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4 项 “兰克” 相关结果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作者: (美)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著;严维明,陈邕译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2005
简介: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本书2003年5月在美国出版后,连续数十周高居《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排行榜最前列,荣登亚马逊网站2003年度十大畅销书之列,在年度科学图书排行榜中,本书更是勇夺桂冠。2004年初,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03年度最佳科学著作之一。2004年6月,一举夺得了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图书大奖──安万特(aventis)奖。...
Forbidden science:from ancient technologies to free energy
作者: (美)J. 道格拉斯·凯尼恩(J. Douglas Kenyon)编撰;熊晓霜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简介: 17位另类历史研究领域巨匠的42篇重量级文章 彻底还原了一个失落世界的真相并提供超级证据 -------------------------------------------------------------- 一个伟大的汇编!在回答你所有问题的同时 也让你自己去发现更多 ------------------------------ 向现存文明和技术方面的正统科学理论发出挑战 对伟大的史前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存在提供证据 ------------------------------------------------------------ 《被禁止的历史》旨在向现存文明和技术方面的正统科学理论发出挑战,主要作者几乎都是畅销书作家: 克里斯托弗?邓恩,航天工程师,《吉萨超能装置:古埃及的先进技术》作者; 弗兰克?约瑟夫,《古代美洲杂志》主编,《失落的利莫里亚文明》作者; 威尔?哈特,记者、导演,《人类起源:我们的外星DNA和生命的真实来历》作者; 兰德?弗莱明-阿特,加拿大图书馆馆长,《当天空坠落:亚特兰蒂斯探秘》作者; 罗伯特?肖赫博士,波士顿大学教授,《金字塔建造者的旅程》作者; 戴维?萨缪尔?刘易斯,《蒙大纳拓荒者》主编,《古代印度灾变之谜》作者; …… 这17位另类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关键人物为本书贡献了42篇重量级文章。他们介绍了迄今为止历史上所出现的关于人类文明的起源、灾变以及古代技术等问题,对伟大的史前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存在提供证据,同时还对一个失落的世界文化源头进行了描述。 本书包涵的主题有:1、生命从何而来:进化论和神创论;2、灾变论:大洪水、冰河世纪与行星轨道的变异;3、现存文明的起源:印度、埃及、玛雅……的真实源头;4、消失的文明:亚特兰蒂斯与利莫里亚;5、史前的先进科技:金字塔、宇宙能与银河系天文学;6、外星人对地球文明的干预。 除此之外,在众多精心收集的材料中,凯尼恩还选取了撒迦利亚?西琴(《地球编年史》作者)、保罗?拉?维奥莱特博士(《反重力推进器之谜:特斯拉、飞碟与机密航天技术》作者)、约翰?米歇尔(《天堂的尺寸:神圣几何学与地球上的天理》作者)和约翰?安东尼?韦斯特(《空中之蛇:古埃及高级智慧》作者)等在这些领域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对比和补充。 ============================================ 媒体名人推荐 ----------------- ……关于史前文明其及先进技术存在的令人信服的论据,以及对失落的世界文化源头的追寻。 SirReadaLot.org网站书评 这些著名人物在本书中所作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古埃及法老拥有出奇复杂的技术,并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样一种可能:一次全球性的灾难可能已经改变了文明的进程……这本高明的书质疑了官方提供的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记录,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回顾人类古老的过去。 弗兰克?约瑟夫(Frank Joseph),《古代美国》(Ancient American)杂志 这是一个伟大的汇编……在回答你所有问题的同时,也让你自己去发现更多。 Ladyfogg网站书评 这些关键人物周详而精心的研究,以无可挑剔的短文的形式,呈现出“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向何处去?”这样一种广阔的课题情境。我们很高兴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这些顶尖的神秘主义者、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有什么最新的发现或发明。 CurledUp.com网站书评 史前的高技术、创造与进化或外星人对地球文明的干预……《被禁止的历史》显示出为什么这些精良的研究如此难以被正统学术界所接受。新的思想对学术既得利益者的威胁使后者不愿意对世界持有更加理性的看法。本书将冲击那些僵化的头脑。 诺哈夏?坡(Rahasya Poe),《莲花指南》杂志(Lotus Guide) 保密和禁忌必须结束,因为挑战根深蒂固的、过时的世界观是一个文明社会向更高的理想不断发展的基本特征。本书作为一个迄今为止最好的介绍被压制的替代历史的权威读本,对提升文明和人性大有裨益。 《书目》杂志(Booklist) 出色的汇编!这是由重要的思想家讨论一些非常关键的问题。42篇文章涵盖了科学和历史领域中最具挑衅性的议题,对读者来说是一次带有冒险意味的密集性阅读,在过瘾之余渴望进入更深的探索。 《科学美国人》读书俱乐部(Scientific American Book Club)
现代科学研究丛书 混沌学引论
作者: (德)舒斯特 著,朱鋐雄,林圭年 译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4-1
