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6 项 “庇古”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邢秀凤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简介:前言 1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水业市场化概述 1.1 循环经济与水业市场化 1.1.1 循环经济理念 1.1.2 水资源与循环经济 1.1.3 水业市场化 1.2 国内外水业研究现状 1.2.1 国外水务市场化概况 1.2.2 国内水业市场化概况 2 城市水业市场化 2.1 市场化的涵义、特征与进程 2.1.1 市场化的涵义 2.1.2 市场化的特征 2.1.3 市场化的进程 2.2 市场化水平的测度 2.2.1 市场化测度的涵义 2.2.2 国外经济市场化的测度 2.2.3 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测度 2.3 城市水业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2.3.1 自然垄断理论 2.3.2 政府规制理论 2.3.3 公共物品理论 2.3.4 外部性理论 2.3.5 产权理论 2.3.6 特许经营理论 2.3.7 庇古税与排污收费理论 2.4 城市水业市场化及其市场化水平测度 2.4.1 城市水业的涵义 2.4.2 城市水业市场的构成 2.4.3 城市水业市场的特点 2.4.4 我国城市水业市场化的测度 3 我国水资源状况与城市水问题 3.1 中国水资源概况 3.1.1 水资源的定义 3.1.2 水资源的标准 3.1.3 我国水资源的判断 3.1.4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3.2 城市水问题 3.2.1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缺水问题 3.2.2 我国城市水问题 3.3 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及城市缺水问题的措施 3.3.1 节水的作用 3.3.2 中水回用市场建设 3.3.3 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 4 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价 4.1 线性价格结构理论及其在水价制定中的运用 4.1.1 单一计量水价 4.1.2 边际成本定价及其在水价中的运用 4.1.3 完全成本定价法与完全水价 4.1.4 国内学者对完全成本定价与完全水价的相关研究 4.2 水价格制定中的非线性定价理论 4.2.1 差别定价 4.2.2 Ramsey定价与阶梯水价 4.2.3 峰谷定价与季节水价 4.2.4 非线性定价简要小结 4.3 水价构成及其制定原则 4.3.1 市场经济中水价的基本构成 4.3.2 水价格制定与实施的影响因素 4.3.3 水价格制定的基本原则 4.3.4 国外水价格确定方式 4.4 青岛市的水资源现状 4.4.1 水资源情况判断标准 4.4.2 青岛市水资源供需情况 4.4.3 缓解青岛市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4.5 青岛市水价现状与问题 4.5.1 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变化情况 4.5.2 工业用水价格变化情况 4.6 青岛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弹性分析 4.6.1 需求弹性理论 4.6.2 需求价格弹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公式 4.6.3 青岛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4.7 青岛市工业用水相关分析 4.7.1 青岛市工业用水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4.7.2 工业水价上涨的节水效应 4.7.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节水型经济 4.8 青岛市中水回用与海水淡化市场分析 4.8.1 中水回用 4.8.2 海水淡化市场化分析 5 城市水业市场化运营模式 5.1 公有私营模式 5.1.1 公有私营模式产生的背景 5.1.2 部分国家水业市场化现状 5.1.3 我国水业市场化的阶段与运营模式 5.2 国外水业市场中的PSP 5.2.1 PSP的产生 5.2.2 供水行业中PSC的类型 5.2.3 污水处理行业中PSP的类型 5.2.4 我国水业市场化中的PSP方式 5.3 BOT方式 5.3.1 BOT融资方式的特点 5.3.2 BOT方式在青岛市污水处理领域的运用 5.4 TOT模式 5.4.1 TOT模式的概念 5.4.2 TOT模式的特点 5.4.3 TOT方式定价的影响因素 5.4.4 城市供水项目中的TOT方式转让定价模型 5.5 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及费用函数 5.5.1 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5.5.2 污水处理的投资费用函数 5.6 青岛市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中的合资方式 5.7 青岛市供排水一体化运营模式 5.7.1 供排水一体化模式的特点 5.7.2 供排水一体化模式在青岛市黄岛区的运用 6 基本结论与建议 6.1 基本结论 6.2 相关建议 6.2.1 加快城市水业市场的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6.2.2 加强城市政府对水业市场的监管力度 6.2.3 水价是否合理是水业市场化的核心环节 6.2.4 完善对城市水业领域的特许经营管理,合理确定特许经营期限 6.2.5 因地制宜地成立城市水务局,推行供排水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 Herodotus ; transla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ubrey De S鈋lincourt.
