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2 项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年09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鲁道尔夫
简介:
原为德国民间故事,后来由德国埃·拉斯伯和戈·毕尔格两位作家再创作而成。这是介于童话和幻想故事之间的作品。明希豪森男爵实有其人,他是18世纪德国汉诺威地区的庄园主,出身于名门望族。他又是个军人,在俄国服务过,和土耳其人打过仗,喜爱打猎。敏豪森擅长言谈,生性幽默。而书中围绕这些事情讲述了很多荒诞不经的故事,这种夸张荒诞,不可思议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不仅为儿童及童话作家,而且为广大德国人民所喜爱。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此举方便了人们的识记,受到广大学医者的欢迎。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汪昂早年攻读经史,擅长写作,著有《切庵文集》。清兵入关后,汪昂感伤国亡,不愿出仕,遂立志弃儒从医。直到晚年,编写了这本书,全书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诀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后来,严苍山又在《汤头歌诀》原著的基础上,增补了一部分新近产生和以前未经编写过的名方汤头,使《汤头歌诀》的内容更加充实、全面。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医医术的日渐发展,古文体的《汤头歌诀》已对现代人的阅读和学习产生了障碍,使得一部分学医者认为其晦涩难懂而暗暗叫苦。《汤头歌诀》的风华陷入了晦暗时期。 为使传统中医学名著得以发扬传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我们精心编译著写了现代版的《汤头歌诀》。把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古文版《汤头歌诀》中的用药剂量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和换算,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 由于医海高深,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编排难免有不当或不尽之处,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和诸位医界同仁不吝赐教,批评斧正。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华医学就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放眼当时寰宇,可谓一枝独秀,无可望其项背者。我国作为中医学的发祥地,自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许多中医药方,这是传统中医文化智慧的结晶。
本书大量搜集了各类中医药方,在系统考察其出处、效用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选出了一些高效、实用的良方、验方,并且根据药方主治功效加以分类整理,以便读者参阅。
全书大致分为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详尽地介绍了各个药方的组成、用法、功效、来源,并附有真实病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是集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普及读物,既可任药界同仁典藏入橱,亦可供普通百姓对症下药、活学活用。在此也希望读者能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更加合理、全面地改进此书,使之受益于民。
【目录】
内 科
一贴灵治感冒
偏头痛方治头痛
活血止痛汤治头痛
治风热感冒方
治偏头痛验方
治风热头痛方
治头昏脑胀方
治伤风方
感冒发汗方
白果治头痛单方
葱治流感方
复方葛芷荑汤治感冒
加味石膏三黄汤治感冒
青银汤治流行感冒
清空膏治疗顽固性头痛
头痛饮治疗多种头痛
甘草防风汤治疗血管性头痛
复方清营汤治流行性脑膜炎
疫疠解毒清心汤治流行性脑膜炎
清营复醒汤治病毒性脑炎
云贯清温汤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加味三仁葱豉汤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汤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蔟蓼鳝血治面神经麻痹
龙蝎饼治三叉神经痛
乌头地龙酒剂治坐骨神经痛
三乌一草酒治坐骨神经痛
丹参钩藤汤治坐骨神经痛
乌蛇灵仙酒治坐骨神经痛
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病验方
治支气管炎方
穴位贴敷防治慢性气管炎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治急性支气管炎
肺脾益气汤治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哮喘贴脐方治哮喘
失哮散治哮喘
重剂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
蒲氏哮喘便方治哮喘
都气丸加味治老年哮喘
鲜蚌银菊汤治支气管肺炎
三子养亲汤加味治肺气肿
加减桂枝龙牡汤治肺气肿
清热排脓汤治肺脓疡
瓜蒂桃仁红花汤治肺积血(胸部外伤后)
双青煎剂治肺炎
大蓟根煎剂治肺结核
椒目瓜蒌汤治渗出性胸膜炎
三参菊花饮治胸痹
益心汤治疗胸痹
治肝炎良方
治黄疸型肝炎验方
治门静脉肝硬化方
螃蟹治湿热黄疸方
治疗胆石症的良方
华佗治肝痈神方加味治肝脓疡
三草煎剂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益肾清解汤治慢性乙型肝炎
灭燠汤治乙型肝炎
芪茜汤治肝硬化
软坚化瘀散治肝硬化
降脂复肝汤治脂肪肝
化脾散治肝脾肿大
加味良附丸治急性胃炎方
温胃止痛汤治慢性胃炎方
荣胃散治萎缩性胃炎方
补中益气汤治胃黏膜脱垂方
加味平胃散治胃溃疡方
治胃寒腹胀痛方
开胃消积方
温胃止痛、热性胃痛方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
鸡内金治胃下垂、胃扩张、胃功能症方
胃痛家庭急救方
治消化不良性腹泻方
大承气汤加味治肠梗阻
加味大承气汤治老年性肠梗阻
止血合剂治上消化道出血
三七郁金汤治疗胃出血
粟壳金银花冲剂治疗慢性肠炎
治泻验方
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方
治腹泻验方
治菌痢1方
治疗湿热痢验方
针矾丸治钩虫病(贫血)
瓜仁驱绦汤治绦虫病
五物驱绦汤治绦虫病
苦参煎剂治滴虫性肠炎
便秘验方
治尿床症验方
治疗遗尿良方
治疗遗尿方
巩堤汤加减治尿失禁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尿失禁
加味益肾补气汤治尿失禁
加味赤小豆当归汤治血尿
飞廉莲子汤治乳糜尿
乳糜血尿汤治乳糜血尿
泌感合剂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苓皮导滞汤治肾炎
加味导赤汤治急性肾炎
葱治小便不通方
治肾虚腰痛方
芹菜治糖尿病方
洋葱治糖尿病方
玉米须治糖尿病方
治糖尿病验方
枸杞粥治糖尿病方
山药粥治糖尿病方
马齿苋汤治糖尿病
降糖饮
愈消汤治糖尿病
利尿糊剂治尿潴留
治高血压便方
高血压食疗1方
敷脐降压散治高血压病
熄风降压汤加减治高血压病
加味益阴潜阳汤治高血压病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高血压病
七子汤治高血压病
腐殖酸钠益寿丸治高血压性心脏病
加味扶正升压汤治低血压
白萝卜降血压方
大枣降血压方
芝麻降血压方
治疗低血压方
益气健心汤治病毒性心肌炎
补肾生血汤治缺铁性贫血
参芪二仙汤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固本汤治甲状腺肿
育阴汤加减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加减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加味生脉散方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平复饮(加味)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三海汤治甲状腺炎
冠心逐瘀汤治冠心病
虻虫加味汤治冠心病心绞痛
失笑散加味治冠心病心绞痛
复方丹参饮治冠心病心绞痛
风心方治风湿性心肌炎
玉竹寄生汤加减治风湿性心肌炎
沈氏风心救逆汤治风湿性心脏病
加味温阳风心汤治虚损性心脏病
扶阳益阴汤治风湿性心脏病(心衰)
松针合剂治血小板减少症