简介:混沌学已成为一场迅速发展的运动,这场运动。正在重构科学大厦的基础。人们认为:“20世纪载入科学史册的将只有三件事: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学。”“混沌学已成为物理学在20世纪的第三次伟大革命。”《混沌学引论》系介绍混沌学的世界名著。《混沌学引论》的目的是以物理学家的观点为这一领域提供一本自成体系的入门书。《混沌学引论》的蓝本来自于著名科学家H.G.舒斯特(H.G. Schuster)在法兰克福大学的一系列讲座。像科尔莫哥洛夫熵、奇异吸引子等等新概念或者是像泛函的重正化群这些新技术都是在初级的水平上引入的。《混沌学引论》因而适宜于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而又关心混沌学的广大读者阅读。
Synergetik:Die Lehre Vom Zusammenwirken
作者: (德)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著;凌复华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是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库之一,由德国赫尔曼·哈肯教授著。协同学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新兴的影响最大、普适性最强的横断学科之一。协同学指出:无论什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变化,也不管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是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又协调一致的结果,都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方案和数学模型处理。因此,正如《法兰克福汇报》所言“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不仅是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的一种物理理论,它也是对整个世界进行观察的一种新方法。”
Vision revolution:how the latest research overturns everything we thought we knew about human vision
作者: (美)马克·常逸梓(Mark Changizi)著;王林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2011
简介: 有关人类视觉的崭新观点正在浮出水面……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朝向前方? 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颜色,而多数其他哺乳类动物看不到? 为什么我们会有视错觉? 为什么我们能毫无困难地通过阅读吸收信息? 进化科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马克?常逸梓的石破天惊的发现,正在引 领一场我们对人类视觉理解的大革命。通过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按现有的方 式看世界。常逸梓推翻了现有的观念。为这个古老的问题赋予了全新的答 案。 双眼视觉对我们的灵长类祖先来说非常有益,但是眼睛朝前带来的三 维视野的作用却被夸大了。松鼠的双眼长在两侧,也照样在树枝间跳来跳 去。而很多运动员。包括加入冰球名人堂的弗兰克?麦基只有一只眼。也 取得了很大成就。 提示:我们从一个枝叶非常茂盛的环境中进化而来。 我们可以分辨颜色,这不是因为色觉可以帮助我们的祖先找到成熟的 水果。我们的色觉经过进化变得对特定的一些颜色变化极度敏感。 提示:有色觉的灵长类,比如我们,是仅有的拥有裸露皮肤部位的动 物。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视觉错觉,这不是因为我们视觉系统出了小故障。 视错觉是视觉一种特有属性的结果。 提示:我们能非常有效地抓住向我们飞来的球,反应速度远远超出大 脑处理视觉输入的速度。 我们能迅速通过阅读吸收信息,这不是因为我们进化出了阅读的能力 ;从进化上说,阅读和写作都是最近才产生的。 提示:语言旨在开拓我们在数千万年间不断完善的技能。 在《视觉大革命》中,常逸梓详细阐述了他从具有革新性的现场调查 中得出的结论。并深刻揭示了这些结论蕴含的令人兴奋的含义,这不仅可 以改变我们对人类视觉的看法,还会改变我们与世界的相互作用。 读完《视觉大革命》这本书。你将发现:自己从此拥有了一个全新的 视角。
Taste of mathematics and plausible reasoning
作者: 顾曼生,胡建庭,顾劼惺著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合情推理趣引》内容简介:您知道鲁班、塞乐斯、阿基米德、欧拉、高斯、瓦特、富兰克林、哈雷、费雪……吗?您会观察、实验、类比、联想、归纳、猜想……吗?您掌握怎样学、怎样教、怎样有灵感的诀窍吗?您想发明、发现、创新吗? 《合情推理趣引》将与您一起邀游美丽的数学天地,探索思维的奥秘。打开她吧,她将给您一个“词句华美而不空洞,内容精彩而不落俗”的印象,给您一个“由浅入深,老少皆宜”的全新感觉。
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
作者: 季诚响,肖昱主编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绪论 第1章 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 1.1 测量及其误差 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3 测量的不确定度及其评定 1.4 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1.5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第2章 预备实验 2.1 长度测量 2.2 质量测量 2.3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2.3.1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2.3.2 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 2.4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2.5 用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2.5.1 线式电位差计 2.5.2 用直流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2.6 透镜焦距的测量 