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35 项 “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易延友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证据法学:原则 规则 案例》是以规则论-原理论-应用论为逻辑主线,以他国制度为参照,以相关案例为补充,并辅以简洁直观的插图、表格、拓展阅读等多元化教学元素,对证据法的基本原理、具体制度和适用程序进行分析与阐释的证据法学教科书。紧密贴合教学实际,不同于我国传统证据法学教科书,《证据法学:原则 规则 案例》通过知识点与案例的有效解释,实现规则讲解、原理讲授与实践应用融于一书,是学习证据法学不可多得的优秀教科书。
作者: 刘小楠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反歧视评论(第4辑)》集中关注国内外对歧视问题的法律和制度实践,注重规范研究和社会调研相结合,力促实现更加平等的就业环境。不仅关注和参与反歧视的立法进程,也重视反歧视的司法和行政,利用多元化的制度平台促进公平就业。与此同时,《反歧视评论(第4辑)》注重介绍国外关于反歧视的制度和理论,并促进国外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为中国反歧视提供切实的对策建议。
【目录】
主题研讨:同性婚姻
德国同性伴侣的平等保护:以联邦宪法法院的判例为中心
叶强
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判决评析邓静秋
同性伴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段知壮
学 术 专 论
优惠差别待遇或逆向歧视张玮心
瑞典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立法与实施机制研究何霞
平等:一种观念的晚近史[英]乔纳森·沃尔夫吴园林译
深 度 评 论
转型中国的男女不同龄退休的深层问题
——以性别公正为进路骆方方
案 例 研 读
就业中的性别认同歧视域外案例研究及启示刘明珂
拓宽性别就业歧视案件的司法救济
——从广州惠食佳性别就业歧视案谈起黄溢智
职场性别歧视案的实证分析(2005~2016年)黄周正
《反歧视评论》征稿启事
【免费在线读】
《反歧视评论》(第4辑)终于完成组稿--作为编者,我们难掩激动。正如诸君所知,在当下学术评价体系下,一册专精"小众话题"的文集,稿源尤为匮乏。在担忧稿源的同时,我们更深为忧虑的是,反歧视的研究和呼吁不应该成为"小圈子文化",而是开放性的公众话题,亟须新鲜的力量和血液。也正是基于此原因,我们异常珍视每篇文稿,在收到投稿的*时间,我们会安排审读,并尽快通知作者用稿与否。需要说明的是,多篇优秀稿件由于不符合文集主题,我们几经斟酌、痛惜拒稿。
本辑《反歧视评论》以"同性婚姻"作为研讨主题,分别辑录了叶强博士、邓静秋博士和段知壮博士的三篇文稿,从德国、美国和中国的角度,深入研介和讨论了同性婚姻的平等保护问题。在文集编辑过程中发生的两个事件加深了我们对于选题的认知:2017年5月24日,我国台湾地区司法机关宣布禁止同性结婚的规定"违宪",此举使台湾成为亚洲*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2017年6月30日,德国议会投票批准同性婚姻合法化。因而,对于同性婚姻问题的深入研究(而非仅作为新闻热点),总结同性婚姻问题的国际趋势和中国问题,甚为必要与急迫。
在学术专论部分,张玮心教授基于"红丝带学校"区隔考场事件,对平等保护、合理差别和逆向歧视等问题做了细致和专业的分析;何霞教授对瑞典就业性别歧视立法与实施机制,给予精细化的描述和研判;吴园林博士倾力翻译的乔纳森·沃尔夫教授文章,对平等观念进行了哲理沉思。在深度评论部分,骆方方对男女同龄退休问题背后的社会机制进行了深入考察,颇有新意。在案例研读部分,刘明珂在介绍我国"跨性别就业歧视*案"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域外相关案例,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黄溢智详述了"高晓案"始末,并对案件展开深度评述;黄周正对2005~2016年的职场性别歧视案件进行了翔实的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职场性别歧视的法律方案。这些优秀作品,展示了中国反歧视研究的新思路、新趋势和新增长点。
在《反歧视评论》(第4辑)成稿之时,我们要感谢文集作者惠赐稿件,感谢文集编委会的鼎力支持,感谢法律出版社易明群女士一直以来的信赖和支持。期待《反歧视评论》与中国平等进程共同成长。
作者: 常鹏翱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第2版)》基于与物权法的有关规范,围绕现实发生的事例,结合域外的参考经验,对以下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分析:
*,人与物关系的法律规则,主要通过分析诸如人体受精卵、尸体等与人体相关,但又难以跨入主体范畴的特质地位,以及对物的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来揭示人与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二,物权客体的制度反思,主要通过分析无体物、集合物和违法物的地位,来探究扩张物权客体的可能以及限度。,
第三,物的结合、权属界定与利益平衡,主要以现实中常见的房屋装修纠纷为对象,分析物的特定性、整体性与权属界定、利益平衡之间的关系。
第四,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主要以涉及物权的约定为例,分析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之间的关系,看物权法定在框定意思自治方面的边界如何划定,又看意思自治如何拓展物权法定的内涵。
第五,物权多元性与物权权属的界定,通过分析公示形式的限度以及习惯的现实作用,探讨物权形态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质拓展。
第六,物权法中的权利证明规则,围绕公示对于权利的或然性证明,分析如何证明享有物权,又如何证明不享有物权。
第七,登记程序对实体法的影响,通过深入探讨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审核,分析物权法如何受不动产登记程序的影响而在实体规范上会有调整。
第八,信赖保护的扩展,通过分析善意取得的适用对象,来展示信赖保护超出通常的范畴,有溢出发展的趋势。
作者: 党海娟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商事登记制度基本问题研究》是对我国构建完善的商事登记制度过程中所涉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与梳理的商法学专著,涵盖商事登记制度的功能、价值,商主体与商事登记之间的关系,商事登记的性质,商事登记的效力,商事登记机关的选择和登记审查标准等问题。作者通过条分缕析的论述,试图在我国商事登记理论研究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践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使有关商事登记的理论研究能够真正裨益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目录】
导论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商事登记制度基本问题的文献综述
一、商事登记的概念
二、商事登记的术语表达
三、商事登记中的应登记事项
四、商事登记制度基本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目标及其理论、实践意义
*章商事登记制度概述
*节商事登记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商事登记的雏形——中世纪的商人行会组合名簿
二、近代欧洲的商事登记制度
第二节现代商事登记制度概述
一、大陆法系国家现代商事登记制度概述
二、英美法系国家现代商事登记制度概述
第二章商事登记制度的功能和价值
*节商事登记制度的功能
一、商事登记的功能概述
二、公示功能——交易安全监管抑或交易安全保护?
