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3 项 “塞尔登” 相关结果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
作者: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5年10月
简介:本书是知名海外汉学家卜正民最新力作,2014年《经济学人》推荐图书。一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中国航海图:它凝聚着明代中国制图技法不为人知的精华,却流落他乡而长久被人忽视和遗忘。2009年,这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这幅地图被人们遗忘在图书馆浩瀚的文献中近几个世纪,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制图专家,都未曾见过这样的一幅地图。它偏离了中国古代的制图传统,以至于专家们宣称这幅地图是伪造之物,尽管根据记录显示这幅地图确实是于1659年被辗转送到牛津的。这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珍贵文物由此成为待解之谜。究竟是谁绘制了这样一幅地图?它又是怎样远渡重洋,并在数百前被西方人解读的?卜正民通过大胆的猜想与详尽的考证,为我们揭示出藏在这幅地图的惊人秘密。本书以一幅沉睡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古代中国地图为引子,从历史、地理、文字、法律和科学技术的角度,描述了400年前东亚地区海上贸易的盛况,以及其留给后世的深远影响和未解之谜。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为中国航海史留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然而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与开拓却没有就此结束。四百年前,明代中国对世界的了解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想象;四百年后,我们又应该怎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Cricket in times square
作者: (美)乔治·塞尔登[著];(美)盖斯·威廉姆斯插画;傅湘雯译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
简介:柴斯特,一只出生在康涅狄克州草原的蟋蟀,因为贪吃,被意外带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站。乡下来的小蟋蟀第一次出远门,就来到了全世界最繁华的地方。在这个全然陌生的世界,他幸运地被一个好心的男孩,报摊老板的儿子玛利欧收养,并与两个地铁站里的老住户——亨利猫和塔克鼠成为了好朋友。 柴斯特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他“演奏”的美妙音乐,打动了听过的每个人,成为了纽约最受瞩目的明星,改变了玛利欧一家人贫穷的生活。令人意外的是,柴斯特收获了那么多的掌声和鲜花,依旧念念不忘家乡的自由生活,于是他告别了朋友们,踏上了回家之路。 海报
Crieket in times square
作者: (美)乔治·塞尔登(George Selden)著;(美)盖斯·威廉姆斯(Garth Williams)绘;傅湘雯译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2010
简介:蟋蟀柴斯特从没想过离开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可它却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时代广场的地铁站。在人情冷漠的纽约,幸运的柴斯特遇到了聪明又略带市侩的塔克老鼠和忠诚、憨厚的亨利猫,还遇到了爱它的主人——男孩玛利欧。蟋蟀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诚友情,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自己还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然而功成名就后的柴斯特却满心失落,思念起乡下自由自在的安静生活来。在朋友们的理解和帮助下,它终于回到了自己深爱的故事。 这个写于20世纪60年代的童话故事感动了全世界,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成为充满友爱与温情的经典之作。本书荣获1961后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The theory of criticism: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
作者: (英)拉曼·塞尔登(Raman Selden)编;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简介:本书五编中每编都对文学及其背景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 文学指向或者说对应于某些文本外的现实吗?文学所追求的是什么类型的“真实”? 2 作者或读者的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可以对文学文本的生产作出贡献? 3 文本在何种程度上是“自主的”?文本的形式和结构特性是什么?一个文本的结构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4 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吗?我们能够认识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地理及其他历史过程决定或制约着文学文本的生产吗? 5 文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经验的形式吗?作者的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清晰的或无意识的)决定他们的创作本质吗?
