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86 项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相关结果
红军长征记
作者: 丁玲主编;董必武,陆定一,舒同等著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简介:《红军长征记》是1937年2月由丁玲主编的一本记述长征的书,原名初为《二万五千里》。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等原因,直到1942年,才由总政治部更名《红军长征记》后,作内部参考印制发行,现已难见其踪。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由朱德亲笔签名赠给知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军长征记》孤本并引起各方关注。《红军长征记》是极为珍贵的一本书,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最真实、最具文化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 长征改变了毛泽东,毛泽东改变了红军和整个中国。1936年春,上海《字林西报》撰文谈到长征时说:红军经过了半个中国的远征,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然而只有这部书被写出后,它才有价值。这家有帝国主义背景的媒体在破例惊呼红军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恶笑红军的“粗陋无文”。所以红一方面军刚到陕北,毛泽东就指示杨尚昆在政治部成立编辑委员会,并亲自起草征稿信,号召参加长征的师团以上干部把“战斗经历、民情风俗、奇闻轶事……择其精彩有趣的片断”写出来。《红军长征记》既证明了毛泽东的政治品格来源于文化母体,也证明了红军是一支能文能武的军队。长征史无前例,在军事史学上将永载史册,而从文艺创作来讲,《红军长征记》则是中国红色革命第一次文艺思想大解放的产物,也是人性思想大解放的产物。本书文体朴实无华,语言鲜活异常。全书作品洗练、简洁,没有浮泛之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形神兼备的人物,塑造出一个色彩鲜明的性格。《红军长征记》能重见天日,其文化史学价值、军事史学价值、历史文献价值和文艺史学价值将会得到关注和讨论。 在一本书的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刻,莫过于当它抵达读者手中时受到的待遇。愿此书能像此前出版的《前西行漫记》、《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和《北行漫记》等优秀图书一样,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长征细节决定历史
作者: 吴东峰,朱继红编著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长征,假如没有那些细节,没有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没有那些被逼入绝境的饥寒交迫和九死一生,没有那些动人心魄的决策和分歧,没有遍地的艰险、危难和牺牲,长征还会那样举世瞩目吗,还会让我们那样惊叹和感动吗? 当我们以“伟大”的字眼仰望他们时,他们当时的感觉也许只有渺小和无助;当我们以“光荣”的字眼歌颂他们时,他们当时的感觉也许只有苦难和伤痛;当我们以“正确”的字眼评价他们时,也许他们当时的感觉只有迷茫和彷徨。 我们从几百部长征回忆录、日记和纪实作品中,悉心收集和整理散落在其中的那些细节,编著这本《长征:细节决定历史》,就是试图通过历史记忆中的这些“最小的组成单位”,向读者提供一个有关长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政治、军事、后勤等等方面的最原始、最真实而又最形象的文本。 我们编著这本纯粹汇集红军长征细节的书,目的是想通过对这一个个细节的还原,去浮言,除赘语,以达到再现长征“原生态”的目的。同时,读者也能依据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对发生在七十年前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历史大迁徙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重新透视长征这部伟大历史的基本概貌。更多>>
白登之围
作者: 李兴叶著
简介: “帝国的草原”三部曲融历史、人文、审美为一炉,视角独特,情节生动,语言简美,叙述晓畅,成功地再现了一个草原王朝的兴盛过程,塑造了一个隐忍而又胆识过人的冒顿单于形象;小说主要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是继《李自成》、《张居正》等作品之后优秀历史小说的新收获。 《白登之围》写了匈奴单于冒顿励精图治,匈奴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灭东胡后,又灭了西邻月氏国。汉高帝六年,冒顿联合降将韩王信军南攻太原郡,抵晋阳。汉高祖刘邦率32万大军北上拒敌,冒顿匿其精壮,以弱诱敌,刘邦却轻敌冒进,孤军深入,被匈奴精骑40万围困在白登山上,激战七天七夜,最后陈平献计,重贿冒顿的爱妻兰霞阏氏才得以逃生。
First edition of red star over China
作者: (美)埃德加·斯诺等著;王福时,郭达,李放译
简介: 今年是伟大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1周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决定隆重出版《前西行漫记》(原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让广大读者有机会看到这本尘封69年客观真实记录那一段历史的图书,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和许多关心这本书的老朋友都非常高兴。 外国人笔下的红色中国丛书之一,原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权威全译本,独家授权中文版!一部关于红色中国的重要著作六十九年后重见天日!首次发表毛泽东政治路线、军事思想和治国方略,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和长征真相!