第二节商事登记制度的价值
一、商事登记制度的价值:安全和效率
二、商事登记制度价值的实现路径
第三章商事登记与商主体
*节商主体的定义
一、商主体的概念及相关的学术观点和立法实践
二、商主体的定义——抽象要素式的概念界定方法
三、商主体概念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商主体的类型
一、商主体类型的历史演变
二、我国实然的商主体类型层次
三、我国民法总则中的商事登记规范及其问题
第四章商事登记的性质
*节有关商事登记性质的学说
一、私法行为说
二、公法行为说
三、复合行为说
第二节营业自由与商主体身份
一、营业自由理论下商主体身份的获得
二、营业自由理论下的商事登记
三、商事登记与政策性的市场准入
第三节商事登记的性质
一、商事登记的性质:特殊行政行为
二、商事登记制度的属性
第五章商事登记的效力
*节商事登记效力的多重性
一、商事登记的私法效力
二、商事登记的公法效力
第二节商事登记应然的私法效力
一、商事登记的公信效力
二、商事登记的对抗效力
三、有限公司股权登记的立法论与解释论
四、商事登记视角下股东出资义务的履行
第三节商事登记的私法效力与商行为规范
一、商事登记私法效力的发生:登记抑或公告?
二、商事登记的私法效力与商行为规范间的关系
第六章商事登记机关和审查标准
*节商事登记机关
一、比较法上商事登记机关的不同类型
二、商事登记职责的非行政性
三、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分工与协调
第二节商事登记的审查标准
一、审查标准的类型划分
二、形式审查标准的配套制度
三、商事登记机关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节撤销公司登记的属性和适用
一、公司登记与撤销公司登记的联系与区分
二、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性质及其适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西北民商法学术文库"是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从本院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中遴选、编辑,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丛书。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是以从事民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的二级学院,是我国民商事法律研究和教学中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民商事实体法学和程序法学相结合的专门学院。
学院目前设有一个法学(民商法学方向)本科专业,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两个硕士学位点,现有在校学生近2000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50多名专任教师中三分之二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20多名,有13名教师分别在中国法学会各专门研究会担任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学术职务。
学院所辖的民商法学科和民事诉讼法学科都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并设有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基地和陕西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学院设有民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亲属法学等教学研究机构,设有私法文化与法典化研究所、物权与土地制度研究所、侵权法研究所、商事治理法律机制研究所、妇女与家事法律研究所、民商事判例研究所、民事权利救济机制研究所、民事司法改革研究所、公司纠纷法律对策研究所和律师制度与执业规则研究中心、仲裁制度与实务研究咨询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民商法学科在民法基础理论、商法基础理论、物权法理论、债权法理论、公司与证券法理论和婚姻家庭法理论方面,民事诉讼法学科在民事诉讼法理论、仲裁法学、公证律师法学、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以及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初步形成了私法文化与法典化、物权法与土地制度、商法基础理论与公司制度、婚姻家事制度、侵权法律制度、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等领域的研究特色,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
目前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9项,项目内容涉及集体所有权法律机制、民法价值、民法文化与民法法典化、婚姻家庭新问题、商法价值与商事制度构建、侵权责任法危险责任体系、商行为制度、侵权救济、保险制度等研究领域。学院还承担有省、部级研究项目30余项。
学院今后将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为支撑、以专门研究机构为平台、以培育和打造科研特色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为法学学术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西北民商法学术文库"是近期及今后一段时期我院以专著形式形成的科研成果的系列展示,内容涉及民商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成果。所选取的成果,或为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的结项成果,或为我院学科建设科研规划项目成果,或为我们认为具有学术价值且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本书库编辑、出版的目的在于强化学术交流,为繁荣法学学术研究,进而推进我国民商事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进步做出虽然绵薄但却应有的努力。
本书库的出版受到"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资助,受到法律出版社的大力襄助,在此谨致谢忱!