作者: (美)乔治·塞尔登著;(美)盖斯·威廉姆斯绘;傅湘雯译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2011
简介: 蟋蟀柴斯特从没想过离开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 可它却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 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 ——时代广场的地铁站。 在人情冷漠的纽约, 幸运的柴斯特遇到了聪明又略带市侩的塔克老鼠 和忠诚、憨厚的亨利猫, 还遇到了爱它的主人 ——男孩玛利欧。 蟋蟀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挚友情, 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 自己也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 然?功成名就后的柴斯特却满心失落, 思念起乡下自由自在的安静生活来。 在朋友们的理解和帮助下, 它终于回到了自己深爱的故乡。 这个写于20世纪60年代的童话故事感动了全世界, 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 成为充满友爱与温情的经典之作。
时代广场的蟋蟀 麦克米伦世纪大奖小说典藏本
作者: [美] 乔治塞尔登 文 [美]盖斯威廉姆斯 插画 傅湘雯 译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5年8月
简介:柴斯特,一只出生在康涅狄克州草原的蟋蟀,因为贪吃,被意外带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站。乡下来的小蟋蟀第一次出远门,就来到了全世界最繁华的地方。在这个全然陌生的世界,他幸运地被一个好心的男孩,报摊老板的儿子玛利欧收养,并与两个地铁站里的老住户——亨利猫和塔克鼠成为了好朋友。柴斯特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他“演奏”的美妙音乐,打动了听过的每个人,成为了纽约最受瞩目的明星,改变了玛利欧一家人贫穷的生活。令人意外的是,柴斯特收获了那么多的掌声和鲜花,依旧念念不忘家乡的自由生活,于是他告别了朋友们,踏上了回家之路。
Tucker’s countryside
作者: (美)乔治·塞尔登著;(美)盖斯·威廉姆斯绘;袁颖译
简介: 蟋蟀柴斯特放弃了在时代广场声名显赫的生活,回到了郊外的草原。 可不久之后,郊外也要被人类开发建设起来了,住在这里的小动物们将失 去他们的家园。于是,柴斯特邀请在大城市里见过大世面的塔克老鼠和亨 利猫来郊外,请他们出谋划策,拯救草原。和喧嚣杂乱的都市相比,郊外 的一切是那样的清新和恬静。怎样才能保护这自然的美景呢?塔克老鼠最 终想出了一条妙计,整个草原的小动物们立刻行动起来,投入这让人兴奋 的妙计实施中去…… 乔治?赛尔登编著的《塔克的郊外(升级版国际大奖小说)》荣获美国 学校图书馆推荐年度最佳读物。
China, East Asia and the global economy:region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作者: (日)滨下武志著;(日)顾琳(Linda Grove),(美)马克·塞尔登(Mark Selden)英文版编者;王玉茹,赵劲松,张玮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介: 滨下武志,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他开创了一个中国、东亚和 世界的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带着批判的思想重读亚洲经济史,用“历史 解释”的方法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和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 ,在东亚区域秩序的背景中,继而在欧洲美洲亚洲贸易和金融秩序更大的 框架内,重新诠释了中国的位置。这个经过长期的孕育而形成的框架,有 助于理解世界市场的状态。他的研究已在日本、中国和国际学术界激起层 层涟漪。 本书可谓汇聚了滨下武志教授亚洲贸易方面的主要成果,围绕中国和 亚洲纳入世界经济探讨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包括从海洋的视角透视中国 、亚洲和世界经济,亚洲的内部贸易,中国的国家财政和朝贡贸易体系, 银行和金融,海关等等。
Psychology of the stock market
