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 项 “卢信朝主编”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卢信朝主编;卢信朝[等]编著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简介: 《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口译》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口译概论”从多学科角度分析了口译过程,介绍了多种口译模式;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口译作为一种高级交际、认知活动的特点;按照多个标准对口译做了分类;概括了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并分析了口译质量标准的多重视角;介绍了口译员在语言、知识面、心理及个性等诸多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了目前我国口译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口译教学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口译技能教学的常见误区;概述了我国口译市场的情况,包括市场分类、市场价格、译员队伍等。 第二章“记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口译记忆支点、记忆线及记忆网等概念,从口译话语类型角度分析了口译记忆支点、记忆线及记忆网(脑图)的构建,并提供了若干口译记忆的具体技法。 第三章“协调”将“分心协调”这一同声传译训练内容引入交替传译教学,设计了旨在提高学员在口译听辨、分析、记忆、记录等多重任务中的手、脑、耳协调能力的多种训练方式。 第四章“记录”概述了口译记忆与记录在口译信息存储中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口译记录训练前的各种技能的准备及其训练方式,详细分析了口译记录的宏观及微观操作技法。 第五章“演讲与口译”分析了演讲能力对口译能力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促进口译能力的部分演讲技能的分项训练方式。 第六章“数字与口译”对比分析了英汉数字的记录及转换,概要介绍了与数字相关的各种意义单位及表达,并安排了相关专项训练。 第七章“文化与口译”分析了口译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八章“双语对译”概述了英汉语言主要差异,介绍了两种语言在不同意义层面进行对译的主要技法、策略,分析了口译中的各种变译的概念及基本操作。 第九章“译前准备”分析了口译的场外准备及场内准备的具体策略。 第十章“职业定位”描述了职业译员的职业道德,分析了职业译员在口译中的不同角色。 第十一章“临场应变”分析了从译前准备到译语输出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潜在挑战,并介绍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作者: 卢信朝主编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本书包括主体和附录两部分,主体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英语听力概论,第二章到第十一章为口译听辨技能培养部分,附录为上海市口译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分析。第一章“听力概论”介绍了我国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了相关对策,概览了听力认知过程,听力学习策略,听力学习与心理,并将口译听辨与传统听力作了比较。第二章“辨音”分析了口译中源语听辨的特点,分解了源语听辨过程及所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英语语音及音变基本知识,设计了从单音听辨到动态语音流听辨,从非真实材料听辨到多体裁、多题材的真实语流听辨这一循序渐进的语音听辨训练体系。译员在听辨源语中的语音信号时,便开始建构语音信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集成的过程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的知识存储一一图式,译员是通过在语音信号与图式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因此,第三章“联想、预测”主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图式联想、基于图式的预测在口译听辨中的积极作用,并设计多种训练模式培养学员听辨中的联想、预测能力。通过“辨音”和“联想、预测”,译员完成基本的意义建构,但此时,这些意义可能分散地、零乱地融于各种语言形式中,所建构意义一般比较粗糙,且可能存在谬误。此时译员必须在进一步预测、联想的同时透过源语语言形式摄取其完整的意义,完成整体意义的建构或意义集成,并将意义暂时分离出语言形式以便更有效地对纯意义进行存储与再表达。因此,在第四章“言义分离”中,我们设计了训练模式以培养学员透过语言形式直接摄取意义的能力。经过这几个阶段,学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中听辨、摄取源语意义。