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6SIGMA Basic Training Kit
作者: (美)朱兰研究院著;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译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简介:总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院士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刘源张
美国人喜欢不断地创新,而6SIGMA正是美国人在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基础上“创新”带来的产物。朱兰、费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进行策划。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业实现了全面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技术,特别是“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检查单”、“散布图”、“排列图”、“控制图”、等被称为“老七种”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顾客要求不断变化,美国人又把TQC发展到TQM。
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竟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打造与重级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但是,时代在发展和科技在进步,原来以百分比来评价质量的标准已经不能完全反映质量要求。质量管理需要一种新的理念和更有号召力的质量改进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6SIGMA应运而生。
6SIGMA最初的含义建立在统计学中最常见的正态分布基础上。它考虑了1.5倍的漂移,这样,落在6SIGMA外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三点四,即3.4ppm。一百万次出差错的机会中,只有3.4次发生的可能,其实质就是不要做错,建立做任何事一开始就要成功的理念。
6SIGMA开始主要针对制造业,通过数据收集、研究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分析它可能产生的缺陷数。以后逐渐发展到其它所有的过程,包括服务业。
虽然6SIGMA是新诞生的一种理论,但其中的很多方法原先就有,只是给予了新的内涵并加以实践。6SIGMA注意发现潜在、隐藏的问题,它不是事后发现问题,再采取措施;而是去寻找潜在、可能的问题,预先处理,不给它发生的机会。
企业推行6SIGMA,首先要说服领导。只有领导支持,搞6SIGMA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对领导的培训不是要他们掌握6SIGMA理论与方法,而是让他们明白6SIGMA能带给企业的好处,以及企业推行6SIGMA的必要性。6SIGMA中十分重视统计方法,但是统计方法不是6SIGMA的全部。6SIGMA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得到一个最终的统计数据。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另外,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注意能简则简。如果一个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就能解决,就不要复杂化。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在1998年开始学习、跟踪和研究6SIGMA理论和应用,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一套既符合6SIGMA管理要求,又适合国内企业实际的6SIGMA培训教材,并通过对十多个企业的咨询指导,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行6SIGMA管理,组织编写和翻译这样一套《6SIGMA宝典》,希望6SIGMA研究和实践能够继续加强和推广,摸索出结合中国实际的6SIGMA管理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