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7 项 “刘小枫主编” 相关结果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作者: (德)舍勒 著,刘小枫 主编,林克 等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6-1
简介: 20世纪的德语哲学家中,对现代基督思想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哲人,非舍勒莫属。在现代思想的论域中,舍勒走出了一条超逾教派立场的神学言路,直接把握、描述、阐发基督信仰中的福音原则(即个体性的位格之爱),在上帝论、启示论、基督论、信仰论、教会论诸论域重新确立位格之爱的优先地位,进而重建自然神学,将基督思想的本质质素注入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显明了基督教思想在现代性思想语境中的活力。
同情感与他者
作者: (德)舍勒 著,刘小枫 主编,朱雁冰 等译
简介: 在“本质直观”的天赋上,舍勒独占魁首。根据舍勒的理解,现象学是一种独特的直观行动,把握最原初的实际现象,而非从既有理论引导出来的现象。从基本情感现象学分析出发,舍勒向具体的基本价值感现象推进,分析同情、怨恨、害羞、懊悔、受苦感,恭顺感,广为论者称道,这些分析与他关注的现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失序问题丝丝相扣,让人叹为观止。
Das Buch vom Ich:Christoph Martin Wielands‘Aristipp und einige seiner Zeitgenossen’
作者: (德)利茨玛(Jan Philipp Reemtsma)著;莫光华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维兰德(1733-1813)是德国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作家、批评家,也是古典学家,史称德国小说的鼻祖。维兰德的小说创作带有深刻的思想史意涵,其长篇小说《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篇幅长达千余页,以文学的写作方式来反驳和抵制康德的新形而上学,承接了阿里斯托芬和色诺芬的古典风范。《自我之书:维兰德的《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修订版)》为出身于古典语文学专业的德国批评家、文学史家利茨玛研究《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的专著,其中谈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时德语知识界的一些反应及其思想史背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启蒙时期的一些情况。利茨玛以维兰德的方式来研究维兰德,也就是说,以近乎小说的形式来探讨思想问题,非常好看,读起来很轻松。 《自我之书:维兰德的《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修订版)》是当代德国学者研究康德同时代著名人物维兰德专著。全书从《王制》、政治、哲学、莱怡丝、美学、《会饮》这六章进行了研究。全书由刘小枫主编,莫光华翻译,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思想。
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哲人、诗人论美文选
作者: 刘小枫主编;魏育青等译
出版社:知识出版社,1994
简介:本书是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主要内容:思考篇、观察篇、人物篇、关注篇、案例篇、汇粹篇等组成。
哲学与现象学
作者: (德)舍勒 著,刘小枫 主编,倪梁康 等译
简介: 舍勒思想的确立是受胡塞尔现象学激发而作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此书是与胡塞尔《逻辑研究》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鼎足而立的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实际构成了从《逻辑研究》到《存在与时间》的思想轨迹。针对康德之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认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不同于胡塞尔,舍勒强调,现象学是实事的现象学,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伦理现象。
修昔底德的修辞政治
作者: 魏朝勇著
简介:修昔底德的《战争志》通过考察伯罗奔半岛战争而洞察了人类政治事务的本质,堪称永世瑰宝。然而,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霜,修昔底德的身位依然扑朔迷离;在诗与哲学之间,修昔底德依旧让后人聚讼纷纭。果真是古事茫昧无稽?我们只知道,修昔底德示意自己不是“诗人”也不是“编年史家”,惟独对“哲人”保持了沉默:修昔底德式“政治生活”昭示着柏拉图式“哲学生活”的踵蹑而至…… 修昔底德的《战争志》记录到伯罗奔半岛战争第21年就戛然而止。“忾我寤叹,念彼周京”——修昔底德不忍亲笔呈现母邦雅典帝国最后的命运。这种“未完成”只能留待“未来”的人们去冥想:究竟何为帝国的本性?帝国兴废荣枯的命运究竟仅承于“神圣”的正义,还是肇基于“自然”的必然…… 本书系甘阳、刘小枫主编之“政治哲学文库”丛书中的一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著作,不仅是古希腊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同时修昔底德洗练有力的文风也使得该书成为一本古典文学名著。本书是国内学者运用古典学、文献学对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行的部分翻译与详细注疏。作者精通古希腊文,系中山大学双博士,师从刘小枫先生,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对古典学、古希腊哲学有较深的造诣。 本书是内学术界从希腊文原文注疏修昔底德著作的第一次尝试,观点新颖、在充分地阅读国内外有关修昔底德著作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观点进行了翔实的论证。 本书将有力地推动国内古典学研究的发展,提高人们对修昔底德史书的兴趣,也将促进一般读者对古希腊历史与政治的深入了解。
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
作者: 程志敏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5,2006印)