这时的意义只有经过加工才能被更好地存储。如何加工呢?第五章“意群切分”、第六章“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是对意义的初加工:根据记忆理论,将意义群进行合理切分,并将之浓缩为容易存储的意义组块。需要指出的是:意群切分和关键信息的识别与浓缩常交互发生,先识别了关键信息再确定意群,先切分意群再识别关键信息,或者两者同时发生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上面提到的初加工可以通过第七章“复述(1)”加以巩固。复述(1)要求学员对从句子层次获得的意义进行意群切分,并对其进行浓缩,在大脑中进行存储、回忆并复述,从而巩固上述技能练习效果。源语中有时会存在一些语言或意义较为复杂的内容,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阐释,即释义,而另外一些内容可能会零碎、冗余,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概括。这样,演绎性的释义和归纳性的概述形成一个有机体,从而促进我们的意义加工,这就是第八章“释义”和第九章“概述”的内容一一意义的再加工。此时,我们安排了复述(2),即语篇层次的复述,以巩固前面的各种技能训练,复述(2)的理念同复述(1),是复述(1)在语篇层次的开展。口译现场的源语信息并非总是逻辑缜密,相反,很多时候,译员所听辨的源语信息逻辑紊乱。因此,我们安排了第十一章“逻辑性重构”,即对逻辑紊乱的信息进行逻辑性地重构,从而完成意义的深加工,也是对上述所有技能训练的再次巩固。综上所述,这十章是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加工后的信息或意义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存储及再表达,而这些是丛书第二册《口译》的主要内容。本书包括主体和附录两部分,主体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英语听力概论,第二章到第十一章为口译听辨技能培养部分,附录为上海市口译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分析。第一章“听力概论”介绍了我国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了相关对策,概览了听力认知过程,听力学习策略,听力学习与心理,并将口译听辨与传统听力作了比较。第二章“辨音”分析了口译中源语听辨的特点,分解了源语听辨过程及所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英语语音及音变基本知识,设计了从单音听辨到动态语音流听辨,从非真实材料听辨到多体裁、多题材的真实语流听辨这一循序渐进的语音听辨训练体系。译员在听辨源语中的语音信号时,便开始建构语音信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集成的过程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的知识存储一一图式,译员是通过在语音信号与图式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因此,第三章“联想、预测”主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图式联想、基于图式的预测在口译听辨中的积极作用,并设计多种训练模式培养学员听辨中的联想、预测能力。通过“辨音”和“联想、预测”,译员完成基本的意义建构,但此时,这些意义可能分散地、零乱地融于各种语言形式中,所建构意义一般比较粗糙,且可能存在谬误。此时译员必须在进一步预测、联想的同时透过源语语言形式摄取其完整的意义,完成整体意义的建构或意义集成,并将意义暂时分离出语言形式以便更有效地对纯意义进行存储与再表达。因此,在第四章“言义分离”中,我们设计了训练模式以培养学员透过语言形式直接摄取意义的能力。经过这几个阶段,学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中听辨、摄取源语意义。这时的意义只有经过加工才能被更好地存储。如何加工呢?第五章“意群切分”、第六章“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是对意义的初加工:根据记忆理论,将意义群进行合理切分,并将之浓缩为容易存储的意义组块。需要指出的是:意群切分和关键信息的识别与浓缩常交互发生,先识别了关键信息再确定意群,先切分意群再识别关键信息,或者两者同时发生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上面提到的初加工可以通过第七章“复述(1)”加以巩固。复述(1)要求学员对从句子层次获得的意义进行意群切分,并对其进行浓缩,在大脑中进行存储、回忆并复述,从而巩固上述技能练习效果。源语中有时会存在一些语言或意义较为复杂的内容,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阐释,即释义,而另外一些内容可能会零碎、冗余,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概括。这样,演绎性的释义和归纳性的概述形成一个有机体,从而促进我们的意义加工,这就是第八章“释义”和第九章“概述”的内容一一意义的再加工。此时,我们安排了复述(2),即语篇层次的复述,以巩固前面的各种技能训练,复述(2)的理念同复述(1),是复述(1)在语篇层次的开展。口译现场的源语信息并非总是逻辑缜密,相反,很多时候,译员所听辨的源语信息逻辑紊乱。