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英)狄更斯著”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英)狄更斯著;郭励译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
简介:第一场 雅典。忒修斯宫中 [忒修斯、希波吕忒、菲劳斯特莱特及其他人等上。 忒修斯 美丽的希波吕忒,现在我们的婚期已快要临近了,再过四天幸 福的日子,新月便将出来。但是,唉!这个旧的月亮消逝得多么慢,她耽延 了我的希望,像一个老而不死的后母或寡妇,尽是消耗着年轻人的财产。 希波吕忒 四个白昼很快地便将成为黑夜,四个黑夜很快地可以在梦中 消度过去,那时月亮便将像新弯的银弓一样,在天上临视我们的良宵。 忒修斯 去,菲劳斯特莱特,激起雅典青年们的欢笑的心情,唤醒活泼 泼的快乐精神,把忧愁驱到坟墓里去;那个脸色惨白的家伙,是不应该让他 参加在我们的结婚行列中的。(菲劳斯特莱特下)希波吕忒,我用我的剑向你 求婚,用威力的侵凌赢得了你的芳心;但这次我要换一个调子,我将用豪华 、夸耀和狂欢来举行我们的婚礼。 [伊吉斯、其女赫米娅、拉山德、狄米特律斯上。 伊吉斯 威名远播的忒修斯公爵,祝您幸福! 忒修斯 谢谢你,善良的伊吉斯。你有什么事情? 伊吉斯 我怀着满心的气恼,来控诉我的孩子,我的女儿赫米娅。走上 前来,狄米特律斯。殿下,这个人是我答应叫他娶她的。走上前来,拉山德 。殿下,这个人引诱坏了我的孩子。你,你,拉山德,你写诗句给我的孩子 ,和她交换着爱情的纪念物;在月夜她的窗前你用做作的声调歌唱着假作多 情的诗篇;你用头发编成的手镯、戒指,虚华的饰物,琐碎的玩具、花束、 糖果,这些可以强烈地骗诱一个稚嫩的少女之心的信使来偷得她的痴情;你 用诡计盗取了她的心,煽惑她使她对我的顺从变成倔强的顽抗。殿下,假如 她现在当着您的面仍旧不肯嫁给狄米特律斯,我就要要求雅典自古相传的权 利,因为她是我的女儿,我可以随意处置她;按照我们的法律,她要是不嫁 给这位绅士,便应当立即处死。 忒修斯 你有什么话说,赫米娅?当心一点吧,美貌的女郎!你的父亲对 于你应当是一尊神明;你的美貌是他给予你的,你就像他在软蜡上按下的钤 记,他可以保全你,也可以毁灭你。狄米特律斯是一个很好的绅士呢。 赫米娅 拉山德也很好啊。 忒修斯 以他的本身而论当然不用说;但要是做你的丈夫,他不能得到 你父亲的同意,就比起来差一筹了。 赫米娅 我真希望我的父亲和我同样看法。 忒修斯 你还是应该依从你父亲的眼光才对。 赫米娅 请殿下宽恕我!我不知道什么一种力量使我如此大胆,也不知 道在这里披诉我的心思将会怎样影响到我的美名;但
作者: (英)狄更斯著;宋兆霖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简介:世界文学文库,随书赠送电影VCD。 本书是狄更斯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是根据法国大革命部分史(即攻陷巴士底狱,及一七九二至九三年间的大屠杀等情节)写的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他的宏篇巨作中最短最精炼的,并且却是故事情节最曲折惊险,最惊心动魄的小说。作者在书中从广度和深度,全面地揭示了英国社会面貌:议会政治的黑暗、统治机构的昏聩、金钱社会的罪恶、人民大众的贫困……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早在创作《双城记》之前很久,狄更斯就对法国大革命极为关注,反复研读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和其他学者的有关著作。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浓厚兴趣发端于对当时英国潜伏着的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担忧。1854年底,他说:“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从这个目的出发,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尖锐地指出,人民群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群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反抗。这种反抗是正义的。小说还描绘了起义人民攻击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然而,作者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即反对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对革命人民反抗暴政的暴力。在狄更斯笔下,整个革命被描写成一场毁灭一切的巨大灾难,它无情地惩罚罪恶的贵族阶级,也盲目地杀害无辜的人们。 这部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一类是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唯一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鞭挞的对象。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革命群众。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形象是被扭曲的。例如得伐石的妻子狄安娜,她出生于被侮辱、被迫害的农家,对封建贵族怀着深仇大恨,作者深切地同情她的悲惨遭遇,革命爆发前后很赞赏她坚强的性格、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但当革命进一步深入时,就笔锋一转,把她贬斥为一个冷酷、凶狠、狭隘的复仇者。尤其是当她到医生住所搜捕路茜和小路茜时,更被表现为嗜血成性的狂人。最后,作者让她死在自己的枪口之下,明确地表示了否定的态度。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样,包括梅尼特父女、代尔纳、劳雷和卡尔登等。梅尼特医生被侯爵兄弟害得家破人亡,对侯爵兄弟怀有深仇大恨,但是为了女儿的爱,可以摒弃宿仇旧恨;代尔纳是侯爵兄弟的子侄,他大彻大悟,谴责自己家族的罪恶,抛弃爵位和财产,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这对互相辉映的人物,一个是贵族暴政的受害者,宽容为怀;一个是贵族侯爵的继承人,主张仁爱。他们中间,更有作为女儿和妻子的路茜。在爱的纽带的维系下,他们组成一个互相谅解、感情融洽的幸福家庭。这显然是作者设想的一条与暴力革命截然相反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是不切实际的。 《双城记》有其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双城记》风格肃穆、沉郁,充满忧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
