风病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中医,
他开了一个方子“草乌炖猪脚”,那个方子好用。母亲曾告诉他,草乌是
一种剧毒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要想找到草乌,就观察蜜蜂,
草乌周围会有大量死亡的蜜蜂。带着残存的希望,钱智昌毅然决然地选择
走进大山。
钱智昌有三年的小学文化,认识一些简单的路牌和招牌,沿着人少的
地方流浪。一边流浪,一边寻找草乌。那时候,他的病症只是初期,症状
并不明显,不熟悉的人不会知道他是麻风病人,路上并没有受到歧视。白
天,有好心人见到他这么小就出来流浪,会给他一些土豆、窝窝头、玉米
饼子等吃的,他就会跟那些好心人说:“我有病,*好把它们放在门外,
以免感染。”晚上,有人可怜他年幼体瘦,会提供牲口棚给他睡觉,更多
时候他就蜷缩在住户的屋檐下、桥洞里或是树底下过夜。
有一天夜里,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钱智昌躲在桥板下。他把身
子蜷成一团,贴着桥墩,饥寒交迫。他告诉自己要赶紧睡,睡着了就不冷
了,睡着了就不饿了。也许是太累了,他还真的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
感觉自己在漂流。睁开眼,四周都是水,黑乎乎一片,他已经被大雨冲进了
水里。他慌了,四肢并用,连爬带蹬,终于抱到了一根木头,躲过了一劫。其实,如果那时候用药医治,钱智昌不会像现在这样重度残疾。有时
候,我就想:“他会后悔吗?后悔跑出来?”可是每次看到他那沧桑却坚毅
的脸,就会有一种“这就是他要走的路,即使再来一次也会如此”的感觉。
他一路朝北走,山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大。进了大山,他一
直紧绷的心终于松了一口气,山高人稀更没有人知道他得了麻风病。饿了
就捡野果子吃,渴了就捧山水喝,累了就靠在石头上休息,困了就躺在树
下睡,就这样一路走到了大凉山普格县的大山里(现在的森科洛村所在的
山)。当时,那里基本上没有人烟,只有花豹、野猪等动物。钱智昌觉得
这里不错,他想留在这里,不走了。
山下有一个名叫杨明洞的好心人收留了他,让他放了一年的牛。白
天,他替主人放牛;晚上就睡在猪圈旁。主人家的老婆婆刀子嘴豆腐心,
很疼爱这个瘦小的“小山白”,小山白是钱智昌的母亲给他起的乳名。这
一年,他过得简单,轻松。他终于觉得天蓝了,阳光温暖了,生活又有了
盼头。可是病情也在恶化,身上的斑疹越来越多,开始溃疡,糜烂,四肢
渐渐失去知觉,他担心自己的病症会传染别人。他只能选择离开,临走之
时,老婆婆还给了他5元工钱。现在,5元只能买一根冰棍,那个年代,大
米是1角3分钱一斤。
放牛的时候,他在山里发现一个岩洞,岩洞有10平方米左右,洞口上
方有一块十多米宽的大岩石,可以遮风挡雨。岩石的缝隙中长满了藤蔓,
枝条交错,细叶紧密,宛如一条条臂膀庇护着岩洞。洞口旁边还有一块几
十平方米的空地,空地上几个小石块和几撮杂草点缀其中。离山洞10米远
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水流虽然不大,但很清,溪水淙淙。就是这样一个山
洞让钱智昌有了家的感觉。他用树干和树枝搭起一个简易床,床上放了一些干树叶,作为垫褥。主人还给了他一床棉被和简单的生活用品,他就一
个人在山洞开始了6年的独居生活。
开始几天,他靠着野果和野菜,以及主人给他的玉米面,勉强度日。
后来,他发现小溪里的鱼很多,他就打鱼吃。那时候生态环境很好,只要
肯动手就有吃的。一直到现在,每次说到这段日子,他都一脸兴奋地跟我
说:“那鱼很新鲜,很好吃,而且基本上每天都能吃到。可惜你现在吃不
到了,真想请你尝尝。”到了冬天,野果野菜就没有了,鱼也难捕了,天
冷了,穿衣、吃饭都成了问题。他就用冬莝草搓成绳子,把棕树皮缝成裙
子,把捡到的羊皮缝成披风,一身“犀利”的造型用来挡风,保暖。实在
饿得受不了,他就挖苡形菜、薅枞树皮、挖树根吃,每每说到这,钱智昌
的眼里就含着泪水。
挨过了冬天,春天来了。钱智昌的山洞前有一小片桑树林,附近的荞
窝农场的员工偶尔会来摘桑叶养蚕。他们看到干瘪的钱智昌,很可怜,就
让他到农场的麦田里捡麦子,他把捡回来的麦子用石板敲碎,对着风吹,
把麦皮吹走,把麦粒放在水里煮。他终于开始吃上粮食了。后来,农场收
稻谷,他就去捡稻谷;收红薯,他就去捡红薯;收玉米他就去捡玉米。幼
小的他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他要自力更生。他开始有意识地保留种子,
开垦荒地,自己种玉米。当年,他便用残疾的双手和双脚开了6块荒地。
第二年秋天,玉米收成很好,他把玉米挂到山洞前的树枝上。阳光照
耀挂在树上的玉米,金光闪闪。看着满树的玉米,他*次有了收获的喜
悦。这个事情,钱智昌给我讲了很多遍,他感觉很有成就感。我问他后来
回去过没有。他说腿脚不方便,而且也不知道那里变了没有,还在不在。
我能猜测他心底的那份渴望。于是,2015年9月,我决定要带他去看他以前住过的山洞。那一天,他兴奋得很,前天晚上他就画了几个步行草图,方
便我们找到路。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车走了一段大路,又是小路,一
直到没有路了。车停了,我们步行,我拿着草图,在前面探路;他拄着双
拐,在后面跟着。他边走边念叨“怎么变了”、“怎么树被砍了”、“怎
么出现岔路了呢”、“那里原来开着一种黄色的小花,很好看的”……他
唠叨了一路,我却不觉得烦,伴着他的念叨,一幅他曾经的生活长卷展现
在我的脑海中,多神奇!
