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作者: (美)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7
简介:《美术教育译丛》序
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挟多种效能惠及人类,故虽历经嬗变,却始终显其勃勃生命力。它以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身体,同时,其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与人及社会形成了彼此助益,双向建构的关系。
美术教育在中国历史久远,但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的诞生却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近九十年。其间,它经历了曲折坎坷的发展变化,至今仿佛出峡谷人平川,境界豁然开朗。改革开放对人材素质的要求,国家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空前重视,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然而,美术教育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如何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材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是广大美术教师面临的严肃课题。近年来,理论探讨在美术教师中蔚成风气。他们亟需了解和借鉴国外美术教育的思想和经验,以开拓眼界和思维空间,但却由于条件所囿,难以遂愿。
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美术教育译丛》的缘由。
下面就有关问题略作说明,相信有裨于读者的阅读。
一、当代欧美美术教育思想概说
对美术教育的理论认识,人言言殊,观点各异,但当代欧美对美术教育的观点总体上可分为工具论和本质论两大派别。
工具论以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德(H·Read)和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Lowenfeld)为代表。其思想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卢梭(J·J·Rousseau)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美国教育家吐威(J·Dewey)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工具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效果(作品);主张顺应儿童自然本性发展。工具论在四、五十年代风靡欧美,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六十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本质论则以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W·Eisner)和古力(W·D·Greer)为代表。其思想渊源主要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教育思想。本质论强调科目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
再具体言之,里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个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罗恩菲德则对创造性推祟备至,主张通过儿童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他认为教师不应对学生横加干涉,而应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艾斯纳的主要观点是: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美术学习由创作、批评与历史三方面构成;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对美术教学效果要尽力进行评价。古力的观点与艾斯纳的观点大同小异。他主张以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此即所谓“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其特征主要是: 1.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2.教学内容编排由简人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3.具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尽管其实施的效果尚待检验,但DBAE不失为重要的美术教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