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控制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建设与指标设计研究
作者: 冯均科 等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3-1
简介: 从全球审计行业的发展来看,绩效审计目前仍然是一种新的审计类型,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在我国,绩效审计才刚刚开始,还处在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绩效审计有不小的距离。如果我国审计机关借鉴国外的存在显著“国家化”的绩效审计的工作经验,往往无法克服“中国特色”的国情障碍。这意味着,绩效审计的研究将具有突出的国家特征。而且,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由于它并没有固定的程式化的内容,使得绩效审计的研究变得复杂起来。《基于过程控制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建设与指标设计研究》由冯均科等著本书的研究,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进行的。 经过研究,《基于过程控制的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制度建设与指标设计研究》认为:(1)在我国公共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下,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和人大甚至公民对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关注与要求也越来越多,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将越来越成为审计的重点领域。(2)我国绩效审计的实务以及相关研究,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对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概念研究多,内容重复多,经验介绍多,方法讨论多;而同时,制度研究少,独到见解少,科学分析少,规律总结少;因此,在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领域,我们还需要投人更多精力到有关的研究工作中。(3)对国外的绩效审计实务与理论可以实施必要的借鉴;但是,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绩效审计实务与理论的趋同几乎不大可能,与国家政治生态息息相关的绩效审计将长期保持国家特色。(4)实施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审计机关本质上是代表纳税人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实施审计。公共投资项目包含了多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现实中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委托代理关系。(5)我国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评价存在显著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来源于扭曲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审计只是充当“免疫系统”的自体监督的工具,由于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对外的绩效审计评价意见可能无法做到完全的公开与公正。(6)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相关的探索工作,从发展看,事前绩效审计或者基于过程进行的实时绩效审计,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可行性。(7)绩效审计所包含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审计内容,在不同公共投资项目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及应用的排列时序。侧重于经济性审计的项目也考虑效果性;同样,侧重于效果性审计的项目也不能排斥经济性。这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关性。 基于公共投资项目的属性,效果性往往高于经济性,在绩效审计评价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要求。而效率性的审计可能更适用于公共机构或者社会组织本身的效率评价,而对于公共投资项目而言,仅仅一部分能够实施效率性审计。(8)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的审计,可以具体化到公共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局限在项目竣工之后。分别项目各个实施阶段进行的绩效审计评价,可以及时矫正控制偏差,保证绩效的高水平。实时绩效审计应当是未来绩效审计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