我们在没有路的山间,大约转悠了40分钟,他发现了那条小溪,那
条传说中的小溪。小溪窄了很多,水也不清了,可是他仍然拄着双拐,
在小溪的石头上兴奋地手舞足蹈,还要给我展示他怎么捕鱼。我给他定做
的鞋子也打湿了,可他浑然不觉。我怕他摔倒,滑到小溪中,就让他慢一
点,可他就像个不听话的小孩。没办法,我只能扶着他,紧紧地盯着他的
“脚”(那根本称不上脚,他的脚没有脚掌,只有两根“棍”)。渡过小
溪后,他径直地往上走,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样子,手脚齐全的我
反而被他甩在了后面。突然间,他喊了一声,“林强,找到了,找到了,
就是这里。”
我快步到了洞口前,看见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摸着洞口的岩石。
他用粗糙干裂的手掌来回摩挲着青白的石块。他手指着洞穴里右边的位置
说:“洞垮了一半了,我当时的床就在那个位置。”周边挂玉米的树也全
部被砍掉了,他就一个劲儿地念叨:变了变了。56年了,怎会不变呢!我
拿起相机给他在洞口拍了好几张照片。我问他50多年前开垦的地在什么
地方。他指着洞口左前方说这里有一块,上面有两块。我看着他说的那些
地,现在都荒着,长满了杂草,只有靠近小溪的地里,还种着一点庄稼。这个地方,50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什么人,只有山的对面有一间邻舍,
也不知道那里是否有人住。我带了一些干粮和矿泉水,让他在山洞前多停
留一些时间,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呢?
50多年过去了,今天*次回他的家,自然勾起了许多回忆。他给我
讲那6年,他是怎么一个人生活,怎么忍受病痛,怎么开荒,怎么种地,
怎么做饭……他的声音一直低沉而平缓,娓娓道来,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
事。其中各种艰辛都轻描淡写,反而骄傲地告诉我,他怎么用棕榈树的
树皮、羊皮和狗皮缝衣服穿,他说这可是真正的皮草呀。到了第三年的时
候,不仅玉米吃不完,而且他种了红薯、土豆、白菜和萝卜,山鸡、野
菜、河里的鱼还能改善伙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可是小康的生活水
准,日子滋润得很。有一年夏天,下大雨,山洞被淹。水退了以后,洞穴
里很潮湿,好几天不能住人。钱智昌就利用岩石的斜面,用干的树干和树
枝搭了一个草棚,这样他把自己的居住面积扩大了50多平方米,远远超过
了我们现在的人均居住面积。
小溪的对面是先锋公社的地盘。1960年,我国正处于严重的三年饥
荒,加上农村公社,社民都吃大锅饭。不论农村还是城市人,都吃不饱。
当时有几句顺口溜:“想起三春上,两眼泪汪汪,吃的茅根馍,喝的野菜
汤……”所谓的茅根馍就是挖出的茅根、芦根粉碎后掺点面粉做的馍,野
菜汤是很少几根面条掺很多野菜做的面汤。那时的人们个个菜色,眼窝塌
陷,有的因营养不良大腿浮肿。先锋公社的村民知道山那边的山洞里住着
一位麻风病人,有不少人偷偷到钱智昌住的山洞前要吃的,钱智昌每次都
没有让他们空手而归。他只是怕他们吃了自己给的食物,被传染上病。还
有些人会偷偷到钱智昌的山洞前的树上偷玉米,钱智昌早上起来看到玉米少了,也不当回事,笑笑就过了。有一位叫罗上开的男人经常来问钱智昌
要吃的,他告诉钱智昌,父亲饿死了,老婆的腿也肿得走不了路,家里还
有4个孩子,自己也没力气了,实在没有办法才来找他。钱智昌就送给他玉
米和土豆,他很感激,后来他一定要送给钱智昌一块小的石墨。但是饿得
实在没有力气搬来,钱智昌就跟着他去了先锋公社。到了那里,他有一种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这里的村民们,营养不良,手脚水
肿,妇女停经,儿童消瘦,人死了也没人去埋,有的裹块布就烧了,有的
就摆在那儿,没人管。看到这些场景,他感到可怕,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
样。这么多土地,人又没有生病,为什么会落成这样的结果。那一刻,他
突然产生了一种“我一个麻风病人不比正常人差”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他
尽力去帮助当地的人,帮助那些在饥饿边上垂死挣扎的同胞,让当地人对
他另眼相看。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无论外面的天怎么变,他头顶的月亮很
