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2 项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 相关结果
探索东京、上海、香港的城市文化
作者: 郭恩慈著
出版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
简介: 內容簡介 從「現代化城市」出發、穿越更迭的街道,貼近每一個行走其中的「人」 ──每一個在城市中行走的漫遊者都應該閱讀的空間文化論述 消費社會如何運籌、生產,進而創造都市新地景? 人們在都市街道日常的自然活力又如何在資本擴張、流動之中重新發現、滅絕又重新生發? 本書試圖揭露全球都市空間如何透過全球化經濟與消費進行內在形構,援引知名文化理論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以及後現代地理論述學者索亞(Edward soja)等重要理論,深刻剖析東京六本木新城、神樂(土反)的町營造運動,上海外灘、香港利東街與屯門公園等在地城市街居空間在全球化年代所展現出的新面貌。 「郭恩慈經由大衛.哈維對資本主義空間生產的理論閱讀做為她的寫作起點。哈維以空間生產重構馬克斯理論的空間向度、分析資本積累的擴張力量,同時整合空間,以時間消滅空間,以及,以自身形象創造地景,然後,為積累的飢渴所催逼,以便為進一步的積累開闢道路,建構出資本主義空間生產的創造性破壞過程。這是潛藏在工業化、都市化、資本主義化、全球化、甚至西方化的背後,最重要的力量。這是現代性建構,也是現代建築的空間文化形式所表現的意義。郭恩慈以此探索,在全球化年代,東京、上海、香港的城市文化,在全球化年代所開啟的新生活方式。這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卻是一個揭露在地社會結構與社會關係的必要研究。」──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本書特色 作者郭恩慈以多年深厚的空間理論閱讀以及長時間的關注,對東京、上海,以及自己所在的香港進行了深刻的社會學觀察;充滿人性關照的理論書寫,從城市出發,關注著每一個尋常人與社區的在全球化結構下的扭曲與變形。
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
作者: 张靓蓓著;陈少维摄影
简介:
River of shadow and light:100 greatest Chinese-language films
作者: 小野[等]撰稿
简介:跨越時空光影的致敬 一本對華語影史最厚重的情書 近幾年國片起飛齊鳴、逐漸在國際影壇綻放光芒,回顧華語影史的長河,過去歷史的乖隔與彼此發展的歧異,依然讓許多出色的華語電影被埋沒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底。 為標記當代華語影史的軌跡,描繪孕育著華語電影新一代創作基底的土壤,本書由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策劃,邀請上百位華語電影專家及傑出影人,一同票選出「影史百大華語電影」,並邀請二十二位影評人為每部影片撰寫專文,耗時一年編彙成中英雙語專書。同時書中也收錄了每部影片的珍貴劇照,不僅勾描了從三○年代至今的華語電影軌跡,也焠鍊出風華千代的時代面貌與記憶。 這是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穿越歷史光影的致敬,也是站在國片逐漸萌發果實的此刻,一本對華語影史最厚重的情書。 本書特色 ■資深撰稿影評人小野、王志成、王瑋、左桂芳、白睿文、老嘉華、何瑞珠、但唐謨、林木材、朗天、梁良、陳儒修、游惠貞、登徒、程青松、馮家明、黃建業、塗翔文、楊元鈴、聞天祥、蔡國榮、鄭秉泓等撰文 ■收錄近百幀難能可見的珍貴電影劇照
Made in Taiwan created in Taiwan
作者: 杨家斌编著;洪晓羚译