简介: 这套丛书由季羡林、费孝通等39位著名学者分类选目,择定版本。涵盖哲学、伦理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十大学科,大致包括了西方文明史上自古希腊、下至当代有代表性的人文社科经典。 这套书全部影印西方权威出版社的英文善本,原版为非英语的著作均取英译本(个别有特殊版本价值的原语版,如《哲学研究》等,将德、英文并收)。译者均为西方公认的一流翻译家。出版者表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集典为历代之盛事。如此大规模影印英语原版或他语版英译本,旨在消除语言隔膜,让国人直接研究和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并可与国内已出版的中译本参照阅读和研讨,再一次显示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巨大包容性。这是百年来西学东鉴的总结性展示,力求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西学基本经典”由美国美达亚版权公司负责版权总代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诚成图书有限公司制作。这套书的出版,方便了学人对西学经典的购买和查阅,不仅受到了图书界和学术界的欢迎,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西学基本经典总目 哲 学: 1. 书 名:《理想国(Republic)》 作 者:柏拉图(Plato) 分类号: 15.0133/P718r/1999/Y 2. 书 名:《形而上学(Metaphysics)》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分类号: 15.0136/A717m/1999/Y 3. 书 名:《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作 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分类号: 15.1331/D445m/1999/Y 4. 书 名:《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作 者:休谟(David Hume) 分类号:15.1143/H921t/1999/Y 5. 书 名:《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分类号:15.1845/K16c/1999/Y 6. 书 名:《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作 者:康德(Kant) 分类号: 15.1845/K16n/1999/Y 7. 书 名:《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 作 者:黑格尔(Hegel) 分类号: 15.1851/H465pe/1999/V.1-2/Y 8. 书 名:《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 作 者: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分类号:35.5631/H217/1999/Y 9.书 名:《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分类号:15.0136/A717m/1999/Y 10.书 名:《小逻辑(The Logic of Hegel)》 作 者:黑格尔(Hegel) 分类号: 16.103/H465/1999/Y 11.书 名:《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 》 Vol.1, Vol.2 作 者:叔本华(Schopenhauer) 分类号:15.1852/S373w/1999/V.1-2/Y 12.书 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 作 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分类号:15.1866/N677t/1999/Y 13.书 名:《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 作 者: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 分类号:15.31/K47e/1999/V.1-2/Y 14.书 名:《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 者:索绪尔(F.de Saussure) 分类号:41.1/S259c/1999 15. 书 名:《纯粹现象学导论(Idea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re Phenom enology)》 作 者:胡塞尔(Edmund Husserl) 分类号:15.1872/H972s/1999/Y 16.书 名:《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 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分类号:16.03/W831a/1999/Y 17.书 名:《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分类号: 16.03/W831a/1999/Y 18.书 名:《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 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分类号: 15.1874/H465e/1999 19.书 名:《诗·语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 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分类号:42.23/H465/1999/Y 20.书 名:《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 作 者:萨特(Jean-Paul Sartre) 分类号: 15.1363/S251h/1999/Y 21.书 名:《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 作 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分类号: 11.258/G123/1999/Y 伦理学: 1. 书 名:《尼各马可伦理学(The Nicomachean Eth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分类号: 17/A717/1999/Y 2.书 名:《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分类号: 17/S642/1999/Y 3. 书 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分类号:15.1343/R864d/1999/Y 4. 书 名:《实践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分类号: 17.031/K16/1999/Y 5. 书 名:《道德形而上学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 作 者:康德(Kant) 分类号:17.031/K16/1999/Y 6. 书 名:《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 作 者:摩尔(G.E.Moore) 分类号: 17/M822[2]/1999/Y 7. 书 名:《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 作 者:罗尔斯(John Rawls) 分类号: 35.175/R261a/1999/Y 8. 书 名:《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作 者:诺齐克(Robert Nozick) 分类号: 31.2503/N961/1999/Y 宗教学: 1. 书 名:《忏悔录(Confessions)》 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分类号:49.604545/A923/1999/Y 2. 