作者: (美)G.C. 塞尔登(G.C. Selden)著;于占英编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股价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和交易者的心理活动。它是作者G.C.塞尔登通过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新闻工作者、数据分析师、《华尔街杂志》编辑等角色进行研究和实践得出的创作成果。塞尔登运用前沿的心理学、经济学知识分析瞬息万变的股市,总结出股市生存的五条法则,以帮助股民们从容应对投资市场的狂热,避免被投资大众或自己的错觉所误导;指导股民突破个人心理局限,应对各种不同的股市风暴,从而趋利避害,绕开主力资金的心理陷阱,获得最大的收益。
牛津迷案
作者: 吉列尔莫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年04月
简介:远渡重洋来到牛津大学深造的阿根廷数学系留学生,刚到牛津不久即卷入一宗谋杀案:一个夏日午后,他的房东老太太在家中被杀。与他同时赶到现场的是牛津大学数理逻辑学泰斗阿瑟•塞尔登教授,因为有人在他的信箱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个圆圈,并写着:“序列的第一个。” 接二连三的人被不露痕迹地杀害,每次案发前后,塞尔登教授周围总是出现一个奇怪的符号。种种迹象表明,凶手是在通过杀人,向塞尔登教授发起数理逻辑的挑战…… 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 ——英国数学家 德•摩根 真相和能被证实的部分真相之间是有差别的。 ——小说主人公 阿瑟•塞尔登【前言】导读:与哥德尔一起散步蔡天新1为一部推理小说撰写导言,可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因为你必须小心翼翼,不能透露太多有关凶手的信息。否则,一旦走漏风声,不幸购买此书的读者一定会记恨于你。尤其这部小说的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书中几乎提及了二十世纪所有重要的数学进展,并以此为一起连环凶杀案增加了悬疑气氛,同时也为读者设置了智力障碍。幸好,笔者在数学方面学有所长,后面这一点才没有增加我的写作难度。在此,笔者将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本书的人物和背景作一个尽可能清晰的梳理。这部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主人公和小说的作者一样是阿根廷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说起布大,笔者曾到访过,它是革命者切•格瓦拉的母校,那位擅长虚构和推演的大作家博尔赫斯成名后也担任过该校的西班牙语文学教授。一九九三年夏天,这位年方二十二岁的小伙子得到一笔奖学金,远赴英伦来到牛津大学深造。他的导师艾米莉•布朗森是一位才高心细的女教授,把学生安排在自己老师的遗孀伊格尔顿太太家寄宿,与老太太同住的则是她年轻貌美的孙女、大提琴手贝丝小姐。贝丝小姐的双亲在一起车祸中身亡,她是祖父家产唯一的继承人,自小受到祖母的严厉管束,为此感到非常苦闷。老太太虽然坐在活动轮椅上,智力仍不减当年,她年轻时曾是全英国填字游戏大赛的优胜者,因此被征召入伍,成为阿兰•图灵率领的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数学家团队成员,得以结识后来的丈夫伊格尔顿先生。图灵是个数学天才,后来他为计算机提供了最重要的设计理念,直到今天,计算机仍无法脱离他的理想模型:输入/输出装置(带子和读写头)、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控制机构)。可是,图灵的性取向却一直得不到同代人的理解,后来,他因为不堪忍受对同性恋的强迫治疗,不到四十二岁就自杀身亡。如今,图灵机和图灵测试已是计算机理论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石,“图灵奖”则成为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没想到的是,主人公抵达英伦没几天,图灵昔日的助手——伊格尔顿太太就在家里被人谋害了。同时发现这起谋杀案的是两位数学家,一位便是主人公,另一位带有浓重的苏格兰口音,他便是伊格尔顿从前的得意门生、大名鼎鼎的逻辑学家阿瑟•塞尔登教授。逻辑学是介乎数学和哲学之间的一门学问,成就最大的当属奥地利出生的哥德尔,他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晚年的挚友和知己。据说爱因斯坦之所以一直定居在普林斯顿,就是为了能有机会与比他年轻二十七岁的哥德尔一起散步。哥德尔的两条不完备性定理表明,没有哪一部分数学能做到完全的公理推演,也没有哪一部分数学能保证其内部不存在矛盾。哈哈,这是否意味着,有些案件是无法通过推理解破的?而塞尔登正是因为对哥德尔定理作了进一步的延拓,被视作逻辑学的权威。从凶手故意留下的密码纸条来看,他是一个精通数学的人,很可能是塞尔登教授的一个崇拜者和挑衅者,比如在某次数学考试中遭遇了失败。果然没过多久,另一起凶杀案便发生了,这回的谋杀又牵扯到维特根斯坦及其“语言游戏说”和“遵守规则”理论。说起在奥地利出生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他和老乡哥德尔曾双双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位科技和学术精英。