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牙体牙髓病学》自2003年出第二版后今年即将发行第三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牙体牙髓病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有学者指出目前自然科学技术的5年更新率达到50%。从牙体牙髓病学局部范围看,更新内容也许达不到这一比例,但对许多问题的认识的确是在不断深化和更新。
就龋病章节而言,随着经济格局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龋病流行情况也有所改变。在发展中国家继续呈上升趋势,因此龋病仍不失为一重要的口腔疾病。目前,现代医学研究手段诸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技术等重要研究于段已经不断引入龋病学研究中,本书均有所介绍。
粘接修复术的进步对龋病治疗有着深远影响,材料科学的进步则不断完善、提高了粘接接修复的质量和效果,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有利于读者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牙体牙髓病学虽然是一占老的学科,但近年来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显微ct技术对下颌第二磨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的观察发现,根管形态远远比大体解削的观察结果复杂,这大大开阔了临床医师的眼界,增加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针对复杂的根管形态采用最新的临床技术,使根管治疗成功率大为提高。特别是近年来于术显微镜在牙体牙髓科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使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牙齿获得痊愈。镍钛旋转器械进入临床后也极大地提高了牙髓医师的临床工作效率,提高了治疗效果。这些新成就、新业务、新技术在本书中均有所反映。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龋病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一、 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二、 龋病的历史
三、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一、 评价方法
二、 龋病的好发部位
三、 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四、 龋病流行趋势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牙菌斑
一、 牙菌斑的结构
二、 牙菌斑的组成
三、 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四、 牙菌斑微生物学
五、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六、 牙菌斑的致龋性
第二节 饮食因素
一、 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二、 蛋白质
三、 矿物质
四、 脂肪
第三节 宿主
一、 牙
二、 唾液
三、 免疫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一、 年龄
二、 性别
三、 种族
四、 家族与遗传
五、 地理因素
第五节 病因学说
一、 内源性理论
二、 外源性学说
三、 蛋白溶解学说
四、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五、 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六、 龋病病因四联因素理论
第三章 临床特征和诊断
第一节 龋病的病理过程
一、 釉质龋
二、 牙本质龋
三、 牙骨质龋
四、 脱矿和再矿化
第二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一、 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二、 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形态学分类)
三、 按病变深度分类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诊断方法
二、 诊断标准
第四章 龋病治疗
第一节 非手术治疗
一、 药物治疗
二、 再矿化治疗
三、 窝沟封闭
第二节 窝洞充填术
一、 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二、 牙体修复与材料选择的原则
三、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四、 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五、 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六、 银汞合金充填术
第三节 牙体缺损直接粘结修复术
一、 牙体粘结技术原理
二、 复合树脂修复术
三、 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术
四、 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复合树脂的联合修复
第四节 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
一、 固位钉牙体修复术
二、 沟槽固位与银汞合金钉技术
三、 嵌体修复术
第五节 深龋的治疗
一、 深龋的治疗原则
二、 深龋的治疗方法
三、 深龋的治疗方案
第六节 并发症及处理
一、 意外穿髓
二、 充填后疼痛
三、 充填体折断、脱落
四、 牙齿折裂
五、 继发龋
第二篇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第五章 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
第一节 着色牙
一、 氟牙症
二、 四环素牙
三、 牙的漂白治疗
第二节 牙结构异常
一、 釉质发育不全
二、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三、 先天性梅毒牙
第三节 牙形态异常
一、 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
二、 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三、 畸形中央尖
四、 牙内陷
五、 釉珠
第四节 牙数目异常
第五节 牙萌出异常
第六章 牙外伤
第一节 牙震荡
第二节 牙脱位
第三节 牙折
第七章 牙慢性损伤
第一节 磨损
第二节 磨牙症
第三节 楔状缺损
第四节 酸蚀症
第五节 牙隐裂
第六节 牙根纵裂
第八章 牙本质过敏症
第三篇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第九章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第一节 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一、 形态学特点
二、 结构特点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一、 形成功能
二、 营养功能
三、 感觉功能
四、 防御功能
第三节 牙髓增龄性变化
一、 体积变化
二、 结构变化
三、 功能变化
第四节 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一、 牙骨质
二、 牙周膜