因此,我们安排了第十一章“逻辑性重构”,即对逻辑紊乱的信息进行逻辑性地重构,从而完成意义的深加工,也是对上述所有技能训练的再次巩固。综上所述,这十章是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加工后的信息或意义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存储及再表达,而这些是丛书第二册《口译》的主要内容。本书包括主体和附录两部分,主体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英语听力概论,第二章到第十一章为口译听辨技能培养部分,附录为上海市口译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分析。第一章“听力概论”介绍了我国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了相关对策,概览了听力认知过程,听力学习策略,听力学习与心理,并将口译听辨与传统听力作了比较。第二章“辨音”分析了口译中源语听辨的特点,分解了源语听辨过程及所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英语语音及音变基本知识,设计了从单音听辨到动态语音流听辨,从非真实材料听辨到多体裁、多题材的真实语流听辨这一循序渐进的语音听辨训练体系。译员在听辨源语中的语音信号时,便开始建构语音信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集成的过程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的知识存储一一图式,译员是通过在语音信号与图式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因此,第三章“联想、预测”主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图式联想、基于图式的预测在口译听辨中的积极作用,并设计多种训练模式培养学员听辨中的联想、预测能力。通过“辨音”和“联想、预测”,译员完成基本的意义建构,但此时,这些意义可能分散地、零乱地融于各种语言形式中,所建构意义一般比较粗糙,且可能存在谬误。此时译员必须在进一步预测、联想的同时透过源语语言形式摄取其完整的意义,完成整体意义的建构或意义集成,并将意义暂时分离出语言形式以便更有效地对纯意义进行存储与再表达。因此,在第四章“言义分离”中,我们设计了训练模式以培养学员透过语言形式直接摄取意义的能力。经过这几个阶段,学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中听辨、摄取源语意义。这时的意义只有经过加工才能被更好地存储。如何加工呢?第五章“意群切分”、第六章“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是对意义的初加工:根据记忆理论,将意义群进行合理切分,并将之浓缩为容易存储的意义组块。需要指出的是:意群切分和关键信息的识别与浓缩常交互发生,先识别了关键信息再确定意群,先切分意群再识别关键信息,或者两者同时发生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上面提到的初加工可以通过第七章“复述(1)”加以巩固。复述(1)要求学员对从句子层次获得的意义进行意群切分,并对其进行浓缩,在大脑中进行存储、回忆并复述,从而巩固上述技能练习效果。源语中有时会存在一些语言或意义较为复杂的内容,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阐释,即释义,而另外一些内容可能会零碎、冗余,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概括。这样,演绎性的释义和归纳性的概述形成一个有机体,从而促进我们的意义加工,这就是第八章“释义”和第九章“概述”的内容一一意义的再加工。此时,我们安排了复述(2),即语篇层次的复述,以巩固前面的各种技能训练,复述(2)的理念同复述(1),是复述(1)在语篇层次的开展。口译现场的源语信息并非总是逻辑缜密,相反,很多时候,译员所听辨的源语信息逻辑紊乱。因此,我们安排了第十一章“逻辑性重构”,即对逻辑紊乱的信息进行逻辑性地重构,从而完成意义的深加工,也是对上述所有技能训练的再次巩固。综上所述,这十章是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加工后的信息或意义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存储及再表达,而这些是丛书第二册《口译》的主要内容。本书包括主体和附录两部分,主体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英语听力概论,第二章到第十一章为口译听辨技能培养部分,附录为上海市口译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分析。第一章“听力概论”介绍了我国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了相关对策,概览了听力认知过程,听力学习策略,听力学习与心理,并将口译听辨与传统听力作了比较。第二章“辨音”分析了口译中源语听辨的特点,分解了源语听辨过程及所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英语语音及音变基本知识,设计了从单音听辨到动态语音流听辨,从非真实材料听辨到多体裁、多题材的真实语流听辨这一循序渐进的语音听辨训练体系。