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new wave cinema
作者: 卓伯棠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新浪潮导演绝大多数是从美国、英国读电影回来,不约而同地
在1976年、1977年进入香港各电视机构,经过两三年的锻炼之后又
纷纷投身电影工业,因为人数众多(约三十人),声势浩大,在香港电
影工业掀起一股巨浪。他们的作品富创意,有实验精神,紧扣社会的
脉搏;而且作品多元,对社会、政治议题有高度敏感,对本土风貌作
深度展示,带出个人成长的经验,对女性着墨描写,以及关注国家、
民族和海外华人命运等。不但作品内容丰富,且电影语言新颖、风格
独特。当时大众传播媒介称之为香港电影“新浪潮”。
本论文结合“作者论”和“类型论”的方法,全面探讨新浪潮导
演的作品。换句话说,论文的内在核心是从美学角度去分析,在作品
内容上与主题上同时并进,探索新浪潮作品的叙事结构、场面调度与
风格,以及作品所呈现的导演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论文更分析在
六七十年代,电视工业如何在初期受助于电影工业,但经过十年迅速
的发展后,回过头来支援正走下坡路的电影工业,令它得以复苏,并
且走向蓬勃的道路。这种密切的互动相当独特,在华人地区的中国
台湾和大陆都没有发生过,这是在两岸三地中,香港最早出现新浪潮
的原因。
论文亦讨论新浪潮出现前后香港社会的发展,如经济高速增长、
民主多元声音出现等。独立制片的兴起,代表了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需要香港电影,于是,新浪潮在期待中出现了。当然,由于“1997”
问题的浮现,部分人内心惶恐,此时“新艺城”的喜剧应运而生,迎
合了大众的逃避心理,喜剧于是主导了市场。1984年后,新浪潮开
始退潮,导演如徐克、许鞍华等进入主流电影工业行列,继续为香港
电影前途打拼。
新浪潮的出现虽然只有五六年,但他们有新观念、有冲劲,重视
电影专业精神。他们的出现,在整体上提高了香港电影的素质,使香
港电影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十五年兴旺的时期,这是以前所
没有的,更重要的是,新浪潮将香港带进国际,也为90年代香港影人
到好莱坞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浪潮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极为
深远,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