巧合的是,他们中的一个是最具哲学意味的数学家,另一个是最具数学意味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名著《哲学研究》虽然研究的是语言问题,却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他在书中引入了这样一个序列:1, 5, 11, 19, 29……不难看出,前后两个数的差构成一个等差序列4、 6、 8、 10……,于是很自然地推断出下一个数是29 12=41。另一方面,也有人尝试用通项公式来表示,并最终发现an=n2 n-1,这样一来,也有a6=41。显而易见,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因此,维特根斯坦这位主要在英国度过学术生涯的哲学家认为,在任何时候接受什么样的规则或反对什么,都是我们的自由。他还认为,我们可以遵循看起来清清楚楚的程序,但却无法预知这个程序将把我们引向何处。维特根斯坦的另一部名著则是《逻辑哲学论》,它讨论的中心问题是,“语言是如何成其为语言的?”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大众早已司空见惯了的事实:一个人居然能听懂以前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虽说凶手又在一个显眼的地方留下了密码纸条,但几位数学高手都未能破译,更不要说牛津警察局那位探长了。在第三起谋杀案中,疑犯留下的密码纸条终于让主人公有了眉目,每张纸条上的一个符号可能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留下的记数方法。这让他把破译密码的数学思维从逻辑学转向了数论,一门古希腊人十分迷恋,而今天仍非常热门的数学分支。恰好这个时候,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数学成就: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在牛津大学的竞争对手剑桥大学宣布了。2一六三七年的一天,法国南方小城图卢兹的地方法官费马正在阅读古希腊最后一个大数学家丢番图的著作《算术》的拉丁文版本,这不是一部系统的理论著作,而是(和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一样)一些数学问题的汇编。费马有着“业余数学家之王”的美誉,他对书中的第八个问题入了迷,这个问题讨论的是毕达哥拉斯数组,这个问题又与所谓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有关,此定理在古代中国被称为勾股定理,说的是,对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来说,它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毕达哥拉斯不仅予以严格的证明,并且从这个几何问题中提炼出有关整数的方程(后人称之为丢番图方程),即如何将一个平方数写成两个平方数之和,他探讨了满足这个方程的所有三元数组,其中最小的一组是(3, 4, 5)。费马经过反复计算和推敲,恍然大悟,在问题8所在的页面空白处,他用纤细的文字写下了下面这段话: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4次幂写成两个4次幂之和,总之,不可能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写成两个同次幂的数之和。在这个评注的后面,费马又草草地写下一个附加的注中之注,“对此命题我有一个非常美妙的证明,可惜此处的空白太小,写不下来。” 费马有所不知,以后的三百多年间,寻求这个命题的证明苦恼了一代又一代最有智慧的头脑,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曾经全身心地投入并栽了跟头,以至于一位德国富商(他在一次失恋以后因为痴迷这个数学问题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临终时立下遗嘱,用十万马克(约合现在的一百六十万美元)奖励第一个证明它的人。尽管如此,这笔奖金并没有阻止一位三十一岁的数学天才走向死亡,他便是对解决费马大定理作出重要贡献的日本数学家谷山,小说里也提到了他的自杀。一九八六年,美国数学家里贝特证明,由所谓的谷山志村猜想可以直接导出费马大定理,此时离开谷山自杀已经有二十八个年头了。谷山的遗嘱表明,他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工作的伟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他受教育的年代正遇到残酷的战争,自杀原因与个人感情无关,谷山死后两个月,深爱他的未婚妻也结束了生命。没想到,就在小说主人公来到牛津的那年夏天,一位叫安德鲁•怀尔斯的沉默寡言的英国人,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谷山志村猜想,澄清了那段历史疑案,并领走了那份比诺贝尔奖更为诱人的奖金。