红尘草色:散文随笔
作者: 周熠著
简介:
红军长征纪实
作者: 胡兆才著
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最惊心动魄、最威武雄壮、最精彩纷呈的一幕。 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许多精彩的战例,但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长征,是没有过的,至今70年了,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例。 长征,随着岁月的流逝,愈益显示出它的灿烂光辉,魅力永不消逝。70年来,许多中外军事专家一直在研究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全国人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特撰写此书,记述红军长征所进行的波澜壮阔、心动魄的伟大斗争,告诉读者,以便人们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征途
作者: 康桥著
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实
作者: 许福芦著
简介:作者这一代人是在长征的故事中长大的,但所有的故事又相距作者十分遥远。 作者决计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每一个人都该实实在在地走自己的路。长征也不例外,它的理想光芒、人性之美,是和阶级情感、同志情义绞结在一块儿的。首先是一个芸芸大众意义上的人,然后才是革命者,才是英雄,才是领袖,才是战士。这就比较容易鉴别常人而又不是常人的特别之处了。 一九三五年的冬天,贺龙、关向应等红军将领,率领红二、六军团两万人马告别桑植。冲破国民党军一百三十个团的封锁线,南下湘中,折而往西,旋风般横扫贵州全境,寻寻觅觅试图找到一个“滩头”。在尚未意识到长征时,长征已经开始。翻过茫茫的大雪崇山之后,在魔窟般的大草地上,连草根都被前队人马吃得精光,合军将士陷入狂风、冰雹、饥饿、毒污和沼泽的重围……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整个红军长征的大后卫。
Songs on the long march
作者: 李双江主编
简介: 据该书主编、歌唱家李双江介绍说:“《长征路上的歌》是文献库的第一辑,收入了《工农兵联合起来》、《八一大天亮》等40首歌,力图通过这些歌曲展示我军的音乐成就,展现我军的光辉历程。在这本文献中,每一首歌都有‘历史背景’、‘歌词大意’、‘教学及表演提示’,是一部集文献和普及于一体的音乐读物。” 《长征路上的歌》所选编的歌曲就并非全是土地革命时期产生的歌曲,建国后创作的反映土地劳动革命时期我军战斗生活的歌曲也被选入其中,并在兼顾艺术性与历史感的前提下对曲目进行了大胆的取舍。《长征路上的歌》中的文字阐释也耗费了巨大的精神力。用有限的文字介绍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交代其历史背景,分析音乐结构,阐明语言形式及音乐风格上的特点,并作了教学及表演提示。
开国将军轶事,续集
作者: 吴东峰著
简介:《开国将军轶事》深受传统史学著作的影响,所述百位将军事迹取法《史记》、《世说新语》及明清笔记,不但资料翔实,而且文辞典雅,给人清新的印象。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凡书中所记的解放军将领的史实,有相当数量者为作者直接采访,或亲身接触所得。由于作者长期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有机会直接采访当事人,故不少轶事细节描写,读来更觉亲切可信,洵为史料性笔札之佳品。是书所记将军虽仅百人,而涉及国共两党名流达五百余人,不但传述人物言行,兼及由辛亥革命后至今的许多重要史实。不少已故将军的资料,由于作者的及时采访和不懈努力,赖此得以保存。作者的这一努力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文学范畴,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时人而写时人之事,至非容易。通观全书,“为尊者贤者讳”的写作框框依然未能尽免。这似乎是一切时文的通病,读者自有明鉴焉。 《开国将军轶事》还有一处难能可贵的特点,就是每一位将军的“轶事”之后,都附有一定篇幅的注释。这些注释除了介绍主人公军衔、职务外,大多注明的是资料来源。由此可见作者写作严肃认真的态度,言必有本,几无一事无来历。 吴东峰同志用白描手法,文言句式,向我们铺叙开国将军们的珍闻轶事,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文体,读来饶有兴味。当然本书中也有一些文言与白话交融的句法并不自然,亦有一些生硬、拗口之词,希望作者能于校对时予以修改,以免影响可读性。 《开国将军轶事·续集》继续以独到的视角,精彩风趣的语言,记述了王树声、许光达、肖劲光、王震、杨成武、萧华、萧克、洪学智和余秋里等51位名开国将军的灿烂人生,和上集一样,堪称将帅文学中的精品。
成都巷战·1932
作者: 田闻一著
简介:中国近代军阀——这个以拥有军队为特殊势力,控制中央或地方政权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事政治集团,随着民国的诞生而迅速漫延。一时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军阀众多,派系林立;而其间军阀之多,混战时间之长,则以四川为最。 1932年在四川省会成都爆发的刘文辉与田颂尧之战——成都巷战,又称 “省门之战”,规模虽不算大,却非常惨烈,影响深巨;最为滑稽,也最具典型性。 厚重的地域文化特色,出色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构成了本书拿起即不忍释手,读毕久久回味的艺术魅力。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海上测控采访手记
