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risk of Chinese macroeconomic operation.2007
作者: 唐海燕主编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简介: 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作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于2006年2月专门成立的专业开放性科研机构,它旨在推动中国风险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咨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研究院成立以来,将研究的重点定位在中国国民经济运行风险管理研究、行业风险管理研究和微观经济风险管理研究等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初步建立了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并积累了一定的风险管理理论素材和实务经验。
《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研究报告(2007)》(以下简称本报告)是研究院出版的第一份专业性风险研究报告,旨在识别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风险,以及不同风险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对相关风险的影响后果及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初步判断。事实上,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和风险管理组织提出了不同的框架,广泛涉及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灾害风险等;而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报告的使用者树立基本的风险意识,从而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具体而言,本报告希望在以下方面为使用者提供帮助:
·了解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运作风险,包括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及企业日常经营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
·更早地意识风险,防患于未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某种意义上说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将风险事项与决策者的风险容忍度相协调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防患于未然比亡羊补牢要好得多。
·在风险计量的基础上,计划和执行有关的措施,以更好地应对风险。风险计量的方法很多,管理措施也各不相同,决策者在面临不同的风险要素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其更好地面对和减轻风险,并努力抓住风险事项可能带来的机会。
为顺利完成本报告,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组织了两个团队:其一是通过开放课题招标,将国内有志于研究风险管理理论和实务的专家通过具体风险管理项目的形式组织起来,对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要素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述;其二是整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一批教授、博士组成不同的项目组,在借鉴、学习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上,对2006~2007年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具体风险主题,如通货膨胀、就业、人民币汇率波动、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税收政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两个团队的参与者都是风险领域的开拓者和探索者,研究的主题大到宏观政策,小到微观主体,研究结论对报告使用者了解中国经济运行风险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报告采用总、分报告的模式,对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作了基本的判断,并对2008年的可能风险因素作出初步预测。总报告在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局限的基础上,立足于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运作的多个分报告,对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分布、计量、基本判断和预测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报告则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预测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城镇就业、税收政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能源安全、外汇储备等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因素以及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审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影响等微观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从研究团队的组建、研究工作的开展,到最终成果的形成,本报告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国理论界出版的第一份风险研究报告,尽管研究的风险主题未能涵盖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风险,但所识别的风险集中于国家经济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媒体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可以说既关乎国计,又影响民生。不同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努力使收集的信息全面、使用的模型恰当、计量的结果准确,为报告使用者认识风险、了解风险、计量风险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我们认为本报告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并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当然,作为对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管理研究的初步探索,本报告尚存在一定不足,如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我们仅仅关注中国经济运行风险,对自然灾害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没有涉及;即使是研究经济运行风险,在确定具体的研究主题时,我们也仅仅选择了其中一部分的对象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一些比较热点的、引起广泛关注的风险,如资产价格上涨、投资增长过快、结构调整滞后等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在风险计量模型的选择、风险结果的描述等方面还缺乏一个整体的、有说服力的理论框架加以指导;在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风险管理措施的针对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我们热切盼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更期待本报告的出版能够为经济运行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管理方面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为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