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古印传奇:中国历代帝王玺印之谜》主要内容:我们伟大的先贤所创造的方块汉字真是大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单字都是一个信息集成块。复合词组更有耐人寻味的深邃,比如,“陶冶”和“钻研”这两个词,怎么想怎么让你觉得高妙,真难为当初先贤怎么琢磨的。人的品德、学问、素养都需要“陶冶”。人类最初发明创造的器具就是陶器.而最粗糙的陶器也要在摄氏800—1200度的高温下才能冶造出来。用它来形容品德、学问的培养再恰当不过,不够火候,不经高温、不待时日是无法获得真德真知的。“钻”与“研”的概念大约都产生在新石器时代 ,深钻细磨须有耐心、细心、慧心、恒心,用来形容对学问、技能的提高贴切之至。而不愿经陶冶、不喜爱钻研就想获得骄人的成绩变成“大万儿”,实在是白日做梦。
我说这些是因为看了印农的近作而生感慨,他真是很下了一番钻研的功夫,陶冶出更高深美妙的艺术,人品与艺品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正向着艺术的大境界行进。艺术的大境界,我以为应当做到“功而不工”。创作者虽然“匠心独运”,甚至“极具匠心”,但呈现出来的作品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匠气,反而朴实自然仿佛天成一般。有的作品一眼便看出作者使出的力气,功而工,已颇不易,要再进一步,须要下一番常人难以经受的苦功,陶冶与钻研,才能进入大境界。
艺术的大境界还需要人品的高境界。只有一个甘于寂寞、不斤斤于世俗,脱于繁华声色、沉于艺术之海的人才能幸运地进入艺术大境界之门。那些争名逐利、蝇营狗苟,或者每天混迹于犬马声色中的“名流”只能有一时一事的小成就难以成为大艺术家。因此在今天浮丽之风笼罩四野的环境中,能专心陶冶自己钻研艺术的人才就格外让人尊敬。
目录
目录
序 走向大境界——谈印农的治印艺术
第一章 玺的传奇
一 和氏璧之谜
二 完璧归赵的故事
三 秦始皇登基用和氏璧雕刻皇玺之谜
四 窃皇玺嫪毒叛乱
五 汉高祖称帝定国玺为凭
六 阴毒吕后嫉剁美妃手足称·人彘
七 汉武帝欲成仙滥授爵印
八 收玉玺金屋逐阿娇
九 汉武帝立太子生母遭难
十 “文帝行玺·金印之谜
十一 “滇王之印”金印之谜
十二 “广陵王玺”金印之谜
十三 楚王刘英私铸印命丧九泉
十四 “汉委奴国王”金印之谜
十五 “利苍”古印之谜
十六 “淮阳王玺”之谜
十七 刘苍封王佩“将”印之谜
十八 遭冤枉班婕妤沉着应变
十九 使巫术受牵连被收皇后玺
二十 王莽究竟如何得到了传国玺
二十一 传国玺失踪之谜
二十二 “天元皇太后玺”金印之谜
二十三 陶渊明挂印辞官见“南山”
第二章 宝的传奇
一 古玺的换代时期——大唐王朝
二 奉玺绶武昭仪为皇后
三 武则天登基变“玺”为‘宝”
四 唐中宗持御宝平乱
五 前蜀王谥宝(随葬印)之谜
六 后蜀王孟昶与花蕊夫人之谜
七 “吴越王宝”之谜
八 宋太祖皇袍加身与太祖‘御押”之谜
九 旗盘古村的“印泥盒”之谜
十 艺术天才 亡国之君
十一 宋徽宗与李师师
十二 负末帝怀藏御宝投海殉国
十三 江苏茅山“印宫”的由来
十四 成吉思汗与元朝御宝之谜
十五 朱元璋与明朝御宝之谜
十六 明成祖与御宝之谜
十七 明鲁王被讥封‘荒王”之谜
十八 “锦衣卫木印”与明朝冤案
十九 古村因“印”官运兴旺之谜
二十 明末崇祯帝殉国前的最后时刻
二十一 努尔哈赤与清朝御宝之谜
二十二 清太宗御宝之谜
二十三 多尔衮受大将军印进军中原
二十四 顺治皇帝上五台山之谜
二十五 康熙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六 雍正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七 乾隆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八 乾隆的六十枚闲章的由来
二十九 乾隆皇帝与昌运宫之谜
三十 乾隆帝的皇后失踪之谜
三十一 乾隆皇帝与“香妃”之谜
三十二 乾隆盖在泰山绝壁上的巨印之谜
三十三 嘉庆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四 道光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五 咸丰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六 慈禧—印篡天下的由来