这里我想插一句,怀尔斯是个幸运儿,假如完成这两个猜想证明的时间互换一下,即先证明谷山志村猜想,再证明此猜想和费马大定理之间的递推关系,那么,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就落在美国人里贝特头上了。在小说里,怀尔斯正好是布朗森教授从前的弟子,他也是塞尔登的亲密朋友。当怀尔斯从大西洋彼岸的普林斯顿返回剑桥宣布他的工作,牛津大学派出一辆校车把数学家们送往剑桥。可就在怀尔斯的报告结束几个小时以后,牛津却发生了一起车祸。小说的主人公适时破译出了第四张密码纸条上的数字,可是,他却无法阻止车祸的发生……当然,这部广征博引的小说并不局限于数学和数学家的神奇故事,英国同胞里面,出现的人物就有诗人T.S.艾略特、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散文家德•昆西。让笔者不得不提到的还有,十九世纪的传奇人物刘易斯•卡洛尔,他是数学家、逻辑学家、摄影家和小说家(身份和本书的作者十分相似)。卡洛尔十八岁进入牛津大学,因为数学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数学讲师,直到退休。虽然卡洛尔写了不少数学论著,但都不甚重要,只有《欧几里得和他的近代对手》一书还有一些历史价值。在牛津任教期间,卡洛尔对院长的三个女孩非常钟爱,常给她们讲故事,后来他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献给了长女爱丽丝,被一位作家发现后得到了鼓励。于是,一部日后享誉世界的小说——《爱丽丝漫游奇遇记》问世了,她被批评家们认为是适合儿童纯真情趣的逻辑和数学心智的完美创造物。小说中的人物如蛋形人,术语如非生日礼物、非婚礼聚会等已成为英国社会和英语里的常用语,也出现在《牛津迷案》这部书里,以此增加了本书的人情味,并为主人公解谜留下线索。 “凡是我们不能言说的,对之必须保持缄默。” 这是维特根斯坦最为笔者赏识的一句话,虽然这部小说中没有提到,但却为我们的主人公身体力行地遵循。而对于这篇信笔写下的导读来说,也该是结束的时候了。借此机会,祝愿各位读者能与这部小说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笔者以为推理小说适合夜晚,尤其是冬日夜晚阅读),并“顺手牵羊”,对当代数学和逻辑学的最新进展和人类抽象思维的探究者有所了解。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杭州彩云居
Censoring history:citizenship and memory in Japa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 (美)劳拉·赫茵,(美)马克·塞尔登著;聂露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简介: 这本书探讨了一个文化研究领域里非常敏感的话题:学校和教科书。学校和教科书是一个国家进行政治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们传输给年轻一代关于公民的概念,关于国家“理想化了”的过去,以及希望的未来。学校和教科书提供了关于一个国家本身的权威解释,指定了公民行为的规范,描绘了国家形象的参数。因此,关于教科书内容的争议经常发生,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关于自身形象的国内描述受到国际挑战时,或者急剧变迁的世界形势改变了这个国家关于自身形象的假定。这本书研究了三个案例:日本的教科书如何讲述战争历史,德国的教科书如何讲述它的国家认同,以及美国的历史教育如何讲述越南战争。这是一本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为政治文化的社会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作者: (英)拉曼·塞尔登(Raman Selden),(英)彼得·威德森(Peter Widdowson),(英)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er)著;刘象愚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该书由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得•布鲁克联手合著。此书以简洁清新、深入浅出的文字把艰深晦涩的当代文学理论表述得明白晓畅,为学生勾勒出一幅斑谰而醒目的当代文论气象新版图,一问世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吸引了大量读者,成为不断再版的好教材(1985,1991,1993,1997,2005)。该书第4版修订并扩充对近20年来最新文论的概述,后四章[后结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同性恋理论与酷儿理论]几乎占用全书的一半篇幅,当代文论的最新流变得到了简明而清晰的梳理与展示。 这本《导读》并不伪称自己提供这一领域的广阔画面,它的论述只能是有选择的、部分的(在这两种意义上),它所提供的只是对过去的30年(1967-1997)理论论战中最显著的、最具挑战性的潮流的一个简单扼要的概述。
