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现代城概念
作者: 潘石屹等著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
片断:
没有个性的空间,对你来说算不算自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新月异的工业革命对于建筑有极大的影响。人类追求钢铁的力量、电梯的力量,混凝土的力量,于是形成了现代化建筑的潮流。随着芝加哥摩天大楼,纽约帝国大厦等一幢幢摩天大楼的破土而出,城市在上升,用钢、水泥、玻璃等现代材料堆砌起来的城市,代表着现代人的骄傲,高了还要再高、大了还要再大。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人类也在对自身生活环境进行不断的反思。二十世纪可圈可点的建筑物似乎都留给了大厦、饭店、博物馆等公共建筑,而住宅建筑,尤其是城市住宅建筑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现代主义的勃兴之地美国,建筑天才莱特设计的一系列的“草原式别墅”、成为住宅建设的一个闪光点,尤其是著名的“流水别墅”、成为人与自然、与珠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永留史册。
六七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指责城市的建筑越来越趋向于“生硬、冰冷、单调、只重物质功能和材料结构而不重视建筑的精神,完全忽视了人性的需要”,并提倡创造一种既古又新、既雅又俗、既现代又大众化、强调地方性和民族性的建筑式样,同时以雕塑和色彩给人以愉悦和美的感觉。
九十年代,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高度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大规模的城市住宅如何建设?建筑物应该怎样顺应和表现自然,体现可持续性发展和环保的主题?人与空间、建筑物与外部环境、外在形式如何做到和谐统一?
经过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人类已经从比建筑的高和大,要在建筑史上创造新的高度转变为从一米多高的人出发,追求舒适、经济、绿色。而新的最高建筑从欧美向亚洲转移,发展中国家在重复着发达国家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在建筑上走过的弯路。只有当走过这一段成长的曲折道路,才能真正使心得以回归,才能重新回到建筑最本质的问题上来:建筑的本质是适合人的行为的空间。只有真正达到人与建筑、环境的高度融合,让人在空间里享受到极大的自由,才能实现对人的充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