三、 牙槽骨
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 细菌因素
一、 致病菌
二、 感染途径
三、 致病机制
四、 宿主对细菌感染的反应
第二节 物理因素
一、 创伤
二、 温度
三、 电流
四、 激光
第三节 化学因素
一、 充填材料
二、 酸蚀剂和粘结剂
三、 消毒药物
第四节 免疫因素
第十一章 检查和诊断方法
第一节 收集病史
一、 主诉
二、 现病史
三、 系统病史
第二节 临床检查
一、 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二、 牙髓活力电测验
三、 咬诊
四、 染色法
五、 透照法
六、 选择性麻醉
七、 试验性备洞
八、 X线检查
第十二章 牙髓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一节 分类
一、 组织病理学分类
二、 临床分类
三、 转归
第二节 牙髓病的临床诊断程序
第三节 各型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 可复性牙髓炎
二、 不可复性牙髓炎
三、 牙髓坏死
四、 牙髓钙化
五、 牙内吸收
第十三章 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一节 急性根尖周炎
一、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二、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第二节 慢性根尖周炎
第十四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
第一节 治疗原则和治疗计划
一、 治疗原则
二、 治疗计划
第二节 病例选择
一、 患者状态
二、 患牙的状态
第三节 感染控制
一、 术区的隔离
二、 手机、牙髓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
三、 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
四、 灭菌程序的监测
五、 基本防护措施
第四节 疼痛的控制
一、 局部麻醉法
二、 失活法
第十五章 活髓保存治疗
第一节 盖髓术
一、 直接盖髓术
二、 间接盖髓术
第二节 牙髓切断术
一、 原理
二、 适应证
三、 操作步骤
四、 预后和转归
五、 并发症和处理
第十六章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应急处理
一、 开髓引流
二、 切开排脓
三、 安抚治疗
四、 调〓磨改
五、 消炎止痛
第二节 根管治疗
一、 发展概况
二、 根管治疗的原理
三、 适应证
四、 根管治疗的操作原则
第三节 牙髓塑化治疗
一、 适应证
二、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塑化治疗后的组织学表现
四、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四节 根管外科手术
一、 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 切口和瓣膜设计
三、 根尖切除术
四、 根尖倒充填术
第五节 根尖诱导成形术
一、 操作方法
二、 修复机制和愈合类型
第十七章 根管治疗术
第一节 髓腔应用解剖
一、 恒牙根管形态特点
二、 牙根发生的特点
三、 根尖解剖特点
第二节 根管治疗器械
一、 概述
二、 开髓器械
三、 根管预备器械
四、 根管消毒器械
五、 根管充填器械
六、 照明及内视器械
第三节 髓腔的开通
第四节 根管顶备
一、 根管清理
二、 根管成形
三、 根管预备的方法
四、 根管预备后的效果
第五节 根管消毒
一、 药物消毒
二、 超声消毒
三、 微波消毒
四、 激光消毒
五、 暂时封固
第六节 根管充填
一、 根管充填的目的和作用
二、 根管充填的时机
三、 根管充填材料的性能要求
四、 根管充填材料
五、 根管充填方法
第七节 显微根管治疗
一、 手术显微镜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特点
二、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
第八节 疗效及评定标准
第九节 并发症及处理
第十八章 根管治疗后疾病
第一节 发病因素
一、 微生物感染
二、 根尖周囊肿
三、 异物反应
四、 治疗因素
第二节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诊断
一、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检查
二、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诊断
第三节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治疗
一、 冠部入口的建立
二、 根管入口的建立
三、 原有根充物的去除
附录 口腔检查
第一节 口腔检查前的准备
第二节 口腔检查的内容
一、 一般检查
二、 特殊检查
第三节 X线检查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病历记录
?]Jx
绪论
第一篇 龋病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一、 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二、 龋病的历史
三、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一、 评价方法
二、 龋病的好发部位
三、 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四、 龋病流行趋势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牙菌斑
一、 牙菌斑的结构
二、 牙菌斑的组成
三、 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四、 牙菌斑微生物学
五、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六、 牙菌斑的致龋性
第二节 饮食因素
一、 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二、 蛋白质
三、 矿物质
四、 脂肪
第三节 宿主
一、 牙
二、 唾液
三、 免疫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一、 年龄
二、 性别
三、 种族
四、 家族与遗传
五、 地理因素
第五节 病因学说
一、 内源性理论
二、 外源性学说
三、 蛋白溶解学说
四、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五、 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六、 龋病病因四联因素理论
第三章 临床特征和诊断
第一节 龋病的病理过程
一、 釉质龋
二、 牙本质龋
三、 牙骨质龋
四、 脱矿和再矿化
第二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一、 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二、 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形态学分类)
三、 按病变深度分类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诊断方法
二、 诊断标准
第四章 龋病治疗
第一节 非手术治疗
一、 药物治疗
二、 再矿化治疗
三、 窝沟封闭
第二节 窝洞充填术
一、 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二、 牙体修复与材料选择的原则
三、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四、 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五、 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六、 银汞合金充填术
