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92 项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相关结果
汉胡经济关系结构研究
作者: 余英时著;邬文玲等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简介:余英时以汉代的贸易和扩张为中心,全面考察了汉代中国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对外关系,在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重新审视了汉朝所面临的经济和军事问题,最终展现了一幅综合的汉代画卷。尽管写于1960年代,但该书对厘清诸多近年来的史学热点问题颇有裨益,如纳贡体系,余著依据当时政治、经济的现实背景对中国纳贡体系在汉代的建立与成长做了极其精彩的阐述。就纳贡体系从建立到崩溃的漫长历史而言,余著可当之无愧地构成了正确评价纳贡体系的必要基础。正如杨联陞所言无论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此书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对这一主题的首次全面研究,为理解中国历史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东游日记湖上答问东瀛观学记方国珍寇温始末
作者: (清)黄庆澄等撰;陈庆念点校
简介:苍南县位于温州南部,自南宋以后,由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地方文献的积累也蔚为大观。本书广泛搜集和整理苍南历代文献资料,收录范围以苍南籍人士为主,兼及有关与苍南相涉的著述,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从总体上讲,这些著作代表了当地知识阶层的思想、学识和审美要求,可以说反映了苍南社会生活历史性的成就。
封神演义:图文本
作者: (明)许仲琳著
简介:本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章回体小说,因其把商、周之争的历史神化,通常被归入“神魔小说”之类。全书在民间传说和宗教故事的基础上,塑了姜子牙、哪吒等众多神奇鲜活的形象,充满了超越自然的奇光异彩,并配有160余幅插图。
红楼梦研究:插图本
作者: 俞平伯著
简介:红楼梦,是世界公认的伟大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后来人为了这本书,发展出研究红楼梦学问(简称红学)的作家。本书是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红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着重对《红楼梦》的风格和后三十回《红楼梦》之原貌等红学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是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必备读物。 俞平伯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红学家,他于1923年发表的《红楼梦辨》一文,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论证了《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属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鹗伪续,并对后四十回有很严厉的批评。此文与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样,是新红学的开山之作,新红学的学术地位从此得以确立。1953年9,俞平伯把他在30年前写的《红楼梦辨》稍经修改,易名为《红楼梦研究》再次出版,不料竟然因此陷入政治风波。而此书也因此红学史及至中国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此次出版,配以精美插图200幅,以便读者更好地领略大师经典的风采。
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一
作者: 本社编
简介: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满目,真是万象包罗。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常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有着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可以说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据粗略的估计,中国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要全部读遍,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工作。原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笔记小说大观》走出了第一步。该丛书收书220种,多系名家名篇,当时被认为是一部方便实惠、社会反响较好的丛书。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不免芜杂,体例不够统一,并夹杂了一些伪书,还有内容重复的情况。最突出的问题是,书未经很好的整理、标点、校勘,有些书有断句,有些则无,断句与文字均有错误,不便读者。解放后,我社及其他一些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一些笔记小说,出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出版时间长(前后达40余年),零星分散,读者不易配套。