三十七 东太后慈安与宝印之谜
三十八 同治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九 光绪皇帝宝印之谜
四十 珍妃与金印之谜
四十一 宣统末帝宝印之谜
四十二 洪秀全御宝失踪之谜
四十三 印台山的传说
四十四 武夷山“印石”的传说
第三章 文明的象征
一 耶路撒冷的古印之谜
二 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印之谜
三 印度河流域的古印之谜
四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谜
五 波斯湾的巴林古印之谜
第四章 印人传奇
一 爱石成癖的“米颠”
二 唐伯虎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的由来
三 印家经典的论著人吾丘衍
四 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印材
五 为何说文彭西虹桥购石成就了青田
六 印艺成就的国子监博士——文彭
七 “边塞印将军”何震
八 “行侠铁笔”苏宣
九 “倡古法、立新规”的朱简
十 “兰生而芳”的梁千秋
十一 “师法秦汉第一人”的汪关
十二 “床上书连屋”的程邃
十三 “浙派篆刻第一人”丁敬
十四 “中书舍人”胡正言
十五 “九死一生”的周亮工
十六 “半榻乱书横”的汪士慎
十七 “安贫乐道至诚相交”的高翔
十八 “弃官从文”的高凤翰
十九 “侠义英雄”傅青主
二十 “印僧”戴名笠
二十一 “东渡印僧”蒋兆隐
二十二 “一印难求”的花榜
二十三 “读书不倦”的朱文震
二十四 ‘悠然见南山”的董洵
二十五 “真水无香的隐士”蒋仁
二十六 “古印之家”的汪启淑
二十七 “江湖游食”与‘清朝第一”的邓石如
二十八 “酒狂”奚冈
二十九 “振兴紫砂业”的陈鸿寿
三十 “终身布衣名满华夏”的赵之琛
三十一 “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吴熙载
三十二 “行万里路”的胡震
三十三 “琴瑟高手“钱松
三十四 “人物画怪才”任熊
三十五 “多才多艺”的徐三庚
三十六 自称“画奴”的任伯年
三十七 “以竹根为印材”的胡钁
三十八 “悲苦大师”赵之谦
三十九 “做过一月县令”的吴昌硕
四十 “舍古镜得娇妻”的黄牧甫
四十一 “赠画结良缘”的齐白石
四十二 “作仿品喜识翁同和”的赵石
四十三 “遭退学苦读成大家”的李苦李
四十四 “画马换娇妻”的赵时桐
四十五 “藏印石壁”的弘—法师
四十六 乔大壮投水“人间可哀”
四十七 “制铜印的高手”张樾丞
四十八 “恪守师道”的陈师曾
四十九 “自称罗刹”的王禔
五十 “小心落墨,大胆用刀”的黄易
五十一 “满腹经纶”的金绍城
五十二 “独立成派”的林皋
五十三 “精通鉴定”的丁佛言
五十四 “自称为半痴”的陈半丁
五十五 “擅画鼻烟壶”的丁尚庚
五十六 “乾隆廪生”陈豫钟
五十七 “音律印人”钱君訇
五十八 “以‘粪’自称”的邓散木
五十九 “组合篆刻”与“天下第一玺”的首创人印农
第五章 中国历代篆刻名家与作品欣赏
后记
7$x
序 走向大境界——谈印农的治印艺术
第一章 玺的传奇
一 和氏璧之谜
二 完璧归赵的故事
三 秦始皇登基用和氏璧雕刻皇玺之谜
四 窃皇玺嫪毒叛乱
五 汉高祖称帝定国玺为凭
六 阴毒吕后嫉剁美妃手足称·人彘
七 汉武帝欲成仙滥授爵印
八 收玉玺金屋逐阿娇
九 汉武帝立太子生母遭难
十 “文帝行玺·金印之谜
十一 “滇王之印”金印之谜
十二 “广陵王玺”金印之谜
十三 楚王刘英私铸印命丧九泉
十四 “汉委奴国王”金印之谜
十五 “利苍”古印之谜
十六 “淮阳王玺”之谜
十七 刘苍封王佩“将”印之谜
十八 遭冤枉班婕妤沉着应变
十九 使巫术受牵连被收皇后玺
二十 王莽究竟如何得到了传国玺
二十一 传国玺失踪之谜
二十二 “天元皇太后玺”金印之谜
二十三 陶渊明挂印辞官见“南山”
第二章 宝的传奇
一 古玺的换代时期——大唐王朝
二 奉玺绶武昭仪为皇后
三 武则天登基变“玺”为‘宝”
四 唐中宗持御宝平乱
五 前蜀王谥宝(随葬印)之谜
六 后蜀王孟昶与花蕊夫人之谜
七 “吴越王宝”之谜
八 宋太祖皇袍加身与太祖‘御押”之谜
九 旗盘古村的“印泥盒”之谜
十 艺术天才 亡国之君
十一 宋徽宗与李师师
十二 负末帝怀藏御宝投海殉国
十三 江苏茅山“印宫”的由来
