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星漳州歌谣精讲
作者: 张嘉星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本书精选约200篇反映漳州歌谣“来龙去脉”和流传广、文学性强的歌谣名篇与儿童谜语,用通俗、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发掘歌谣背后的地方历史故事、民俗文化及其演变信息,展现闽南人下南洋、过台湾之历史印记和世俗生活图景,具有鲜明的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和地方文化色彩。
【目录】
壹
跨越时空寻古谣
一、千古“圣王歌”——全闽歌谣*篇发现记 / 003
(一)全闽歌谣*篇不是福州《月光光》 / 004
(二)“陈家军”与开闽歌谣*篇 / 006
(三)“圣王歌”考析:带血的历史记忆 / 012
二、圣王故里圣王歌——漳泉《排甲子》组歌解读 / 018
(一)漳南《排甲子》歌系:唐代古歌谣 / 018
(二)泉州《V甲子》:“圣王故里”连漳泉 /026
(三)南山、铁塘“瓜子歌”:漳州“圣王歌”的遗绪 / 034
三、成批出家门:“圣王歌系”渡海记 / 041
附:海外其他“圣王歌”系列 /048
贰
漳州《月光光》“歌龄”透视
一、从常衮仿诗的“同龄歌”说开去 / 055
(一)漳州资深通行本《月光光》及其故事传说 / 055
(二)福州民间本、华安本《月光光》:与常诗本比较 / 059
二、明清战事歌谣《月光光》及其历史真实性 / 062
(一)《月光光》及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 062
(二)《月光光》和郑氏家族的故事 / 065
(三)反映社会动荡的《月光光》 / 072
(四)“百变体”《月光光》 /075
(五)读音“百变”的《月光光》 / 085
三、别样风情:《月娘月光光》 /088
叁
“安怎伊甲会唱歌”
一、明戏《桃花搭渡》与漳州古歌谣 / 103
(一)明歌遗响《十二月歌》 /106
(二)明歌遗韵《安怎伊甲会唱歌》 / 110
二、宝船新又新——明清漳州古歌谣一瞥 / 119
(一)《广东通志》中的歌谣与漳州《燕仔飞过墩》 / 119
(二)漳州《好风愿送到西洋》与《顺风相送·航海船歌》 / 125
(三)时代性不明显的明清歌谣 /129
肆
徜徉在歌谣的原野上
一、漳州爱情歌谣鸟瞰 /139
(一)《栗子糕粿大》:漳、厦版“看见她” / 140
(二)《一支雨伞》遮谁身? /145
二、咏唱两可:“重识”闽南语歌谣 / 155
(一)邓丽君:唤醒闽南人母语歌谣“自觉”的巨星 / 156
(二)闽台《天乌乌》的异同:童话诗体 / 163
(三)可咏可唱的《天乌乌》歌仔 / 170
附:赵元任《龙眼倌》记谱 /174
三、童谣与民间游戏 /175
(一)“挨砻”推磨游戏歌 /175
(二)抉择游戏歌 /182
(三)拍手游戏歌 /185
(四)展雨伞游戏歌 /191
(五)捉迷藏游戏歌 /192
(六)《送咾送》游戏歌 /194
(七)《食子仔》游戏歌 /195
(八)表演游戏歌 /197
伍
谣乡谜海采歌记
一、澳角:歌谣之乡识春香 /208
(一)东山“歌后”陈春香及其歌友们 / 209
(二)澳角陈春香的“细囝歌” /213
(三)澳角其他歌友的“细囝歌” / 231
二、残留乡野的儿童谜歌 /245
(一)东山“歌后”及其歌友的“细囝谜” / 246
(二)漳州北郊村民的“囝仔谜猜” / 267
结语 /280
附录一
一、漳州话语音及其例字 /281
(一)声母 /281
(二)韵母 /282
(三)声调 /283
二、本书常用字表 /284
附录二
本书歌谣篇目索引 / 287
【免费在线读】
一、千古“圣王歌”
——全闽歌谣*篇发现记
八闽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歌谣存在着,然而,被记录下来的歌篇,却寥寥无几。以至于民国时期的文史大师顾颉刚,看了厦门谢云声的《闽歌甲集》之后感叹道:
福建的歌谣不载于诗三百篇,不录于汉乐府,不见于宋人所编的乐府诗集,不用说了;就到近代,也因方言的钩輈,交通的艰阻,要看见他们的一首歌还是不容易。所以自从有史以来,福建人唱了三四千年的歌,只同没有唱一样。它们都已随古人而埋葬了。
顾先生说福建歌谣“都已随古人而埋葬了”,是基本符合事实的,不过,*好在这句话的前面再加上一个“大”字,改为“大都已随古人而埋葬了”,会更加客观一些。因为后来民间文学爱好者梳理摸耙地方文史资料,发现有零星几篇歌谣是被“记录在册”了的。所以说,福建人唱了数千年的歌,并没有完全白唱。那么,这些曾经的全闽老歌,*早的一篇是哪篇?在哪里?《福州市志》说,就是福州的《月光光》,并且有根有据。
(一)全闽歌谣*篇不是福州《月光光》
全闽歌谣*篇是不是福州的《月光光》,这话要先从唐中叶的福建文化史说起。
唐代建中元年(780),新一任福建*行政长官“观察使”到任了,他就是著名政治家、诗人常衮(729-785),住在了当时的“省政府大院”——福州西湖畔。每天公事毕,用完晚餐,他喜欢倚着窗观夜景,听民声。这“民声”娓娓动听,是从西湖外渺渺荡荡漫入窗口的当时的民歌,真真叫作男声女乐,此起彼伏。
常长官很是喜爱民间文学,有一天诗兴大发,发动并且亲自带领着一帮部属和士子,到民间去采风。回衙之后,他组织编写了一百首的《竹枝词》诗集一部,还仿作了一篇,就排在《竹枝词》之首,就是福州城鼎鼎有名、流传甚广,被当代人推为全闽歌谣*篇的情歌——下面这篇《月光光》:
月光光,照池塘,
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不得渡,
小妹撑船来问路。
问郎长,问郎短,
问郎一去何时返?
《月光光》从月色下的池塘入笔,写一骑掠过洪塘老渡口,原来是情郎前来告别;船妹急将小船撑了过来,嘘长问短,一往情深。这就是闽东地区广为流传的《月光光》。以唐代常衮曾经倚窗听福州民歌和流存至今的这篇“仿民歌风”竹枝词《月光光》来看,中唐时代的福建地面,确实是有民间歌谣存在的。而这篇竹枝词《月光光》,则是常衮将民间流传的歌谣稍加润色而成的仿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