作者: 唐秀颖著
简介: “当人们近英雄,他们早已驾船远航;当人们簇拥着英雄,他们仍在海天深处理的风浪中闯荡;当人们为英雄举杯畅饮,他们的食谱里找不到半根青菜;当激情万丈的声浪逐渐平复为一道静谧的风景,他们在这道风景的尽头悄然反航。”这是一位女军人的远航札记。2003年9月,中国军工报社记者唐秀颖随远望二号船远航南太平洋,参加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海上测控任务的跟踪报道。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话言,描述了“远望人”在南太平洋“高纬咆哮带”历尽艰险完成任务的故事。其中既有对中国卫星海上测控史的回顾,也有对“远望人”精神状态的关注,同时对远望二号船在神舟五号任务前突遇海况变化、临时改变测控航线等做了如实纪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征战纪实
作者: 叶青松著
简介: 一军的战史,是一部万里疆域的征战史。从桑植、鹤峰、洪湖到湘中,从湘中到贵州,从贵州到西北,然后又转战晋察冀,北上绥远,南下晋北;后来又西渡黄河,挥师关中,横扫西府(宝鸡),进军青海;再后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到了朝鲜……毫无疑问,一军的征战疆域远超数十万里。铁马冰河,虎啸万里,是一军的真实写照。 一军有着如此诸多的传奇故事,着实令人们关注。本书将为您轻轻掸去落在那精彩故事上面的尘埃,闪露出它们的绚丽光华…… 从红二军团到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从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这支由贺龙元帅亲手缔造的英雄部队,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功勋卓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桑植、鹤峰、洪湖起义中诞生的红二军团,建立过湘鄂西红色根据地,其后转战湘中、贵州、陕北,成为最后一支走完长征的红军队伍。抗战时期,八路军三五八旅在雁门关伏击日军车队,名闻中外;后来,又北上绥远,挺进冀中,参加百团大战,坚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斗争,在齐会、陈庄、黄土岭、米峪镇、赤坚岭、田家会等许多地方部留下与日寇血战的身影;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回师延安,参加过大生产运动;日寇投降后,又开赴晋绥参加大反攻,保卫胜利果实。解放战争中,为保卫毛主席、党中央,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参加过延安保卫战,以及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陇东、偷林、宜川、澄合等战役,在彭德怀指挥下,把胡宗南的部队打得一败再败。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挥师西北,横扫扶眉,解放青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军参加了1953年夏季战役,再立新功。贺龙、张宗逊、贺炳炎、廖汉生、黄新廷等著名将帅部曾经亲自领导过这支英雄部队。一军的历史,犹如一部虎啸万里、大气磅礴的史诗。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纪实
作者: 徐剑著
简介: 《大国长剑》内容简介: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大阅兵,谁也未曾想到,被誉为中国军队中天之骄子、像雷霆一样沉默的战略导弹部队,在西方军事观察家苦苦寻找了十几年毫无去向和踪影时,突然从神秘的历史帷幕后边走了出来……如同当年中国爆炸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一样,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了。 在古老的东方民族崛起的背后,在那些苍苍茫茫的中国山坳里,屹立着一个个战略导弹部落,他们为国家的和平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温馨宁静筑起了一道新的太空长城。《大国长剑》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秋菊传奇:长篇小说
作者: 陈源斌著
简介:村妇何碧秋因丈夫被打告到乡、县、市公安局,再起诉至法院,不屈不 挠打官司“讨个说法”,最终获胜。此事被拍成电影并获世界大奖轰动全国 ,人们从此叫她“秋菊”。“秋菊”意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利用进京开会 之机,为本村一桩久拖不决的山林纠纷到处奔走上访,使弄权作恶者中箭落 马。此后一位神秘人物不期而至,将“秋菊”带入精心设置的“打假”迷局 。历经失踪、绑架等惊险风波,“秋菊”从蛛丝马迹中看穿破绽,再度揭开 一个催人泪下的幕后故事。不久“秋菊”去银行办事,碰见一位顾客与一名 银行职员为取一笔巨款发生争执,谁知这桩平常口舌纠纷竟使银行职员停职 、离岗直至逼疯送进精神病院。“秋菊”作为现场唯一目击者,挺身而出, 仗义执言,捍卫事实,结局却出人意料:“秋菊”手中没有刀,却让一对贪 婪的高官夫妇人头落地。 小说由秋菊打官司、秋菊开会、秋菊打假、秋菊杀人四部组成。情节跌 宕起伏,扣人心弦,文笔凝练老到,极具张力,人物个性独异,新颖奇特。 小说好看,耐读而又发人深省,堪称一部直面当下社会现实、观照历史变革 进程的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为写此书,作者倾尽心力,耗时15年。更多>>