The cricket in Times Square
作者: (美)乔治·塞尔登(George Selden)著;傅湘雯译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简介: 一只来自康涅狄克州的蟋蟀――柴斯特,因一时贪吃,而不小心被挤入野餐盒中,带到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车站。幸运的是,在人情冷漠的纽约市中心里,它能马上找到一个爱它的小主人和两个“纽约佬”:塔克老鼠和亨利猫当好朋友。小主人家原本即将破产,因为些斯特神奇的音乐天赋而经济获得改善,它也逐渐在人文荟萃的纽约市里,成为一位超级演奏家。然而柴斯特却不快乐,原属于乡野的它,在秋天来临时开始想家了。还好,经过塔克老鼠和亨利猫的帮助,它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它深爱的地方。
国际大奖小说——爱在时代广场
作者: 乔治·塞尔登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2014-9-1
简介:纽约最繁华的时代广场地铁站下,老鼠塔克和猫亨利守护着他们温馨的家。一天,亨利从肮脏的第十大街捡回来一条可怜的小流浪狗,从此改变了塔克和亨利有序的生活。这条小狗调皮,馋嘴,任性……他给塔克和亨利带来烦恼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尽的欢乐。下水管中渐渐容纳不下小狗日益壮硕的身躯,给他寻找一个合适的家成为塔克和亨利的难题。终于,音乐教师史麦德利先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可是史麦德利先生的宠物猫凯特小姐成了最大的阻碍。在遭遇了凯特小姐的百般刁难之后,他们终于打动了她,并在她的帮助下,将小狗成功地送进了史麦德利先生的家。虽然下水管道中没有了小狗,但是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永远回荡在时代广场的上空……
自然权利诸理论:起源与发展
作者: [美]理查德·塔克 著,杨利敏,朱圣刚 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3-1
简介: 《自然权利诸理论:起源与发展》是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学者理查德·塔克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围绕着政治结构的变化,学术界对“权利”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本书考察了17世纪至今欧洲主要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分析当时代表性理论家对权利概念的理解,展示了现代政治语境中权利概念的发展。塔克重点关注了格劳秀斯、霍布斯和塞尔登等理论家的思想,重新审视了他们对权利的阐释,以及他们的思想在现代环境里的流变。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考察了英国政治思想和欧洲大陆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将政治理论置于道德哲学历史的语境下,为我们理解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Cricket in Times Square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2009
简介:《时代广场的蟋蟀》主要内容:蟋蟀柴斯特从没想过离开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可它却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时代广场的地铁站。在人情冷漠的纽约,幸运的柴斯特遇到了聪明又略带市侩的塔克老鼠和忠诚、憨厚的亨利猫,还遇到了爱它的主人——男孩玛利欧。蟋蟀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挚友情,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自己也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然而功成名就后的柴斯特却满心失落,思念起乡下自由自在的安静生活来。在朋友们的理解和帮助下,它终于回到了自己深爱的故乡。《时代广场的蟋蟀》荣获1961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简介:蟋蟀柴斯特放弃了在时代广场声名显赫的生活,回到了郊外的草原。可不久之后,郊外也要被人类开发建设起来了,住在这里的小动物们将失去他们的家园。于是,柴斯特邀请在大城市里见过大世面的塔克老鼠和亨利猫来郊外,请他们出谋划策,拯救草原。和喧嚣杂乱的都市相比,郊外的一切是那样的清新和恬静。怎样才能保护这自然的美景呢?塔克老鼠最终想出了一条妙计,整个草原的小动物们立刻行动起来,投入这让人兴奋的妙计实施中去…… 《塔克的郊外》是著名的纽伯瑞获奖作品《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姐妹篇,被《纽约时报》推举为年度杰出童书。