第3章 基础实验 3.1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3.2 单双臂电桥 3.3 热敏电阻的特性 3.4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 3.5 示波器的使用 3.6 用霍耳元件测磁场 3.7 等厚干涉实验 3.8 分光计的调整与光栅衍射 3.8.1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3.8.2 测量三棱镜项角 3.8.3 用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的折射率 3.8.4 光栅衍射 3.9 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 3.10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 3.11 计算机模拟法测量 3.11.1 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 3.11.2 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 第4章 近代和综合实验 4.1 全息照相实验 4.2 弗兰克—赫兹实验 4.3 用密立根油滴法测电子电量 4.4 核磁共振实验 4.5 用动态法测量金属杨氏模量 4.6 传感器综合实验 4.6.1 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 4.6.2 直流电桥的应用——电子称实验 4.7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 第5章 设计性实验 5.1 设计性实验基础知识 5.2 全息光栅的制作和光栅常数的测定 5.3 测量液体折射率实验研究 5.4 转速的测定 5.5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和制作 5.6 声光控延时电路 5.7 用超声波测量气体的比热容比 第6章 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方法 6.1 MATLAB简介 6.2 代数插值方法 6.3 曲线拟合方法 6.4 微元分析方法 附录Ⅰ 基本物理常量表 附录Ⅱ 国际单位制简介 附录Ⅲ 历届诺贝尔物理奖一览表 参考文献
物理课程探究性实验
作者: 陈健,朱纯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第一章 力学 实验一 锥体上滚 实验二 弹性碰撞 实验三 离心力 实验四 角动量守恒 实验五 茹科夫斯基转椅 实验六 转动定律 实验七 麦克斯韦滚摆 实验八 科里奥利力 实验九 刚体的进动 实验十 转动液体内部的压强分布 第二章 热学 实验十一 伽耳顿板 实验十二 孔明灯 实验十三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实验十四 红外防盗报警器 实验十五 温差电效应 第三章 电磁学 实验十六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实验十七 静电摆 实验十八 静电风转筒 实验十九 静电植绒 实验二十 静电风吹烛焰 实验二十一 富兰克林轮 实验二十二 静电除尘 实验二十三 静电屏蔽 实验二十四 磁力的作用 实验二十五 安培力 实验二十六 洛仑兹力 实验二十七 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二十八 涡电流 实验二十九 单相旋转磁场 实验三十 互感现象 实验三十一 电磁波的发射、接收与趋肤效应 第四章 振动与波 实验三十二 简谐运动的参考圆表示法 实验三十三 李萨如图 实验三十四 音叉共鸣与拍现象 实验三十五 受迫振动与共振 实验三十六 横波与纵波 实验三十七 声波的波形 实验三十八 水波盘 实验 实验三十九 弦线驻波 实验四十 鱼洗 第五章 光学 实验四十一 魔镜 实验四十二 肥皂膜表面张力与干涉现象 实验四十三 散射光干涉 实验四十四 小孔衍射 实验四十五 光的偏振 实验四十六 光的双折射现象 实验四十七 辉光球 实验四十八 无线光通讯 实验四十九 海市蜃楼 实验五十 视错觉 附录一 开启知识之门传播“智慧之光” 附录二 物理名词中英文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
Mordern physics experiment
作者: 戴道宣,戴乐山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简介:上篇由数据处理及弗兰克一赫兹实验、冉绍尔一汤森效应、磁偏转小型质谱 仪、氢光谱与类氢光谱、塞曼效应、电子自旋共振、核磁共振和NaI(T1)单 晶γ能谱仪八个实验以及五个附录和三个附表组成。每个实验由基础知识、 实验内容、实验报告、实验资料和阅读资料构成。下篇由激光拉曼光谱、吸 收光谱和激光荧光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导纳谱测量半导体量子阱中的量子 限制效应、超导、约瑟夫森效应与超导量子干涉器、脉冲核磁共振、光电子 谱、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卢瑟福背散射分析和质子激发X射线能 谱分析十个实验以及五个附表组成,编排与上篇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增加 了实验提要。 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的能力和良好的实验素质, 并在实验技能方面获得必要的训练。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实验参考书。
大学物理实验.二
作者: 赵改清,黄建军主编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分光计测量最小偏向角、折射率,电位差计,RLC谐振特性的研究,霍尔效应测磁场,电子核质比的测量,金属逸出功的测量,偏振现象的观测与研究,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的测量,弗兰克-赫兹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交流电桥,?
21世纪大学物理实验.下