作者: 林燕萍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作者从欧盟法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作出的有关竞争法的50余个案例中挑选了1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翻译和评述。这些案例涉及欧盟市场内的数字化单一市场、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涉及内部市场、劳工保护、知识产权等多类问题。在这些案例中,就不正当竞争类型而言,涉及到卡特尔行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就竞争领域而言,涉及到传统工业、金融行业、数字化市场和保险行业等。就个案而言,欧盟法院对以下问题的解决,对欧盟竞争法的执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欧盟以外的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 田幸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当代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主要介绍了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动态,梳理了中共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肯定了中共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评价分析了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重要举措,包括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省以下法检人财物统一管理制度、设立巡回法庭、设立跨行政区域司法机构、建立防止干预司法权独立行使的相关制度、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司法责任制、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案登记制、扩大司法公开、授权检察机关试点公益诉讼、司法职权优化配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冤假错案防范机制、深化律师制度改革、逐步减少死刑适用范围、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机制等,并在综合分析当下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特点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司法改革进行了展望。
【目录】
导言
*章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概述
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
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的决策与部署
三、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意义与特点
四、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司法责任制改革
一、司法责任制的改革缘由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责任制的改革历程
三、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初步效果
五、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
第三章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回眸与现状
一、十八大前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文本
二、十八大前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实践与不足
三、十八大前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不足的原因
四、十八大以来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文本
五、十八大后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实践
六、十八大后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第四章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的探索
一、改革的提出与实施
二、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试点实践
三、试点中的问题和争议
四、目前改革的进展情况
第五章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一、改革背景:从以侦查为中心到以审判为中心
二、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三、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四、以庭审实质化为核心的庭审制度改革
五、刑事案件繁简分流制度改革
第六章*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
一、*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过程
二、设立*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目的
三、*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制度设计
四、*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制度的未来完善
第七章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
一、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的目的
二、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的初步探索与成效
三、跨行政区划司法机构改革的未来展望
第八章建立防止干预司法权独立行使的记录、通报、追责制度
一、建立防止干预司法制度的背景
二、建立防止干预司法制度体系的具体举措
三、完善防止干预司法制度体系的有关建议
第九章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背景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三、进一步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第十章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探索与确立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探索中形成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历程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人民监督员制度发展完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未来
第十一章立案登记制改革
一、立案登记制改革的背景
二、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决策
三、立案登记制度的改革部署
四、立案登记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立案登记制改革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六、进一步完善立案登记制的思考
第十二章司法公开的扩大和深化
一、司法公开制度的一般阐释
二、十八大以来深化司法公开的高层决策
三、十八大以来深化司法公开的成效
四、司法公开深化和未来展望
第十三章人民检察院试点公益诉讼的改革
一、公益诉讼概述
二、理论界关于检察机关能否提起公益诉讼的争议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催生公益诉讼
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正当性
五、检察机关试点公益诉讼的实践探索
第十四章司法职权优化配置
一、改革背景
二、十八大以来改革部署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举措
四、改革的成效与深化改革的建议
第十五章涉法涉诉信访改革
一、背景:涉法涉诉信访改革面临的三大难题
二、十八大以来涉法涉诉信访改革
三、改革成效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四、在治理模式创新中深化改革
第十六章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衔接
一、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背景
二、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积极稳妥推进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
四、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后的制度安排
第十七章冤假错案防范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一、防范冤假错案被列入司法改革的背景
二、冤假错案防范机制建设
三、有效防范冤假错案的未来展望
第十八章深化律师制度改革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律师制度改革的动因与必要性
二、十八大以来律师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三、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展望与思考
第十九章逐步减少死刑适用范围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死刑政策之沿革
二、死刑控制的立法路径
三、死刑控制的司法路径
第二十章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
一、将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列入改革内容的背景
二、十八大以来的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制度的改革
三、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制度改革试点情况
五、关于推进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制度改革的未来展望
第二十一章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一、改革的背景
二、改革试点及实施情况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羁押必要性审查改革的成效及展望
第二十二章司法救助制度改革
一、司法救助制度改革背景
二、十八大以来司法救助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
三、司法救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举措
四、司法救助制度改革成效与前景
第二十三章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
一、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背景和实施状况