为此,利用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编选一套新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是很有必要的。 新编的《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必须具备代表性、实用性、准确性、美观大方、经济方便的特点。从此出 发,本丛书共收200种左右的笔记小说,上起汉魏(间亦收入或以为属秦汉之前的作品),下迄清末,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宋元笔记小说大观》、《明代笔记小大观》、《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分批出版,分为若干册,每册约60至80万字。所收笔记小说从内容上来说偏重于记事、记人之作。但汉魏六朝,存世笔记小说不多,因此无论是志怪还志人,尽可能地多收一些。唐宋以后,传奇小说渐多,一些名篇名著,购求比较容易,一般少收。此外,丛书如《太平广记》之类、部头过大的著作、汇集摘抄旧文与已收笔记小说内容多重复者和纯学术性的笔记不收。 收入本丛书的各种笔记小说以作者生活年代次序排列。每种笔记小说前由校点者撰写“校点说明”,简略介绍作者生平,此书内容及意义、版本情况。每种笔记小说以较完备、较好的版本作底本,用他本校勘,并用有关的史籍、笔记、文集、丛书参校,文字择善而从,概不出校。底本原有校注,如系民国以前人所作,则予保留。近人与今人校注,一般删除。对于其中有价值的校记,则酌情校正正文。所收各种笔记小说,一般只收录底本全,不作补遗辑佚工作。用他人成果作补遗辑佚者,均于校点说明中指出,以示不敢掠美。
中国哲学十九讲
作者: 牟宗三撰
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他毕生致力于弘扬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圆善论》、《名家与荀子》等主要著作,并有康德三大批判之译注,均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共32册。
剑南诗稿校注
作者: (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
简介:陆游是南宋大作家,著名的爱国诗人。所著《剑南诗稿》,存诗九千多首,最为丰富。通行版本为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八十五卷,现由江苏师范学院钱仲联教授校注。陆游诗稿,历代未有全注者,钱仲联教授此书实为创举。他据多种宋、明版本校订底本误字、异文,作有校记,并在汲古阁本所收之外,据各种资料辑补佚诗多首。每首诗有题解,说明该诗的写作时地;对诗中史实、典故、人名、地名等,尽量加以注明。后附陆游年表、传记材料、前人关于陆游著作的版本著录、题跋等。内容充实,为研究陆游诗作提供了较好的版本。为方便读者检索,书后附篇目索引。
文献学讲义
作者: 王欣夫撰
简介:王欣夫先生(1901-1966)名大隆,字欣夫,号补安,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秀水(今嘉兴市),后其祖移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遂为吴县人。先生诞生于清朝末年,未受科举洗礼,亦未接受新学薰陶,年轻时随吴江著名文学家金松岑学习国学,后又到金的老师吴县曹元弼处学习经学。曹为前清翰林院编修,是专精三礼的经学大师,先生从其受业,故对三礼亦有专门研究。学业有成,应苏州女师聘请,在该校任教。后又应上海圣约翰大学之聘,任国文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66年因患肺炎去世。 本书是已故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古典文献学专家王欣夫先生生前的授课讲义,从目录、版本、校雠三个方面综合地对文献学的流变概况作了论述。尤其是这部写于近半个世纪以前的著述,在当时就独具慧眼地注意到新出土的各种资料、日本等海外所存的中国文献在文献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现代学者在校雠学方面的成果。
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
作者: (日)内山精也著;朱刚,益西拉姆等译
简介:這套《日本宋學研究六人集》由六位日本中青年學者的論文集所組成,他們是《依姓氏筆劃排列》:内山精也《傳媒與真相一蘇軾及其周圍士大夫的文學》;東英寿《復古與創新——歐陽修散文與古文復興》;保莉佳昭《新興與傳統——蘇軾詞論述》;高津孝《科舉與詩藝——宋代文學與士人社會》;淺見洋二《距離與想象——中國詩學的唐宋轉型》;副島一郎《氣與士風——唐宋古文的進程與背景》。他們的論文大都從“宋學”、尤其侧重于宋代文學方面展開,代表彼邦富有活力的研究力量,反映了最為切近的學術動態,值得向我國學界同道譯介推薦。
周易全解
作者: 金景芳,吕绍纲著;吕绍纲修订
简介:本书研究《周易》有哪些心理体会?反映在本书里哪些特点?有必要在这里作几点简单的介绍。 一、首先需要说的,本书的说解是恪遵孔子作《易大传》所开辟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并不否认《周易》是卜筮之书,而着眼点却不大卜筮,而在于它内部所蕴藏着的思想。说得明白些,就是我们不应宣传迷信,而应宣传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前人对孔子《易大传》的理解,本编看很不够,对《系辞传》的理解,本编更是错误百出。例如,在《周易》里,蓍与卦二者,同等重要。或者可以说是蓍更重要些,因为蓍是卦之所从出嘛!而前人说《易》,多看到卦,看不到蓍。 三、传本《系辞传》在讲筮法那部分有错简和脱字。 四、本编认为《周易》一书的精华所在在于思想,而思想则主要寓于六十四卦的结构之中。
东汉生死观
作者: 余英时著;侯旭东等译
