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84 项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相关结果
于丹《论语》感悟
作者: 于丹著
出版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简介: 本書係作者延續《于丹〈論語〉心得》,進一步將儒家核心思想理念,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全書流暢親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闢。 我們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創造很多的輝煌,但是永遠也不能忘了腳下的起點,那就是父母對兒女的心。──于丹心語 一切澎湃於心,讓我們真正能夠在心裡面有所醞釀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去努力。──于丹心語 一個人的生命如同下棋,要看在多大的格局上展開。──于丹心語 真正的誠信,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于丹心語 人可以有欲望,但不可以貪婪。──于丹心語 一個人如果看到什麼都是本分,那就沒有感激;如果看到情分更多,那就會有一種珍重之心。──于丹心語 你克制自己不好的地方,你的心就會平和下來,一旦平和了,仁愛就會流露。──于丹心語 本書特色: ◎闡述儒家核心思想 ◎首印120萬冊創下大陸單本首印最高紀錄 < TOP>
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
作者: 赖建诚著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简介: 邊鎮糧餉是明代國家財政的一大負擔,邊防與財政危機可以?是一體的兩面。有人說「明代亡於邊防」,本書的結論基本上支持這個說法。本書所研究的時段,是嘉靖10年(1531)到萬曆30年(1602)這段期間。為什麼選1531-1602年間來研究?因為正好有5項系統性的邊鎮糧餉史料,可用來呈現九邊13鎮的軍馬錢糧數額,說明這70多年間,邊鎮糧餉的結構與變動趨勢。 (1)潘潢〈查核邊鎮主兵錢糧實數疏〉(嘉靖29年,1550),內有嘉靖10年與28年的九邊軍馬錢糧數。(2)魏煥《皇明九邊考》(嘉靖21年,1542),卷2-10有嘉靖18年前後的九邊軍馬糧餉數。(3)《萬曆會計錄》(萬曆10年,1582),卷17-29記載萬曆10年前後13邊鎮的軍馬錢糧。(4)〈楊司農奏疏〉(萬曆22年,1594),記載萬曆21年13邊鎮的軍馬錢糧。(5)茅元儀《武備志》(天啟元年,1621),卷204-8記載萬曆30年前後的13邊鎮軍馬糧餉。這5項史料提供6個時點的數據:嘉靖10、18、28年、萬曆10、21、30年。雖然是單年的數據,但已能呈現結構性的特徵與變動的趨勢。 以《萬曆會計錄》(1582)卷17-29為例,13邊鎮官軍與糧餉的編制,在萬曆初期(1570年代)有官軍人數近70萬,軍費高達8百多萬兩。這8百多萬兩,是萬曆6年太倉(國庫)撥給各邊鎮年例銀總額的2.57倍左右,是同年太倉銀庫收入的2.25倍。邊鎮糧餉對國家財政的耗竭,並不亞於錢穆所指出的3大項:內府、宗藩、冗官。 就1531-1602年間的軍事局勢來說,大約可分成2個階段。(1)明代中後葉北方俺答之大患,始於嘉靖10年(1531),息於萬曆10年(1582,俺答死,張居正逝)。(2) 1582之後的20年間,漢蒙雙方大致維持著均衡的局面。萬曆30年(1602)之後,北患就逐漸轉向遼東地區。 全書14章分3篇。首篇2章,綜述全書的主旨與結構、歲入歲出與邊防經費的比例。次篇10章,解說與邊糧相關的9項議題、綜合比較1531-1602年間的各項統計數據。第三篇2章,析述朝廷如何應付經費的限制、省思邊糧問題對明朝的關鍵性。書末的10項附錄,呈現4項統計資料、6項與邊鎮相關的背景解說。 這項研究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在審查嘉靖初期至萬曆後期的邊鎮糧餉情事,系統地陳列13邊鎮糧餉的諸項相關數字、解說歷年間的變化趨勢、分析各項影響因素、報告糧餉的限制與對策,最後提出總結與省思。 < TOP>
