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Forecast(2003~2005)
光盘
作者: 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简介: 《旅游绿皮书》第四本出版了,比往年稍晚了一点。
这一本《旅游绿皮书》,虽然在框架上没有太大的改动,但在内容上进行了不少调整,增加了作为旅游研究中心的集体研究成果。除了作为本书基调的总报告外,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即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关于2004年中国旅游热点问题的评析。这个成果所突出的不是2004年中国旅游热点问题的评选或热点问题排序,而是对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的最为瞩目的大事进行了梳理,并对一些带有趋势性的发展进行了点评,表明旅游研究中心对这些问题的观点。虽然这个报告的最终文本是由专人撰写的,但是对这些热点问题的遴选、分析、点评则是经过大家反复研究讨论的结果,先后参加这一研究的达15个人之多,历经4周多的时间。这一做法今年是第一次,也可以说是个探索。今后我们将继续做下去,至少要一年发布一次。而且,我们也希望搞成开放式,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这一活动。
在编撰这本《旅游绿皮书》的时候,我们所做的另外一个探索是突出一些主题,力争把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集中探讨,力求讲得更清楚一些,深刻一些,全面一些。例如,区域合作问题,虽然不是新课题,但在这个年度中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对这一专题有研究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还有一些问题,虽然年度性不特别突出,但集中阐述,更便于大家认识全局,了解其中的联系。例如,关于旅游与“三农”问题的文章,它涵盖了作为区域的农村、作为产业的农业和作为消费者的农民;它涉及到旅游资源、产品和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涉及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机构调整,作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观,还涉及到通过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探讨旅游业与“三农”问题,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旅游绿皮书》不同于一般学术专著,它主要是以研究报告为主体。但是,它和政府部门的研究报告又有所不同,这些研究报告注意了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有些文章带有一定的理论探索和辨析,例如,旅游业长期以来被描绘成是一个“创汇导向产业”,那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它的这个性质是否有了变化,或者是否应当变化呢?在国内外对中国出境旅游一片喝彩声之中,是否还有不同的声音呢?在一些与世界遗产地相关的事件和争议中,反映了哪些深层次的矛盾?如此种种,相关研究报告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港澳台三地旅游发展的评述。几年来,我们不断变换作者,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也许人们认为可能变化不大的三个特殊区域的旅游发展。即使是同一个作者,也都尽力变换角度,写出变化,写出新意,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绝非换换年度和数据而已。我想,凡是连续阅读《旅游绿皮书》的读者都会觉察出作者这些良苦用心的。
这本书是研究中国旅游发展的报告,但我们没有仅仅把作者局限在中国大陆,而且每本书中都要收入几篇关于海外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文章,或请海外的专家谈一谈和中国旅游相关的话题。一方面希望通过境外研究者的眼光审视中国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把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有针对性介绍进来,希望能够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功效。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我们曾通过《旅游学刊》进行了一次公开征稿,得到了不少学者的积极响应,对大家的支持感到非常欣慰,这本书中也选用了几篇。遗憾的是,真正采用的文稿并不多,也许是大家对本书的要求不特别清楚,一些稿件由于体例、内容等方面的原因,未能选用,当然这并不说明这些文章本身的价值高低。在此特做一说明,今后还希望有更多的人,尤其是业界的同仁,继续赐稿,给予支持。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一旦文章被我们选中,请作者不要再送其他报刊刊登,原因我想大家是可以理解的。
和前几本《旅游绿皮书》一样,本书的出版,始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领导和相关处室的关心和支持,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晶。作为执行主编的刘德谦教授和副主编宋瑞博士为本书的筹划、协调和编辑,为本书的尽量完美,倾注了大量心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谢寿光社长一贯支持本书的编撰工作,给予了热心的帮助和诸多方便,“皮书”编辑部的张大伟主任和诸位编辑们为本书的如期出版做出了积极努力。
在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我们一直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使《旅游绿皮书》永远保持它的新鲜与活力,不使它和某些其他产品一样,很快进入“衰退期”。对此,我们会勤奋地工作,不断努力,力求改进,也希望广大读者,通过各种方式,把你们的建议和意见告诉我们,也好让《旅游绿皮书》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