简介:余英时先生在中国传统的文史领域中涉猎之广,是罕见其匹的。以前,我们对他在汉代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了解很少,因为他早年的相关论著都是用英文撰写的。现在,随着《汉代贸易与扩张》和《东汉生死观》中译本的面世,我们终于有机会看到余英时先生这方面的成就了。与《汉代贸易与扩张》比起来,《东汉生死观》的写作更洒脱熟练,而且不难看出作者在此题目上保持了一贯的关注,20多年间,兴趣不减。在书中,余英时主要考察了东汉民间的生死信仰,尤其是以“魂升天,魄入地”为代表的灵魂观念,并强调中国人并不是等到佛教传入才产生地狱观念的。 生死问题属于困扰所有人的,不论贵贱、贤愚、士俗、贫富的具有最普遍意义的问题。人们直接或间接、清楚或隐晦、自觉或不自觉,都会对此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通过周密、细致地分析这些回答,人们能够看到该时代被称为“时代精神”的东西。
Gems Left by overseas trade:cantonese export arts and crafts from the eighteenth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作者: 程存洁主编;广州博物馆编
简介:从18世纪开始,广州就成为中国主要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中国的各类艺术品通过广州口岸销往欧美各地。因此,广州地区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外销艺术品的主要生产地与流通站。本书收录了包括青花瓷、广彩瓷、广绣、牙雕、外销画等在同的18-20世纪初的各类外销艺术品共300余件,系广州博物馆多年来从海内外收集。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欧美来样定制,因而从这些艺术品中,不仅可以欣赏当时中国艺术品的精美程度,亦可以寻绎出中西艺术的交流融会。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Rare Books in the East Asian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作者: 陈先行主编;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编
简介:本书收录柏克莱加州大学所藏清干隆六十年以前所有中文刻本及稿、钞、校本。《书志》按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另附书名、著者、版本索引,为近年出版之反映海外图书馆汉籍收藏之重要工具书。《书志》之问世,不仅将为西方从事“中国研究”者提供研究指南,也为海外中国古籍之藏品调查,提供重要信息。 本书志鞒录内容,包括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行款、版匡高广、牌记、刻工、写工、原书序跋、著者仁履、内容提要、版本考订、收藏或经眼者批校题跋、收藏概况、钤印诸项。或因所着录书之差异略加增损。 丛书、丛编之书一般先列子目,然为避免行文重复,或作变通着录。 著者仁衣据史传着录。史传所无则采辑碑传、方志、宗谱等传记资料。凡书志前已述及之著者仁履,后文仅作提示,不再重复。
澹生堂藏书约:外八种
作者: (明)祁承爜等撰
简介: 《澹生堂藏书约》,明祁承撰;《藏书记要》,清孙庆增撰。此二书主要介绍购书、鉴书、收藏等方面经验。《藏书绝句》,清杨守敬撰 ,《流通古书约》,清曹溶撰,《古欢社约》,清丁雄飞撰,《藏书十约》,叶德辉撰,该四书主要讲古籍版本特征、流通、同好交流、鉴定、校勘、装潢、收藏方法等。《武林藏书录》,清丁申撰,《吴兴藏书录》,清郑元庆撰,分别记录杭州、吴兴两地历代藏书事迹。《皕宋楼藏书源流考》,日本岛田翰撰,详叙陆心源皕宋楼藏书渊源。
外一种
作者: 鲁迅著
简介:作为我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学也有着极其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独特的观点,他曾经计划写作《中国文学史》,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留下来的只有这本《汉文学史纲要》。该书原系鲁迅于1923年在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该书虽然只写到西汉两司马,但在这短短的十节讲义中,无论在选材、体例和观点上,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我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收入了还有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此外,鲁迅其他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短文作为附录列于书后。本次出版,还配以精美插图约100幅,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大师经典的精髓。
伦理学入门
作者: 林火旺著
简介:伦理学是哲学门中最关心“人间烟火”的一门学问。它从哲学的角度研究道德,用“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说教”的方法探讨一般的道德问题。 本书是根据当前西方伦理学教科书的内容撰写而威的,主要介绍各种重要的伦理学理论。它为那些关心伦理问题的人,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和概要认识。 本岀中一本伦理学的经典教材,在台湾地区六年间重印了7次。
聊斋志异liao zhai zhi yi
作者: (清)蒲松龄著