作者: (英)狄更斯著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 ,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小说于1849年至1850年分二十个部分 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气,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 经历。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 ,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 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 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以一个很精深的 人生理念向我们描述了金钱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向我们传达了不要盲目 追求虚无的东西,而是倾听心的声音,还原我们最真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者: (英)狄更斯著;龙冰译
简介: 《世界文学文库:雾都孤儿》是狄更斯创作初斯的一部作品,作者当时正处在蓬勃的青年时代,因而作品充满生气和乐观的情绪,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仍抱有一种无法泯灭的希望。这充分体现在作品中自然流露的对人性的思索上。乍一看去,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并未刻意去探究人性的深意,相反,我们可见许多的无情和冷酷;然而,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中,一种对人性的思索却如奔溅的水花,一点点散落并濡湿了人的眼睛。作品中那些仁慈善良的人们的所言所行自不必说,甚至于那些以偷盗为生、寄居巢穴的人们,哪怕就是费根和赛克斯这种罪孽之身,他们心灵麻木、堕落、冷酷,他们人性中那一点对光明的追求却在最严酷的现实中表现出来。费根在死囚室中待死与奥立弗的最后一面时,作者似乎用了象征的笔触,让一个纯真的少年如天使一般导引了那个罪孽深重而又可悲可怜的老朽的罪犯。赛克斯杀了南茜出逃途中夜晚遇到那场冲天烈火(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赛克斯看到:“那简直是一种新的生活”,他在无所不在的恐惧和惶惑的折磨下去忙着扑火,要“逃避记忆,逃避自己”,他“比原先强烈十倍地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可怕的罪行”。作者对这两个人的这些安排可谓耐人思索。由此,我们也可看出,狄更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并不是毫无“浪漫”可言的,他的这种浪漫手笔不但存在于作品深处有待于读者去体味,而且,他的这种手笔还能震撼人心。 对于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是多方位的,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往往比作品本身还要意义深远。
作者: (英)狄更斯著;李彭恩译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他出生在一个清寒的家庭,父亲原是海军部职员,曾因债务被投进监狱。小狄更斯从十岁起就不得不在皮鞋油作坊干活,十六岁到一家律师行当缮写员,到十九岁终于作了采访法院新闻和社会消息的记者,从此走上写作的道路。一八三七年在发表了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后,狄更斯一举成名。 狄更斯一生创作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八三三至一八四二年为第一时期,创作了《匹克威克外传》(1837)、《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等基调乐观,对社会进行温和讽刺的作品。一八四二至一八五O年为第二时期,创作了《怪诞故事集》(1843)、《董贝父子》(1848)、《大卫·考波菲尔》(1850)等对社会批判日益深沉的作品。一八五O至一八七O年为第三时期,创作了《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1 859)、《远大前程》(1861)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顶峰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狄更斯以天才的概括力表现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展现了无数永远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加上风格独特的“狄更斯式的”诙谐幽默,使这些作品在今天还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大卫·考波菲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作者自传。在小说开始呱呱坠地的主人公大卫,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艰难困苦之后,在小说结尾的时候成为一名作家。狄更斯借用大卫的成长经历,从多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在这部作品里,对主人公大卫·考波菲尔的塑造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大卫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社会中寻找出路的痛苦历程。作者通过大卫悲欢离合的一生,多层次地刻画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善良纯洁、奋发向上的大卫最终实现了他的生活目的,达到了精神上的幸福和谐。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女仆辟果提、渔民海穆等,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习惯好恶都描绘得惟妙惟肖,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共同组成了一个人物画廊。 《大卫·考波菲尔》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他们起伏跌宕的人生命运,还在于它有狄更斯式的和蔼可亲的诙谐幽默、多愁善感的情调和感人至深的深情流露。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非常有感染力,写得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大卫·考波菲尔》是狄更斯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也是他耗费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他作品中一贯具有的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他的代表作,其成就超过了他的其他作品。这部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