犀角地黄汤加味方治血小板减少症
羊鹤合剂治血小板减少症
加味脾阴煎治血小板减少症
熟田七粉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血片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益血汤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气血两虚引起眩晕方
治肾阴虚引起眩晕方
治瘀血引起眩晕方
治头痛眩晕方
治心悸一方
雄黄停痫丸疗癫痫
治蛔虫病方
治阑尾炎验方
呕吐验方
祛臊方治口臭
久咳验方
治久咳不愈方
柿叶楂核汤治失眠
健脑安神膏治失眠
灵仙逐痹汤治风湿性关节炎
乌鸡汤治风湿性关节炎
五虫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头通塞鼻散治疗偏头痛
中药蒸熏治头痛
川芎全蝎散塞鼻治头痛
蒲氏番蜜膏治面瘫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
柳枝粉治眩晕症
镇眩汤治疗眩晕症
加减茯苓四逆汤治内耳眩晕症
滋肾蓉精丸治疗肾虚型糖尿病
益气通阳方治病毒性心肌炎
利湿通阳汤治自汗
黄鼠狼肉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甲鱼炖大蒜治疗肝硬化腹水
魏氏验方治郁症
云南白药治舌糜
止呕验方
乌及散治血症
百合汤治胃脘痛
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
便秘验方
达原饮加味治疗便秘
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
白矾通关散外治小便不通
蜈蚣鸡蛋治疗慢性肾炎
芪戟地黄汤治疗蛋白尿
鲤鱼汤治水肿
千层楼汤治肺心病
甘草黄泽汤治室性早搏
二陈化瘀汤治窦性心律失常
强心汤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蛇参枳澄丸治慢性胃窦炎
理中良附煎治浅表性胃炎
萎胃百合汤治萎缩性胃炎
养胃止痛汤治萎缩性胃炎
止呃逆方治呃逆
二石龙牡汤治呃逆
益气止呃汤治呃逆
胆豆丸治胆囊炎
大黄雪金汤治胆囊炎
解痉止痛膏治胆绞痛
葱白合剂治腹水
久泻方治腹泻
外 科
二至丸加味治脱发
赞化血余丹加味治脱发
新制生发汤治脱发
加味天王补心丹(汤)治脱发(全脱)
四物汤二至丸加减治斑秃
加减美髯汤治斑秃
加味养血生发汤治斑秃(全脱)
巴豆油治头癣
大蒜汁治头癣
桑皮汁治癣
醋酸麝香液治癣
复方苦参汤洗剂外治慢性唇炎
跌打散治软组织挫伤
葱蜜膏治后颈部疖肿(对口疮)
加味解毒内托治蜂窝组织(臀部)
烧伤便方
治烫伤良方
烫火伤验方
水火烫伤验方
萤火虫治火烫伤
食盐外敷方治烫伤
治老人长期腰痛小方
酢浆草治疗扭伤、血肿方
治急性扭伤验方
加味枳橘二陈汤治外伤性气胸
伤科通脉散治闭合性伤疼痛、休克
存命汤(初期用)玉真散加味(后期用)治破伤风
复方祛风定痉汤治新生儿破伤风
新制消结汤治淋巴结结核
结核散治淋巴结结核
消炎通脉合剂
清营拓脉饮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腮腺炎验方(一)
流行性腮腺炎验方(二)
流行性腮腺炎验方(三)
含羞草治面瘫方
祛风止痒汤治皮肤病
黄柏散治急性皮炎
丹黄散治湿疹
中药治各类湿疹
屠氏方治皮肤瘙痒
熏洗法治足癣感染
梅叶酊治疗烂脚丫
复方藿香洗剂治疗手足癣
大黄花椒洗剂治脓疱疮
龙骨糊剂治黄水疮
猫油治冻疮
冻疮验方治冻疮
紫草油治褥疮
枇杷清肺饮治痤疮
清上黄芩汤治痤疮
加味凉血利湿汤治丹毒(足背部)
大解毒汤治梅毒
银屑病①号、②号方治银屑病
如意黑白散治白癜风
加味玉屏风散(汤)治荨麻疹
荨麻疹汤治慢性荨麻疹
驱疹汤治顽固性荨麻疹
复方凉血汤治传染性红斑
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红斑性肢痛症
汗斑散治花斑癣(汗斑)
治鸡眼验方
葱白治鸡眼方
清凉油治鸡眼方
治急性踝关节扭伤验方
急性扭伤、无名肿毒验方
中药治疗睾丸鞘膜积液方
艾灸阳池穴治疗急性睾丸炎方
血氯散治肛裂
榆皮锭治肛瘘
马齿苋汤治淋病
清淋汤治淋病
托毒汤治梅毒
疣灵搽剂治尖锐湿疣
消疣汤治尖锐湿疣
化毒消疣汤治扁平疣
青年祛疣方治青年扁平疣
川椒猪肠汤治直肠脱垂
三棱化瘀汤治术后疤疼痛
苦参洗方治肛周湿疹
活通汤治副睾肿大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睾丸炎
复方软坚药酒治慢性阴茎海绵体炎
痈脓内消汤治阑尾脓肿
象牙抗增丸治骨质增生质
肾著效灵汤治增生性脊椎炎
加减乌桂四物汤治腰椎骨质增生
增损逍遥散治肩周炎
乳裂膏治乳头裂
疏肝消瘰汤治乳腺小叶增生
乳癖消方治男性乳房发育症
细辛振萎方治阳痿
华神散治阳痿
硝矾汤治阴茎水肿
复方软坚药酒治阴茎硬结症
龟头炎方治龟头炎
蜂白散治早泄
苏叶枯矾煎治鞘膜积液
三叶煎剂治阴囊湿疹
五子洗剂治阴囊湿疹
艾叶千里光煎剂治阴囊瘙痒
贯众合剂治外伤性睾丸肿痛
疏肝活血汤治附睾瘀积症
檫树根煎剂治前列腺肥大症
地元白头翁汤治前列腺肥大症
黄芪甘草汤治前列腺炎
猬皮散治遗精
固精丹治遗精
酸枣仁散治不射精症
解毒益精汤治脓精症
砂糖治溃疡
鸦胆子浸液治鹅掌风、灰指甲
仙人掌姜泥贴敷治疗急性软组织炎症
芒硝外敷治乳腺炎
三黄苦参糊外治痤疮
血府逐瘀汤治胸腹壁静脉炎
简效方治乳癖
金钱开郁散治胆囊炎
猪胆汁方治胆道蛔虫症
通淋排石汤治尿路结石
升提汤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症
马齿苋配合日光浴治疗白癜风
补骨脂酊治疗白癜风
乌蛇消风汤治疗白屑病
鱼香草治疗寻常疣
木贼外洗方治疗扁平疣
冰硼散治带状疱疹
验方治疗荨麻疹
汗斑散治汗斑
五倍子外敷治疗脱肛
珍珠生肌散治疗疡瘘及手术切口久不愈合
冬蛤生精饮治无精子症
健雄煎治疗阳痿
骨 科
风湿威灵方治骨质增生
复元活血汤治腹部损伤
身痛逐瘀汤治多种疼痛
生栀子散治疗扭伤
妇 科
俞氏验方治老妇行经
中药治疗外阴营养不良
痰咳净治阴部瘙痒
防风通圣散治妇科病
徐氏外洗方治湿毒带下
回魂汤治疗产后血晕
番泻叶回乳
化瘀通乳饮治急性乳腺炎
瓜蒌牛蒡汤治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脐痛舒治痛经
散瘀见喜汤
小柴胡汤加减治月经期发冷发热
十味血室汤治月经期感染
加味调经汤治月经不调
加减清肝利湿汤治排卵期出血
圣愈汤合失笑散加味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参芪阿胶煎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红花石榴皮汤治闭经
补脾调经汤治闭经
止痛汤治痛经
南花汤治痛经
丹参煎治痛经
活血化瘀散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硝草煎治倒经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经前期紧张症
加味六妙汤治慢性盆腔炎
当归补血汤治子宫内膜增殖症
温经汤治疗发育不良性不育症
通输卵管方
温中和胃饮治妊娠反应
养阴清热汤治妊娠后高热
景岳胎元饮加减治先兆流产
加减保产无忧汤治习惯性流产
加减盘石饮治习惯性流产
加减茯苓导水汤治羊水过多
当归祛瘀汤治产后阴道出血不止
黄芪建中合龟鹿二仙加味治流产后月经过多
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产后尿潴留
补益通乳汤治产后缺乳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子宫脱垂
双蜕一虫散治外阴白斑
白术通便饮治妇科手术后便秘
加减归脾汤方治同房发痉症
治白带症验方
治妇女白带多腥臭验方
妇女增奶1方
治孕吐小方
治不孕症的中医验方
治女子不孕症验方
治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验方
儿 科
山栀外敷剂治小儿发热
清热止咳汤治小儿发热
小儿退热散治小儿发热
银石饮治小儿发热
退热饮治小儿发热
石板柴汤治小儿发热
绿豆糊剂治小儿发热
银芩石草汤治小儿发热
麦门冬橄榄汤治小儿夏季热
羊耳菊合剂治小儿夏季热
荷翠地枣汤治小儿夏季热
感冒香袋治小儿感冒
金连香菊汤治小儿感冒
明菊梅花汤治小儿咽结膜热
冰蝎散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小儿痉挛性喉炎
蠲饮汤治小儿胸膜炎
吴茱萸外敷剂治先天性喉喘鸣
祛风化痰方治小儿支气管炎
止喘灵治小儿支气管炎
消咳喘治小儿支气管炎
僵黄饮治小儿肺炎
肺炎外敷方治小儿支气管炎
止喘汤治小儿哮喘
二黄二子汤治小儿哮喘
蛇床子汤治小儿哮喘
止咳化痰汤治小儿顽咳
抗结核汤治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
儿茶汤治小儿流涎
止涎散治小儿流涎
白益枣汤治小儿流涎
治鹅口疮方
乌梅桔梗汤治鹅口疮
地龙白糖浸液治鹅口疮
鹅口疮方
通幽汤治小儿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
扩幽解痉汤治新生儿幽门痉挛
止泻汤治婴幼儿腹泻
白胡椒粉治婴幼儿腹泻
薯蓣粥治婴幼儿腹泻
小米芹菜汤治婴幼儿腹泻
止泻粉治婴幼儿腹泻
山药茯苓汤治婴幼儿腹泻
大黄蝉蜕汤治婴幼儿腹泻
止泻洗剂治婴幼儿腹泻
消胀汤治小儿肠炎
苦木合剂治小儿肠炎
止痢粉治小儿细菌性痢疾
加减白头翁汤治小儿细菌性痢疾
三黄粉治小儿细菌性痢疾
止呕泥治小儿呕吐
玄胡粉治小儿食滞