书 名:《迷途指津(The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作 者:马蒙尼德(Maimonides) 分类号:49.77/M223/1999/Y 3. 书 名:《路德基本著作选(Basic Theological Writings)》 作 者: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分类号:49.62/L973/1999/Y 4. 书 名:《论宗教(On Religion)》 作 者:施莱尔马赫(F.D.Schleiermacher) 分类号:49.62/S341/1999/Y 5. 书 名:《人的本性及其命运(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作 者:尼布尔(R.Niebuhr) 分类号: 49.62/N665/1999/Y 6. 书 名:《神圣者的观念(The Idea of the Holy)》 作 者:奥托(Rudolf Otto) 分类号: 49.62/O-91/1999/Y 7.书 名:《教会教义学(Church Dogmatics)》 作 者:卡尔·巴特(Karl Barth) 分类号:49.62/B284/1999/Y 政治学: 1. 书 名:《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分类号: 31.42/A717/1999/Y 2. 书 名:《君主论(The Prince)》 作 者: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 分类号:31.03/M149/1999/Y 3. 书 名:《利维坦(Leviathan)》 作 者:霍布斯(Thomas Hobbes) 分类号:31.55113/H682/1999/Y 4.书 名:《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作 者:洛克(John Locke) 分类号:31.55114/L814/1999/Y 5. 书 名:《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Vol.1, Vol.2 作 者:孟德斯鸠(Montesquieu) 分类号:34.031/M779/1999/V.1-2/Y 6. 书 名:《论美国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Vol.1, Vol.2 作 者: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分类号:32.563/T632/1999/V.1-2/Y 7.书 名:《代议制政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作 者:穆勒(Mill) 分类号:31.25/M645/1999/YHayek) 8. 书 名:《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分类号:31.289/H417/1999/Y 9. 书 名:《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 作 者: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分类号: 35.5631/H217/1999/Y 经济学: 1.书 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intothe Nature and Ca 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1, Vol.2 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分类号:27.443/S642/1999/V.1-2/Y 2. 书 名:《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分类号:27.4447/M367p[8]/1999/V.1-2/Y 3. 书 名:《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Welfare)》Vol.1, Vol.2 作 者: 庇古(A.C.Pigou) 分类号: 27.4447/P633/1999/V.1-2/Y 4. 书 名:《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 者:熊彼特(Schumpeter) 分类号:27.444/K44/1999/Y 5. 书 名:《经济分析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作 者:萨缪尔森(Samuelson) 分类号:27.44481/S193/1999/Y 6. 书 名:《货币数量理论研究(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 y)》 作 者:弗里德曼(Friedman) 分类号:27.444931/S933/1999/Y 7. 书 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 作 者:威廉姆森(Williamson) 分类号: 27.44491/W731/1999/Y 社会学: 1.书 名:《论自杀(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作 者:杜克海姆(Emilc Durkheim) 分类号:33.698/D963/1999/Y 2.书 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作 者:韦伯(Max Weber) 分类号:49.21/W375/1999/Y 3.书 名:《货币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oney)》 作 者:席美尔(Georg Simmel) 分类号:29.75/S592a/1999/Y 4. 书 名:《意识形态与乌托邦(Ideology and Utopia)》 作 者:曼海姆(K.Mannheim) 分类号: 33.61/M282/1999/Y 人类学: 1.书 名:《金枝(The Golden Bough)》 作 者:弗雷泽(James G.Frazer) 分类号:49.9/F848/1999/Y 2.书 名:《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作 者: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 分类号:33.715491/M251/1999/Y 3.书 名:《种族、语言、文化(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作 者:鲍斯(Franz Boas) 分类号:33.7/B662/1999/Y 法学: 1. 书 名:《古代法(Ancient Law)》 作 者:梅因(H.Maine) 分类号:34.9/M225[5]/1999/Y 2. 书 名《法理学讲演录(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Vol.1, Vol.2 作 者:奥斯丁(J.Austin) 分类号:34.031/A936(5)/1999/V.1-2/Y 3. 书 名:《法律的社会学理论(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 作 者:卢曼(N.Luhmann) 分类号::35.19/L951a/1999/Y 4:书 名:《法律社会学之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 gy of Law)》 作 者:埃利希(E.Ehrlich) 分类号:34.031/E33/1999/Y 5. 书 名:《法律、宪法与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分类号:34.031/H417/1999/Y 6. 书 名:《纯粹法学理论(Pure Theory of Law)》 作 者:凯尔森(H.Kelsen) 分类号:34.031/K29/1999/Y 7. 书 名:《法律之帝国(Law's Empire)》 作 者:德沃金(R.Dworkin) 分类号:34.031/D993/1999/Y 8.书 名:《法律的经济学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作 者:波斯纳(Richard A.Posner) 分类号:34.038/P855/1999/Y 历史学: 1. 书 名:《历史(The Histories)》 作 者:希罗多德(Herodotus) 分类号:21.1223/H559/1999/Y 2. 书 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Peloponnesian War)》 作 者:修昔底德(Thucydides) 分类号:21.1223/T532/1999/Y 3. 