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认证(CCAT)项目的指定教材,属
于工程师级认证体系。CCAT资格认证项目设立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掌握相应
专业的理论知识,注重学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外,还注重培养和提
高学员的企业管理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
才,以改变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凭轻能力的缺陷。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讲授经验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精心编写而成的。共分11章,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
概念与体系结构、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广域网接入技术、网络
互联技术、Internet基础与应用、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数据管理、网
络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规划与设计。本书既可作为各类院校网络技术课程的教
材,也可用作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班、辅导班和短训班的教材。对于希望尽
快掌握网络技术的入门者,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1 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1.4.2 按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分类
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5.1 计算机资源子网
1.5.2 计算机通信子网
1.5.3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1.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6.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
1.6.2 网络拓扑的分类与基本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1.7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1.3 通信信道的分类
2.1.4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2 数据的传输
2.2.1 串/并行通信
2.2.2 信道的通信方式
2.2.3 信号的传输方式
2.2.4 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
2.3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2.3.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3.2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3.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报文交换
2.4.3 分组交换
2.4.4 高速交换技术
2.5 信道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多路复用(FDM)
2.5.2 时分多路复用(TDM)
2.5.3 波分多路复用(WDM)
2.5.4 码分多路复用(CDM)
2.5.5 空分多路复用(SDM)
2.6 传输媒体的类型与特点
2.6.1 传输媒体的特性
2.6.2 双绞线
2.6.3 同轴电缆
2.6.4 光纤
2.6.5 无线传输媒体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控制技术概述
2.7.2 奇偶校验
2.7.3 循环冗余校验CRC
2.7.4 海明码
第3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3.1.1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2 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3.2.3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4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3.4.1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3.4.2 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
3.4.3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
第4章 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与组网技术
4.1 局域网概述
4.1.1 局域网的定义
4.1.2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4.2 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主要技术
4.2.1 拓扑结构
4.2.2 传输介质与传输形式
4.2.3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4.3 局域网体系结构
4.3.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3.2 IEEE 802标准
4.4 传统以太网
4.4.1 以太网概述
4.4.2 粗缆Ethernet(10Base-5)
4.4.3 细缆Ethernet(10Base-2)
4.4.4 双绞线Ethernet(10Base-T)
4.5 高速局域网
4.5.1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4.5.2 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4.5.3 交换式以太网(Switching Ethernet)
4.5.4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4.5.5 万兆位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
4.6 虚拟局域网VLAN
4.6.1 VLAN概述
4.6.2 VLAN的实现
4.6.3 VLAN的划分方法
4.6.4 VLAN的优点
4.7 无线局域网
4.7.1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4.7.2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
4.7.3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4.7.4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4.8 局域网的连接设备与应用
4.8.1 网络适配器
4.8.2 中继器
4.8.3 集线器
4.8.4 以太网交换机
4.9 综合布线系统
4.9.1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
4.9.2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
4.9.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第5章 网络互联及其设备
5.1 互联网络的基本概念
5.1.1 网络互联与网络分层
5.1.2 网络互联的层次
5.1.3 网络互联的类型
5.2 网络互联设备
5.2.1 中继器(Repeater)
5.2.2 网桥(Bridge)
5.2.3 路由器(Router)
5.2.4 网关(Gateway)
5.3 广域网的相关技术
5.3.1 公用电话网PSTN
5.3.2 公共分组交换数据网X.25
5.3.3 数字数据网DDN
5.3.4 帧中继
5.3.5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3.6 xDSL技术
5.3.7 ATM技术
第6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6.1 Internet概述
6.1.1 Internet的发展
6.1.2 Internet服务
6.2 IP地址和域名
6.2.1 Internet上的IP地址
6.2.2 IP地址的配置及测试
6.2.3 域名和DNS服务器
6.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6.3.1 ISP及中国的五大Internet网络
6.3.2 Internet接入方式概述
6.3.3 局域网共享上网
6.3.4 宽带接入的发展
6.4 Internet的使用