简介:究竟什麼是設計? 設計是否是設計師專屬的領域? --來自一個設計師自我思考的素人創意實驗! 本書嘗試挑戰「設計」的範疇,並且相信好的想法可以來自你的鄰居或任何人。作者與108位不具任何設計背景、沒有設計繪圖經驗的素人們進行一對一訪談,每位訪談者在過程中進行快速設計並描繪圖稿。本書收錄這些訪談中45位素人的51個作品,展現出來自日常直觀創意。 這些設計圖稿反映了一般人最直接的需求與想像,而訪談者--同時也是本書作者協助他們實現(realize)這些想像,完成極具創意的成品。 這些訪談對象沒有一位是設計師,他們只是可能在路上遇見的普通人,但他們卻有如此讓人驚豔的想法, 他們,來自臺灣。 還在「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 不,我們已經邁向「台灣創造」(Created in Taiwan)的時代! 本書特色 這本書沒有目錄。我們選擇以直觀的方式來閱讀它。 在書中的每一個素人設計案中,你會先看見完成的實品--它們可能富含創意與美感,像來自設計師的成品;然後你會看見草圖,來自素人的高純度直觀創意,以及作者以設計師的身分與此一設計概念的對話;最後你會看見這個作品的設計者,他∕她就像你我,像你我的兄弟姐妹,或者身旁任何一個人。
Portraits of archi-tectonics
作者: 谢宗哲编著
简介:這個承先啟後的時代-- 一本當代建築創作軌跡的群像誌 「回頭一看,一生中重要的事情都不是計畫來的,但是我們卻都不斷地在做計畫。」 --台灣現代建築領航者 姚仁喜 「在戰鬥中你要保存自己對於生命的愉快、實力跟創作的熱情,這樣子你這個路才能夠走得長遠。」 --從容優雅的建築演繹作家 胡碩峰 「建築人很不幸的是天生浪漫,所以基本的法律常識極為忽略。有一天發現所有的執業都under 在法律之下,我們卻沒有一點法律知識時,就像走入叢林,走向戰場忘記戴頭盔。」 --為建築改革奔走的有機建築先鋒 徐岩奇 「我把我對空間的理想與別人對一個物品的看法,企圖在兩者之間找出一個適當的點。這可能會是他們對一個建築物的看法的極限,同時這是我對空間的理想,我會想努力去找到一個適當的地方來停在那裡。」 --優雅自得的「釀酒師」型建築家 石昭永 「我所扮演的角色裡面永遠有個第一人稱跟第三人稱,我的第一人稱叫做創作者,第三人稱叫做評論者。直到今天為止,在這兩者間的遊走也一直沒有停止。」--述說與創作並重的文藝復興型建築家 龔書章 「要在完全陌生的場域裡面對話才能清楚地知道差異是什麼、才能了解創作上的選擇居然是一種文化的表現,你會在那種脫離的狀況裡會詰問自己,會更有一種eager(熱切的渴望)。」 --兼具理性、感性與熱情的建築作家 楊家凱 對建築師來說,畢業設計是建築教育的最終展現,但也是職業生涯的最初起點。本書中收錄16位當代台灣建築領域的青壯年中生代建築師,從畢業設計開始的職業生涯與哲學分享。除了繼續留在建築設計的崗位上耕耘之外,他們之中也有不少跨足工業設計、延伸至出版與藝術領域。 本書為謝宗哲所主導、由LPA(Little People Architects)所進行採訪、編寫的當代建築師群像人物誌。從「畢業」開始,摸索這些啟動台灣現代建築先行者們的生涯路徑軌跡,探見他們在職業生涯路徑的分歧之中,抉擇與展望的進退智慧。 這些訪談與分享,一方面展現出建築中來自創作者生命自身的面貌,另一方面這些帶著生命溫度的談話與分享也以極具人味的方式搭築了台灣建築史的傳承。 本書特色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創辦人楊恩達專文推薦 書中收錄16位建築師的畢業設計手稿,展現名家們對建築設計最原初的萌發
Post-modern digital media design aesthetic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作者: 洪雅玲著
Creating spaces:post alternative spaces in Asia
作者: 吕佩怡主编
Nederland, mijn interieur
作者: Editions de Paris编著;思谧佳译
简介: 在悠悠流去的運河旁,或是河岸上停泊船屋上愉快用餐,荷蘭人們總是享受著寧靜悠閒度日。 在荷蘭,人們選擇過的是「與家人相處為最優先」的生活;並且偏好為老舊的房子妝點新裝,與家人們一起動手創造專屬的獨特生活空間。深諳時光痕跡之美的荷蘭人家裡,總是充滿了帶有故事與人情味的舊傢俱雜貨,新舊交摻地適恰地融合在一起。 荷蘭色彩豐富又愉快的手作創意,充滿嬉玩遊心、琳瑯滿目的點綴,來自荷蘭的可愛家飾設計,邀您一起創造充滿家居生活感的個人風格! 本書特色 收錄荷蘭潮流雜貨店鋪指南
Housing the new generation 2011
从国家氧到后国家氧以及其他
作者: 秦雅君著
Mirage.2,Disused public property in Taiwan
作者: 姚瑞中,LSD编著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ymbolic form:using public arts as example
作者: 林一中著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