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whisperer:awakening the inner reader in every child
作者: 唐娜琳·米勒(Donalyn Miller)著;罗慕谦译
出版社:英属维尔京群岛商高宝国际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2010
简介: 為什麼孩子們總是對閱讀興趣缺缺,只想趕緊草草交作業了事?
老師課前精心準備了許多活動,學生卻只在乎︰我的答案是你要的嗎?我應該回答多長?作業做完了我可以做別的事了嗎? 我可以過關嗎?這是學校要的嗎?我會不會被留級?
要孩子們自動自發喜歡閱讀真的是天方夜譚嗎??
她卻做到了!!在她教導的班上,每個學生平均一年閱讀超過40本書。空閒時間總是人手一書,還必須時時『偷』時間看書。
唐娜琳.米勒是一位全心奉獻教育的老師,至今還等著碰到一個無法在她的誘導之下成為讀者的孩子。在《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中,她帶領我們進入她的小六班級,一窺影響深遠而與眾不同的教學的祕密。她拒絕讀書報告、閱讀測驗和各種傳統做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選擇要讀什麼書,並給孩子獨立閱讀的時間。她還設立班級圖書館,收藏孩子都愛看的書,並親自示範恰當而真實的閱讀習慣。她對閱讀的熱愛會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不管她的學生一開始有多落後,他們最後都在一年當中讀了四十本書,在標準化測驗中取得高分,並培養出對閱讀的熱愛,在離開她的班級後依舊閱讀。
在米勒老師的班上,學生可以擁有閱讀者的權利(教育體制下沒人想過原來學生也有選擇權)。你可以拒絕閱讀、可以跳過(幾頁)不讀、可以不讀完整本書、可以重複閱讀、有權利可以甚麼都讀、有權利逃避現實、有權利可以在任何地方閱讀、有權利瀏覽、有權利可以大聲念書、捍衛自己喜好的權利。
在米勒老師的班上,閱讀課就像研討會 60位學生60本不同的書籍。擺脫教室的八股形式,閱讀課成了研討會,閱讀就像旅行一般。一趟美好的旅程需要行前裝備,而老師的角色就是幫旅行者準備好這些裝備讓他們去浸漬於這趟旅程中的一切,這些裝備即是閱讀研討會的構成要素:
1.時間:學生需要充裕的時間去讀整本書。
2.選擇: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想閱讀的題材。
3.學生回饋:學生得以最自然的方式針對書中內容作出互動與回應 (非單向教學)。
4.閱讀小社群(分組):分組使得每位學生對小組提出有貢獻的見解並且有參與、歸屬感。
5.架構:良好的規劃架構、流程都是學生與老師在閱讀過程中最佳的支柱。
米勒老師的最終教學目標是:學生可以獨立享受閱讀與良好的寫作能力。
她認為唯有培養小孩閱讀能力進而成為可以獨立閱讀者,其寫作能力、想像力等將無限發揮。終身閱讀是作者教學上的努力目標,所以集結了他在網路上長期寫專欄的成果、教學經驗等等與大眾透過書籍交談,讓那些在遙遠地方的老師、家長、學生不用到他的課堂上也可以繼續培養閱讀力。
米勒在《Teacher Magazine》的線上專欄[Ask the Mentor],開站前五天就吸引兩萬人次瀏覽率。而且網站上收到非常踴躍的提問,甚至得先暫停接受問題才能處理。其中她的兩篇專欄---《Creating Readers: Part I》和《Creating Readers: Part II》,都是2007年《Teacher Magazine》前十名最受歡迎文章。
本書特色
現今的父母都了解到閱讀對於小孩一生所影響的重要性,在這個標榜閱讀力=競爭力的時代,許多父母都非常有心的想要培養小孩的閱讀力,指是不曉得從何處下手。許多父母會陪同小孩一起看書一起朗讀,卻仍引不起小孩自我閱讀的興趣,苦惱不得其門而入,本書正好提供了父母最佳的輔助與評量工具。時下有許多為嬰幼兒而開的學齡前教育閱讀課,許多家長趨之若鶩,種種跡象可看出在臺灣其實關心孩子閱讀力的家長群為數不少。
本書中作者皆以實際學生案例作分享,而這些學生們和臺灣學生的背景沒甚麼差異,因此讀來相當有趣,內容是令人想要一口氣閱讀完畢的精采度。因此讀者群的接受度相當廣泛與易入門。
對於大班教學的學校老師而言,教導閱讀更是非常花心力與耗時的準備功課,在時間與投入心力大量成長時,學生的表現與反應卻是依舊,老師的無力感也會增加本書作者依據個人多年教學經驗提供了許多經驗分享,而這些經驗都是作者在學生身上甚至美國閱讀能力測驗中已經得到結果的回饋。
求知若渴的時代,相信不只是孩子需要閱讀力,父母親的閱讀力應該在閱讀本書後也會得到啟發。本書的主要讀者群為老師、父母,但是本書也可以是人人皆可入門並且一開始就無法放下的書籍。
1.教導學生閱讀能力的老師群
2.培養 / 重視孩子閱讀能力的父母
3.重視閱讀領域的專業工作者
4.啟發完全沒有閱讀慾望的讀者
5.所有的老師、家長與大學教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