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2 项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相关结果
艺术概论
作者: 李维世著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简介:该书对艺术理论中的许多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简明、扼要的论述,包括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特性、艺术的种类、造型艺术等17章内容。
The Magic of Stage Space:The Creative Ideas and Expression of Stage Design
作者: 韩生著;张燕译
简介:在20世纪,舞台设计最伟大的成就是它从建筑或画家的副产品而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在一个世纪中舞台设计的美学观念犹如走马灯似的层出不穷。它被认为是眼睛的音乐,或自然的一角,或表演的机器,或情绪心理的符号……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很难预测还会出现什么新的舞台设计观念。不过有一点应是确定无疑的,舞台设计总是一种视觉解释。当有些画家们不无夸张地表示他们的作品是对宇宙的体验和解释时,舞台设计者只是轻声地表示,他的作品是对剧本的解释,只是对呈现在舞台的“小世界”的解释。好的舞台设计提供给导演的不只是某些“语汇”,而是构筑“小世界”的“句法”,同样,好的舞台设计提供给观众的不只是一些视觉刺激,而是感知、体验、评价戏剧世界的航标和框架。
再识大师,说形象
作者: 王华祥著
简介: 形象是结构、形体,明暗和质感的总和。当我们说到形象这个词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它所蕴涵的内容,也不应当忽略它在作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是,现实的情形却恰恰相反,人们常常陷入比例,块面、明暗、解剖等片面因素中而抑制了看的能力,因此也就看不见和看不像对象。 形象感,是对被看对象的感觉和对应的画面形象的感觉,确切地说是直觉能力。形象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无可能变成优秀的艺术家。因此,对形象感的培养应该是基础教学的主要课题之一。然而,虽然形象感十分重要,但它又是一种很虚的东西;形象通过眼睛作用于大脑,大脑即产生意识反应,意识反应的质量即是形象感的质量。当你面对这样不同的两个模特儿,一位是清纯美丽的中学生,另一位是昼伏夜出的三陪小姐,前者身材苗条脸蛋红润,后者体态臃肿面容苍白;前者肤质细腻光滑,后者皮肉松弛粗糙。她们的眼神也不一样。一个热情洋溢,另一个躲闪犹疑;一个春光明媚,另一个暮气沉沉。你会怎样去表现她们?你可以通过感受,分析,然后判断出哪些因素是这个人所特有的,是这个地方所独有的。我认为,形象感必须贯穿在作画的整个过程当中,对结构、比例、形体、明暗和质感的把握都要靠形象来调控。
再识大师,说质感
简介: 质感与视觉和触觉有关。一件衣服,一个酒杯,一张脸蛋,它们或柔软,或坚硬,或透明、或混浊、或粗糙、或光滑,这些都是质感表现。一件石膏像和一个真人,其差别不仅仅是有无体温或呼吸,也不仅仅是能否会动。譬如、眼珠,活人的晶莹透亮,眼膜比蝉翼还薄,瞳仁四周漫射着彩色的短线,那瞳仁上的高光将太阳或灯光凝聚成精致的一二个小点,在眼球底部,反光如一轮上弦月清澈而朦胧。再如皮肤,它的质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光源的方向,光线的强弱,空气的清浊等等。而石膏却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变化,因为一件石膏只能有一种固定的表现。在大艺术家们的作品中,我们常能欣赏到他们对各种质感的个性化阐释,无论是衣裙、皮肤,毛发、玻璃器皿还是金属、陶瓷或原木家具,他们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现。许多画家喜欢画洒满水珠的葡萄,切开的西瓜,皮剥到一半儿的橘子,红白相间的面包等等。他们对质感的兴趣使各种技法应运而生,创造了生动真实的绘画。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质感,绘画就会黯淡无光。另一方面,质感还表现在线条,笔触、肌理等作画方式上。同样是灰色,用直线和用斜线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平面,做肌理和无肌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表现方面的质感与画家的个性,与作画工具和作画动作都有关系。可见,表现对象和表现方法这两种质感共同构成了画面质感,它们不史是阅读的中介,还是重要的审美内容。
再识大师,说明暗