儿溃散治儿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肾炎方治小儿肾炎
黄芪益母草汤治小儿肾炎
荔蓟煎合剂治小儿肾炎
化疸复肝汤治小儿黄疸
丹参清肝饮治小儿黄疸
荆防板蓝根汤治水痘
银翘一丁汤治水痘
银石汤治水痘
消毒饮治腮腺炎
腮腺炎糊剂治腮腺炎
梧桐花汁治腮腺炎
蒲公英煎剂治腮腺炎
百部煎剂治百日咳
马齿苋煎剂治百日咳
鸡胆百合散治百日咳
苏杷合剂治百日咳
马鞭草煎剂治白喉
桑叶末治小儿汗症
党参黄芪汤治小儿汗症
五龙散治小儿虚汗
皂荚散治小儿疳积
冰黄酒治小儿痱子
治疳散治小儿疳积
鸡肝散治小儿疳积
大黄甘草散治小儿厌食症
羊肝散治小儿重度营养不良
通便茶治婴幼儿便秘
银菊饮治婴幼儿便秘
地鸦矾汤治小儿便血
木贼散治小儿脱肛
脱肛丸治小儿脱肛
大蒜外敷方治小儿龟头炎
艾叶洗剂治小儿龟头炎
山药散治小儿遗尿
止遗敷剂治小儿遗尿
止遗方治小儿遗尿
儿麻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葛根全蝎散治小儿癫痫
止啼汤治小儿夜啼
大黄甘草散治小儿夜啼
灯芯搽剂治小儿夜啼
加减驱蛔汤治小儿荨麻疹
蛋黄辣椒油治小儿冻疮
芥艾敷剂治小儿冻疮
鱼腥草敷剂治小儿脓疱疮
祛湿汤治婴儿湿疹
复方丹参煎剂治婴儿湿疹
蛇床子散治婴儿湿疹
大黄茶治新生儿不乳
止血肿方治新生儿头皮血肿
疴明眼丸治儿童近视
蝉蜕酒治小儿破伤风
芦根茶治小儿叩齿
耳鼻喉科
耳炎灵治外耳道炎
芩柏滴耳液治外耳道炎
桑叶滴耳剂治中耳炎
中耳炎方
葱蜜滴耳液治中耳炎
止聋方治耳聋
菖蒲甘草汤治耳鸣
止晕方治梅尼埃综合征
白姜散治梅尼埃综合征
参萸止晕汤治梅尼埃综合征
杏仁散治鼻疮
黄连膏治鼻疮
芪术苍辛汤治过敏性鼻炎
止涕散治鼻窦炎
塞鼻止涕方治鼻窦炎
麻黄酒治酒渣鼻
枫核蓖仁泥治小儿冻疮
乌梅肉散治鼻息肉
止衄剂治鼻衄
地骨皮茶治鼻衄
凉血利咽剂治咽喉炎
利咽冲剂治咽喉炎
蝉蜕饮治失音(音哑)
咽喉消肿汤治扁桃体炎
烧盐散治悬雍垂水肿
口 腔 科
丁香粉治牙痛
牙痛漱口剂治牙痛
牙痛散治牙痛
冰樟散治牙痛
月黄散治牙周炎
冰辛花散治牙周脓肿
柏子茶治口腔炎
板蓝根汤治口腔炎
眼 科
秦皮汤治结膜炎
三草汤治结膜炎
青叶金银花汤治结膜炎
三七散治霰粒肿
黄连粉治睑缘炎
丝瓜络糊剂治眼部带状疱疹
板蓝根液治急、慢性泪囊炎
清肝复明汤治病毒性角膜炎
豨莶草散治夜盲症
车前子汤治青光眼
菊花猪心汤治眼底病
睛明饮治飞蚊症
祛脓散治前房积脓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中华医学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而让这颗明珠熠熠发光的,正是历朝历代的名医术士,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辛苦勤劳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研制发明了各种神奇药方。 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是世界上外科的“开山鼻祖”,他发明了麻醉药,开创了麻醉手术的世界先河,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此外,华佗根据动物的不同动作,创造了“五禽戏”,练习起来,既能健身,又可塑形。 本书从上百种古医典籍中撷取了华佗的一些秘方,记载了华佗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科、鼻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急救科、解毒科、治奇症法等领域超过1100种,对祖国医学在指导中医临床治疗上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方例。 鉴于本书药方主要来自古医书,未经编者科学验定,一般患者使用时须经专科医生指导,但可供专业医生处方时参考。 本书仅为抛砖引玉之作,希望借此引起医界同仁的重视,共同发掘、继承、光大中医之单方偏方。由于笔者学识浅薄,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行家里手不吝垂教斧正!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一日三餐的要求不再只满足于填饱肚子,已逐渐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提倡膳食平衡,讲究科学饮食,也愈来愈被社会关注和重视。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注重科学膳食的同时,更应注重饮食搭配、食物相克及饮食宜忌。人们在生病或身体不适的时候,更需要了解食物和药物的性质,掌握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克机制,避免因饮食或服药不当而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药物或食物相克,是指药物与食物之间、药物与药物之间、食物与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药食搭配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或不适反应,这些反应大多呈慢性过程,往往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降低药物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导致营养缺乏,代谢失常,产生疾病或加重病情。
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提高人们的科学饮食观,我们组织编写了该书,以期能对读者的生活有所助益。该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相关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目录】
食物与食物相克
一、肉类与相关食物相克
1.鸡肉
2.鸡蛋
3.鸭肉
4.野鸡
5.鹌鹑肉
6.雀肉
7.鳗鱼
8.黄鱼
9.鲫鱼
1.鳝鱼
11.鲤鱼
12.鳖肉
二、蔬菜类与相关食物相克
1.蒜
2.韭菜
3.葱
4.芥菜
5.芫荽
6.黄瓜
7.芹菜
8.辣椒
9.南瓜
1.菠菜
11.萝卜
12.茄子
13.莴苣
14.竹笋
15.花生仁
16.胡萝卜
三、水果类与相关食物相克
1.梨
2.李子
3.山楂
4.柑橘
5.菱角
6.柿子
7.核桃
8.香榧
9.银杏
四、味料饮剂与相关食物相克
1.茶
2.牛奶
3.酒
4.蜂蜜
5.醋
6.糖
7.咖啡
8.酱、酱油
药物与药物相克
一、镇痛解热药
1.吲哚美辛
2.保泰松
3.扎托布洛芬
4.水杨酸类药
5.吗啡
6.可待因
7.扑热息痛
8.丙磺舒
9.别嘌醇
二、抗生素药
1.灰黄霉素
2.黄连素
3.卡那霉素
4.四环素
5.氯霉素
6.庆大霉素
7.氨苄青霉素
8.头孢菌素
9.小诺霉素
1.红霉素
三、呼吸系统药物
1.舒喘宁
2.氨茶碱
四、泌尿系统药物
1.肾灵片
2.噻嗪类利尿药
3.呋塞米
4.乙酰唑胺
5.保钾利尿药
五、消化系统药物
1.生胃酮
2.西咪替丁
3.乳酶生
4.酶制剂
5.鞣酸蛋白
6.干酵母
7.阿托品
8.雷尼替丁
9.康胃素
1.硫糖铝
六、精神类药物
1.苯妥英钠
2.利他林、异唑肼
3.水合氯醛
4.安定
5.丙戊酸钠
6.溴化钠
7.苯乙肼
8.吩噻嗪类药
9.氯硝安定
1.眠尔通、利眠宁
11.苯巴比妥
12.丙咪嗪
七、血液系统药物
1.维生素B12
2.双香豆素
3.酚磺乙胺
4.华法林
5.硫酸亚铁
6.卡络柳钠
7.肝素钠
8.维生素K3
八、心血管药物
1.依那普利
2.消胆胺
3.妥拉唑啉
4.麻黄素
5.心得舒
6.潘生丁
7.异搏定
8.硝酸甘油
9.地高辛
1.心得安
九、驱虫类药物
1.氯喹
2.伯氨喹
3.驱蛔灵
十、维生素类药物
1.维生素D
2.维生素B1
3.维生素E
4.维生素B2
5.维生素C
6.维生素B6
7.维生素A
十一、激素类药物
1.丙酸睾丸素
2.黄体酮
3.可的松、地塞米松
4.胰岛素
5.康力龙、康复龙
6.双胍类
7.促皮质素
8.格列喹酮
9.格列甲嗪
1.阿卡波糖
11.甲状腺素
12.碘化钾
13.甲基睾丸素
14.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优降糖
十二、其他药物
1.普鲁卡因
2.噻庚啶
3.噻替哌
4.巯基嘌呤
5.甲氨蝶呤
6.钙剂
7.依曲替酯
8.保肤灵
9.抗组胺药
1.抗胆碱酯酶药
11.环孢霉素A
12.环磷酰胺
中药与食物及病症相克
1.丁香
2.大茴香
3.丹皮
4.丹参
5.天冬、麦冬
6.厚朴
7.甘草
8.白术、苍术
9.地黄
1.茯苓
11.附子、乌头
12.黄连
13.石菖蒲
14.荆芥
15.桔梗
16.威灵仙
17.乌梅
18.常山
19.巴豆
西药与病症相克
一、内科疾病
1.脑梗死形成
2.慢性肾功能不全
3.单纯性肥胖症
4.哮喘
5.肺心病
6.高血压病
7.肺气肿
8.心绞痛
9.心肌梗死
1.高脂血症
二、外科疾病
1.肾和输尿管结石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痤疮
4.骨折
5.急性乳腺炎
6.湿疹
7.胆囊炎和胆石症
8.前列腺增生
9.性欲亢进症
1.性欲减退症