第三节 牙体缺损直接粘结修复术
一、 牙体粘结技术原理
二、 复合树脂修复术
三、 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术
四、 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复合树脂的联合修复
第四节 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
一、 固位钉牙体修复术
二、 沟槽固位与银汞合金钉技术
三、 嵌体修复术
第五节 深龋的治疗
一、 深龋的治疗原则
二、 深龋的治疗方法
三、 深龋的治疗方案
第六节 并发症及处理
一、 意外穿髓
二、 充填后疼痛
三、 充填体折断、脱落
四、 牙齿折裂
五、 继发龋
第二篇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第五章 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
第一节 着色牙
一、 氟牙症
二、 四环素牙
三、 牙的漂白治疗
第二节 牙结构异常
一、 釉质发育不全
二、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三、 先天性梅毒牙
第三节 牙形态异常
一、 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
二、 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三、 畸形中央尖
四、 牙内陷
五、 釉珠
第四节 牙数目异常
第五节 牙萌出异常
第六章 牙外伤
第一节 牙震荡
第二节 牙脱位
第三节 牙折
第七章 牙慢性损伤
第一节 磨损
第二节 磨牙症
第三节 楔状缺损
第四节 酸蚀症
第五节 牙隐裂
第六节 牙根纵裂
第八章 牙本质过敏症
第三篇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第九章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第一节 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一、 形态学特点
二、 结构特点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一、 形成功能
二、 营养功能
三、 感觉功能
四、 防御功能
第三节 牙髓增龄性变化
一、 体积变化
二、 结构变化
三、 功能变化
第四节 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一、 牙骨质
二、 牙周膜
三、 牙槽骨
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 细菌因素
一、 致病菌
二、 感染途径
三、 致病机制
四、 宿主对细菌感染的反应
第二节 物理因素
一、 创伤
二、 温度
三、 电流
四、 激光
第三节 化学因素
一、 充填材料
二、 酸蚀剂和粘结剂
三、 消毒药物
第四节 免疫因素
第十一章 检查和诊断方法
第一节 收集病史
一、 主诉
二、 现病史
三、 系统病史
第二节 临床检查
一、 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二、 牙髓活力电测验
三、 咬诊
四、 染色法
五、 透照法
六、 选择性麻醉
七、 试验性备洞
八、 X线检查
第十二章 牙髓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一节 分类
一、 组织病理学分类
二、 临床分类
三、 转归
第二节 牙髓病的临床诊断程序
第三节 各型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 可复性牙髓炎
二、 不可复性牙髓炎
三、 牙髓坏死
四、 牙髓钙化
五、 牙内吸收
第十三章 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一节 急性根尖周炎
一、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二、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第二节 慢性根尖周炎
第十四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
第一节 治疗原则和治疗计划
一、 治疗原则
二、 治疗计划
第二节 病例选择
一、 患者状态
二、 患牙的状态
第三节 感染控制
一、 术区的隔离
二、 手机、牙髓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
三、 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
四、 灭菌程序的监测
五、 基本防护措施
第四节 疼痛的控制
一、 局部麻醉法
二、 失活法
第十五章 活髓保存治疗
第一节 盖髓术
一、 直接盖髓术
二、 间接盖髓术
第二节 牙髓切断术
一、 原理
二、 适应证
三、 操作步骤
四、 预后和转归
五、 并发症和处理
第十六章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应急处理
一、 开髓引流
二、 切开排脓
三、 安抚治疗
四、 调〓磨改
五、 消炎止痛
第二节 根管治疗
一、 发展概况
二、 根管治疗的原理
三、 适应证
四、 根管治疗的操作原则
第三节 牙髓塑化治疗
一、 适应证
二、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塑化治疗后的组织学表现
四、 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四节 根管外科手术
一、 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 切口和瓣膜设计
三、 根尖切除术
四、 根尖倒充填术
第五节 根尖诱导成形术
一、 操作方法
二、 修复机制和愈合类型
第十七章 根管治疗术
第一节 髓腔应用解剖
一、 恒牙根管形态特点
二、 牙根发生的特点
三、 根尖解剖特点
第二节 根管治疗器械
一、 概述
二、 开髓器械
三、 根管预备器械
四、 根管消毒器械
五、 根管充填器械
六、 照明及内视器械
第三节 髓腔的开通
第四节 根管顶备
一、 根管清理
二、 根管成形
三、 根管预备的方法
四、 根管预备后的效果
第五节 根管消毒
一、 药物消毒
二、 超声消毒
三、 微波消毒
四、 激光消毒
五、 暂时封固
第六节 根管充填
一、 根管充填的目的和作用
二、 根管充填的时机
三、 根管充填材料的性能要求
四、 根管充填材料
五、 根管充填方法
第七节 显微根管治疗
一、 手术显微镜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特点
二、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
第八节 疗效及评定标准
第九节 并发症及处理
第十八章 根管治疗后疾病
第一节 发病因素
一、 微生物感染
二、 根尖周囊肿
三、 异物反应
四、 治疗因素
第二节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诊断
一、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检查
二、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诊断
第三节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治疗
一、 冠部入口的建立
二、 根管入口的建立
三、 原有根充物的去除
附录 口腔检查
第一节 口腔检查前的准备
第二节 口腔检查的内容
一、 一般检查
二、 特殊检查
第三节 X线检查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病历记录
?]Jx
牙体牙髓病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