二、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第二十四章司法体制改革的未来展望
一、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历程回顾
二、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主要特色与经验
三、继续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与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继续深化司法改革的进路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 谢望原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作者从亲手办理的刑事案件中精选31个经典案例,揭示案件基本事实,归纳控辩双方争议焦点,提出令人信服辩护意见,说明判决结论,*后做出客观公允分析评论。《不一样的辩护:成为刑辩高手的31个经典战例》对检察官和刑事辩护律师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对法官判案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不一样的辩护:成为刑辩高手的31个经典战例》也是一部将刑法学理论与刑事政策运用于刑事辩护实践的经验著述,对于研习刑法学的人士当然具有直观指导意义。
作者: 谢望原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7)》由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网络犯罪与安全(2017)》严密关注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问题,重点研究网络犯罪的刑法问题和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旨在通过对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为国家打击与防范网络犯罪、确保网络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网络提供信息与被害人自我答责陈文昊
网络帮助行为初探江海洋
论网络诈骗中的中立帮助行为孙淼淼
论《网络安全法》中的从业禁止王烁
网络集资中“不特定对象”的证券法解读张曜
异化与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非法集资的界分田宏杰王然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情节严重”认定标准构建田宏杰吴昉昱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之认定陈梦寻
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刘明祥
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属性及刑法保护肖鹏
电信网络欺诈中盗窃与诈骗的区分张亚平
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与盗窃的界限蔡桂生
电信诈骗中的若干刑法问题黎宏
中美电信诈骗犯罪法律规制路径的比较研究孙嫣然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法责任功能性的类型化区分之提倡王华伟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黄成
网络虚假信息寻衅滋事的规范分析杨堃
网络空间“起哄闹事”和“虚假信息”研究王兆忠陈家林
博弈与选择:以实名制遏制网络言论犯罪的可行性分析单民陈磊
“私服”“外挂”行为的刑法性质再探析温长军王然
【免费在线读】
2015年5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犯罪学学会、腾讯研究院犯罪研究中心共同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腾讯研究院犯罪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互联网刑事法治高峰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互联网刑事法治的研究,强化了我国教学研究部门与国家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司法实务部门、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产生了良好的科学研究效果和社会效果。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互联网刑事法治问题研究,为国家互联网刑事法治提供理论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决定编辑出版《网络犯罪与安全》一书。
《网络犯罪与安全》原则上每年出版一部,主要研究互联网刑事法治问题,包括互联网刑事法治的政策性问题、互联网实体刑法问题、互联网刑事犯罪问题、互联网刑事法治与行政法治衔接问题等。本书以研究中国互联网刑事法治为主,同时兼顾国外互联网刑事法治研究情况,适当收录有关外国学者关于互联网刑事法治的研究成果。
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人惠赐有真知灼见的大作!关于投稿体例,请参阅本书末"稿约与撰写体例"。
作者: 宾雪花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研究》从"法治"角度研究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问题。通过梳理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国家消除产业激励的垄断因子的相关法规,寻觅共同规律。
在分析中国产业振兴政策的弊病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产业激励行为要消除其垄断的弊端,必须要注意其原则、路径。
在产业激励的立法上构建政府干预的权力边界,大力推广负面清单制度,约束产业激励权力;在程序上构建产业激励的事前协商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具体内容上改革产业兼并重组政策,将其纳入竞争框架中。
【目录】
导论:立场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析
四、研究目标
五、基本思路
六、研究方法
*章产业激励的基本理论
*节产业激励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产业激励产生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产业激励与产业政策的关系辨析
第四节产业激励的手段、环节
一、产业激励的手段分类
二、产业激励的环节
第五节产业激励的实质
一、产业激励的本质
二、产业激励的理念设计
小结
第二章产业激励的垄断生成机理
*节垄断基本概念及生成原理
第二节中国产业激励的垄断生成的主要因素
一、中国产业激励的特点:以28年以来的中国产业振兴政策为例
二、中国产业激励的后果
三、中国产业激励的垄断机理分析
第三章困境和挑战:产业激励的垄断遏制
*节困境:产业激励和反垄断法的冲突性:基于中国案例
一、资源配置上的冲突
二、规模经济与反垄断的冲突
三、产业激励与反垄断法运行的冲突
第二节挑战:产业激励的垄断遏制
一、遏制产业激励的垄断因子的参与者:反垄断法
二、遏制产业激励的垄断的逻辑基础
第四章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的国际比较
*节日韩两国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研究
一、日韩两国产业政策的演进历史
二、日韩两国产业激励的特征
三、日韩两国产业政策与反垄断立法演进规律:冲突—协调—融合
四、日韩两国消除产业激励垄断因子的做法和启示
第二节美国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研究
一、美国产业政策立法的演进历程
二、美国产业政策立法的演化规律和特点
三、美国没有产生日韩两国那种产业激励的垄断因子的根本原因
小结
第三节欧盟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研究
一、有关欧盟产业政策的条约和法律框架
二、欧盟产业政策的特点
三、欧盟消除产业激励的垄断因子的做法
小结
第四节美国、日韩两国、欧盟产业激励的不同因素及反垄断的共同做法
一、产业激励的不同因素
二、产业激励中反垄断的共同做法
第五章消除产业激励的垄断因子的思考:思路、原则和路径
*节重新审视产业激励
第二节产业激励的反垄断思考:基于经济法视角
一、经济法“有限性、适度性”原则
二、经济法“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原则
第三节产业激励的反垄断总思路:竞争政策框架下的产业激励
第四节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路径
一、顶层设计
二、舆论宣传
三、创新驱动的产业激励的寻求
四、市场机制的充分利用
五、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
第六章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建构:立法边界研究
*节立法边界的两个维度考量:经济全球化和法治化
一、产业激励的反垄断立法的经济全球化维度考量
二、产业激励的反垄断立法的法治化维度考量——以中国自贸区产业政策为实证
第二节基于中国产业激励的政府经济权力的进一步反思
一、政府经济权力的起源和演变
二、政府经济权力的反思
三、政府经济权力的重塑: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三节中国产业激励(产业政策)的立法权问题和思考
一、产业政策立法权的提出
二、产业政策立法权的配置
三、我国产业政策立法的问题
四、中国产业激励的法治化思考
第四节负面清单制度的尝试
一、负面清单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负面清单制度的意义
小结
第七章产业激励的反垄断程序边界:反垄断审查制度
*节事前协商制度
一、事前协商制度的概念
二、事前协商制度的内容
三、事前协商制度的阶段
四、构建中国事前协商制度
第二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效用
第三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国际比较和评析
一、日韩两国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二、欧盟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三、新加坡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四、评析
第四节中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完善
一、中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提出
二、中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完善
小结
第八章纳入竞争政策框架的产业兼并重组政策
*节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中国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问题
一、中国产业兼并重组政策的实施状况
二、中国产业兼并重组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纳入竞争政策框架的产业兼并重组政策
一、接受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的反垄断审查
二、中国反垄断法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的完善