11.毛囊炎、疖、痈
12.烧伤
13.痔疮
三、妇产科疾病
1.先兆流产
2.妊娠期
3.闭经
4.妊娠剧吐
5.产后
6.更年期综合征
7.阴道炎
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四、儿科疾病
1.支气管肺炎
2.小儿腹泻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小儿夏热
5.遗尿症
五、五官科疾病
1.青光眼
2.玻璃体混浊
3.白内障
4.耳鸣
5.急、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6.梅尼埃综合征
7.急、慢性咽喉炎
8.龋齿
9.结膜炎
1.失音
六、传染性疾病
1.百日咳
2.猩红热
3.水痘
4.肺结核
5.麻疹
6.细菌性痢疾
7.传染性肝炎
8.流行性感冒
9.流行性腮腺炎
食物与病症相克
一、内科疾病
1.急性胰腺炎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食管癌
4.脑溢血
5.神经衰弱
6.单纯性肥胖症
7.急、慢性支气管炎
8.肺心病
9.心绞痛
1.心肌梗死
11.高脂血症
12.胰腺炎
13.泌尿系感染
14.慢性肾炎
15.白细胞减少症
16.头痛
17.三叉神经痛
18.脑梗死形成
19.红斑狼疮
2.关节炎
21.肿瘤
22.急、慢性胃炎
23.呕吐
24.胃下垂
25.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26.细菌性痢疾
27.伤寒
28.便秘
29.急性气管炎及支气管炎
3.肺脓肿
二、妇产科疾病
1.白带异常
2.先兆流产
3.妊娠期
4.产褥期
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6.子宫脱垂
7.急性乳腺炎
8.痛经
9.妊娠剧吐
1.功能性子宫出血
11.阴道炎
12.闭经
13.更年期综合征
14.盆腔炎、外阴炎、宫颈炎
15.产后缺乳
三、儿科疾病
1.寄生虫病
2.肺炎
3.腹泻
4.夏季热
5.遗尿症
6.麻疹
7.维生素D缺乏症
8.百日咳
9.水痘
1.营养不良
11.猩红热
12.流行性腮腺炎
四、外科疾病
1.癣病
2.湿疹
3.疔疮
4.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
5.骨折
6.烧伤
7.急性乳腺炎
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9.不完全性肠梗阻
1.阑尾炎术后
五、五官科疾病
1.结膜炎
2.睑腺炎
3.白内障
4.耳鸣
5.龋齿
6.中耳炎
7.玻璃体混浊
8.扁桃体炎
9.口疮
1.鼻窦炎
11.急、慢性喉炎
12.青光眼
13.梅尼埃综合征
14.牙周病
15.变态反应性鼻炎
六、传染性疾病
1.麻疹
2.百日咳
3.流行性腮腺炎
4.水痘
5.结核病
6.传染性肝炎
7.细菌性痢疾
8.疟疾
9.流行性感冒
1.猩红热〖KH-*2〗
饮食禁忌
一、烹煮食物的禁忌
1.不锈钢器具
2.铜质器具
3.铁质器具
4.铝质器具
5.含锌器具
6.化工器具
7.搪瓷器具
二、发物辨别与禁忌
1.蔬菜类发物
2.肉类发物
3.五谷类发物
4.水果类发物
三、常见饮食禁忌
1.松花蛋忌多吃
2.忌过量吃荔枝
3.猪身上有三样东西忌吃
4.烤羊肉串忌多吃
5.忌用豆浆冲鸡蛋
6.忌吃发红的咸鱼
7.忌食火锅汤
8.涮羊肉忌太嫩
9.忌喝启盖隔夜的碳酸饮料
1.忌吃破壳的鸡蛋
11.忌经常食用砂锅菜
12.酸性饮料忌多饮
13.忌喝反复烧煮的开水
14.忌吃菠菜过多
15.忌直接饮用自来水
16.忌吃孵鸡蛋
17.忌吃烧焦的鱼肉
18.忌吃有苦味的柑橘
19.忌生吃胡萝卜
2.贝类食品忌生食
21.忌吃未成熟的水果
22.忌生吃花生
23.橘子忌多食
24.猪肝忌多食
25.香肠忌多食
26.五香瓜子忌多吃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在中国历代医学典籍中,无论是《本草纲目》《黄帝内经》,还是现代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都一致认为,杂粮是饮食的基础、养生的根本。而野菜,则被认为是大自然的美妙馈赠,其营养价值比蔬菜要高出许多倍,而且很多野菜都具有药用价值,可以防治疾病。
然而,由于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食物的美味,而不是营养,于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系列“富贵病”也由此产生。退一步讲,即便是没有生病,人们长期食用精米、精面,对身体的健康损害也已显而易见,如缺乏营养、亚健康等。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将杂粮和野菜搬上餐桌,但仍有大部分人对于杂粮野菜对身体的重要意义缺乏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这本《杂粮野菜养生事典》。
本书以养生为宗旨,分别选取了24类杂粮和68种野菜,对它们的性味、营养、食用方法、功效等进行了一一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所选的无论是药方还是食谱,都以便于运用、功效显著为基础,因而本书中没有高深的医学理论,也没有枯燥的病症罗列,书中所述内容均为实用而存在。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是一个注重养生的人,那么本书无疑是你**的选择。
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和医界同仁不吝赐教,多多批评指正。
【目录】
杂 粮 篇
小 麦
荞 麦
大 麦
薏苡仁
糯 米
玉 米
高 粱
燕 麦
粳 米
粟 米
黑 米
黄 豆
绿 豆
红 豆
扁 豆
蚕 豆
黑 豆
豌 豆
豇 豆
花 生
红 薯
马铃薯
芝 麻
葵花子
野 菜 篇
荠 菜
马齿苋
冬寒菜
仙人掌
罗 勒
地 肤
天 冬
马 兰
玉 竹
豆瓣菜
薄 荷
桔 梗
野 菊
鱼腥草
野蔷薇
绞股蓝
夏枯草
款 冬
蒲公英
益母草
委陵菜
清明菜
野苋菜
青 葙
猪毛菜
酢浆草
水 芹
水 蓼
水葫芦
打碗花
车前草
小根蒜
败酱草
蕨 菜
鸭儿芹
鸭舌草
豆 槐
葛
榆 钱
荇 菜
灰 菜
麦 冬
番薯叶
野豌豆
龙芽草
野萱草
冬虫夏草
芡 实
刺儿菜
鸡眼草
藿 香
何首乌
薇 菜
小黄花菜
紫 苏
苦 菜
沙 参
石生繁缕
东风菜
珍珠菜
笔管草
锦鸡儿
野韭菜
飞 廉
莼 菜
鸭跖草
地 黄
白茅根
作者: 儒勒·凡尔纳
简介:
故事发生在1864年。苏格兰贵族哥利纳帆爵士是邓肯号游船的船主,他从海上的漂流瓶里获得了一份文件,从中得知两年前在海上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尚在人间,于是毅然带着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特等人,驾驶着自己的游船去寻找和营救。他们横穿美洲大陆,而后又横穿澳洲大陆,其间他们经历了一系列险象环生而又不可思议的事情,登高山冰川却突遇地震,过草原遭遇干旱洪水,陆上野兽海上风暴,陷入流窜犯的阴谋险遭杀害,被吃人土著俘虏差点成为祭品,*后却在破釜沉舟那一刹那获救,并终于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成功返回苏格兰。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当代医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量医学疑难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但是一方面,来自外界环境的污染、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人为破坏,导致危害人类健康状况的因素增加;另一方面精神压力的增大、各种社会问题的蓄积,又使得人们的承受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相应的是,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大大增强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有了新的用武之地,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本书所介绍的穴道按摩疗法,正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人体布满各种各样的穴道,它们和人体的各种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穴道的多种处治手段,诸如针刺、按摩、指压等,可以对相关器官起到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这一神奇疗法目前已传遍全世界,人们对其显著的疗效啧啧称奇之余,竞相效法。