台湾赋税体制之演变
作者: 于宗先,王金利著
简介: 本書係對過去50多年台灣賦稅體制的演變過程,所經歷的內外環境變遷,及為適應台灣經濟由農業為主流轉變為以工商業為主流所採取的財政政策以及為獎勵投資與促進產業升級所採取的稅式激勵措施,作了有系統而深入的探討。 由於台灣是以對外貿易為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又是提倡均富的社會,因此,在為增加就業機會所設立的加工區與經濟特區,以及為提升技術水準所設置的科學園區,無不在賦稅制度方面作了多次的調整;同時為縮減貧富差距也在稅率及社會福利方面採取了些因應措施。 但是,由於環境變遷太快,社會壓力團體日趨增強,致賦稅制度的應變方向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針對這些演變及其所衍生的問題,本書都作了客觀而公允的評價,不但對一般讀者提供對瞭解賦稅問題的參考,而且對政府決策者也提供一些具建設性的建議。 本書特色: 本書為兩位作者對台灣數十年來經濟財政問題總檢討的系列著作之一,是對台灣深入了解不可或缺的一環。 < TOP>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作者: 索罗斯(George Soros)著;李隆生,柯雷译
简介:
Views of life and death in Later Han China
作者: 余英时著;侯旭东等译;何俊编
简介: 本書是於英時先生對於東漢民間生死信仰的考察,尤其是以「魂升天,魄入地」為代表的靈魂觀念,並強調中國人並不是等到佛教傳入才產生地獄觀念的。 < TOP>
Perpetual happiness:the Ming emperor Yongle
作者: 蔡石山著;江政宽译
普洱藏茶/吴德亮著
作者: 摄影
简介: 歷年來最完整普洱識茶/藏茶/品茶教戰寶典 本書希望能透過識茶、藏茶、品茶的正確觀念,從生熟、外觀、樹種、年份、包裝與製作方法等,辨識各種不同品項:如老茶與作手、生普與熟普、喬木茶與台地茶等的判別,到深入茶鄉,尋訪野生茶樹與茶區、茶廠,一步一腳印地引領讀者進入普洱茶迷人的世界,並培養正確的藏茶方式與觀念,以及如何理想的品飲與沖泡方法等,希望能幫助尚未入門、初入門或已經入門的愛茶朋友們,在普洱茶風起雲湧的亂象中,做個品飲與收藏雙贏的大贏家。 < TOP>
乐来乐想
作者: 焦元溥著
System der Staatswissenschaft.2:Die Gesellschaftslehre
作者: 史坦恩(Lorenz von Stein)著;张道义译注
简介: 本書是德國法學者史坦恩在西元1856年出版的著作,主要探討社會概念、社會秩序,以及階級理論。雖以社會理論為書名,但是作者的目的卻在闡述社會與國家間的互動關係,藉由社會概念及其構成要素的分析,分析社會秩序及其變動終究難逃對立與鬥爭的矛盾,進而論述國家存在的必要和國家的任務。 這種基於社會生活事實所建立的國家觀,承認個人自由與私有制,同時從事社會改革,積極調和社會利益,使得史坦恩的國家理念不僅不同於當時的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也有別於自由主義,今日更被譽為德國社會國的思想先驅。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
作者: 马未都著
版权页著者题:思想编委会编
作者: 钱永祥总编辑