译员在听辨源语中的语音信号时,便开始建构语音信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集成的过程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的知识存储一一图式,译员是通过在语音信号与图式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因此,第三章“联想、预测”主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图式联想、基于图式的预测在口译听辨中的积极作用,并设计多种训练模式培养学员听辨中的联想、预测能力。通过“辨音”和“联想、预测”,译员完成基本的意义建构,但此时,这些意义可能分散地、零乱地融于各种语言形式中,所建构意义一般比较粗糙,且可能存在谬误。此时译员必须在进一步预测、联想的同时透过源语语言形式摄取其完整的意义,完成整体意义的建构或意义集成,并将意义暂时分离出语言形式以便更有效地对纯意义进行存储与再表达。因此,在第四章“言义分离”中,我们设计了训练模式以培养学员透过语言形式直接摄取意义的能力。经过这几个阶段,学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中听辨、摄取源语意义。这时的意义只有经过加工才能被更好地存储。如何加工呢?第五章“意群切分”、第六章“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是对意义的初加工:根据记忆理论,将意义群进行合理切分,并将之浓缩为容易存储的意义组块。需要指出的是:意群切分和关键信息的识别与浓缩常交互发生,先识别了关键信息再确定意群,先切分意群再识别关键信息,或者两者同时发生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上面提到的初加工可以通过第七章“复述(1)”加以巩固。复述(1)要求学员对从句子层次获得的意义进行意群切分,并对其进行浓缩,在大脑中进行存储、回忆并复述,从而巩固上述技能练习效果。源语中有时会存在一些语言或意义较为复杂的内容,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阐释,即释义,而另外一些内容可能会零碎、冗余,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概括。这样,演绎性的释义和归纳性的概述形成一个有机体,从而促进我们的意义加工,这就是第八章“释义”和第九章“概述”的内容一一意义的再加工。此时,我们安排了复述(2),即语篇层次的复述,以巩固前面的各种技能训练,复述(2)的理念同复述(1),是复述(1)在语篇层次的开展。口译现场的源语信息并非总是逻辑缜密,相反,很多时候,译员所听辨的源语信息逻辑紊乱。因此,我们安排了第十一章“逻辑性重构”,即对逻辑紊乱的信息进行逻辑性地重构,从而完成意义的深加工,也是对上述所有技能训练的再次巩固。综上所述,这十章是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加工后的信息或意义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存储及再表达,而这些是丛书第二册《口译》的主要内容。本书包括主体和附录两部分,主体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英语听力概论,第二章到第十一章为口译听辨技能培养部分,附录为上海市口译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分析。第一章“听力概论”介绍了我国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了相关对策,概览了听力认知过程,听力学习策略,听力学习与心理,并将口译听辨与传统听力作了比较。第二章“辨音”分析了口译中源语听辨的特点,分解了源语听辨过程及所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英语语音及音变基本知识,设计了从单音听辨到动态语音流听辨,从非真实材料听辨到多体裁、多题材的真实语流听辨这一循序渐进的语音听辨训练体系。译员在听辨源语中的语音信号时,便开始建构语音信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集成的过程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的知识存储一一图式,译员是通过在语音信号与图式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因此,第三章“联想、预测”主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图式联想、基于图式的预测在口译听辨中的积极作用,并设计多种训练模式培养学员听辨中的联想、预测能力。通过“辨音”和“联想、预测”,译员完成基本的意义建构,但此时,这些意义可能分散地、零乱地融于各种语言形式中,所建构意义一般比较粗糙,且可能存在谬误。此时译员必须在进一步预测、联想的同时透过源语语言形式摄取其完整的意义,完成整体意义的建构或意义集成,并将意义暂时分离出语言形式以便更有效地对纯意义进行存储与再表达。因此,在第四章“言义分离”中,我们设计了训练模式以培养学员透过语言形式直接摄取意义的能力。经过这几个阶段,学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中听辨、摄取源语意义。这时的意义只有经过加工才能被更好地存储。如何加工呢?第五章“意群切分”、第六章“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是对意义的初加工:根据记忆理论,将意义群进行合理切分,并将之浓缩为容易存储的意义组块。