简介: 明暗真正被发现和利用,应当追溯到14世纪和15世纪,其代表画家有乔托和波提切利。它成熟于16世纪和17世纪,其代表人物有卡拉瓦乔和伦勃朗。所以,对于人类的眼睛来说,明暗并不是与光源和物体一同诞生的。明暗是文化的产物。明暗的产生,使画家看到了一个全新而又逼真的世界。艺术史上有两次重大事件:那就是发现线和发展明暗。进而创造了平面绘画和立体绘画。对于绘画来说,真实的意思就是做假,做得高明了,就跟真的似的。在传统教学当中,整体的明暗关系是造假的惟一手段,人们发现:当明暗与形体对 应,或者说当明暗等于形体的时候,它就逼真地反映了形体。 明暗在写实绘画的历史中如影随形,须臾不离。它不仅能够表现形体,而且还能够概括形体。明暗对比的强弱虚实,直接影响到人的视觉和心里。但是,尽管明暗是如此的重要,我仍然要指出它一统天下的负面作用。
再识大师,说空间
简介: 空间一词,出自于建筑,应用于绘画,曼延到音乐、舞蹈和电影。我在此要说的,是单指绘画的空间。 空间在绘画中是一种幻觉,就如同形象、情绪、思想等在画中也是幻觉一样。因为,一张平面的纸或布,除了它们自己之外,是不会有任何物质的东西的,艺术家在上面涂抹,制造了形象的幻觉,这就是艺术。空间这个词不知出产于何地,但肯定四在西方。它应当是与透视学一起诞生的。空间本来是比万物和生命还要早的客观存在,但是,在人类还未搬进房子之前,空间是无意义的;在建筑学和立体的绘画未出现之前,空间是无名的发现空间也是件伟大的事情,绘画因此才真实起来,建筑因此才“功能”起来。但是,它的意义还不限于此,它已经融入人类的思维和情感之中,成为我们的本能和语言中的一部分。
再识大师,说形体
简介: 形体两字,形在前,体在后,没有形哪有体?没有好的形,哪有好的体?画家应当重视对形的研究:自然形,人造形,一般形、个性形。形,是素描的一半,如果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话,那么,形就是素描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形,是指前述概念的线性表现,形即形状和轮廓。对客观物体来说,形和体是不能分离的,它们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在作画的时候,形和体是不同的,形是平面形,体是立体形。。形可以没有体而单独存在,但体没有形则不行,体的存在必须以形为前提。因此,在自我训练和教学当中,我最重视对形的研究。形体这个词出现的时间大概不会太长,最多超不过500年。它应该是由于几何学的发明才应运而生的。
History of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Dress
作者: 蔡子谔著
简介:中国服饰美学史》从我国服饰美学的实际出发,十分强调服饰美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在蔡子谔的笔下,中国服饰是人类文化乃至审美文化最早的物态化形式之一;是作为物质形式即物质文明,敏锐、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着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道德、法律、文化等观念形态或曰精神文明的外在感性显现形式之一;也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等外化或曰直观化的审美形态之一。因此,它便有可能为政
再识大师,说结构
简介: 结构,我以为是素描的核心,结构就是联系。是形和形、形体和形体、此物与彼物的联系。结构,在形体上表现为各个形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明暗上表现为各种色调的形状和逻辑关系,以及抽象的排列关系。在构图上表现为不同形状的多向联合。 结构,通常被理解为解剖和几何构造,这都不错。但是,这种看法导致了普遍的概念化观察与程式化表现。结构固然包含解剖与几何,但人们很容易把它当成结构本身。事实上,解剖与几何并不等于结构,结构的内涵和外延要丰富得多。内涵前面已经说过。外延却可以有举不尽的例子。譬如“动物的皮下组织—肌肉结构、肌肉所依托的骨骼结构;房屋的墙与顶、门和窗的结构;汽车的外壳和内部结构;一棵树的干、茎、枝叶结构;一个酒瓶的瓶颈、瓶身和瓶盖的结构;一件衣服的领、袖和兜的结构;一枝枪的枪托、枪镗、枪机和枪管的结构;一枝钢笔的笔尖、笔胆、笔身的结构等等。这些我都统称为”自然结构“。这个概念,既不同于解剖结构,也不同于几何结构,它是客观的饿非虚拟的存在。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是眼睛能够看见的形象。 自然结构,是此物成为此物,彼物成为彼物的基本依据。如”中山装“的结构,是除了领、袖和衣身之外,还有四个带盖的兜。 结构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特征。有一些软性的东西会变形,如:衣服、毛发、肌肉、水、云彩等等。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这些东西会发生变形,因而呈现出变异的形体和线条,我将此称为”运动结构,“是某物的此一时和彼一时之差别的基本依据。如:同一条裤腿在站立时的布褶与弯曲时的布褶变化。自此,我可以说,不论结构的外部形态有多少,都可以将它们纳入”自然结构“和”运动结构“中。如果我们弄清楚了这两种结构的规律,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一切结构的钥匙。
Delight of Living Space & Dreamland of Light
作者: 王梓炀编著
简介:
Sitting Room for Mental Exchange & Elegance of Kitchen and Toilet
