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6 项 “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相关结果
Time paradox: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作者: 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约翰·波伊德(John Boyd)著;邓伯宸译
出版社: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
简介: 時間是公平的,每人每天都擁有二十四小時,但使用時間的方式卻人人不同。你習慣把時間花在哪些地方?你用時間換來的是金錢、健康、親情、友誼、快樂、創造力,或是空洞、煩悶與懊悔?面對時間之河,你喜歡緬懷過去、活在現在、或展望未來? 金巴多是全球聞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過去三十年來,他在十五個國家、針對成千上萬的人進行研究,探索時間對人類心理的意義。《你何時要吃棉花糖?》是金巴多最精彩的代表作,兩位作者從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和生命哲學各種角度,提出嶄新的時間觀點:時間比金錢更珍貴,人們卻渾然未覺。我們不會把錢往窗外丟,為何卻任意浪費時間?投資金錢時,我們無比審慎,對時間的投資為何缺乏評估?某人擁有銀行龐大存款,卻把時間都拿去賺錢而不曾享受生活,這樣的人真的富有嗎? 金巴多把人們的時間態度,分為七種類型。《你何時要吃棉花糖?》以知名的「金巴多時間觀量表」為主軸,幫助你了解自己的時間觀,並提供各種練習,教你放下昨天、享受今天、掌握明天,珍惜寶貴的時間和生命,追求更好的健康、更妥當的投資、更成功的生涯與事業,以及更愉快的親密關係。 < TOP>
Buddha’s brain:the practical neuroscience of happiness, love, and wisdom
作者: 瑞克·韩森(Rick Hanson),理查·曼度斯(Richard Mendius)著;雷叔云译
简介:
达赖喇嘛vs.艾克曼谈情绪与慈悲
作者: 达赖喇嘛(Dalai Lama),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著;江丽美译
Surviving schizophrenia:a manual for families, patients, and providers
作者: 福乐·托利(E. Fuller Torrey)著;丁凡译
简介: 有了同理心,精神分裂症就只是個人悲劇;沒有同理心,精神分裂症可能變成家庭悲劇,因為家人沒有膏藥塗抹心靈的傷口,無法凝聚與團結。本書正是為受到精神分裂症影響的家庭而寫,作者詳細解說精神分裂症的樣貌、症狀、成因和治療,並針對家庭如何接受及適應這個疾病提出建議,最重要的,是本書試圖破除坊間的各種迷思,將精神分裂症除罪化。了解精神分裂症,可以減少迷思,將疾病從邪惡邊緣拉回到理性的範疇。 作者托利醫師充滿同理心,不僅提供最新研究結果、最新治療方法,也解答常見的問題,為患者與照顧者提供實用對策。 ◎ 胡海國、文榮光、葉宇記、李信謙 聯合推薦 ◎ 本書不只以精神病理學基礎探討精神分裂症的理論、病程、治療、復健與療癒的過程,更以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的觀點剖析了諸如醫療制度、倡議代言團體等主題,內容豐富而充實。 ◎ 本書以提問的方式鋪陳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問題,讓讀者閱讀時覺得更加可親、有條理。 ◎ 本書邀請謝明憲醫師、許藝瀚醫師審閱,並用心補充台灣的本土資料,增加可讀性與實用性。 < TOP>
Bisexual people in Taiwan
作者: 陈洛葳著
简介: 他們, 是不受性別侷限的自由靈魂? 還是不願承諾、男女通吃的牆頭草? 雙性戀, 是一種神祕的少數族群? 還是最接近人性情欲的普遍傾向? 【第一本探討雙性戀的本土著作,看見情感世界無限可能性】 據說,發現自己是雙性戀(Bisexual),比發現自己是同性戀還令人焦慮。「我到底是不是?」、「Bisexual的定義是什麼?」、「別的雙性戀都是怎樣的?」這些問題的背後,透露出一股集體焦慮。除了難以歸類,找不到合適位置的不安,還有內化了社會歧視的愧疚。 雙性戀,一個難以歸類的族群,藏身在雙重衣櫃之中。 陳洛葳是台灣第一個雙性戀團體「Bi The Way」發起人之一,她為雙性戀下的定義是,你說你是你就是。她檢視歷來的相關研究,仔細耙梳了雙性戀者在異/同性戀社群內所受到的雙重歧視,探討社會上的刻板印象、異/同性戀社群各自的「雙性戀恐懼症」,勇敢追求雙性戀者獨特的性別認同。 書中並呈現了18位雙性戀者真實的生命故事,既有滲出了邊界的驚慌猶疑,也有悠遊兩個世界間的從容自在;原來,人類情欲世界真實的樣貌,是如此豐富旖旎,令人驚嘆! 把「一」等同於性別的真我或情感的堅貞,正是性別框架與情感結構的悠久桎梏。「跨」性別與「雙」性戀則以生命的多元現實突破「一」的想像。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講座教授 何春蕤
Myth of Chen Shui-Bian
作者: 台湾政治领袖心理档案工作小组编著;王桂花总编辑
柄谷行人谈政治
作者: 柄谷行人(Karatani Kojin)著;小岚九八郎访谈纪录;林晖钧译
Freud and beyond:a history of modern psychoanalytic thought
作者: 史蒂芬·米契尔(Stephen A. Mitchell),玛格丽特·布莱克(Margaret J. Black)著;白美正译
简介: 什么是精神分析? 电影及漫画很喜欢出现这画面:一个病人躺在沙发上,对着虚空说话,而医生翘着二郎脚低头作笔记------尤有甚者,像好莱坞娱乐片「老大靠边闪」一样,黑道老大听到「恋母情结」就气得跳脚,拿枪指着精神科医师,不准他乱说话。 精神分析已深入现代生活,成为流行文化的符号,例如潜意识、伊底帕斯情结、梦的意义等。然而,想要了解精神分析,不能只读佛洛伊德,因为,精神分析从那张躺椅上诞生之后,在过去五十年间,已经历了许多的扩展与改革,越来越丰富并引人入胜。 《超越佛洛伊德》宛若一堂精彩的导读课,引导读友进入精神分析的世界。本书最大特色,是它首度让精神分析脱去艰涩的外衣,透过丰富生动的案例,平易近人 的笔触,扼要介绍精神分析思想的流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其精华堂奥,也让我们对人类心灵的深度和复杂度,发出衷心的赞叹。
从台北到花莲的生活实验
作者: 瞿欣怡著
Art of sex coaching:expanding your practice
作者: 佩蒂·布利登(Patti Britton)著;林蕙瑛译
Art and thoughts
作者: 叶方(Yeh Fang)著
倫理21
作者: 柄谷行人(Karatani Kojin)著;林晖钧译
Beauty and the soul: the extraordinary power of everyday beauty to heal your life
作者: 皮耶洛·费鲁奇(Piero Ferrucci)著;廖婉如译
Chiron and the healing journey
作者: 梅兰妮·瑞哈特(Melanie Reinhart)著;鲁道夫译
城市.故事.社大識
作者: 绘
Psychotherapy
作者: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Marie-Louise von Franz)著;易之新译
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