亮,星星很多。有一天晚上他数了半个天空的星星,居然有3000多颗呢,
他曾经这样告诉我。
钱智昌一个人在山间生活,可他一点都不孤独。这里有狼、花豹,
像孔雀一样美丽的山鸡,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的小鸟,它们会陪着钱智
昌,给他*长情的陪伴。这里有三道弯的彩虹,有夕阳落山时的绚烂地
光,还有“空山新雨后”的宁静,它们给了钱智昌世间极致的美好。地一
块又一块地开,玉米一茬又一茬地收,日子一年又一年地过,心也一日比
一日平静。
俗世中的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心浮气躁,房子、车子、票子是每天
缠在我们心头的魔咒,驱赶着我们一刻也不敢停留,而山林似乎是静心的
灵丹妙药。现在人们休闲度假,喜欢往山上跑,也是为了追求一种放松和平静。我一直想不通钱智昌身上的那种宽广、坚定和平和的心态是从何而
来。直到看到了他居住的山洞,想起了我曾经住过的一晚山洞,才有了一
点感悟。
那是在1987年秋天,因为要拍摄贡嘎山“日照金山”的美景,我参加
完了海螺沟的开营仪式后,就在当地一位向导的带领下出发。要拍到理想
中的美景,我们需要从海拔2000米的地方一直爬到海拔5300多米的一个山
峰上。贡嘎山高峻挺拔,爬起来难度比较大,中途我们要寄宿在羌火棚的
一个山洞里。山洞和钱智昌住的那个差不多大,穴洞比较高,人可以在里
面直立行走,不用猫着身子,这让我很满足。洞口的左边有一股山泉,汩
汩往下流,碰到小的岩石能溅起一朵小浪花,遇到大的岩峰就跳成一个小
瀑布,很有意思。
向导背了锅,还带了腊肉,晚上我们在山洞里做饭。由于海拔高,
煮出来的米饭都是生的,可是那是我一生中吃得*香的一顿腊肉饭,现在
回想起来齿尖还留有余香。夜幕降临,天漆黑一片,没有月亮和星星。只
有在这样的山林中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漆黑如墨”,在城市里你是*看
不到这么黑的夜空,黑得让我心里没有底。午夜天气突然变冷,气温降到
零下,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顷刻间就覆盖整座大山。我借着手电
的光看到向导蜷缩在“查尔瓦”(彝语“披风”的意思)里,用背贴在洞
口,一动也不动。我让他靠近我一些,我旁边有煮饭时生的火,还有余
热。他说什么也不肯,就这样坚守到天亮。
天亮了,雪停了,我提着摄影器材钻出了山洞,感受到了雪山的雄
伟和大自然的宁静。贡嘎雪山群峰簇拥,雪山相接,真的是千峰万岭雪崔
嵬。眼下一片琼树玉叶,萦雾成冰,玲珑满枝,如银阙瑶台,冰雕玉砌。我不停地按下相机的快门,生怕它消失。当我转身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
朵冰花在晨曦下熠熠生辉,耀眼夺目。这是由无数冰晶凝结成的冰花,它
紧紧地贴在了向导的查尔瓦身上。我恍然大悟,向导昨晚是用自己的身体
挡住了洞口,挡住了风雪,把温暖带给了我,带给了一位昨天才认识的朋
友。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我现在仍然弄不清他的姓名,只知道他姓刘,但
他身上的那朵冰花却永远开在了我的心里。
钱智昌在山洞独居了6年。6年中,他一直跟大自然在一起,享受到了
大自然*纯净的洗礼。正在我写这段故事的时候,钱智昌给我来电话了,
他告诉我听说收留他的那个好心人——杨明洞,还在,已经80多岁了。他
说离开山洞60多年了,一直没有再见过。我当时很激动,告诉他等我今年4
月去的时候,一定带他去实现他的心愿。
2016年的4月14日,我带着钱智昌经过一整天的寻找,终于在黄昏时
找到了杨明洞的家,见到了86岁的杨明洞和他的老伴。一个甲子年后的
今天,他们都变老了,钱智昌见到他们时,有许多话想说,似乎又说不出
来,只是嘴里不停地说着:“我叫小山白,是给你们放牛的小山白。”杨
明洞有耳病,听不清钱智昌说话,但他的脸上露出的不仅是惊奇,更是
激动。
杨明洞的老伴一边给客人倒水一边说:“小山白啊,没想到你还活
着,活得这样硬棒。”他们坐在一起,聊了很久,有往事,有现在,有未
来。告别前,钱智昌从口袋里把早准备好的两百元钱交给了杨明洞说:
“来看你没有买东西,表示一下心意。”我在那间阴暗简陋的房间里拍下
了他们60年后重逢的照片,这张照片可能是他们*后一次的留念。
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过去了,农村经济开始复苏,各地开始大张旗鼓地搞经济,钱智昌居住的那片森林要被砍伐。森工队在森林中发现了钱