6.4.1 WWW服务
6.4.2 电子邮件服务
6.4.3 FTP服务
6.5 Internet的发展
6.5.1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6.5.2 Internet II
6.6 Intranet
6.6.1 Intranet概述
6.6.2 Intranet的特点
6.6.3 Intranet的功能
6.6.4 Intranet的设计与实现
第7章 网络管理
7.1 网络管理概述
7.1.1 网络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7.1.2 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7.1.3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7.2 网络管理协议
7.2.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7.2.2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与协议
7.2.3 CMOT协议
7.2.4 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
7.2.5 电信管理网(TMN)
7.3 网络管理技术与软件
7.3.1 网络管理技术
7.3.2 常用网络管理软件
7.3.3 网管软件的发展趋势及网管软件的选择
7.4 局域网的管理
7.4.1 传统局域网管理
7.4.2 无线局域网管理
7.4.3 校园网管理
第8章 网络安全
8.1 网络安全概述
8.1.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8.1.2 网络安全风险
8.1.3 网络安全策略
8.2 防火墙技术
8.2.1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及其发展
8.2.2 防火墙的类型和结构
8.2.3 防火墙的选购、安装与维护
8.3 密码技术
8.3.1 加密技术概述
8.3.2 对称密码技术
8.3.3 非对称密码技术
8.3.4 数字证书和公钥基础设施
8.4 反病毒技术
8.4.1 病毒概述
8.4.2 传统病毒
8.4.3 网络病毒
8.4.4 常用反病毒技术
8.5 入侵检测技术
8.5.1 检测技术概述
8.5.2 入侵检测技术
8.5.3 漏洞扫描技术
8.5.4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 网络数据管理
9.1 网络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9.1.1 事务
9.1.2 并发控制的必要性
9.1.3 基于锁的并发控制技术
9.1.4 其他并发控制技术
9.2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机制
9.2.1 安全性控制的方法
9.2.2 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机制简介
9.3 网络数据库的访问控制
9.3.1 网络数据库访问控制方式
9.3.2 Oracle数据库访问控制简介
9.4 网络数据的存储
9.4.1 网络数据的存储设备
9.4.2 网络数据的存储方式
9.5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备份与恢复
9.5.1 网络数据备份
9.5.2 数据恢复
9.6 Web数据管理
9.6.1 XML
9.6.2 Web数据存储
9.6.3 Web数据查询
9.6.4 Web信息集成
9.6.5 Web Services
第10章 网络操作系统
10.1 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0.1.1 操作系统概述
10.1.2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0.2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10.2.1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发展与演变
10.2.2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10.2.3 Windows 2000常用的服务
10.3 UNIX操作系统
10.3.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0.3.2 UNIX操作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10.3.3 UNIX操作系统的网络操作
10.4 Linux操作系统
10.4.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0.4.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10.4.3 Linux的网络功能配置
10.5 NetWare操作系统
10.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
10.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组成
10.5.3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第11章 网络设计与案例分析
11.1 网络规划与设计
11.1.1 网络规划
11.1.2 网络设计
11.2 某学院校园网
11.3 某市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1 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1.4.2 按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分类
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5.1 计算机资源子网
1.5.2 计算机通信子网
1.5.3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1.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6.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
1.6.2 网络拓扑的分类与基本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1.7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1.3 通信信道的分类
2.1.4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2 数据的传输
2.2.1 串/并行通信
2.2.2 信道的通信方式
2.2.3 信号的传输方式
2.2.4 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
2.3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2.3.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3.2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3.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报文交换
2.4.3 分组交换
2.4.4 高速交换技术
2.5 信道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多路复用(FDM)
2.5.2 时分多路复用(TDM)
2.5.3 波分多路复用(WDM)
2.5.4 码分多路复用(CDM)
2.5.5 空分多路复用(SDM)
2.6 传输媒体的类型与特点
2.6.1 传输媒体的特性
2.6.2 双绞线
2.6.3 同轴电缆
2.6.4 光纤
2.6.5 无线传输媒体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控制技术概述
2.7.2 奇偶校验
2.7.3 循环冗余校验CRC
2.7.4 海明码
第3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3.1.1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2 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3.2.3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4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3.4.1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3.4.2 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
3.4.3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
第4章 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与组网技术
4.1 局域网概述
4.1.1 局域网的定义
4.1.2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4.2 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主要技术