结论:观点与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宾雪花《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研究》一书,其中心论题是关于产业政策(法)同竞争政策(法)关系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则是政府(国家调节)与市场(市场调节)关系问题。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要反映国家调节意志(虽然它也应当尽量符合市场规律);而竞争政策则主要基于市场机制要求(虽然由于这种政策毕竟也是由人制定的,难免揉进主观因素)。
政府与市场,亦即国家调节与市场调节关系的争论,溯其历史源头已有两三百年,从亚当·斯密那个时代就开始了。但主要是在19世纪后半叶生产社会化引起经济和社会生活诸多重大变革之后,上述两者关系的争论变得十分现实和重要起来。我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一书论述"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时,提到"三种人"(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分别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改革方案,反映了这种争论。这"三种人"的理论和主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基本共同点,就是国家调节应当发挥作用,需要政府干预市场(参见拙著《经济法基础理论》,*章)。后来,该争论及该"三种人"的理论和主张,通过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实践检验,其是是非非已经基本明了,各国(无论东、西方国家)的有关体制和做法也事实上在不断趋近。但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中存在的分歧和争论并未停止。所以,正如经济学界学者们所言,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是整个20世纪经济学争论的主题。
这个问题对于正处于经济和政治体制转型的中国而言,意见分歧尤其难免。这里有"权力中心主义"传统,虽然后来在进行体制改革,但其惯性作用仍难以终止。特别是一些身居权位者及其他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改革,希望政府权力继续较多地干预经济,以让他们从中能够保持和进一步获取各种利益。他们对于国家关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调整和改善政府职能的改革,缺乏积极性,甚至阳奉阴违。其中一方面的做法就是夸大和随意运用所谓产业政策,忽视和贬低竞争政策和竞争法对于市场机制的保障作用。
当然,这里也有认识问题和学术问题之争。例如,2016年媒体热炒的北大林毅夫与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存废之争,即如此。他们的争论其实背后还是政府与市场,即国家调节与市场调节之间关系问题。
国家调节与市场调节,亦即所谓政府与市场,不是笼统的谁好谁坏、谁优先的问题,更不是存废问题;这种争论其实是个伪命题。现代社会经济的调节机制(从一国之内来说)是"二元化"的,即同时需要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如从国际市场来看,则是"三元化",即除了上述两种调节机制,还有国际调节机制;是上述三种调节机制的结合)。国家调节与市场调节,政府与市场两者都不可或缺,问题只在于如何使该二者密切配合和协调。并且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调节不能排斥、取代市场调节。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要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调节为辅。当然在某些紧急和特殊条件下,国家调节可能需要加强一些措施和力度;但紧急、特殊情况过去了,国家调节便应当及时回复原来正常状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我的专著《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其他许多论文已经说得很多了。但凡我的学生及其他广大读者,都是基本掌握了的。
本书作者宾雪花女士,曾在我门下攻读博士学位,非常用功刻苦,对我的学术思想掌握得较好。她很早就在思考,如何运用作为我的经济法理论基础和支柱的"国家调节说",即关于国家调节与市场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原理,分析和处理国家产业政策同竞争政策的关系。当时确定了以《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协调制度研究》为题的博士论文选题。毕业以后,对这方面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形成了今天这部专著。
本书运用多学科知识,特别是关于"国家调节说"经济法学科理论,论述"产业激励的反垄断边界"问题。提出了国家产业激励的政府权力边界概念,指出政府对于产业激励、振兴产业的权力行使应当受到必要约束,不能无限制、无边界地使用。提出在产业激励的立法边界上,应当大力推广负面清单制度,利用负面清单制度制约产业激励的政府经济权力的运用。提出产业激励的程序边界,需要设立事前协商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政府的产业兼并重组政策应当纳入竞争政策框架中,受到反垄断法的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的制约。
通览这部专著的特色,一是其相关基础理论坚实,研究方向和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二是具有前瞻性,作者对该课题研究起步较早,在国内前一段时间兴起的关于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之争之前好些年,她就已经关注并实际上已经解答了其中许多疑点问题。三是本书不仅比较透彻地论述了有关理论问题,而且联系我国相关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中肯分析,提出了法律上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尽管在某些论证上也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好书。值得向读者推荐阅读。
作者: 李爱君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金融创新法律评论》由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创办,致力于对金融创新的法学理论与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完善来防范金融创新过程中伴随的风险为着眼点,以保证我国金融稳定、长期、健康发展为目的,以促进我国金融创新法治化为宗旨,搭建一个集中国政法大学与社会各界的法学、金融学、经济学等专家、学者探讨和研究问题的平台。望关注金融创新法治化的专家与学者给予支持和关爱,让此平台成为我国金融创新过程中金融法学理论与制度完善的智库平台,为我国金融创新在法治化的轨道上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目录】
特约稿
区块链的能与不能温信祥张蓓
关于《电子商务法(征求意见稿)》的几点修订意见周昀
金融法学理论
论基金管理人作为受托人的忠实义务
——以“老鼠仓”行为监管为例胡继晔王秋辰
浅谈IPO过程中欺诈发行的认定周昀
金融监管
数字货币的发展与监管姚前
“大资管”背景下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白玉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P2P网络借贷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张玉凯
域外金融法律动态
批准草案《虚拟货币商业统一监管法》
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法》
新加坡金融科技沙盒监管指导方针
DAO调查报告
——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21条第(a)款
研究生论坛
论雇佣者侵权责任与工伤制度的关系
——从分工社会的风险分配原则的视角姜程潇
互联网金融纠纷法院多层次在线解决机制研究方宇菲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流转制度
——以中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计划1301期为例王宾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农民消费者保护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重庆地区的实证调研为探索进路梁琦韩玉婷
征稿启事
【免费在线读】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运用于金融业,导致金融业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尤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在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方式上进行了革命式创新,金融创新模糊了各类金融机构的界限,以及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界限,同时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给金融业带来了不稳定性,甚至导致系统性风险。2008年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利用网络技术对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交易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同时,民间金融的各种结构化创新更是层出不穷。这些创新也同样引发了风险事件,使公民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影响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史已充分证明,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克服与减轻金融创新的负面效应是发挥创新积极作用的前提,因此,各国都是通过制定不同的政策与法律制度予以规范。例如,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完善宏观调控来抵消;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监管创新来消解;对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可通过制定宏观审慎性与微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制度来防范;对经营风险和突破法律法规的行为,可通过金融监管和司法来控制。因此,政府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要不断根据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政策和策略,加强金融监管和立法,消解金融创新的负面效应,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法律评论》以探讨消解金融创新负面效应的法学理论、推进相关法制建设为己任,宗旨是发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优势学科的力量,集高校、科研、立法、司法、金融监管等部门及各领域法学专家、学者的智慧,打造一个相关理论探讨和法制建设的智库平台,为我国的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衷心祝愿《金融创新法律评论》成为金融创新法治化的助推器。
时建中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9月20日
前言
