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1 项 “团结出版社,1998” 相关结果
阎锡山传[地方志]
作者: 王振华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1998
简介:中国素有写史的传统,尤以纪传体方法方法遥领世界史学之先。 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书试图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具体到阎锡山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的影响,力求用事实来说话,不做简单的臧否。
林纾传
作者: 孔庆茂著
简介:
Single privacy
作者: 安琪编著
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1927~1949
作者: 蔡铭泽著
孙子新传
作者: 高友谦著
孙犁自叙
作者: 孙犁著;金梅编
简介: 传记可粗分类两类:一类以记叙人物史事为主,如中传或一般纪传文字,要求翔实质朴,其中也有颇富文学色彩这作,如《史记》中的不少纪传,就是优美动人的文学作品。另一类则属文学范围,以形象化的手法描写人物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精神面貌,虽也以史实为依据,但允许作某些想像的描述。本丛书的编辑,基于上述种种认识,并以之为旨趣,将我国20世纪的文化艺术名人撰著、函扎中的自叙传成份,采用剪辑手法,集纳成册,以供读者鉴赏。含英咀华,各依所好,从中吮吸进取力量,超越前人,勇猛迈向二十一世纪。
The science of love
作者: (美)安东尼·华尔士(Anthony Walsh)著;郭斌,李文译
简介:什么是爱?这个问题一般是由诗人和歌词作者提出,但科学也能大大增进人们对爱这一根本性需要的理解。本书作者安东尼·华尔士博士是爱达荷州波伊斯州立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刑事审判系的一位教授,他对包括生物学、遗传学、大脑生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众多领域当前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婴儿期的“肤触之爱”到成年人的“激情之爱”及爱的性质如何随时代而变化的论述,描绘出一幅我们理解爱的真义及其重要性的全面而色彩绚丽的图画。
荒漠甘泉
作者: 考门夫人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1998年11月
简介: 《荒漠甘泉》是考门夫人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后写下的诵经领悟、人和感受、智慧哲理。它以丰富的内涵、精湛的意蕴、感人的情情及巨大的魅力,征服了亿万读者的心,使其成为畅销世界的不朽句著。 《荒漠甘泉》本是一部从宗教角度介绍人生经验的智慧经典。 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一书出版于1920年,发行以后一时洛阳纸贵,畅销不轰,但英文版当年即已售200万册以上,且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影响深远,其中中文版发行最广,读者最多。
狼烟
作者: 高有鹏著
简介: 本书滚滚百万余字,首次真实细腻地表现了袁世凯作为个体生命的全部内在秘密,其生命旅程中历史文化与性格个体户的义融冲突,提示了历史潮流中个人命运的必然归宿。
周恩来和党外朋友们
作者: 赵长盛编
传统智慧的文化形态
作者: 冷成金著
简介:购买方法:点击“蓝色文字收藏品”或者“可以从“这些卖家”购买” .....................购买说明:此书为绝版图书,售价高于原价作者:冷成金著 页数:480 出版社:北京市: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第一智慧
作者: 刘强伦,彭福扬著
蔡元培传
作者: 张乐天,檀传宝著
简介:易经研究史上第一部《易经画传》。此书于1993年首版面世之后,先后在大陆与台湾省一版再版,又被外文出版社选中,作为标准文本,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文版本播于四海。作者将64卦用一个生活场景与细节的描绘表现出来,把深奥的易经,变成一看就懂的小学课本,为人们预测未来,把握命运,提供了最便捷的工具。作者是中国大写意画家李苦禅之子,清华美院教授、中国易经研究会副会长李燕,书名题字赵朴初。这套绘画的市场价已在千万元以上,此书可谓大师的金贵作品。
张艺谋这个人[地方志]
作者: 王斌著
简介:一本揭示张艺谋独领中国影坛风骚的书 一本反映张艺谋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的书 一本描述张艺谋与黄金搭档巩俐艺术生涯的书 一本引人入胜,首次勾勒张艺谋跻身世界级大师奇特导演手法的书
中国象棋史
作者: 张如安著
零缣集
作者: 刘细云著
严复传
作者: 冯保善著
中国全鉴:1900年-1949年
作者: 本书编委会编
康有为传
作者: 童强著
简介:身陷“陆上孤岛”,一直对蒋介石愚忠不改的东北“剿总”副司令是怎样如顽石开花? 统帅着近60万军队的国民党军华北最高长官傅作义,是怎样拱手让出了北平城? 先天还在高喊着反共口号的国民党军兵团司令,为什么会突然宣布脱离反动阵营? 曾经反对龙云在香港起义的“云南王”,面对“中央军”云集云南,怎么会突然率部起义? 毛泽东的“绥远方式”,是怎样不废一枪一弹,终于使十万
中西方文化的历史命运
作者: 黎鸣著
简介: 《问人性》的副标题是“中西方文化的历史命运”。所以本书除了揭示中西方文化最初源头的分水岭,论述中西方人类历史文化人格的成因,论述人类的情场活动、精神性活动对于人类文明和每个人生活的意义等等之外,也对中西方文化命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一次宏观的鸟瞰。笔者尽量抑制自己胸中东方中国人的情结,始终铭记“认识你自己”的初衷,首先认识作为中国人的人类自己,进而再认识作为全人类的人类自身,包括西方人类。
团结出版社,1998
团结出版社 199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