巴山女儿
作者: 李瑛著
大路朝天
作者: 张守富著
简介:本书记述了复员军人张海山奋斗和创业的故事。在山东沂蒙大山与繁华的大都市之间,在内心情感和商业利益之间,在情爱、责任、金钱、道义之间,他一次次徘徊着、权衡着,经历着诱惑与破灭、挫败与成功。 作品以流畅的语言,动人的细节,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而作者以自己丰富的积累和灵动的笔触,将山东乡土文化和上海商业文化汇为一炉,使用品本身更为生动和丰满。它由此不但是个人奋斗的故事,也是山东和上海的故事、齐鲁传统文化与海派商业文化的故事,也是喧嚣城市和贫穷乡村的故事、农民和市民的故事,是躲避困窘的故事、生存的故事、走向丰衣足食的故事,是男人和女从的故事、忠诚和背叛的故事是,是曲折的道路和坚毅行走的故事…… 读者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体味人生的巨大渴望,以及如何将泥泞和坎坷走成坦途。
超越攻击
作者: 苗长水著
简介:步兵272师是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打出来的英雄部队。功勋显赫,作风顽强。几十年来,它那种“嗷嗷叫“的气势闻名全军。有人说272的兵走到哪儿都特别具有攻击性,他们非常勇猛也比较野蛮,十分可爱也比较可恨,能干事,也能出事,能一夜之间使荒山变绿洲,也能一夜之间闯出令你想象不到的大祸…… 防御作战博士寒星来到这个师当师长,他命中注定要和那些用汗水、泪水、血水浸泡出来的、视荣誉为自己生命的团、营、连长们,与那些从地方大学入伍的莘莘学子们,与至今仍然坚信“只有步兵上去才能解决问题”的老首长们,与那些家庭富有却不知责任为何物的“小皇帝”,以及那些把吃苦当财富、把流血流汗当光荣的乡下娃儿们一起演出一幕幕惊心动魄又引人入胜的活剧。有激情的碰撞,也有柔情的呵护……使这支随时准备“明天就上战场”的快速反应部队,在与外军的联合军事演习中得到最精华的展示,赢得中外军人的尊敬和赞誉。
长征诗词选萃
作者: 解放军红叶诗社选编
简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本书收录了描写长征的一些经典诗词。 本书中的诗篇绘成了铁流万里的宏阔画卷,唱响了气薄云天的中国工农红军正气歌,盛赞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国魂。本书中的诗篇是血与火凝成的,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弥足珍贵,又比史实更生动、更形象,感人至深,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意志坚如铁,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敢于付出任何牺牲,紧密团结、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和光荣传统。
寻找抗战经典影片幕后的故事:纪实
作者: 白瑞雪总撰稿;张宝印[等]撰稿
简介: 岁月匆匆,红尘滚滚。许多往事如烟云散去,惟有这些老电影中的战斗镜头,已刀削斧凿般印在记忆的屏幕上,并不时显现:这些故事诞生于何地?这些艺术形象来自于何方?在抗战胜利整整过去一个甲子的时候,我们决定去寻找经典抗战电影背后的故事。寻访的艰难,丝毫不亚于当年创作这些影片的过程……60年前烽火岁月中的血火故事远比后来搬上银幕的艺术创作更加经典。人们常说,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真实的战斗生活甚至会让艺术创作逊色……本书中记录的这14部抗战电影连同他们台前幕后的故事,将在这个夏季里,又一次勾起了中年人的儿时记忆,也引发了广大青少年探究那段战斗岁月的兴趣。 本书所叙述的,是一系列有关寻找与发现的故事,这是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的记者们所进行的又一次对历史的寻访……他们的视角所向,是曾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并一度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的抗战经典影片,如《八百壮士》、《八女投江》、《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柳堡的故事》、《平原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这些抗战经典影片拍摄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隐藏在这些故事背后的远比文学、艺术的创造更为生动,鲜活的历史被寻访者们娓娓道来,珍贵的摄影图片又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令人产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中的感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