法律是人性中所蕴含的*理性,告诉人们所应做之事,禁止人们所不应做之事。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熊彼特将金融创新分为五类,*类是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第二类是国际市场的开拓;第三类是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新工具、新方式、新服务的出现;第四类是银行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改进;第五类是金融机构的变革。根据熊彼特对金融创新的分类,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金融业在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方面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引入金融业,使金融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手段和程序,存、贷、取、汇、证券买卖、市场分析、行情预测乃至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均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处理,电子化资金转移系统、电子化清算系统、自动付款系统、微信支付、电子钱包等创建,形成了国内外纵横交错的电子网络化资金流转网络,金融和经济信息的传递、储存、显示、记录、分析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处理,各种金融交易也普遍使用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报价、撮合、过户、清算……网络与信息技术正在把各种金融业务织进一张巨大的网中。在我国不仅传统金融机构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民间金融与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也翻天覆地进行结构设计从事金融服务。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民间金融,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是与金融简单的嫁接,是采用新技术和方法,改变原有金融体系基本要素的搭配和组合而提供新的金融功能的过程,其目的是要形成新的流动性、营利性和安全性重组,从而提高金融效率,但同时也随之加剧了原有的风险或带来了新的风险。其中,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重要的原因是制度与技术的二重性。制度与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力量。对于一国的金融体系来说,它们的作用在于,使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如金融体系的跨时空配置资源必然蕴藏着不确定性,但通过一系列契约安排和新兴技术的运用对这种不确定性加以控制,就可以有效降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但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等原因,契约的不完备和技术运用的不合理在所难免,又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可见,从金融风险产生的内部机理来看,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的金融创新具有制度与技术的二重性特征。因此,金融创新的风险就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安排来防范,同时这也是由法律的安全价值所决定的,安全是法律持续性的制度安排与价值追求,成立法律的核心是保障金融的效率、秩序与安全。"法律的存在,就在于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或者说给当下的行为以确定的(就义务而言)或可选择的(就权利而言)指向;给纷乱杂的生活世界一个规范性的确定,对人们未来的行为以明晰的可计量的预期。"因此,金融创新应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创新,进而维护金融业的长期、稳定、规范化发展。
作者: 陈扬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股东法宝:股东权益保护与公司争议解决指南》上篇是股东权益相关法律知识的分类梳理,能够帮助股东更清楚地认识、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篇是公司纠纷司法裁判的分析研究,既是广大股东及相关律师了解特定类型争议司法裁判状况的途径,也是解决公司相关类型争议的法律实务指南。
作者: 杨登峰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自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已有20年的历史。20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历程中,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就和经验。全面考察和总结这一历史进程的成就与经验,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所处的历史坐标,更有助于精确地设计未来发展的规划。为此,《当代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从纵横两个维度,尤其是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程序法治、政务公开以及行政权力监督与制约等方面,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成就和经验作了全面考察和总结,生动呈现了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鲜活图谱。
【目录】
导言
*章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总历程
一、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史进程
二、法治政府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准备
三、从依法行政到法治政府建设
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
五、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方案
第二章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试验与推进
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试验与推进
三、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改革试验与推进
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试验与推进
五、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试验与推进
六、其他行政执法体制与机制的改革
第三章行政程序的法治建设
一、行政程序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二、行政立法程序的法治建设
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法治建设
四、行政执法程序的法治建设
五、地方综合行政程序立法实践
第四章政务公开的法治建设
一、我国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的背景
二、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建设历程
三、政府信息公开立法
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
五、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的新进展
第五章行政权力监督与制约的重要举措
一、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确立与推进
二、外部监督和制约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三、内部监督与制约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四、面向现代国家治理的审计监督制度
五、走向国家监察的行政监察制度变革
第六章探索法治政府建设的中国方案
一、法治政府建设:世界潮流与中国方案
二、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成就
三、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经验
四、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难点
五、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蓝图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 杨征宇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2015年以来,以金融机构为交易主体的资产管理业务纠纷开始爆发,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资管业务纠纷牵扯资金量巨大,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多变。另外,基础关系内核、管理人义务性质、损失确定标准等方面存在巨大争议,也导致了资管业务纠纷的司法裁判规则尚不统一。因此,资管业务纠纷成为金融业界和法律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金融纠纷热点系列丛书的*部作品--《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法律纠纷解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这也是国内面向资管业务纠纷的*本专著。本书从资管业务实务出发,深度剖析法院管辖、通道类业务、资产收益权、增信措施、阴阳合同、明股实债和萝卜章等热点问题。在进行实务剖析的同时,本书还注重理论分析和风险防范指引,附有经典案例解读,并辅以重点法律法规,是相关从业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法律纠纷解析》为金融从业人员和法律职业人士量身打造,旨在为资管业务配备防患于未然、降低金融创新法律风险的"坚固铠甲",同时又提供主动出击、掌握法律纠纷解决要领的"进攻利剑",从而攻守兼备,所向披靡!
作者: 樋口范雄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对日本人来说,信托还不像在英国、澳大利亚或者美国那样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现在正是应该思考"到底什么是信托"的时候。如果无法理解何为信托,那么肯定也就不能理解《日本国宪法》的序言中所说的"国政源于国民的严肃信托"的意义。也不能理解在美国十九世纪末以来的反托拉斯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信托与信托法》会将信托的意义解释得简单易懂,并且会像英国教授说的那样,让读者能体会到信托是非常有意思的制度。《信托与信托法》也会说明,对于日本这样全面进行信托法修改、处于信托利用飞跃期的国家来说,让信托真正发挥其功效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目录】
致中国读者
第2版序言
序言
第1章什么是信托
1.信托是指在信任基础上的托付
2.信托与合同
第2章采用信托的理由
1.信托可以实现的效果
2.信托诞生的历史
第3章民事信托的含义
1.民事信托的具体形式
2.民事信托的过去与未来
第4章何为商事信托?
