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 项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结果
The voice of the past:Oral history
作者: (英)保尔·汤普逊(Paul Thompson)著;覃方明等译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
简介: 口述史是用人们自己的声音记述自己的历史。如作者所言:它为历史学带来的变化在于拓宽了研究范围,证实英雄不仅出自领袖,也可以出自平民。它把历史引入群体,同时把群体引入历史,使各阶层的人们建立了联系。同时,口述史也向某些历史的假设和公断发出挑战,对曾被忽视的实质性群体重新认识。在历史学中产生一种积累式的运动着的变化过程。历史在这里更丰富,社会使命也随之变化——历史变得更民主了。这是口述史的意义所在,也是口述历史研究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的所在,也是口述史研究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的原因。这本书不仅讲了它的意义,还介绍了范例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保尔·汤普逊是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历史专业的高级讲师。除了主持伦敦国家生活故事集的工作还是《口述史》杂志的创编人。
Burden of history:a Hong Kong perspective of the mainland discourse of Hong Kong history
作者: 王宏志著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
简介: 本書分析討論的是,八十年代以來在大陸出版以及由大陸學者在香港出版的香港歷史專著。 本來,早從上一個世紀末,便已有外國人開始為香港撰寫歷史;另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香港也陸續出現了一些香港史專著。這兩大類的作品,各有獨特的論述模式及策略,也展現了不同的政治內涵和意識形態,很值得深入探討,但限於篇幅,本書暫不會討論。但必須說明,雖然本書只處理了國內史家在過去十年左右書寫和出版的香港史,這顯然並不是作者原來的意圖。作者原來的計劃是要把全書分成兩部份,除國內史家的香港史著外,另外會處理一些由外國人以英文寫成的香港史論述。這些由外國人寫成的論述面不少都展現了嚴重的殖民主義思想,是必須受到猛烈批判的。但由於篇幅關係──寫完國內香港史的部份,已用上了十七、八萬字,本書只好先以專門論述國內香港史的形式出現。殖民主義的香港史論述,會成為下一個要努力攻克的課題,最理想是能夠運用他們的帝國語言,在英語世界▽這些論述進行顛覆。
Understanding Plato
作者: (英)戴维·梅林(David Melling)著;喻阳译
简介:引入牛津大学出版社版权,结合我国国情,从牛津500余年学术书目中精选,在大陆独家出版发行中文版。本套丛书视野广阔,观点鲜明,论述精辟独到。
The sense of an end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fiction
作者: (英)弗兰克·克默德(Frank Kermode)著;刘建华译
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布林?莫尔学院的讲座用稿在书中作者分六章对虚构理论进行了深入透辟的研究阐明了西方阐释学的原则――结尾必须申明开端的目的,必须赋予中间过程以秩序和意义――在文学上的价值:文学这类”解释性虚构”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这本书作者承认。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生活的时间和世界的时间的关系”,并主张文学与批评必须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并不相信历史连续性会被断裂与危机所取代,要有一条可行的中间又不使自己变得连续”。
Psychology:A vert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英)吉列安·巴特勒(Gillian Butler),(英)佛留达·麦克马纳斯(Freda McManus)著;韩邦凯译
简介: 因为大多数当代心理学家对人感兴趣,所以,这本书使用的材料大都来自人类心理学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告诉人们,什么东西进入了我们心里,什么东西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为什么我们会做想做的事,等等。目的无非是说明心理学家怎样找出知觉和注意、学习和记忆、思考推理和沟通,以及动机和情感中涉及的心理学的程序和它们在我们精神控制系统――也就是心灵――中工作的方式、也讲到了心理学区别于神经病学、精神生理学和心理疗法。
East west matters
作者: 梁秉钧著
简介:
Oxford Concise English-Chinese Medical Dictionary
作者: (英)伊莉莎白·A·马丁(Elizabeth A.Martin)主编;白永权主译
将错就错[海外中文图书]
作者: 甘阳著
Politics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 谭国根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