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86 项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 相关结果
公安厅从未公开的法医禁忌档案
作者: 秦明著
出版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
简介: 中國地方之大,懸案之多;十三億人海,緝兇之難唯有了解人的習性、恐懼、愛欲、貪婪才能還原的凶案現場人煙罕至的垃圾場裡出現一具無名蠟屍,是男是女是人還是鬼?一家六口慘遭滅門的驚世血案,是仇殺情殺還是無差別殺人?一對鄉下老夫妻雙雙陳屍臥房,不見打鬥痕跡的現場難道是熟人所為?荒山泥地上一隻套著玉鐲的腐朽殘肢,到底留下了什麼冤情?泯滅人性的犯案手法、毫無線索的膠著案情、逍遙法外的未知兇嫌……20份公安廳從未公開的法醫禁忌檔案20場充滿畫面與氣味,挑戰感官極限的重口味推理難得有一部小說能讓人同時讀到《死亡翻譯人》的法醫學精神,與《大宋提刑官》的中國式正義。膽大心細一雙鬼手,沉冤得雪一片佛心。本書取材自真實案件,情節逼真血腥,膽小勿入……
小小低头族的护眼之道
作者: 梁智凯著;王佩娟,庐秀祯,易祖伊插画
简介: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A framework for re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policy
作者: 林毅夫著;苏剑译
简介:從二次大戰到現在,只有包括台灣、韓國在內的13個經濟體,從低收入躍升到中高收入,以當時的經濟理論來看,這些經濟體推行的政策都是錯誤的,但為何他們會成功?其關鍵就在於本書所強調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必須依其要素稟賦(factorendowment),檢視有多少自然資源?有多少勞動力?有多少資本?基礎設施如何?以及法律、金融與各種制度的效率如何?再決定採用相對便宜的資源要素,去替代相對貴的資源要素,成本才會最低,產出才會最大。本書是前世界銀行副總裁暨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反思全球經濟發展理論和政策的巨著。所謂新結構經濟學,是應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研究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為何不同,為什麼經濟結構發展過程不斷調整、不斷變動,以及其決定因素為何;而要素稟賦,就是一個國家有多少勞動力、自然資源與資本。 內文摘錄:二戰後,多數發展中國家都獲得經濟和政治獨立,並開始戰後或獨立後重建。到20世紀末,小部分發展中國家實現了長時期的高速成長,趕上先進的工業化國家,或是顯著縮小與它們的差距。日本在1950年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但是到了1970年,就已經達到美國收入的63%,並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崛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令人矚目的年均9.6%的經濟成長率,而如此高的成長速度,則是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和關鍵製造業部門的持續升級驅動。採用外向型和市場友好型發展策略,「亞洲四小龍」──香港、韓國、新加坡和臺灣四個經濟體──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至90年代早期,以超過7%的年經濟成長率快速成長。這顯示,保持令人矚目的高經濟成長率、縮小與已開發經濟體的差距,是可以實現的。近年來,一些大的經濟體已經起飛,如中國、巴西和印度,使它們成為新的全球高成長經濟體(世界銀行,2011)。這些國家的高經濟成長率,導致貧窮的顯著減少。在1981年到2005年間,日均消費低於1.25美元的人口比例已經減少一半,從52%下降到26%。這種貧窮的減少,在我的祖國──中國,表現得最為明顯。 名人推薦: 「本書是一本真正重要且富有雄心的作品……將成為全球經濟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參考,對發展中國家是如此,在已開發國家亦將受到高度重視。」──史賓賽(A.Michael Spence),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將成為重新思考經濟發展策略的里程碑……其貢獻將使林毅夫的觀點在反思經濟發展政策中成為焦點。」──史迪格里茲(Joseph E.Stigl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Safe haven
作者: 尼可拉斯·史派克(Nicholas Sparks)著;许晋福译
每天清除心灵癌细胞
作者: 陈月卿著
地理课没教的事.2,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
作者: 廖振顺著
我在离离离岛的日子
作者: 苦苓著·摄影
悠游在大自然里的小日子
作者: 范钦慧著
与死神相遇的11分钟
作者: 钟灼辉著
历史课本闻不到的铜臭味
作者: 李开周著
Quest for prosperity:how developing economies can take off
作者: 林毅夫著;张建华译
日月当空.卷七
作者: 黄易著
Lost Colony:the untold story of China’s first great victory over the West
作者: 欧阳泰(Tonio Andrade)著;陈信宏译
简介: 史景遷的筆觸、鄭成功的傳奇中荷戰爭350週年紀念代表作!《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作者賈德.戴蒙高度評價:「本書探究了世界史上一件最大的未解之謎!」歐洲是否真的是靠槍炮、病菌與鋼鐵征服了世界?東方與西方的初次武力交鋒,究竟誰輸誰贏?荷蘭人與鄭成功在熱蘭遮的對決,是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也正是歐洲與中國軍事實力落差最小的一段時期……荷蘭在十七世紀建立了全世界最活躍的殖民地帝國,不但與英國競爭勝出,還攻下了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殖民地。然而,在這場於一六六一年展開的中荷戰爭裡,荷蘭人卻遇到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強勁對手──鄭成功。他統率手下的將領戰勝荷蘭人,拿下了荷蘭人手中最大、也最富有的一座殖民地──台灣。他是如何辦到的?本書檢驗了當時歐洲與中國在軍事科技方面各自的長處與弱點,而為長久以來人們對西方強權、中國勢力與戰爭本質所抱持的假定提出了平衡的新觀點,並且為當前的時代提供了珍貴又出人意料的教訓。
飘渺提灯卷
作者: 白姬绾著
缥缈,提灯卷
现代医学破解千年历史疑案,从晋景公到清嘉庆25位帝王病历首度揭密
作者: 谭健锹著
简介: 趙匡胤因何暴斃於暗夜?皇太極死因竟是營養失調?鐵木真命喪小小肺栓塞……專業醫學法眼探案,駕崩之謎真相大白雖然臣民們對著皇上總是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但人不可能長生不老,天子貴為九五之尊,還是難逃一死。中國人一向視生死為大事,帝王駕崩更是撼動朝野之事,史書往往記載得諱莫若深;而從今人眼光來看,有些君王真是死得冤枉、死得糊塗,現代醫學能簡單防治的疾病,在衛生醫療條件欠佳的古代,卻成了一朝之君的索命利刃。本書以專業醫學的眼光,根據史料記載,仔細推敲歷代帝王的病因、重新審視其病史,讓讀者重新理解他們的生存環境、生活習慣與性格基因,並以全新角度辨證歷史傳聞及觀點的謬誤,同時針對帝王罹患病例提供保健之法,突顯與眾不同的讀史切入點。
日月当空.卷四
日月当空.卷三
爱已做完,珍重再见
作者: 水木丁著
日月当空.卷六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