简明西方文论史[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李思孝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 “西方文论”即“西方文艺理论”的简称。我不知道这个词是否是中国的发明,反正在西方,要么是文学理论,要么是艺术理论,似乎没有把二者合在一起,称作文学艺术理论的。文学理论在英语国家中,包含在“文学批评”里,它是从“批评”的希腊文原意“区别”、“判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中就包括诗学,所以英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没有纯粹的理论家,多是一些从事创作的作家,从16世纪的锡德尼到20世纪的艾略特,都是如此。拉丁语国家的文学批评,大体上也可作如是观。而在德语里,文学批评非常单纯和狭隘,仅仅指日常的书评,全以个人的感觉和经验为标准,却可视之为一种文学形式或文学体裁;而有关文艺理论的内容,则包括在美学里。德语的美学,除美、丑、崇高、悲、喜等美学范畴外,还包括一般的美感经验,它体现在整个文学艺术领域内,故在德国,对文学艺术的研究,也多在形而上即哲学的层面上,研究者也多是一些哲学家,而且名称不是诗学或文学批评,常常称之为美学或艺术哲学。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方有关文艺理论的著作,大体上呈现为上述两种形态,即一种是英语国家的文学批评,如斯彭干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圣茨伯里的《欧洲批评和文学趣味的历史》,韦勒克的《近代文学批评史》,卫姆塞特、布鲁克斯的《文学批评简史》(中译本为《西洋文学批评史》)、佛朗。霍尔的《西方文学批评简史》,拉曼·塞尔登的《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等。另一种是德语国家的美学或艺术哲学,如谢林的《艺术哲学》、黑格尔的《美学》、赫尔巴特的《美学导论》、洛宰的《美学原理》、伏尔盖特的《美学体系》、屈尔佩的《美学基础》、阿多诺的《美学珲论》等。
不老泉文库 22 蟋蟀的骑鸽之旅 麦克米伦世纪
作者: 塞尔登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5年02月
简介:
著名的时代广场的蟋蟀—柴斯特在天文馆看到了和老家一模一样的星空之后,开始变得闷闷不乐。他的朋友亨利猫和塔克鼠怎么也没法儿让他高兴起来。原来他得了思乡病。
亨利和塔克离开后,柔和的月光更加勾起了柴斯特的思乡之情,他决定去街上好好儿看看月亮。幸运的是,第一次独自出门的柴斯特总算安全地从地铁站来到了时代广场。他追寻着久违的梧桐树的气味来到了一个公园,那里让他忘记了悲伤,他开始兴奋地歌唱。
突然,有个声音打断了他,是一只叫露露的鸽子。蟋蟀可是鸽子的美餐,不过露露和柴斯特却成为了好朋友,他们还经历了一场难忘的冒险之旅……
Wirepuller of currency war
作者: (美)查尔斯·A. 科勒曼(Charles A. Collman),(美)G. C. 塞尔登(G. C. Selden)著;龚艺蕾,郎爽译
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简介: 本书介绍了诸如摩根家族等华尔街宠儿,如何不顾伦理道德,不顾国家法律,肆意在全球谋取财富的内幕。曾有人评论,本书揭露了华尔街最激动人心的故事。的确不错。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平日光鲜照人的上流社会绅士们,在幕后却策划了一次次的战争、金融和新闻阴谋,将国家和它的人民踩在自己的脚下。书中所展现的庞大的内幕交易网络,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在本书的下篇中。对华尔街这部机器的运作方式,作了全面的描述。
中信出版社 2015年10月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
新蕾出版社,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新蕾出版社,2011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5年8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金城出版社,2012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年04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
新蕾出版社 2014-9-1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