穴道疗法的优点很多,首先在于它的安全性,它没有药物治疗,特别是西药的诸多不良反应;其次是它集治疗和保健于一身的双重疗效,使它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后在于它不受场地的限制,又简便易学,因此它可以从医院里走出来,成为人民大众能够普遍采用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配以大量清晰的人体图片,明白准确地向人们介绍了穴道疗法的系统知识,使读者看过即可基本掌握,实为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穴道按摩疗法对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以及人们的自我保健,无疑将产生显著的疗效和养生保健的效果。
因编者水平有限,能力绵薄,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建议读者在应用本书介绍的方法施治时,须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对症治疗,必要时须咨询专业医师再行施治。在此,恳请广大读者体谅,批评斧正。
【目录】
一、穴道按摩必读
给人按摩的注意事项
自我按摩的注意事项
正确找寻穴道位置
常用的手掌、手指按摩手法
二、有效的全身穴道对症疗法
头、脸部的病症疗法
脸部痉挛
面部神经痛
头痛
眼睛疲劳
耳的病症疗法
耳鸣
鼻的病症疗法
鼻塞
流鼻血
齿的病症疗法
牙齿疼痛
牙周病
口腔的病症疗法
口腔溃疡
咽喉的病症疗法
喉咙疼痛
打嗝不止
颈、肩的病症疗法
肩膀酸痛
落枕
五十肩
颈肩、手臂、胸部的病症疗法
颈臂症候群、手臂神经痛
胸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腰、肢体关节的病症疗法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症
坐骨神经痛
老年性及疲劳性腰痛
治疗腰痛的体操
预防腰痛的运动
变形性膝关节症
小腿抽筋
胃、肠系统的病症疗法
胃胀气·胸口郁闷
慢性胃炎
经常性下痢
慢性便秘
痔
内分泌、代谢的病症疗法
糖尿病
痛风
呼吸器官的病症疗法
感冒
重症咳嗽、咳痰
循环系统的病症疗法
高血压
低血压
心悸、气喘
头晕目眩、站立性头晕
泌尿器官的病症疗法
排尿困难、残尿感
神经心理的病症疗法
身心症
心悸、气喘、胸部疼痛、背部疼痛
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食欲不振、便秘、下痢
男性病症疗法
阳痿
女性病症疗法
生理痛
生理不适
更年期障碍
虚冷症
乳汁分泌不全
亚健康的病症疗法
虚弱体质
身体慵懒
精力减退
美容
美肤
消除黑斑、雀斑、面疱
美目
消除脂肪
瘦削
防止掉发
其他病症疗法
自律神经失调症
失眠症
晕车
宿醉
三、疗效非凡的无痛灸治疗法
灸的种类
透热灸
知热灸
生姜灸和蒜灸
穴道位置的找寻法
四、足底按摩
循环系统的病症疗法
高血压
脑卒中
低血压
心脏病
动脉硬化
脑充血
脑出血
胃灼热
贫血
静脉曲张
消化系统的病症疗法
反胃呕吐
食欲不振
口臭
消瘦
盲肠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结肠炎
直肠炎
便秘
痔疮
腹泻
肝病
胰脏炎
胆囊炎
肥胖症
黄疸病
呼吸系统的病症疗法
呼吸道疾病
气管炎
气喘
鼻窦炎
喉肿
流行性感冒
喉咙痛
咳嗽
咽喉炎
扁桃腺炎
肺气肿
肺炎
耳科的病症疗法
听觉问题
耳朵痛、耳鸣
中耳炎
眼科的病症疗法
近视
视网膜炎
白内障
青光眼
色盲
口腔科的病症疗法
牙周病
牙痛
牙龈炎
味觉障碍
皮肤科的病症疗法
痤疮、粉刺
过敏
皮肤脓肿
骨科的病症疗法
骨质疏松
颈项部疼痛
五十肩、肩痛
背痛
脊椎侧弯或受伤
椎间软骨脱出
腰痛
髋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
痛风性关节炎
肘关节疾病
关节炎
踝关节肿痛
泌尿科的病症疗法
夜尿症
肾脏病
输尿管炎症
膀胱炎症
遗尿(尿失禁)
妇科的病症疗法
卵巢囊肿或发炎
输卵管炎症
子宫发炎出血或子宫肌瘤
阴道阵痛、瘙痒、溢液
痛经
经期不顺、生理失调
性冷淡
男科的病症疗法
隐睾症
睾丸充血
前列腺障碍
其他的病症疗法
癫
帕金森症
脱发
白发
颜面神经痛
神经衰弱
焦虑不安
发热
眩晕
头痛
失眠症
疲劳
体质虚弱
五、手部穴道按摩
手部经络
手部穴位与病理反应点
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少阳三焦经穴
手太阳小肠经穴
手太阴肺经穴
手厥阴心包经穴
手少阴心经穴
经外奇穴
手部病理反应点
手部按摩区域的选配
对症(位)选配法
关联反射区选配法
脏腑辨证选配法
阳性反应点(区)选配法
手部按摩基本知识
手部按摩手法
手部按摩工具
操作要领
常用按摩膏
适应证与禁忌证
呼吸系统病症
感冒
消化系统病症
膈肌痉挛
胃痛
便秘
慢性腹泻
痔疮
心血管系统病症
心律失常
低血压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遗精
慢性肾炎
尿路感染
尿潴留、尿失禁
神经系统病症
头痛
脑卒中
失眠
老年性痴呆
焦虑不安
内分泌及代谢性病症
痛风
肥胖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更年期综合征
运动系统病症
落枕
肩周炎
膝关节炎
急性腰扭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
妇儿科病症
小儿遗尿
小儿多动症
小儿夜啼、夜惊
产后少乳
乳腺小叶增生症
月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痛经
月经不调
五官科病症
牙痛
口腔溃疡
近视
麦粒肿
耳鸣
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皮肤科病症
湿疹
荨麻疹
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
附录经外穴解(部分)
头颈部穴(共24穴)
胸腹背部穴(共19穴)
上肢穴(共11穴)
作者: 欧内斯特
简介:
本书讲述了古巴的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和鱼们在大海上抗争的故事。他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条鱼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老人用自己的奋斗,重写了人生的传奇。
作者: 曹雪芹
简介:
本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作者: 祝正洲
简介:
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全、元朝、大明王朝、大清帝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接一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有政治家,有科学家,有文学家,有革命家,他们和广大人民一起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作者: 艾德蒙多
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根据他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诊治方法——针灸、按摩、拔罐、刮痧,有着享誉世界的确切疗效,深受中外医学界的推崇和喜爱。它们是根据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理论,通过分清遍布人体的各种穴位,确认穴位与人体各种器官之间的联系,针对不同情况运用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医疗方法达到治病袪疾的目的。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已被古今中外临床医疗实践所证实,即使是在西医盛行的现代社会,仍能大放异彩。
然而,针灸、按摩、拔罐、刮痧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因为人体的穴位有数百个,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的具体方法也有近百种,两方面有一方面没有把握好就会使疗效大打折扣,甚至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认真研究了这个普遍而现实的问题,通过专家组仔细探讨,合理地处理了这个问题。长久以来,穴位找不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图例,或者手绘图例与人体实际有一定差距。为此,我们着手制作了真人实体穴位标注图,其准确度在此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另外,针对四种治疗方法,我们单列出一篇进行了详细解说,并且在具体治病的章节中简明地分出了这四种疗法各自施治的穴位和部位,以使读者轻松掌握防治的部位和方法。