1.商事信托的四个类型
2.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的不同
第5章信托的变更、终止和受托人
1.绪言
2.对信托变更逻辑的疑问
3.美国的判决
4.美国判例中对日本法律的启示
第6章受托人的忠实义务
1.绪言
2.受托人的义务和忠实义务的特色
3.忠实义务问题的具体例子
第7章受托人的注意义务
1.绪言
2.善管注意义务的内容
3.美国法的规定(Prudent Investor Rule)
第8章受托人的其他义务
1.亲自管理义务消失的原因
2.分别管理义务的含义
3.公平义务
4.关于提供信息义务
第9章日本信托法中其他的重要论点
1.绪言
2.目的信托
3.限定责任信托
4.日本旧信托法第36条的问题
第10章信托的未来
1.信托的拓展
2.信托法理的扩张
3.代作结语
第11章今后的信托和信托法
1.绪言
2.信托发展的停滞不前
3.围绕信托产生的案件
4.老龄化社会与信托
5.结语
【免费在线读】
致中国读者
承蒙北京大学的朱大明教授的翻译,我的著作《信托与信托法》(第2版)(2014年日本弘文堂出版)得以在中国出版,对此首先我要对朱大明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信托以及信托法是五百多年以前在英国产生的制度,甚至英国学者称"信托是英国人发明的法制度中*重要的制度"。英美的社会是以资本主义与合理性、效率性为基础的社会,也正是因此,以对于他人的信赖为基础的信托法在这样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信托关系作为重要内容的情形当然也并不是英美国家所独有,日本也好、中国也好,我想也同样应当这样。因此,今后我们的社会可能变成一个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加灵活地运用信托制度的社会。如果本书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我会感到非常的荣幸。*后,由于翻译工作极为辛苦同时却无法成为学者的重要业绩,因此再次感谢朱大明教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努力。
2017年10月
樋口范雄
第2版序言
本书有幸能够多次加印,在本次增印时,北川编辑建议可以在书中添加关于今后新动向的内容。本书希望读者可以了解信托,虽说是于修改日本信托法之际成书的,但本书并非一般入门书,而是希望在介绍了英美两国的信托情况的基础之上,把信托*真实的含义与姿态介绍给读者,所以本来并无修订的打算。然而距日本信托法修改已过去了8年,书的内容却还是在描述日本法律背离信托的本质,也不甚妥当,所以进行了这次的修订。这次修订还增加了第11章的内容。也许内容有些悲观,但这是我坚信信托这一法律工具的意义以及信托精神的重要性。我也衷心希望今后信托与信托法能够有积极地发展。
樋口范雄
2014年3月10日
序言
信托的英文为"Trust"。"Trust"在英语中的*语义是指"信用、信赖、值得信赖的人(物)",这一词汇本身带有积极正面的意义。之后英国人创立了用这一词语命名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于中世纪创立,但具体创立者我们不得而知。尽管如此,数个世纪以来,在法律和法院的保护下将一定的财产托付给值得信赖的人的这一做法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信托法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曾有一本英国的教科书在开篇写道:"信托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然而不幸的是,它也是令很多学生不安的源头。其原因就是信托太难。"其后,书中又写道,"但是读了这本书考试就一定能过",这非常能吸引学生。因为信托是必修课,对学生来说就是必须拿到学分的基础科目,所以学生格外重视。这也反映了在英国社会中信托的重要地位。日本引进信托制度是在明治末期。并且早在1922年就已经制定了日本信托法和规范信托行业从业者的信托业法。然而信托为民众所熟知却是近些年的事。现在可能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听说过资金信托、投资信托、养老金信托、公益信托里的某一种。相信可能甚至还有不少人都在使用其中的某一种信托。即便如此,要提及信托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时,对日本人来说信托还是不像英国、澳大利亚或者美国人那样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更不用说在日本大学的法学专业的本科、研究生课税甚至都没有将日本信托法列为必修科目,所以法学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十分熟悉信托。不过在我任教的东京大学,每年都会有百余名学生上我的日本信托法的课。2006年日本信托法全面修改也让全社会提升了对信托的关注。现在正是我们应该思考"到底什么是信托"的时候。如果我们无法理解何为信托,那么我们也就肯定不能理解日本国宪法序言中所说的"国政源于国民的严肃信托"的意义。也不能理解在美国19世纪末以来的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一词汇反映了数个公司将支配权集中到一起为了垄断市场而利用信托的历史。本书会将信托的意义解释得简单易懂。并且会像英国教授说的那样,让读者能体会到信托是非常有意思的制度。不过,既然存在反托拉斯这个表达方式,也就说明信托的使用方式会决定它是否对社会有危害性,所以本书也会说明像在日本这种进行全面信托法修改并处于信托利用飞跃期的国家来说,让信托真正发挥其功效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十分感谢一直关照笔者的弘文堂的北川阳子女士,有了她的关照,笔者才能着手本书的写作。回到本书主题上来,倘若你在老家的仓库里发现了国宝级的绘画,请问你会如何处置呢?能够拥有财产是一种幸运,但是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幸运也是一种浪费。能否更好地理解信托这种思维方式以及制度,可能决定着今后日本的发展形势。
樋口范雄
2007年10月
总序
现代信托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法律制度上的一个伟大进步。中世纪黑暗中的英国社会,为了克服普通法的烦琐和僵化,转向由法官凭借公平和良知判案形成的法律制度,由此产生了与普通法并行的衡平法。正是衡平法的出现和实施,催生和哺育了现代信托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世纪后期,英国君王和各地领主对百姓及其财产的封建占有,严重地阻碍了财产的市场流转和效益的提高。为了打破这种封建桎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用益制度在英国逐步演化形成。用益制度实现了财产上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的分离:所有权继续遵循封建传统的规定,收益权转向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实现了承上启下、促进社会平稳发展转变的作用。英国法律史学家和衡平法律师梅特兰(Frederic William Maitland)高度评价英国人创立信托概念的贡献:"如果有人要问,英国人在法学领域取得的*伟大、*杰出的成就是什么,那就是历经数百年发展起来的信托概念。"信托的发展,是在不断挑战原有法律的约束,又在不断促进法律修正的过程中,传播衡平法的公平、公理、良知、正义等理念,并不断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引入现代信托制度的同时,结合本土的信托实践,相继建立了完善的信托法律体系。现代信托制度传入中国,发生在辛亥革命推翻皇帝专制制度之后。1921年,中国历史上*家标明为"信托公司"的企业--中国商业信托公司在上海成立。此后,在短短数年里,先后有十余家信托公司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信托失去了市场经济环境,被全面停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信托业重新起步。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随后,各种类型的信托投资公司在全国各地如同雨后春笋般诞生,我国信托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由于缺少法规和监管约束,再加上没有明确的业务范围和主营定位,信托投资公司迅速切入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各个领域,催生了我国债券、证券、基金业的发展,而其自身却由于缺乏规范而成为治理整顿的对象。2001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由此奠定了我国信托法律的基石。