书 名:《编年史(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 作 者:塔西陀(Tacitus) 分类号:21.1225/T118/1999/Y 4. 书 名:《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Vol.1, Vol.2 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分类号: 49.62/A923c/1999/V.1-2/Y 5. 书 名:《历史学:理论和实践(Histor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作 者: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分类号:21.03/C937/1999/Y 6. 书 名:腓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Vol.1, Vol.2 作 者:布罗代尔(F.Braudel) 分类号:21.176/B825/1999/V.1-2/Y 7. 书 名:《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Vol.1, Vol.2 作 者:汤因比(A.J.Toynbee) 分类号: 21.03/T756/1999/V.1-2/Y
作者: 胡庆龙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在中西方均有重要影响的伟大经济 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 科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思想上的,他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 两篇代表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之中,这也是他学术贡献 的两个阶段。科斯首次创造性地通过提出“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 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他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 协调成本时,企业便出现了,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协调边际 成本就是企业扩展的边界。科斯还认为,一旦交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 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不会影响合约的结果。科斯批评了庇古关于存在外 部性的情况下的政府干预原则。他这些朴素的思想对新制度经济学、法经 济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科斯的思想与新制度经济学 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集系统性和通俗性于一身,使读者能够轻松领略经济学大师的思 想理论,同时学会用大师的智慧来观察和指导生活,借助巨人的肩膀,站 得更高,看得更远。 本书适合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 (英)庇古著;金镝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7
简介:比较详尽地层示于解析目录中的本书的结构如下:第一编论证了,当然是在众多的条件限制之下,(1)国民收入的量越大,以及(2)穷人所获得的收入的绝对份额越大,则规模一定的社会的经济福利很可能就越大;第二编致力于研究影响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的基本类型;第三编研究特别与劳工相联系的影响因素;第四编提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穷人所获得的收入的绝对份额增大的因素,有可能同时使收入的总量减小的问题,并且探讨当这种不和谐的情况发生时,对于经济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在第一版中所包含的分别讨论国民收入的可变性与公共财政的两部分,像第二版一样,在本版中也予以删除。现在在我们的《产业波动》与(公共财政研究)中更全面地论述了与它们相关的问题。
你一定要读的50部经济学经典值得珍藏的经管投资书单,含亚当斯密、李嘉图、庇古等大师著作
作者: 李慧泉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5年12月
简介:《你一定要读的50部经济学经典》精选《国富论》《经济学原理》《有闲阶级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50部世界一流经济学名著进行解读和分析。这些经济学经典是经济学说史上某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或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重要作品,或者是其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过极其深远影响的作品。这些著作不仅是读者学习经济学的必读之书,也是提高经济理论水平的重要著作。你一定要读的50部经济学经典可以让读者以最快捷的方式去获取经济学名著中的精髓,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经济学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成果,在探索经济学的过程中受到启迪。
作者: (英)庇古 著,金镝 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013-1-1
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福利经济学(珍藏本)》主要内容包括:福利与国民收入、福利与福利经济、欲望与满意感、国民收入、维持资本完整无损的含义、国民收入大小的变化、国民收入大小变化的量度、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大小的变化、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国民收入的大小与资源在不同的用途之间的分配、国民收入与劳工第四编国民收入的分配附录等。
作者: (英)亚瑟·赛斯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著;何玉长,丁晓钦译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本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福利与国民所得;国民所得的大小与资源在不同用途中的配置;国民所得与劳动;国民所得分配。 《福利经济学》问世以来,开辟了经济学的新视野,使人们从微观领域的生产和流通的分析,进一步拓展到宏观领域的经济福利、社会资源配置、国民所得分配,以及劳资关系协调等分析。《福利经济学》运用了经济外部性、效用与福利、边际分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等别开生面的分析方法。 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的庇古税法成为与产权界定齐名的有效方法。也许庇古并未意识到《福利经济学》产生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出版头十年,就一再新版,并由此开始创建了福利经济学派。从旧福利经济学在欧洲的兴起,到新福利经济学在欧美的繁荣,福利经济学成了经济学科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流派。
作者: 童星,庞绍堂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04月