4.2.1 拓扑结构
4.2.2 传输介质与传输形式
4.2.3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4.3 局域网体系结构
4.3.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3.2 IEEE 802标准
4.4 传统以太网
4.4.1 以太网概述
4.4.2 粗缆Ethernet(10Base-5)
4.4.3 细缆Ethernet(10Base-2)
4.4.4 双绞线Ethernet(10Base-T)
4.5 高速局域网
4.5.1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4.5.2 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4.5.3 交换式以太网(Switching Ethernet)
4.5.4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4.5.5 万兆位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
4.6 虚拟局域网VLAN
4.6.1 VLAN概述
4.6.2 VLAN的实现
4.6.3 VLAN的划分方法
4.6.4 VLAN的优点
4.7 无线局域网
4.7.1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4.7.2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
4.7.3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4.7.4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4.8 局域网的连接设备与应用
4.8.1 网络适配器
4.8.2 中继器
4.8.3 集线器
4.8.4 以太网交换机
4.9 综合布线系统
4.9.1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
4.9.2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
4.9.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第5章 网络互联及其设备
5.1 互联网络的基本概念
5.1.1 网络互联与网络分层
5.1.2 网络互联的层次
5.1.3 网络互联的类型
5.2 网络互联设备
5.2.1 中继器(Repeater)
5.2.2 网桥(Bridge)
5.2.3 路由器(Router)
5.2.4 网关(Gateway)
5.3 广域网的相关技术
5.3.1 公用电话网PSTN
5.3.2 公共分组交换数据网X.25
5.3.3 数字数据网DDN
5.3.4 帧中继
5.3.5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3.6 xDSL技术
5.3.7 ATM技术
第6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
6.1 Internet概述
6.1.1 Internet的发展
6.1.2 Internet服务
6.2 IP地址和域名
6.2.1 Internet上的IP地址
6.2.2 IP地址的配置及测试
6.2.3 域名和DNS服务器
6.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6.3.1 ISP及中国的五大Internet网络
6.3.2 Internet接入方式概述
6.3.3 局域网共享上网
6.3.4 宽带接入的发展
6.4 Internet的使用
6.4.1 WWW服务
6.4.2 电子邮件服务
6.4.3 FTP服务
6.5 Internet的发展
6.5.1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6.5.2 Internet II
6.6 Intranet
6.6.1 Intranet概述
6.6.2 Intranet的特点
6.6.3 Intranet的功能
6.6.4 Intranet的设计与实现
第7章 网络管理
7.1 网络管理概述
7.1.1 网络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7.1.2 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7.1.3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7.2 网络管理协议
7.2.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7.2.2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与协议
7.2.3 CMOT协议
7.2.4 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
7.2.5 电信管理网(TMN)
7.3 网络管理技术与软件
7.3.1 网络管理技术
7.3.2 常用网络管理软件
7.3.3 网管软件的发展趋势及网管软件的选择
7.4 局域网的管理
7.4.1 传统局域网管理
7.4.2 无线局域网管理
7.4.3 校园网管理
第8章 网络安全
8.1 网络安全概述
8.1.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8.1.2 网络安全风险
8.1.3 网络安全策略
8.2 防火墙技术
8.2.1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及其发展
8.2.2 防火墙的类型和结构
8.2.3 防火墙的选购、安装与维护
8.3 密码技术
8.3.1 加密技术概述
8.3.2 对称密码技术
8.3.3 非对称密码技术
8.3.4 数字证书和公钥基础设施
8.4 反病毒技术
8.4.1 病毒概述
8.4.2 传统病毒
8.4.3 网络病毒
8.4.4 常用反病毒技术
8.5 入侵检测技术
8.5.1 检测技术概述
8.5.2 入侵检测技术
8.5.3 漏洞扫描技术
8.5.4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 网络数据管理
9.1 网络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9.1.1 事务
9.1.2 并发控制的必要性
9.1.3 基于锁的并发控制技术
9.1.4 其他并发控制技术
9.2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机制
9.2.1 安全性控制的方法
9.2.2 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机制简介
9.3 网络数据库的访问控制
9.3.1 网络数据库访问控制方式
9.3.2 Oracle数据库访问控制简介
9.4 网络数据的存储
9.4.1 网络数据的存储设备
9.4.2 网络数据的存储方式
9.5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备份与恢复
9.5.1 网络数据备份
9.5.2 数据恢复
9.6 Web数据管理
9.6.1 XML
9.6.2 Web数据存储
9.6.3 Web数据查询
9.6.4 Web信息集成
9.6.5 Web Services
第10章 网络操作系统
10.1 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0.1.1 操作系统概述
10.1.2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0.2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10.2.1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发展与演变
10.2.2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10.2.3 Windows 2000常用的服务
10.3 UNIX操作系统
10.3.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0.3.2 UNIX操作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10.3.3 UNIX操作系统的网络操作
10.4 Linux操作系统
10.4.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0.4.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10.4.3 Linux的网络功能配置
10.5 NetWare操作系统
10.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
10.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组成
10.5.3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第11章 网络设计与案例分析
11.1 网络规划与设计
11.1.1 网络规划
11.1.2 网络设计
11.2 某学院校园网
11.3 某市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认证管理中心组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