需要指出的是:意群切分和关键信息的识别与浓缩常交互发生,先识别了关键信息再确定意群,先切分意群再识别关键信息,或者两者同时发生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上面提到的初加工可以通过第七章“复述(1)”加以巩固。复述(1)要求学员对从句子层次获得的意义进行意群切分,并对其进行浓缩,在大脑中进行存储、回忆并复述,从而巩固上述技能练习效果。源语中有时会存在一些语言或意义较为复杂的内容,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阐释,即释义,而另外一些内容可能会零碎、冗余,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概括。这样,演绎性的释义和归纳性的概述形成一个有机体,从而促进我们的意义加工,这就是第八章“释义”和第九章“概述”的内容一一意义的再加工。此时,我们安排了复述(2),即语篇层次的复述,以巩固前面的各种技能训练,复述(2)的理念同复述(1),是复述(1)在语篇层次的开展。口译现场的源语信息并非总是逻辑缜密,相反,很多时候,译员所听辨的源语信息逻辑紊乱。因此,我们安排了第十一章“逻辑性重构”,即对逻辑紊乱的信息进行逻辑性地重构,从而完成意义的深加工,也是对上述所有技能训练的再次巩固。综上所述,这十章是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加工后的信息或意义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存储及再表达,而这些是丛书第二册《口译》的主要内容。本书包括主体和附录两部分,主体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英语听力概论,第二章到第十一章为口译听辨技能培养部分,附录为上海市口译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分析。第一章“听力概论”介绍了我国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了相关对策,概览了听力认知过程,听力学习策略,听力学习与心理,并将口译听辨与传统听力作了比较。第二章“辨音”分析了口译中源语听辨的特点,分解了源语听辨过程及所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英语语音及音变基本知识,设计了从单音听辨到动态语音流听辨,从非真实材料听辨到多体裁、多题材的真实语流听辨这一循序渐进的语音听辨训练体系。译员在听辨源语中的语音信号时,便开始建构语音信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集成的过程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的知识存储一一图式,译员是通过在语音信号与图式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因此,第三章“联想、预测”主要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图式联想、基于图式的预测在口译听辨中的积极作用,并设计多种训练模式培养学员听辨中的联想、预测能力。通过“辨音”和“联想、预测”,译员完成基本的意义建构,但此时,这些意义可能分散地、零乱地融于各种语言形式中,所建构意义一般比较粗糙,且可能存在谬误。此时译员必须在进一步预测、联想的同时透过源语语言形式摄取其完整的意义,完成整体意义的建构或意义集成,并将意义暂时分离出语言形式以便更有效地对纯意义进行存储与再表达。因此,在第四章“言义分离”中,我们设计了训练模式以培养学员透过语言形式直接摄取意义的能力。经过这几个阶段,学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语言形式中听辨、摄取源语意义。这时的意义只有经过加工才能被更好地存储。如何加工呢?第五章“意群切分”、第六章“关键信息识别与浓缩”是对意义的初加工:根据记忆理论,将意义群进行合理切分,并将之浓缩为容易存储的意义组块。需要指出的是:意群切分和关键信息的识别与浓缩常交互发生,先识别了关键信息再确定意群,先切分意群再识别关键信息,或者两者同时发生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上面提到的初加工可以通过第七章“复述(1)”加以巩固。复述(1)要求学员对从句子层次获得的意义进行意群切分,并对其进行浓缩,在大脑中进行存储、回忆并复述,从而巩固上述技能练习效果。源语中有时会存在一些语言或意义较为复杂的内容,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阐释,即释义,而另外一些内容可能会零碎、冗余,此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概括。这样,演绎性的释义和归纳性的概述形成一个有机体,从而促进我们的意义加工,这就是第八章“释义”和第九章“概述”的内容一一意义的再加工。此时,我们安排了复述(2),即语篇层次的复述,以巩固前面的各种技能训练,复述(2)的理念同复述(1),是复述(1)在语篇层次的开展。口译现场的源语信息并非总是逻辑缜密,相反,很多时候,译员所听辨的源语信息逻辑紊乱。因此,我们安排了第十一章“逻辑性重构”,即对逻辑紊乱的信息进行逻辑性地重构,从而完成意义的深加工,也是对上述所有技能训练的再次巩固。综上所述,这十章是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加工后的信息或意义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存储及再表达,而这些是丛书第二册《口译》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