作者: 朱伯申主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为《21世纪大学物理实验》一书的下册。共安排了17个实验,其中大多数实验是在当代高科技各领域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些新领域和新技术,如高温超导、核磁共振、全息照相、霍尔效应和传感器系列实验等。这些实验将极大地提高学者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者的知识更贴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本书中还同时介绍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史上关键性的实验,如迈克耳逊进干涉仪、氢原子光谱实验、密立根油滴仪和夫兰克-赫兹实验等。这些实验不但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设计精巧,极富创造性。 本书为理工科大学的本科生必修课教材。
大学物理实验
作者: 龚勇清,易江林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7
简介: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的表示 1.1 测量与误差 1.2 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1.3 测量结果及其表示 第二章 有效数字、实验数据的处理 2.1 有效数字 2.2 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 3.1 基本程序 3.2 基本要求 第四章 基础实验 实验一 密度的测定 实验二 转动惯量的测量——三线扭摆法 实验三 用电量热器测液体比热容 实验四 测定杨氏模量 实验五 电阻的测量 实验六 电子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七 用双电桥测低电阻 实验八 用电位差计测温差电偶的电动势 实验九 霍尔效应及应用 实验十 光的干涉 实验十一 分光计的调试及测三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十二 单缝衍射及光强分布 实验十三 光栅衍射 实验十四 光的偏振 第五章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十五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十六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十七 全息照相 实验十八 迈克耳孙干涉仪 实验十九 光速的测量 实验二十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测定 实验二十一 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第六章 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十二 温度标的设计和制作 实验二十三 电表内阻的测量 实验二十四 声速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 运动学综合实验(多普勒效应) 实验二十六 多用表的设计 实验二十七 易溶于水的颗粒状物质的密度测定 实验二十八 用迈克耳孙白光干涉测透明介质薄片的折射率 实验二十九 伏安法测非线性电阻 第七章 仿真和演示实验 实验三十 仿真实验 实验三十一 演示实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2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附录3 常用物理基本常数表 附录4 实验室常用测量仪器 附录5 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附录6 正确使用仪器时绝对误差值△仪 附录7 设计性实验设计方法 附录8 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附录9 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物理实验
作者: 陈玉林,李传起主编
简介:前言 绪论 第1章 测量误差、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 1.1 测量与误差 1.2 不确定度评定与测量结果的表示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1.4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练习题 第2章 物理实验基本知识 2.1 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 2.2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调整与操作技术 2.3 电磁学实验基本知识 2.4 光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3章 预备性实验 实验1 长度测量 实验2 物体密度的测量 实验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4 用自由落体仪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5 欧姆定律的验证及其应用 实验6 学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7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8 验证马吕斯定律 第4章 基础性实验 实验1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2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黏滞系数 实验3 用电流量热器法测定液体的比热 实验4 用电热法测定热功当量 实验5 测定冰的熔解热 实验6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7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8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实验9 用直流电势差计测电动势 实验10 用电势差计与热电偶测温度 实验11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12 等厚干涉及其应用 实验13 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 实验14 用旋光仪测溶液的浓度 第5章 提高性实验 实验1 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2 用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3 驻波法测音叉频率 实验4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5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6 