本书是我们中医传统医学研究组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精品医学专著。全书内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并配有大量真人实体图片,详细准确地介绍了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疗法的系统知识,使读者看过即可掌握,实为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良师益友。我们相信,借助本书也必将对各种常见疾病的家庭治疗和护理,以及家庭保养、保健等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
【目录】
一、拔罐的治病机理与作用
二、拔罐疗法施治器具
三、拔罐施治手法
四、拔罐施治的注意事项
刮痧疗法
一、痧证的起因与表现
二、刮痧的治病机理
三、刮痧的施治器具
四、刮痧的操作手法
五、刮痧的施治范围及其注意事项
家庭百病自诊自疗
针 灸
咳 嗽
肺结核
胃 痛
胃下垂
呕 吐
呃 逆
腹 痛
腹 泻
腹 胀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心 悸
淋 证
癃 闭
阳 痿
遗 精
精子缺乏症
癫 痫
坐骨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炎
急性肠梗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痛 经
月经失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闭 经
白带增多症
妊娠呕吐
乳汁过少
更年期综合征
颈淋巴结核
腱鞘炎
直肠脱垂
急性乳腺炎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
腰肌劳损
急性腰扭伤
踝关节扭伤
落 枕
肛 裂
脱 肛
丹 毒
急性淋巴管炎
老年性足跟痛
疝 气
老年性白内障
单纯性青光眼
急性结膜炎
咽喉异感症
鼻出血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按 摩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食欲缺乏
慢性胃炎
胆囊炎、胆结石
消化性溃疡
慢性结肠炎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阳 痿
前列腺炎
面 瘫
三叉神经痛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慢性咽炎
老年性白内障
痤 疮
拔 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扩张
肺 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原发性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低血压
心肌梗死
风湿性心瓣膜病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病
心律失常
反流性食管炎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
便 秘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结石
慢性胆囊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泌尿系结石
尿潴留
再生障碍性贫血
硬皮病
干燥综合征
糖尿病
肥胖症
高脂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帕金森病
脊髓空洞症
面神经炎
三叉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重症肌无力
老年性痴呆症
神经症
神经衰弱
呕 吐
反 胃
吐 酸
胃 痛
腹 痛
泄 泻
腰 痛
遗 尿
淋 证
惊 悸
失 眠
多 寐
痫 证
黄 疸
臌 胀
胁 痛
眩 晕
肺 痨
喘 证
疟 疾
中 暑
痿 证
头 痛
更年期综合征
急性乳腺炎
乳腺增生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内上髁炎
肩周炎
颈椎病
落 枕
腰肌劳损
刮 痧
感 冒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肺结核
肺 炎
胸膜炎
消化性溃疡
呃 逆
呕 吐
急性胃肠炎
慢性胃炎
消化不良
胃下垂
胆绞痛
腹 痛
慢性结肠炎
细菌性痢疾
慢性肝炎
便 秘
原发性高血压
低血压
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肺心病
心律失常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贫 血
白细胞减少症
慢性肾炎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结石
糖尿病
头 痛
失 眠
作者: 儒勒·凡尔纳
简介: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莫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意外着陆,阿龙纳斯教授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本草纲目》*早出自于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剩余的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个,其中有8000多个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
《本草纲目》不仅考证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当时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本草纲目》在我国对本草学、生物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先后刻印数十次,出版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的节译文或全译本。
而本书的编者考虑到一些原材料获取的难易,特别选录一些更易寻找原料的章节,如木部、果部、鳞部……而人部、金石部等一些只能作为传统文化内容来阅读的部分并没有选录书中。另外一些未被选录的条目则是因为材料不易获得,对于想通过看书而得到一些健康养生治病知识的读者来说毫无意义。本书旨在通过精选的条目为大众开启一扇健康之门,同时也希望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
【目录】
春一 木部
一、香木类
柏
松
沉香
丁香
檀香
木兰
杉
桂
二、乔木类
榆
檀
槐
白杨
梧桐
椿樗
杜仲
合欢
棕榈
榉
柳
芜荑
诃黎勒
皂荚
无食子
无患子
三、灌木类
桑
枳
酸枣
苦楝子
枸杞子
冬青
金樱子
山茶
石南
阿魏
黄檗
五加皮
南烛
芦荟
巴豆
没药
四、寓木类
茯苓
琥珀
卷二 水部
一、天水类
立春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明水
半天河
雹
夏冰
冬霜
冬冰水
腊雪
腊雪水
液雨水
梅雨水
屋漏水
二、地水类
流水
甘烂水
池沼水
井泉水
醴泉
山岩泉水
玉井水
盐胆水
热汤
生熟汤
温汤水
节气水
碧海水
寒泉水
乳穴水
卷三 草部
一、山草类
甘草
黄芪
人参
桔梗
黄精
葳蕤
知母
肉苁蓉
丹参
黄连
黄芩
三七
白术
沙参
秦艽
柴胡
升麻
远志
前胡
独活
胡黄连
长松
地榆
龙胆
二、隰草类
菊
艾
白蒿
甘蕉
紫菀
迎春花
海根
木贼
苍耳
金盏草
苎麻
牛膝
菟葵
水蓼
灯芯草
恶实
木莲
益母草
鸡冠
天名精
淡竹叶
款冬花
荭草
甘藤
紫花地丁
龙葵
葵
何首乌
土茯苓
豨莶草
车前草
火炭益母草
地黄
三、芳草类
当归
白芷
川芎
芍药
瑞香
兰草
泽兰
假苏
水苏
五味子
茉莉
豆蔻
积雪草
郁金香
马兰
紫苏
郁金
薄荷
薰衣草
蕙实
四、水草类
水藻
海藻
海带
昆布
萍
萍蓬草
荇菜
莼
水萍
越王余算
水松
五、苔草类
陟厘
石蕊
干苔
六、蔓草类
葛
谷
寒莓
覆盆子
七、石草类
酢浆草
景天
石韦
仙人草
石斛
八、毒草类
鬼芋
凤仙
甘遂
大戟
半夏
附子
卷四 谷部
一、稻类
稻
粳
籼
二、麦类
小麦
大麦
荞麦
三、稷粟类
菰米
黍子
稷
粟
粱
薏苡仁
玉蜀黍
阿芙蓉
罂子粟
蓬草子
稗
四、菽豆类
大豆
赤豆
绿豆
黎豆
豇豆
扁豆
毛豆
豌豆
蚕豆
刀豆
五、腌造类
蘖米
稻蘖
酒曲
附:造酒曲法
粟蘖
陈廪米
六、炊蒸类
饭
粥
粽
糕
蒸饼
寒具
馒头
麻腐
蜂糕
索粉
馄饨
豆腐
粉皮
油堆
七、麻类
胡麻
大麻
卷五 菜部
一、荤辛类
山韭
葱
葱茎白
薤
蒜
山蒜
葫
芸薹
葫葱
山葱
生姜
胡荽
胡萝卜
茼蒿
马蕲
罗勒
白花菜
芹菜
辣米菜
莱菔
芜菁
菘
芥
白芥
韭
二、柔滑类
菠菜
东风菜
荠
繁缕
马齿苋
苦菜
白苣
苜蓿
苋
地瓜
水蕨
鹿藿
薯蓣
山丹
金针菜
油菜
白菜
水苦荬
菁菜
鸡肠草
茅膏菜
灰涤菜
土芋
百合
藕丝菜
桃竹笋
莫菜
黄芽菜
竹笋
菰笋
蕨
蒲公英
翻白草
鸡侯菜
孟狼菜
薇
翘摇
零余子
甘薯
豆芽菜
睡菜
藏菜
蕹菜
莴苣
醍醐菜
芋
草石蚕
萱草
藜
三、瓜菜类
壶卢
瓠和籽
冬瓜
南瓜
胡瓜