随后,中国人民银行陆续颁布实施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由此构成了我国信托业"一法两规"的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结束了我国引入现代信托制度以来近一个世纪无法可依的历史。2007年3月1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施行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从此,我国信托业开启从"融资平台"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机构之转变。在上述规章引导下,我国信托业飞速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信托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超过了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等金融行业的业务规模,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行业。目前,我国信托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超过20万亿元。投资信托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理财方式之一。信托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我国信托业在功能定位、法律制度、社会实践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信托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特别是相关法律制度,对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国民信托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招收博士后,重点研究信托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了一批国内从事信托法教学、研究的学者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信托业专家,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筛选出一批国外信托法规和经典著作,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读者。我们相信,这套《外国信托法经典译丛》的出版,对于我国普及信托法律知识、完善信托法律体系,繁荣信托市场,促进信托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金耀基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从传统到现代》从历史、社会、文化角度论述中国的现代化变迁。卷一分四篇,中国的传统社会、巨变中的中国、现代与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讨论的是中国从传统中来走向现代文明秩序过程中中国的传统社会与过渡社会的性质以及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卷二收录《再论〈从传统到现代〉》等十篇文章,是作者对中国现代化及其相关的议题与问题的讨论与诠释,如传统在现代化中的角色,中国文化的复兴之途径,价值在现代化中之定位等,它们是《从传统到现代》中没有触及或讨论不足者,可说是一种补充。
作者: 刘天永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中国税务律师实务》是刘天永律师对中国税务律师发展实务的总结,《中国税务律师实务(第三版)》首先对中国税务律师行业的发展做了介绍,继而对税务律师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了阐述,*后结合案例就中国税务律师诉讼与非诉讼法律规定及律师实务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中国税制在不断完善,纳税人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构建和谐税收关系的背景下,税务律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税务律师实务(第三版)》不仅对推动我国税务律师行业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在企业合法纳税、对纳税人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方面,也是很好的参照。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财税法学会副会长 汤贡亮
作者: 张阳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本书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在职务犯罪追赃"查找""确认"阶段,针对外流赃款赃物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比如变异赃款赃物的甄别、赃物价值灭失、善意取得对追回的影响等,从界定范围、提炼存在样态、流向对认定的限制等方面深度解析,清理外流职务犯罪赃款赃物追查的障碍,在跨国追赃"控制""固定"阶段,从厘定犯罪所得数额、犯罪指向数额的界限入手,对不同类型的、价格不明或价值难以确定的赃款赃物设计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与原则、对共同犯罪中各共犯人犯罪数额的准确划分,实现职务犯罪的罪责刑相当。*后本书从制度内容、规制模式等方面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机制进行比较、借鉴,一方面探讨职务犯罪追赃的主体及职责划定、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细化与完善等问题,实现跨国追赃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准确对接;另一方面剖析我国对有关国际公约、条约践行的成效与不足,从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角度充实职务犯罪跨国追赃的相关制度。
作者: 刘杰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企业用工实务操作与风险防范》在作者上百场企业人力风险防控培训讲座精炼的ppt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针对企业用工的各个流程,总结实务操作要点,辅之以经典案例,结合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各个节点的风险防范措施。它是企业用工风险管控不可多得的实战之书。
作者: 肯尼斯·J.范德威尔德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作为当代知名的国际投资法学者、负责处理投资者国家争端以及投资条约谈判事务的前美国国务院法律事务办公室官员,肯尼斯·J.范德威尔德在《美国国际投资协定》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为什么要缔约投资条约以及为什么与特定国家缔结条约、投资条约规定了哪些条款以及为什么要规定这些条款、美国开始时是如何理解这些条款以及这些理解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时也介绍了国际仲裁庭如何适用这些条款以及美国如何抗辩。这不是一本关于国际投资法"理论"的书,这是一本关于国际投资法"事实"的书。如果说杰克逊的《世界贸易与GATT法》是贸易领域的"圣经"的话,不妨可以说范德威尔德的《美国国际投资协定》是投资领域的"圣经"。
作者: 梁慧星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裁判的方法(第3版)》以"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为主旨,从民法解释学概述、法律解释方法、法律漏洞补充方法、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利益衡量五个部分来阐述裁判的方法。《裁判的方法(第3版)》尽量回避理论性论述,采用浅显平易的口头语,着重以实际判决为例或解释例来演示各种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