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明中都字砖
作者: 唐更生,阚绪杭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2016年06月
简介: 唐*生,1963年生,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人,中共党员。凤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凤阳县博物馆馆长,大明旅游总公司董事长,文博馆员。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安徽省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博物馆学会理事,安徽省考古学会会员,朱元璋研究会副秘书长等。1980年参军,1984年退伍后一直在凤阳县文物管理所从事文博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参加了凤阳县卞庄钟离墓和金董大古堆龙山时期文化遗址等重要考古发掘,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特别是配合和完成了国家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制定凤阳县明中都城与明皇陵大遗址保护规划及诸多文物修复方案编制。主持凤阳县新建博物馆陈列布展和文物整理研究等工作。先后获得滁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和滁州市第二、三届“文化百优先进个人”等。出版《凤阳明皇陵建制与石刻艺术》(副主编),参加整理、编撰出版《凤阳大东关与卞庄》,发表《明中都皇城内外金水河》、《浅析明中都兴废与凤阳花鼓的形成》、《刍议明中都历史价值和明中都皇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等论文多篇。 阚绪杭,1949年1月生,安徽省明光市(原嘉山县)人,中共党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安徽省文物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直宣口“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等。1968年至1971年参军,1972年至1975年在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就读,毕业后至2009年退休前一直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深入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研究,确立了薛家岗文化、侯家寨文化、双墩文化等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取得柳孜隋唐中国大运河考古及钟离国墓葬等重大考古成果,填补了安徽这块处女地多项考古空白,揭开了安徽考古事业的新篇章。柳孜大运河考古和蚌埠双墩春秋钟离君柏墓考古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还获得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进步和田野考古技术两项三等奖。出版《淮北柳孜大运河遗址》、《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上下册),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一、二等两项*作奖。还出版《凤阳大东关与卞庄》、《钟离君柏墓》(上中下册)、《凤阳明皇陵建制与石刻艺术》等*作,发表《望江汪洋庙新石器遗址》、《潜山公山岗战国墓群发掘报告》、《试论淮河流域的侯家寨文化》、《安徽淮河流域的史前文明——双墩文化及其序列的初步探讨》等数十篇考古学报告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