智昌,他们告诉钱智昌“现在已经有了治疗麻风病的特效药。政府把像他
这样的麻风病患者都集中起来,统一治疗,而且森科洛村有许多像他这样
的麻风病人”。那时候他四肢还在,可是一直在化脓,糜烂,钱智昌知道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所以,他就跟着森工队离开了山洞,到了森科洛村,
开始了他又一段生命旅程。
古人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钱智昌在生命绝望
时,虽然无知却倔强地选择了“动”;在人生绝境中,虽然艰辛却平和地
选择了“静”。这一动一静盘活了他的整个人生,而这一动一静也传达出
钱智昌对待人生的态度。
作者: 姜淑梅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乱时候,穷时候》记录了姜淑梅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她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文字干净利落,对于往事,有一种超脱的态度,这些故事也弥足珍贵。
作者: 大头马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人出生时,只有不到3%的大脑被开发,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开发至 95%。但是,只要能让95%变成96%,甚至95.005%,都可能让一个平庸的普通人变成天才。
当谢星星秘密研究的药物Skinner取得初步成功,她开始利用自己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在病人中寻找被试者。这些病人服下药物后,会被激发体内潜藏的天赋,拥有超常人的能力。
当饱受校园霸凌的少年学会了操纵人心
当失明的天才画家重新感知到世界
当濒临失业的催眠师能瞬间让人沉睡
这个世界究竟会不会变得更好?
作者: 新西兰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我叫杰瑞•格雷,是一个犯罪小说家,写过十三部畅销小说。
亨利•卡特是我的笔名,他是一个连环杀人犯。
我是杰瑞•格雷,也是亨利•卡特。我渐渐走失在了书页中。
爱人们离我而去,我的笔也离我而去。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我究竟是谁?
在这容易迷失的孤独世界,我要出发去寻找我了。
作者: 严利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本书是青年作家严利的长篇小说。因为怀疑妻子与弟弟暖昧故认为女儿孟夏兮非亲生,长年酗酒的父亲孟东对妻女施暴是家常便饭。母亲*终弃家出走。8岁的孟夏兮操持着家务在父亲的打骂声中胆颤心惊的过活。没过多久,陌生的小姨出现了,带着她离开村子去省城。孟夏兮和小姨相依为命的生活着,她静静地等待自己长大。这是一部讲述女性成长的情感励志小说。
作者: 泰瑞·海耶斯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一家低廉的旅馆里,一名年轻的女性被害身亡,她的牙齿被悉数拔掉,脸和五指皆溶解在强酸里,现场没有一丝关于她身份的线索。
一栋豪宅中,一位年轻的富豪坠楼身亡,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监控录像,如果不是意外,那证据又在哪里?
烈阳,沙漠,一个少年站在远处看着自己的父亲被公开行刑,仇恨的怒火在他胸口燃烧,他有一个计划,要惩戒这个不公正的世界。
“朝圣者”是一个神秘人物的代号,他曾是秘密情报机构的领导人,如今正准备卸任隐退,但这几桩事件却似乎都与他有着某种关联……
在命运里,每个人都无可替代,亦无处可逃。
而获得自由的*方法,是学会放手。
作者: 君儿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这本书共分为三个小辑,它们展示了天津先锋诗歌的各大板块。*辑的编入者主要是先锋指数较高的年轻诗人如新锐诗人闫永敏、张甫秋等等,第二辑、第三辑的编入者是目前天津诗坛的中坚力量如徐江、图雅等。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好读并且经得起反复阅读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