作者: 王东辉,崔璐编著
Living in Fashion & Commentary on Specific Examples
作者: 王东辉编著
Graceful Charm of Green & Keenness on Art of Cloth
作者: 王梓炀,崔璐编著
简介:本书分居室绿化、装饰小品、庭院阳台、楼梯四个部分,以不同的视角点评分析了住宅建筑装饰设计的意蕴。
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黄慎
作者: 贾德江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07月
简介:本书是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之古代部分。主要收录了黄慎的经典作品。书中对每幅作品,都作了简洁的说明,使读者能了解作品的一些背景。从书中,读者可以欣赏到黄慎的创作手法、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及表现手段。为现代的绘画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 黄慎画的杰出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规范,打破了1000多年来文人画所形成的自身封闭。他企图唤起人类本性固有的最纯朴最天真的感情。他在许多作品中表达了一种纯真的爱,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和谐,而不是传统文化画中所表现的被动的寄托。黄慎的画以民间传说世俗人物入画,寻找通俗中的美,追求笔墨韵味中的神,反映自我心灵深处的爱。他使文人画通俗化,易于为广大平民阶层所欣赏。以他精湛的艺术造谐在文人画与民间画中搭起一座桥梁。 黄慎的人物画,题材上突破前人的藩篱,把众多的底层劳动人民引入绘画艺术的殿堂。(2)在艺术技法上,突存了传统的十八描,首创以草书笔法写人物诊褶,这是一大贡献。他善于运用线条,所作线条流畅自然,生动活泼,富有变化,线条的力度、厚度、弹性恰到好处,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3)黄慎具有很高的造型能力。(4)黄慎善于传神。他善于表现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心情和内在的精神气质。(5)黄慎所作的人物群像,构思精密,布局讲究。 黄慎的山水画。在内容主面,他笔下的山水多为赣江、长江行旅中的实景写生,意境开阔旷朗;技法上,他多用云头皴、折带皴和鱼鳞皴,一反“四王”山水种专用披麻速皴作重峦叠嶂的习气。
木版家族
作者: 王华祥主编
简介: 本书收入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学生的木版画作品:“中国图式”、“人类”、“老鼠”、“鹦鹉学舌”等。
美术基础教学分科辅导大全,服装设计
作者: 刘彦荣著
简介:本册包括:概述、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服装的局部结构造型、服装总体设计、分类服装设计、制作工艺是服装效果的保障等内容。
和静物对话——王华祥反向教学系统
简介: “反向教学系统”是王华祥“将错就错”的素描教学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系统化。他试图建立和创造一个“体系”,一个脱胎于学院教学又决计与学院主义教学体系“叫板”的体系。建立一个体系,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但王华祥有这样的魄力,也有这样的胆略和雄心。 王华祥在创作上不断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仍然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创造的成果不能使他放弃教学,是因为他的教学同样具有创造性。王华祥的教学思想最可贵的一点是尊重学生的天性,顺其自然地诱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他首先确认一个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画出好画,从而使学生首先建立起一种自信。而不是像通常那样,首先设定学生不会画,而由教师教他如何去画。
百日素描体验
作者: 李翔主编
简介: 素描作为基础层面的训练与研究,应当有标准,有共同性。至于以后的个性化素描,那便是画家自己的事了。当然,大家不会放弃素描个性化与自身艺术个性化的研究与追求。 素描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手段,又可以成为目的,成为画家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美术基础教学分科辅导大全,服装画技法
作者: 赵明著
简介:本册包括:服装画的发展与艺术特点、服装画的种类、服装画常用的工具和材料、服装画与人体、服装画的色彩表现、服装画表现技法等内容。
艺术之劫
作者: 孙江宁,赵笑洁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