简介: 本期《思想》的專欄為「中國哲學:危機與出路」,李明輝教授的〈省思中國哲學研究的危機──從中國哲學的「正當性問題」談起〉,說明中國哲學研究的兩個錯誤:第一是將中國哲學納入西方哲學的概念架構裡。第二則是反其道而行,將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完全分離,以期保持中國哲學的主體性或特殊性。 何乏筆教授的〈跨文化動態中的漢語哲學〉,提出探討:以傅柯的考古學方法,凸顯牟宗三在修養論與現代性關係方面的盲點;以牟宗三的跨文化運作,則可走出傅柯封閉於歐洲哲學範圍內的傾向。 至於沈享民的〈從後設思考的取向思考中國哲學研究——兼論所謂「反向格義」〉,則借用「哲學在中國」與「中國式的哲學」兩概念,來分析中國哲學成立的問題。從普遍哲學的「哲學在中國」,滑轉擺盪至傳統義理之學的「中國式的哲學」,本文討論各自的困難。 < TOP>
近世中国的逸乐与宗教
作者: 李孝悌著
简介: 本書共收集九篇文章,處理的主題,包括了城市、逸樂、情欲,以及怪力亂神的宗教想像和實踐。這些課題正好可以作為禮教世界的對立面,以人間樂土的面貌,重新區劃出一塊醒目的疆域,讓我們重新審視中國的文化與社會。但不論是20世紀的上海,18世紀的揚州,還是17世紀的南京,經由時空的屏障,卻都像是余懷在回憶中所建構出來的「慾界之仙都,昇平之樂國」一樣,一方面豐富了我們關於城市的想像,一方面卻已成為昨日過眼的繁華。
不可不知的101篇中国人物故事
作者: 曹若梅著;洪国俊绘图
唐代中层文官
作者: 赖瑞和著
简介: 唐代士人在仕宦中途,會出任哪一些中層的官職? 這些官職在整個唐代官僚體系中占有怎樣的位置? 唐代士人做官,又有哪些大規律? 他們經常出任的官職,可不可以「預測」?有沒有一個模式可尋? 這些重要問題,過去幾乎無人研究,為唐史研究上的一大片空白,正是本書擬填補的。本書是《唐代基層文官》的續篇,分章詳論了唐代士人在中年(約三四十歲左右)經常出任的幾種官職,包括京官七種: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遺、補闕、員外郎、郎中;縣官一種:縣令;州官一種:司錄、錄事參軍,以及幕府官一種:判官。 過去的職官研究,不是偏向京官或州縣官,就是整個忽略了幕府官,都無法讓人看清唐代士人任官的典型模式。本書把這三大職官系統結合起來考察,涵蓋面最寬廣,而且也留意唐前後期的差別。作者文筆生動,敘事簡潔明快,以正史、墓誌、唐代詩文等多元材料,敘寫了唐代士人做官的種種有趣細節,避免一般制度史論著的枯澀,力求把讀者帶進唐代官場的動態世界。 < TOP>
昆曲之美
作者: 于丹著;高马得绘图
论创作
作者: 高行健著
简介: 如何能一舉窺探藝術大師沉浸在文學與水墨世界創作裡的思維風景? 如何潛入並剖析在精湛藝術底下所蘊含的深沉理念,以及在艱困中執著的核心價值?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不只是文學上成就斐然,更是一位驚艷國際的藝術家、劇作家。在本書中他以其肺腑之言,不吝全盤揭露他作為無論藝術家或文學家,在藝術創作過程所經歷的磨難與思辨,亦是可供所有藝術創作者參考的寶貴良言。讀者不僅可更深入了解他在理念、思辨上的創發與追尋,更可窺探這位藝術大師在現實與思維上,與自我及其環境上的旅程心象。 《論創作》完整收錄高行健的思想論述與訪談,不僅包括他對於文學、美學與藝術的思索、發抒與創見,也提供讀者對於文學與美學上的參考與思辨,此外在他與國際、與台灣等各界文藝人士的訪談、對話的篇章中,亦不乏交相激盪的火花,而生活面向的散文也附錄其中。全書在作者不斷的自我揭露中,可視為了解高行健整體創作的重要寶典;亦可讓讀者見證這位作家、藝術家、劇作家兼導演,於美學與創作思維上的精深、超然。 「寫作的自由既不是恩賜的,也買不來,而首先來自作家自己內心的需要。 說佛在你心中,不如說自由在心中,就看你用不用。你如果拿自由去換取別的什麼,自由這鳥兒就飛了,這就是自由的代價。」 ──高行健 《論創作》一書,內容廣泛而豐富,而全書的基調就是「走出20世紀」。…… 20世紀無孔不入的政治製造了許多災難,也帶給作家一些幻象,許多作家自以為可以充當「先知」,「社會良心」、「人民代言人」,甚至以救世主自居。這種大角色在左翼作家和左翼知識分子中一度成為通識和文學公理。高行健卻拒絕充當這些大角色,堅持文學是個人的創造,認定文學活動是充分個人化的活動,守持個人的自由思想和獨立不移的文學立場,發出個人真實的聲音。…… 高行健的創作美學已經超越了二十世紀主流的意識形態,提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新方向。 ──劉再復序文推薦摘錄 < TOP>