丝瓜
苦瓜
茄
越瓜
四、水菜类
鹿角菜
海藻
紫菜
石莼
石花菜
五、食用菌类
赤芝
木耳
天花蕈
舵菜
石耳
青芝
紫芝
葛花菜
鸡菌
地耳
竹蓐
苦竹肉
土菌
蘑菰蕈
杉菌
白芝
灵芝
黄芝
黑芝
香蕈
卷六 果部
一、五果类
李
杏
巴旦杏
梅
栗
枣
红枣
仙枣
榔梅
桃
二、山果类
梨
棠梨
海红
木瓜
山楂
楂子
金橘
柑
橙
杨梅
核桃
樱桃
柚
枸橼
枇杷
银杏
榛
橡实
石榴
橘
林檎
柿
庵罗果
柰
阿月浑子
三、夷果类
荔枝
龙眼
橄榄
庵摩勒
榧实
槟榔
大腹子
椰子
无花果
枳具
马槟榔
桃榔子
桃榔面
海松子
木威子
毗梨勒
五敛子
五子实
无漏子
莎木面
菠萝蜜
卷七 虫部
蜜蜂
大黄蜂
土蜂
蜗牛
蛤蟆
蛙
蟾蜍
蚯蚓
雪蚕
蚕
蛱蝶
青蚨
海参
蜻蛉
蜚蠊
蚱蜢
卷八 鳞部
一、蛇类
蚺蛇
金蛇
乌蛇
水蛇
鳞蛇
白花蛇
蝮蛇
黄颔蛇
二、无鳞鱼类
鳢鱼
鳗鲡鱼
鳝鱼
鲵鱼
河豚
海豚鱼
比目鱼
鲛鱼
乌贼鱼
章鱼
鲍鱼
海虾
水母
泥鳅
黄鱼
人鱼
海鹞鱼
文鳐鱼
虾
三、有鳞鱼类
鲤鱼
鳟鱼
鳙鱼
鲢鱼
鲻鱼
嘉鱼
金鱼
青鱼
鲚鱼
鲂鱼
石斑鱼
鲩鱼
鲫鱼
鳜鱼
鲙残鱼
鲦鱼
鲨鱼
鲈鱼
鲳鱼
竹鱼
白鱼
鲥鱼
石首鱼
卷九 介部
水龟
绿毛龟
秦龟
灵龟
能鳖
鳖
鼋
蟹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太极”是我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万物的本原。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初传于河南陈家沟的太极拳即依太极图解释拳理,规范拳技。
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了万物,万物中都包含了此理。在太极拳中,表现为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等对立统一的状态。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防身的武术,还是一种高级的运动锻炼形式。太极拳讲究通过“静中求动”,达到静中有动,即身体处于相对静止,要求意气周流,呈外静内动之象,具体体现于练拳的预备势和收势。太极拳还讲究通过“动中求静”,达到动中有静,即肢体运转时,内意要专著守一,内气要平缓如一,出现相对的内静。这就很适合中老年朋友进行健身锻炼。此外,练习太极拳对一些疾病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从中医学来看,它能调和阴阳,疏导气血,通畅经络,充实内脏,从而使“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正气存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起到祛病延年、养生长寿的作用。在骨骼代谢方面,太极拳运动也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逐渐衰老,骨骼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如脊椎骨变得松软,长出许多骨突增生,甚至形成骨刺,严重者形成驼背,导致腰痛等症状。而练习太极拳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太极拳的其他医疗价值,中医和西医都已经给出了很好的评价和肯定。只要经常操练太极拳,坚持运动,就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本书收录了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本书文字简明扼要,图形清晰易懂,图文对应。其中,动作线路图(套路图)既标明了动作名称,又标明了动作编号,易于与文字、图形对照;同时,还有练拳释疑、武当太极拳功架歌诀和太极拳散手秘诀等,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因此,我们相信,这本书能够得到更多新老读者的欢迎。
本书虽经我们反复审校,但书中不尽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正。
【目录】
**篇 太极拳综述
一、太极拳的起源及流派
二、太极拳名人轶事
三、学太极拳前的准备
四、太极拳的医疗保健作用
第二篇 太极拳操练须知
一、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姿势 的要求
二、怎样静心松身和行气用意
三、关于开合与呼吸
四、关于练与养的问题
第三篇 太极拳练功心法歌诀
一、太极拳歌诀
二、太极拳三步法歌诀
第四篇 简化太极拳
一、动作名称
二、简化太极拳的套路介绍
**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第五篇 二十四式太极拳
一、主要动作的基本要求
(一)主要手型、手法
(二)主要步型、步法
二、动作名称
三、练法图解
(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式
(三)白鹤亮翅式
(四)左右搂膝拗步式
(五)手挥琵琶式
(六)左右倒卷肱式
(七)左揽雀尾式
(八)右揽雀尾式
(九)单鞭势式
(十)云手式
(十一)单鞭势式
(十二)高探马式
(十三)右蹬脚式
(十四)双峰贯耳式
(十五)转身左蹬脚式
(十六)左下势独立式
(十七)右下势独立式
(十八)左右穿梭式
(十九)海底针式
(二十)闪通臂式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式
(二十二)如封似闭式
(二十三)十字手式
(二十四)收势
第六篇 四十二式太极拳
一、动作名称
二、练法图解
(一)起势
(二)右揽雀尾式
(三)左单鞭式
(四)提手式
(五)白鹤亮翅式
(六)搂膝拗步式(二式)
(七)撇身捶式
(八)捋挤势式(二式)
(九)进步搬拦捶式
(十)如封似闭式
(十一)开合手式
(十二)右单鞭式
(十三)肘底捶式
(十四)转身推掌式(二式)
(十五)玉女穿梭式(二式)
(十六)右左蹬脚式
(十七)掩手肱捶式
(十八)野马分鬃式(二式)
(十九)云手式(三式)
(二十)独立打虎式
(二十一)右分脚式
(二十二)双峰贯耳式
(二十三)左分脚式
(二十四)转身拍脚式
(二十五)进步栽捶式
(二十六)斜飞势式
(二十七)单鞭下势式
(二十八)金鸡独立式(二式)
(二十九)退步穿掌式
(三十)虚步压掌式
(三十一)独立托掌式
(三十二)马步靠式
(三十三)转身大捋式
(三十四)歇步擒打式
(三十五)穿掌下势式
(三十六)上步七星式
(三十七)退步跨虎式
(三十八)转身摆莲式
(三十九)弯弓射虎式
(四十)左揽雀尾式
(四十一)十字手式
(四十二)收势
第七篇 四十八式太极拳
一、动作名称
二、练法图解
(一)起势
(二)白鹤亮翅式
(三)左搂膝拗步式
(四)左单鞭势式
(五)左琵琶式
(六)捋挤式(三式)
(七)左搬拦捶式
(八)左掤捋挤按式
(九)斜身靠式
(十)肘底捶式
(十一)倒卷肱式(四式)
(十二)转身推掌式(四式)
(十三)右琵琶式
(十四)搂膝栽捶式
(十五)白蛇吐信式(二式)
(十六)拍脚伏虎式(二式)
(十七)左撇身捶式
(十八)穿拳下势式
(十九)独立撑掌式(二式)
(二十)右单鞭势式
(二十一)右云手式(三式)
(二十二)右左分鬃式
(二十三)高探马式
(二十四)右蹬脚式
(二十五)双峰贯耳式
(二十六)左蹬脚式
(二十七)掩手撩拳式
(二十八)海底针式
(二十九)闪通臂式
(三十)右左分脚式
(三十一)搂膝拗步式(二式)
(三十二)上步擒打式
(三十三)如封似闭式
(三十四)左云手式(三式)
(三十五)右撇身捶式
(三十六)左右穿梭式
(三十七)退步穿掌式
(三十八)虚步压掌式
(三十九)独立托掌式
(四十)马步靠式
(四十一)转身大捋式
(四十二)撩掌下势式
(四十三)上步七星式
(四十四)独立跨虎式
(四十五)转身摆莲式
(四十六)弯弓射虎式
(四十七)右搬拦捶式
(四十八)右掤捋挤按式
(四十九)十字手式
(五十)收势
第八篇 八十八式太极拳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图解
(一)预备式
(二)起势
(三)揽雀尾式
(四)单鞭势式
(五)提手式
(六)白鹤亮翅式
(七)左搂膝拗步式
(八)手挥琵琶式
(九)左右搂膝拗步式
(十)手挥琵琶式
(十一)进步搬拦捶式
(十二)如封似闭式
(十三)十字手式
(十四)抱虎归山式
(十五)斜揽雀尾式
(十六)肘底看捶式
(十七)左右倒卷肱式
(十八)斜飞势式
(十九)提手式
(二十)白鹤亮翅式
(二十一)左搂膝拗步式
(二十二)海底针式
(二十三)闪通臂式
(二十四)转身撇身捶式
(二十五)进步搬拦捶式
(二十六)上步揽雀尾式
(二十七)单鞭势式
(二十八)云手式
(二十九)单鞭势式
(三十)高探马式
(三十一)右分脚式
(三十二)左分脚式
(三十三)转身左蹬脚式
(三十四)左右搂膝拗步式
(三十五)进步栽捶式
(三十六)翻身白蛇吐信式
(三十七)进步搬拦捶式
(三十八)右蹬脚式
(三十九)左披身伏虎式
(四十)右披身伏虎式
(四十一)回身右蹬脚式
(四十二)双峰贯耳式
(四十三)左蹬脚式
(四十四)转身右蹬脚式
(四十五)进步搬拦捶式
(四十六)如封似闭式
(四十七)十字手式
(四十八)抱虎归山式
(四十九)斜揽雀尾式
(五十)横单鞭式
(五十一)左右野马分鬃式
(五十二)进步揽雀尾式
(五十三)单鞭势式
(五十四)左右穿梭式(面向四斜角)
(五十五)进步揽雀尾式
