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吟诵是我国古人创造的一种学习、欣赏和展演诗文的方法和艺术形式。《吟诵拾阶》是人们对古典诗文的理解、传承及开展教化的一把钥匙。
目录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吟诵
第二节 学习吟诵的目的
1.学习诗文的需要
2.欣赏诗文的需要
3.创作诗文的需要
4.开展诗教的需要
5.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
6.健康身心的需要
第二章 吟诵基础
第一节 识字
1.平仄
2.韵字
3.叶音
4.破读
第二节 节奏
1.诗词节奏
2.蒙学读物节奏
3.文言文章节奏
4.文言文章句读问题
第三节 腔与字
1.腔调
长短抑扬
区别调式
吟念结合
多用断腔
2.用字
依字行腔
文读白读
借曲套腔
明意
3.调式练习
第三章 格律诗的吟诵
第一节 格律诗概说
第二节 绝句
1.五绝范诗
汾上惊秋
终南望余雪
塞下曲
登鹳雀楼
2.七绝范诗
杂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江吟
绝句四首(其三)
第三节 律诗
1.五律范诗
晚晴
题破山寺后禅院
终南山
赠孟浩然
2.七律范诗
长沙过贾谊宅
客至
秋兴八首(其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四章 古体诗吟诵
第一节 古体诗概说
第二节 诗经
关雎
黍离
子衿
凯风
河广
鹿鸣
蓼莪
天保
第三节 五言古体
与诸子登岘山
弹琴
第四节 七言古体
送元二使安西
登黄鹤楼
第五节 杂言古诗
国殇
沧浪歌
秋风辞
观沧海
长歌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第五章 词的吟诵
第一节 词的吟诵概说
第二节 范词吟诵
菩萨蛮
忆秦娥
长相思
浪淘沙
临江仙
水调歌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清平乐
眼儿媚
忆王孙
卜算子
柳梢青
一剪梅
小重山
昭君怨
第六章 蒙学韵文吟诵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范文吟诵
三字经(节选)
千字文(节选)
声律启蒙(节选)
第七章 文言文章吟诵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范文吟诵
1.背书调
侍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兰亭序
三峡
马说
岳阳楼记
赤壁赋
送东阳马生序
2.唱书调
陈情表
滕王阁序
引用书目
附录
佩文诗韵
后记
光盘目录
例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吟诵
第二节 学习吟诵的目的
1.学习诗文的需要
2.欣赏诗文的需要
3.创作诗文的需要
4.开展诗教的需要
5.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
6.健康身心的需要
第二章 吟诵基础
第一节 识字
1.平仄
2.韵字
3.叶音
4.破读
第二节 节奏
1.诗词节奏
2.蒙学读物节奏
3.文言文章节奏
4.文言文章句读问题
第三节 腔与字
1.腔调
长短抑扬
区别调式
吟念结合
多用断腔
2.用字
依字行腔
文读白读
借曲套腔
明意
3.调式练习
第三章 格律诗的吟诵
第一节 格律诗概说
第二节 绝句
1.五绝范诗
汾上惊秋
终南望余雪
塞下曲
登鹳雀楼
2.七绝范诗
杂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江吟
绝句四首(其三)
第三节 律诗
1.五律范诗
晚晴
题破山寺后禅院
终南山
赠孟浩然
2.七律范诗
长沙过贾谊宅
客至
秋兴八首(其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四章 古体诗吟诵
第一节 古体诗概说
第二节 诗经
关雎
黍离
子衿
凯风
河广
鹿鸣
蓼莪
天保
第三节 五言古体
与诸子登岘山
弹琴
第四节 七言古体
送元二使安西
登黄鹤楼
第五节 杂言古诗
国殇
沧浪歌
秋风辞
观沧海
长歌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第五章 词的吟诵
第一节 词的吟诵概说
第二节 范词吟诵
菩萨蛮
忆秦娥
长相思
浪淘沙
临江仙
水调歌头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清平乐
眼儿媚
忆王孙
卜算子
柳梢青
一剪梅
小重山
昭君怨
第六章 蒙学韵文吟诵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范文吟诵
三字经(节选)
千字文(节选)
声律启蒙(节选)
第七章 文言文章吟诵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范文吟诵
1.背书调
侍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兰亭序
三峡
马说
岳阳楼记
赤壁赋
送东阳马生序
2.唱书调
陈情表
滕王阁序
引用书目
附录
佩文诗韵
后记
光盘目录
吟诵拾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