王立群读《史记》
作者: 王立群著
性别·身体与医疗
作者: 李贞德主编
简介: 身體史的研究可以限於生老病死的基本經驗,也深具潛力發展出對國家、社會乃至宇宙的各種譬喻。本集主要從性別化的身體觀和醫療化兩個角度,收錄探討性別、身體與醫療交互作用的九篇論文,其中雖涉及對性與美的欲望,但大多則專注於產育的母體。 這或許更能反映傳統社會,其中身體最重要的功能是生產與再生產,而非引誘或放縱;身體最常體驗的挫折是吃不飽穿不暖,而非情慾受到壓抑。但再現與經驗,情慾與產育,在醫療論述中恐怕也難以二分。讀者閱畢,或不難察覺,婦科醫學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充斥著母體與欲望之體的鬥爭。 < TOP>
元代的族群文化与科举
作者: 萧启庆著
简介: 元代是中國史上最以其世界性及族群文化多元性融合的時代。 本書正稿收錄論文九篇,頗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色和重要性。書中各文主要以宏觀視角,考察蒙元統治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之影響,以及各族群之間的社會文化互動。或對個別蒙古、色目家族的「士人化」現象作深入研究,以修正當今學界所習用的「漢化」概念。按,元代科舉與其他各朝不同,頗能反映當時各族群間政治、社會、文化之互動關係,因而亦是本書的一個重點。 此外附錄論文兩篇︰一篇探討燕京五大漢人家族在遼朝的重要及金元時代的延續,顯示征服王朝與漢人世家的共生關係。另篇論文,則考述元史研究先驅陳垣先生對元史及現代中國史學研究的貢獻。總之,這兩篇論文雖不屬元史研究的範圍,卻對元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TOP>
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 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onnen
作者: 伊曼努埃·康德(Immanuel Kant)著;李明辉译
简介: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是康德於1783年出版的一本小書。他撰寫這本書的動機可以直接追溯到他於兩年前出版的大部頭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他經過十多年的沉思與醞釀,在1781年初出版了《純粹理性批判》這部畫時代的鉅著。儘管康德花了極長時間來構思《純粹理性批判》,但他卻是在年歲日增的壓力下,於短短四、五個月內倉卒完稿。只是,這部著作篇幅太過龐大,所探討的問題又極為複雜,還使用了不少新的名詞與表述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根據康德自己的說法,《純粹理性批判》是「一部離開了所有常走的道路、而走上一條我們無法立刻熟悉的新道路之著作」。可以說,他自己早已預見到《純粹理性批判》不容易為一般讀者所理解。而事實上,《純粹理性批判》出版不久後,康德也確實感到有必要另寫一部較為通俗的著作,來闡明《純粹理性批判》之要義。因此,本書可說是康德為了使外行人理解其《純粹理性批判》而特別撰寫的一本書。 本書特色: ◎康德是近代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思想精深宏大,不容忽視。 ◎本書是理解康德鉅作《純粹理性批判》的一個摘要性讀本,也是探討西方形上學問題的一部奠基之作。 ◎精確可讀的康德著作中文譯本不易求得,本譯本是國家科學委員會「經典譯註計畫」之成果,也是當前中文世界最可靠的一部譯本。 < TOP>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