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4 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Short chronicl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光盘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史研究室[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年简史(1977~2007)》所用资料起讫时间为1977年5月至200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年简史(1977~2007)》体裁采用编年体为主,结合纪事本末体,即主要采取按年、月、日编排史实,部分事体自始至终系统记述。以记述科研学术活动(含学术交流活动)为主,适当选记其他事项。 对外学术交流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访问团组、学者个人,外国总统、总理来我院活动,双方签订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的情况。其他交流情况选择重要的记述。 五机构设置记述至研究所、相当于研究所的研究中心和职能机构的厅、局。 干部聘用和任免记述至研究员(含相当)和正所局级以上职务的管理人员。 以文字记述为主,随文适量配图,力求文图并茂。 前纪、附录和主体部分可视作一个整体。前纪衔接主体部分,交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之前哲学社会科学部的情况,即建院的基础。附录的文献、名录和图表是主体部分的有机补充。文献表明几任院长治院的基本思路,体现和反映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几个发展阶段;图表以鲜明的视觉效果,显示人员规模、人员结构和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的发展变化。
作者: 罗国安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山清水秀工业城》是1996年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 会调查·柳州卷》的接续篇。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 文化城市、同时又是西南工业重镇的柳州,于1993~2006年14年间,在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如何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解读柳州在“二三 一”的产业结构模式下,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以及了解柳州这座重工业城市如何由“酸雨之都”变成“山清水秀地干净 ”的绿色生态城市。 全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资料性与学术性的结合,全面调查、典型 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结合,是一部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学术著作。本书对当 前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从事经 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community in the central plain
光盘作者: 张明锁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是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的 重点课题,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设立该课题的目的,就是在第一 次百县市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追踪调查,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 结构变迁,摸准、摸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实证依据 。 宝丰县是本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中河南省的唯一调查点。宝 丰县自1988年进行第一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本次“百县市经济社会跟踪调查”, 将宝丰县的基本县情进行一次比较深入全面的把握,并总结十多年来宝丰县 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各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可以为宝丰县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实证依据。第二,通过对宝丰 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调查,可以认识河南省以及中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较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为中央和河南省领导把握河南省以及 中部崛起的基本趋向,做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第三,近二十年间,宝 丰县文化产业发展很快,“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等文化现象在国内外 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这一历史发展进程,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可 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次追踪调查自2007年1月开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 书稿《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宝丰卷》即《中原乡村 社会的转型》,本书与1992年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 查·宝丰卷》在时间和内容上相衔接,主要记述了宝丰县1989~2006年间的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了发展的经验与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全书第一部分是总报告,也是全书的概要,主要介绍了宝丰县的基本概 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 第二部分是综合调查报告,分为经济建设篇、社会建设篇、政治建设篇 、城乡建设篇与居民生活篇五篇。经济建设篇包括第一章到第八章,1989~ 2006年的18年间,宝丰县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6年 宝丰县生产总值达76.058亿元,是1988年的4.103亿元的18.5倍,1988~ 2006年年均增长17.7%。伴随经济全面发展,宝丰县所有制结构调整出现重 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建设篇包括第九章到第十七章, 记述了1989年以来,中共宝丰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 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县各项社会事 业得到全面、较快的发展,成效显著。文化事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宝丰文 化现象”已经成为宝丰的名片叫响全国。至2006年,宝丰县拥有民间文化演 出团体1400余家,从业人员5.5万余人,年创收入3.5亿元。由此也带动了其 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政治建设篇包括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一章,主要记述了 1989年以来,宝丰县在党的建设、机构改革、统一战线、群团工作、基层民 主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城乡建设与居民生活篇包括第二十二章到第二十六章 ,主要记述了宝丰县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的成就。 第三部分是专题调查篇与户情调查报告,分为专题调查篇和户情调查篇 。专题调查篇包括四个专题调查报告,通过宝丰县的四个典型,从侧面反映 了宝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户情调查选取了宝丰县石桥镇、商酒 务镇、大营镇、李庄乡4个农村乡镇的17个村庄,以及城关镇的9个居委会和 9个企事业单位及商场,在城乡居民中抽取了811个样本,主要了解他们的工 作、经济收支、社会保障、家庭生活、社会活动、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总 的来看,群众的生活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对未来的预期是比较乐观的。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vilian education experiment area
光盘作者: 周伟文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平民教育实验区的现代转型》一书,是在对1989-2008年定州经济、 社会、政治、文化发展轨迹进行全面追踪调查、研究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的 。 全书对定州近20年基本发展状况的描述包括五方面。经济建设方面, 主要通过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农业经济发展、工业和建筑业发展、第三 产业发展等方面,反映近20年定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社会建设方面, 主要通过城乡居民生活、城乡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人口婚姻 家庭,科学技术、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城乡规划与建设、城乡生态环境 保护等方面来描述定州社会发展全貌。政治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有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建设、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法制建 设与社会治安、党的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文化建设方面,定 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活,这部 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体制改革、城乡文化工作、文化遗产保护、农民文 化生活等。定州专题调查、户情调查方面,全面反映了近20年来定州城乡 家庭基本情况。依据调查资料,重点对农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 了专题分析,主要有农民家庭收入来源和收入结构、农民职业分化、农民 主观感受与自我评价、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