简介: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成书于清朝初年,它集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之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 《聊斋志异》共收小说近五百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中,“聊斋”是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问百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问的纯美爱情。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白话本国史
作者: 吕思勉著
简介:本书初版于1923年9月,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数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的历史分期最有特色:周以前为上古史,秦朝统一到唐朝全盛为中古史,从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为近古史,元朝至清朝中叶为近世史,西力东渐以后为最近世史。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三代以前和秦汉以后社会的一个大界限”,而西力东渐是传统社会与现代历史的另一个大界限,其间的历史,只是承平—致乱—再复承平的不断重演,而无本质上的变化。但就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而论,汉唐和宋元明清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唐中期安史之乱可以作为中古史和近古史的一大界限。这种从史实出发、突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关节目的历史分期,更为平实中肯、接近史实。 《白话本国史》规模宏大、视野开阔。与现今各类通史专著总是先政治、经济,后文化、外交的叙述顺序不同,吕先生的叙事往往都是有横向态势的展开,由大到小,由远至近,将所叙述的事件置于一个宽阔的时空范围,高屋建瓴,四方周赡,以获“通方之见”。该书除了叙述历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组织、宗教文化、社会情更多>>
生肖趣谈
作者: 陈勤建著
简介:人生于某年,我国流行的传统的纪岁方法,即以十二支象十二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相配,以某年的干支肖为某兽,俗称为“生肖”。 在我国,以天干地支纪年,由来已久。但是,在后来流传中生肖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有十二兽附会其上,以至于人们对自己的生辰更习惯于用十二兽来表达?生肖和我们人生究竟是什么关系?生肖的习尚常常给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然界的一些生灵怎么会和我们生命联系在一起? 形式上,生肖是我们古人纪年岁的一种方式,但是实质上,生肖是我们民族文化生命的重要标识。人类如果只对自身的生物生命有所了解,而对文化生命一知半解,那人类生命奥秘的破解,不可能是完整的。据报道,生命科学的专家们,已破译出与人类基因最相似的还有鸡和鼠。从生物生命基因而言,它们与人极为相似。为什么呢7研究人类基因的专家们感到迷惑不解,作为一个民俗学家,却由此而激起了另一层思考:中国古老的创世神话中,天地的开辟,万物的萌生,比较多的传说,都将此功劳归结于一个是鸡,一个是鼠。如《荆楚岁时记》载,古人把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大年初一,尊封为鸡的生日:而鼠在生肖中又位居第一。联想基因解析中它俩与人类基因的相似,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巧合,还是我们尚不了解的生物生命演变的轨迹?抑或其他?看来,研究生物生命基因的专家,研究文化生命基因的学者对此都需要作深入探讨。 在前人研究的的基础上,本人也曾对生肖的缘起作过一些探索,然而,越探究,越感艰难。一国的地质文化一民俗,与表层文化——上层文化或日精英文化的形成,是不同的。前者,如同生肖习尚及其他民俗事项一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相沿成习,积习成俗的.是群体性行为方式的感染和“我们感”文化心理模式的认同。而儒学一类的上层文化,则是由孔子为首的个人的倡导而逐步构建推行的。另外,传统的帝王将相历史观,旧的史书的历史记录以上层文化为主.著书立说,多有明确的记录,甚至毁坏散失者亦尚有踪迹可寻,而人民的文化历史往往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在历史的文献中留下他们的印痕轨迹。因此生肖习尚的彻底解密,还有待于地上地下新资料的发现。 受命撰写本书,依本书的宗旨而行。力求在学术研究的缕析中,予以知识性、趣味性的阐述。除本人的一些心得外.还采纳引用了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材料.由于本丛书体例的关系,没有一一列出。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The Middle Kindom
作者: (美)卫三畏(S. Wells Williams)著;陈俱译;陈绛校
简介: 《中国总论(共2册)》是美国传教士、汉学家卫三畏撰写的全面介绍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文化的名著,被誉为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对今天的读者仍然是饶有兴味,能给人们以知识和启迪。书中还配有许多插图,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