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7 分压电路和制流电路的特性研究 实验8 霍尔效应的研究 实验9 用霍尔效应测磁场 实验10 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 实验11 电子束的电、磁聚焦和电、磁偏转 实验12 交流电桥 实验13 学习灵敏电流计的使用 实验14 R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验15 pn结正向压降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和应用 实验16 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的研究 实验17 用非线性电路研究混沌现象 实验18 硅光电池特性研究 实验19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 实验20 迈克耳孙干涉仪 实验21 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 实验22 光栅衍射 实验23 双棱镜干涉 实验24 照相技术 第6章 近代和综合物理实验 实验1 夫兰克一赫兹实验 实验2 光电效应的研究 实验3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 光速测定 实验5 全息照相 实验6 电子衍射 实验7 变温黏滞系数的研究 实验8 钨的逸出功测定 实验9 超声光栅测声速的研究 …… 第7章 设计性实验 参考文献 附表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作者: 牛爱芹,曹钢,李淑华主编
简介: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和测量误差 第二节 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 第三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四节 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第五节 研究误差分析的意义 练习题 第二章 物理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和实验方法 第一节 力学与热学测量仪器 第二节 电磁学测量仪器 第三节 光学测量仪器 第四节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第三章 基本实验 实验1 长度和物体密度的测量 实验2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实验3 伏安特性的测量 实验4 电势差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5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6 示波器的使用 第四章 基础实验 实验7 气垫导轨实验 实验8 金属弹性模量的测定 实验9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10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11 用霍尔开关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实验12 液体黏滞系数的测定 实验13 用电流量热器法测定液体的比热容 实验14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15 电表的扩程与校准 实验16 直流电桥测电阻 实验17 灵敏电流计的研究 实验18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实验19 用分光计测棱镜折射率 实验20 等厚干涉 实验21 衍射光栅 实验22 双棱镜干涉 实验23 用旋光仪测糖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 第五章 综合应用性实验 实验24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25 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26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实验27 用霍尔元件测磁场 实验28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测定 实验29 交流电桥 实验30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31 声速的测量 实验32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使用 实验33 全息照相 实验34 微波布拉格衍射 实验35 多功能光栅光谱测量与光谱分析 实验36 光纤传输技术实验 第六章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37 弗兰克一赫兹实验 实验38 用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实验39 光拍频法测量光速 实验40 CCD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1 荧光分光光度计实验 实验42 纳米微粒制备技术实验 实验43 核磁共振 实验44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应用和样品分析 实验45 原子力显微镜应用和样品检测 第七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46 简谐振动的研究 实验47 非线性电阻特性的研究 实验48 滑线变阻器特性的研究 实验49 用电势差计校准电表 实验50 用折射极限法测液体的折射率 实验51 光栅特性研究 实验52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八章 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 附录
接力出版社,2005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4-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金城出版社,2011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