简介:政治哲学是一种超学科的学问。它的论题范围既涉及道德、法律、宗教、习俗以致社群、民族、国家及其经济分配方式,又涉及性别、友谊、婚姻、家庭、养育、教育以至文学艺术等表现方式,因此政治哲学具有不受现代学术分工所牢笼的特性。说到底,政治哲学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之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的集中表达。置身于二十一世纪开端的中国学人正在萌发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这必将首先体现为政治哲学的叩问。这套“政治哲学文库”将以平实的学风为我国的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一个起点,推动中国政治哲学逐渐成熟。 本书是由甘阳、刘小枫主编的“政治哲学文库”第一批之一种。本书作者选择了文学和古典政治哲学的方向,以求更加全面地构建柏拉图思想的本来面目,虽然文学和古典政治哲学的维度不是唯一可能的解读方式,但它无疑却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方式,至少是一个本不应该忘记的重要面。
二十世纪西方社会理论文选
作者: 苏国勋, 刘小枫主编
出版社:
简介:此文选主要取材于苏国勋先生主持的《国外社会学》以及《哲学译丛》和其他学刊选取一些篇目,并新组译了若干文献,主要包含了一些西方社会理论大家的作品,主要是晚近欧美社会理论学者陈述、分析、反思这一现代的“绝对知识”(即社会理论)形态的文章,共分四大部分(四卷):卷一,社会理论的开端和终结;卷二,社会理论的诸理论;卷三,社会理论的知识学建构;卷四,社会理论的政治分化。 社会科学是现代以降才形成的,如今虽与所谓“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三分学术天下,在文教制度和政制层面所占据的实际位置要显赫得多。社会科学通常指关涉“社会”的各门具体学科的总称,社会理论不直接就等于社会科学,而是这些门类繁多的具体学科知识的理论基础。社会理论家的身份有点像古希腊的“诗人”、中古的“神学家”、近代的“形而上学家”,他们无下企图总揽全局地提供可施教化的“绝对知识”。
汉语基督教文化理论系列
作者: 刘小枫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简介:
基督教学术译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
作者: 刘小枫 主编;冯庆、朱琦 等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5-1
简介:20世纪末期,西方学界曾发生过两场涉及西方古典文史的论争:一次关于古希腊修辞学,一次关于古典隐微论。这两场论争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却牵涉相通的问题——即公共言辞、公民教育与民主政制的关系。《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选编了古人论述修辞学、民主政制、隐微写作等主题的论文七篇,连同作为附录的论文两篇,共同构成这本《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与如今语言学意义上的修辞学不同,古希腊的修辞学实际上是因应民主政制而出现的一种政治理论。
简介:社会科学是现代以降才形成的,如今虽与所谓“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三分学术分天丰,在文教制度和政制层面所占据的实际位置要显赫得多。社会科学通常指关涉“社会”的各门具体学科的总称,社会理论不直接就等于社会科学,而是这些门类繁多的具体学科知识的理论基础。社会理论家的身份有点像古希腊的“诗人”中古的“神学家”、近代的“形而上学家”,他们无不企图总揽全局地提供可施教化的“绝对知识”。 认清西学面目乃晚清以来中国学人没法摆脱的历史任务,选编这个文选便是我们承继前贤未竟前业的一点努力。文选包含一些社会理论大家的作品,但主要是晚近欧美社会理论学学者陈述、分析、反思这一现代的“绝对知识”形态的文章,共分四大部分: 卷一,社会理论的开端和终结 卷二,社会理论的诸理论 卷三,社会理论的知识学建构 卷四,社会理论的政治分化
Christian culture review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简介:本书收录的论文有:《祈求与上帝的应答》、《基督教在第三个千年里可以为亚洲》、《人道主义与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嬗变》、《基督教与科学之关系的三种解释》等。
简介: 片断: 现代语境中的汉语基督神学① 按现代学的认知原则,对现代现象的知识学反省当首先 把政治-经济域(现代化论域)、个体-群体社会域(现代性论 域)和个体言述思想域(现代主义论域)作分析性的界分,以便 确定现代学诸问题的实在位置。②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截然不 相干地审理上述三个基本论域。本文将从现代学视域讨论汉 语神学,论域定位在现代性问题上,在实际的讨论中,会相关 地涉及现代化论域和现代主义论域,因为,无论把现代汉语基 督神学作为学科,还是作为思想来讨论,都会涉及到其社会 历史的实在性结构,涉及到议语思想者在现代语境中的个体 性言述。 在我看来,汉语基督神学在明代已经出现,中国士大夫中 的第一批基督徒(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在汉语思想的织 体中承纳了基督信理,并与儒、佛思想展开思想辨难。①本文 的课题是,考察百年来汉语基督神学问题在现代性语境中的 位移,具体展开有两个方向:(1)在百年来中国社会形态的转 型、尤其近15年来汉语世界的政治结构的变迁(现代化过程) 中,中国基督教会的社会-政治处境及其问题;(2)在百年来汉 语学术形态来的转型、尤其近15年不汉语世界的思想文化变 迁(现代性生成)中,汉语基督神学的思想-文化处境及其问 题。在此分析基础之上,本文将探讨发展汉语基督神学的若干 构想。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基督教 与民族国家的紧张 讨论现代化论域中的问题,可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切入点, 例如关注科层制的形成、工业化过程或大众社会的政治机制 等。②就本文的论题而言,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的生成及其 冲突,会得到首要的关注,因为它构成了中国基督教的现代语 境的实在基础。
华夏文化与基督文化相遇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5
西方思想家研究系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6-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知识出版社,1994
华夏出版社,2005,2006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5-1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