十四 成吉思汗与元朝御宝之谜
十五 朱元璋与明朝御宝之谜
十六 明成祖与御宝之谜
十七 明鲁王被讥封‘荒王”之谜
十八 “锦衣卫木印”与明朝冤案
十九 古村因“印”官运兴旺之谜
二十 明末崇祯帝殉国前的最后时刻
二十一 努尔哈赤与清朝御宝之谜
二十二 清太宗御宝之谜
二十三 多尔衮受大将军印进军中原
二十四 顺治皇帝上五台山之谜
二十五 康熙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六 雍正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七 乾隆皇帝宝印之谜
二十八 乾隆的六十枚闲章的由来
二十九 乾隆皇帝与昌运宫之谜
三十 乾隆帝的皇后失踪之谜
三十一 乾隆皇帝与“香妃”之谜
三十二 乾隆盖在泰山绝壁上的巨印之谜
三十三 嘉庆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四 道光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五 咸丰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六 慈禧—印篡天下的由来
三十七 东太后慈安与宝印之谜
三十八 同治皇帝宝印之谜
三十九 光绪皇帝宝印之谜
四十 珍妃与金印之谜
四十一 宣统末帝宝印之谜
四十二 洪秀全御宝失踪之谜
四十三 印台山的传说
四十四 武夷山“印石”的传说
第三章 文明的象征
一 耶路撒冷的古印之谜
二 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印之谜
三 印度河流域的古印之谜
四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谜
五 波斯湾的巴林古印之谜
第四章 印人传奇
一 爱石成癖的“米颠”
二 唐伯虎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的由来
三 印家经典的论著人吾丘衍
四 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印材
五 为何说文彭西虹桥购石成就了青田
六 印艺成就的国子监博士——文彭
七 “边塞印将军”何震
八 “行侠铁笔”苏宣
九 “倡古法、立新规”的朱简
十 “兰生而芳”的梁千秋
十一 “师法秦汉第一人”的汪关
十二 “床上书连屋”的程邃
十三 “浙派篆刻第一人”丁敬
十四 “中书舍人”胡正言
十五 “九死一生”的周亮工
十六 “半榻乱书横”的汪士慎
十七 “安贫乐道至诚相交”的高翔
十八 “弃官从文”的高凤翰
十九 “侠义英雄”傅青主
二十 “印僧”戴名笠
二十一 “东渡印僧”蒋兆隐
二十二 “一印难求”的花榜
二十三 “读书不倦”的朱文震
二十四 ‘悠然见南山”的董洵
二十五 “真水无香的隐士”蒋仁
二十六 “古印之家”的汪启淑
二十七 “江湖游食”与‘清朝第一”的邓石如
二十八 “酒狂”奚冈
二十九 “振兴紫砂业”的陈鸿寿
三十 “终身布衣名满华夏”的赵之琛
三十一 “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吴熙载
三十二 “行万里路”的胡震
三十三 “琴瑟高手“钱松
三十四 “人物画怪才”任熊
三十五 “多才多艺”的徐三庚
三十六 自称“画奴”的任伯年
三十七 “以竹根为印材”的胡钁
三十八 “悲苦大师”赵之谦
三十九 “做过一月县令”的吴昌硕
四十 “舍古镜得娇妻”的黄牧甫
四十一 “赠画结良缘”的齐白石
四十二 “作仿品喜识翁同和”的赵石
四十三 “遭退学苦读成大家”的李苦李
四十四 “画马换娇妻”的赵时桐
四十五 “藏印石壁”的弘—法师
四十六 乔大壮投水“人间可哀”
四十七 “制铜印的高手”张樾丞
四十八 “恪守师道”的陈师曾
四十九 “自称罗刹”的王禔
五十 “小心落墨,大胆用刀”的黄易
五十一 “满腹经纶”的金绍城
五十二 “独立成派”的林皋
五十三 “精通鉴定”的丁佛言
五十四 “自称为半痴”的陈半丁
五十五 “擅画鼻烟壶”的丁尚庚
五十六 “乾隆廪生”陈豫钟
五十七 “音律印人”钱君訇
五十八 “以‘粪’自称”的邓散木
五十九 “组合篆刻”与“天下第一玺”的首创人印农
第五章 中国历代篆刻名家与作品欣赏
后记
7$x
中国历代帝王玺印之谜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