(五十六)单鞭势式
(五十七)云手式和(五十八)单鞭势式
(五十九)下势式
(六十)左右金鸡独立式
(六十一)左右倒卷肱式
(六十二)斜飞势式
(六十三)提手式
(六十四)白鹤亮翅式
(六十五)左搂膝拗步式
(六十六)海底针式
(六十七)闪通臂式
(六十八)转身撇身捶式
(六十九)斜飞势式
(七十)上步揽雀尾式
(七十一)单鞭势式
(七十二)云手式
(七十三)单鞭势式
(七十四)高探马式
(七十五)左穿掌式
(七十六)转身十字蹬脚式
(七十七)搂膝打捶式
(七十八)上步揽雀尾式
(七十九)单鞭势式
(八十)下势式
(八十一)上步七星式
(八十二)退步跨虎式
(八十三)转身摆莲脚式
(八十四)弯弓射虎式
(八十五)进步搬拦捶式
(八十六)如封似闭式
(八十七)十字手式
(八十八)收势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单方、偏方疗病是伟大的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小偏方治大病”之说,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
单方、偏方指药味不多,但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例如,治风湿性关节炎,用雪莲花浸入黄酒数日后饮用,可达到温中散寒、活血通络、祛湿消炎的理想疗效等单方和偏方。正因为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使得许多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辛勤不倦,遍收古今、广采博引、集腋成裘,荟以成集,为本已浩瀚如海的中医文献添砖加瓦。笔者研习中医多年,独爱单方、偏方,本着“撷取精华、重在实效”的原则编撰成书。本书的特点如下:
1.此书共分九章,包括常见急症、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美容科和长寿滋补食谱。
2.书中共收集1000多味方剂,多数方剂下皆分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来源等几项内容。
3.对一些单方、偏方的特殊用法、注意事项均在“注”中做了说明。
4.诸药方富实践之经验、寓医理于其中,通俗易懂、方微药简、广泛易行。
本书仅为抛砖引玉之作,希望藉此引起医界同仁的重视,共同发掘、继承、光大中医之单方偏方。由于笔者学识浅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行家里手不吝垂教斧正!
【目录】
常见急症
外感高热
卒中
胸痹
咳血
吐血
尿血
便血
急性阑尾炎
肠梗阻
内 科
感冒
咳嗽
支气管哮喘
肺脓疡
大叶性肺炎
肺结核
腹泻
痢疾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胃痛
呕吐
噎膈
呃逆
腹痛
胃下垂
便秘
病毒性肝炎
积聚
臌胀
脱肛
心悸
失眠
癫狂
自汗
盗汗
眩晕
头痛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高血压病
腰痛
水肿
癃闭
淋症
遗精
阳痿
精液异常症
虚劳
痹症
坐骨神经痛
痛风
红斑性肢痛症
糖尿病
肥胖症
蛔虫病
绦虫病
癌痛
外 科
疖
痈
疽
疔疮
丹毒
压疮
痔疮
瘿病
瘰疬
乳痈
乳癖
胆囊炎
胆石症
尿石症
前列腺炎
疝气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肩周炎
颈椎病
化脓性骨髓炎
骨折
骨质增生
烧烫伤
妇 科
痛经
闭经
月经不调
带下症
子宫脱垂
阴痒
妊娠恶阻
崩漏
流产
更年期综合征
不孕症
子宫肌瘤
儿 科
发热
感冒
痄腮
乳蛾
喉痹
白喉
麻疹
水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肺炎
咳嗽
顿咳
哮喘
鹅口疮
厌食
腹痛
泄泻
痢疾
积滞
疳积
惊风
夜啼
痫症
遗尿
蛔虫病
蛲虫病
皮肤科及其他疾病
荨麻疹
湿疹
银屑病
斑秃
足癣
皮肤瘙痒症
带状疱疹
白癜风
黄褐斑
疣
神经性皮炎
毛囊炎
手足皲裂
腋臭
鱼鳞病
冻疮
疥疮
粉刺
黄水疮
梅毒
五官科
针眼
急性结膜炎
聚星障
角膜溃疡
急性鼻炎
慢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变态反应性鼻炎
鼻窦炎
鼻息肉
鼻衄
耳鸣、耳聋
脓耳
急性喉炎
慢性喉炎
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
喉痈
白喉
口疮
牙痛
美容科
减肥轻身
粉刺
肤生赘物
祛斑洁面
赤鼻白瘢
美泽容颜
乌须美发
爽口香身
长寿滋补食谱
补阴
补阳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书。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代王冰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崧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它的核心思想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条道路。
《黄帝内经》是**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哲学、历史学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目录】
素问篇
素问译注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素问译注卷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素问译注卷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素问译注卷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素问译注卷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素问译注卷六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素问译注卷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素问译注卷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素问译注卷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素问译注卷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素问译注卷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素问译注卷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灵枢篇
灵枢译注卷一
九针十二原篇**
本输篇第二
小针解篇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
灵枢译注卷二
根结篇第五
寿夭刚柔篇第六
官针篇第七
本神篇第八
终始篇第九
灵枢译注卷三
经脉篇第十
经别篇第十一
经水篇第十二
灵枢译注卷四
经筋篇第十三
骨度篇第十四
五十营篇第十五
营气篇第十六
脉度篇第十七
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四时气篇第十九
灵枢译注卷五
五邪篇第二十
寒热病篇第二十一
癫狂篇第二十二
热病篇第二十三
厥病篇第二十四
病本篇第二十五
杂病篇第二十六
周痹篇第二十七
口问篇第二十八
灵枢译注卷六
师传篇第二十九
决气篇第三十
肠胃篇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篇第三十二
海论篇第三十三
五乱篇第三十四
胀论篇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篇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篇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篇第三十八
血络论篇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篇第四十
灵枢译注卷七
阴阳系日月篇第四十一
病传篇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篇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第四十四
外揣篇第四十五
五变篇第四十六
本脏篇第四十七
灵枢译注卷八
禁服篇第四十八
五色篇第四十九
论勇篇第五十
背俞篇第五十一
卫气篇第五十二
论痛篇第五十三
天年篇第五十四
逆顺篇第五十五
五味篇第五十六
灵枢译注卷九
水胀篇第五十七
贼风篇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篇第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