简介:本书精选了17本社会保障领域的世界名著,如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二、三、四卷,庇古《福利经济学》、贝弗里奇的《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障和相关服务》等,分别对之作出详尽的导读。每篇导读由几部分内容构成:一是作者及其思想简介;二是该代表作基本内容(按章节)阐述、释要。本书简介清晰,导读具体、详致、深入,阐释明确。通过本书,读者可基本掌握该名著基本思想和内容。若读者愿做进一步精读,则有了较可靠、准确的入门路径。本书作者大多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本书均乃其精读经典、深入研习之作,决非空泛之简介,是专家学者所撰的文本解读性著述。
作者: (英)A. C. 庇古(A. C. Pigou)著;朱泱,张胜纪,吴良健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6
简介:《福利经济学(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主要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福利经济学(套装上下册)》着重对福利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学说、公平和效率交替学说、宏观福利理论等领域进行了讨论。这些“新”理论企图说明,可以通过政府干预价格和产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From market failure to government failure:the evolution of externality theory and policy
作者: 林成著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林成的这本《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较为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一个世纪以来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发展演进的历史阶段和内在逻辑,认为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与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衰密切相关,政府规制与市场调节应当功能互补。 《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认为,马歇尔、庇古、科斯和布坎南是外部性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四块里程碑;庇古与科斯的外部性政策具有内在一致性;“市场失灵一政府规制一政府失灵一放松规制”是外部性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市场调节与政府规制的功能互补是外部性政策的新视角。 第一章阐述了外部性问题的理论基础,包括外部性的涵义、分类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外部性是两个经济主体之间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的福利所造成的影响。当存在外部性时,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将无法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因此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第二章分析了以庇古为代表的传统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庇古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外部性问题,得出了政府应当干预经济以克服市场失灵的结论,因此可称之为传统外部性理论。传统外部性理论是人们在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诞生l的。在该理论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西奇威克、马歇尔、庇古和鲍默尔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从外部性视角分析市场失灵。垄断、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备等市场失灵现象与外部性问题具有内在一致性。传统外部性政策强调政府规制,该政策也被当做克服市场失灵的良药付诸各国的实践。 第四章总结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利用产权和交易成本这两大分析工具研究外部性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新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是对传统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重要突破。科斯与庇古的外部性政策具有内在一致性。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实施庇古税政策与产权交易的效果是一致的;当交易成本大于零时,需要比较两种政策的实施成本,按照成本最小的原则选择最佳政策。 第五章从外部性视角分析政府失灵。公共选择学派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政府失灵理论。他们认为,与厂商、消费者类似,在大多数时候,政府也是一个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政府行为也存在外部性。政府行为外部性虽然也有正负之分,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负的政府行为外部性。负的政府外部性又称政府衍生成本,是政府在执行职能过程中对第三方利益的直接影响。政府外部性的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政府行为外部性是政府失灵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诺思悖论的根源。因此,对政府行为外部性的研究是外部性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六章分析了外部性理论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包括对外部性理论的。动态分析、外部性理论在时间、空间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的拓展。对外部性的动态分析主要体现为研究报酬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外部性研究重点的变化,表现为网络外部性成为热点,代际外部性和国际外部性方兴未艾。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利用内生交易成本与外生交易成本之间的矛盾来分析外部性问题,将外部性理论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七章是全书的结论部分。在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中,外部性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外部性概念趋于泛化;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兴衰更替的一种体现。实现政府规制和市场调节的功能互补应当成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着力点。
作者: 李晓峰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简介:《中国新时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分析》内容简介:长期以来,中国在经济落后以及发展战略错误导向的双重作用下,盲目开荒种田,以林(草)换粮,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新时期退耕还林(草)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激励,引导与刺激广大农户参与到这项庞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上来,以实现退耕区的生态重建并进而维持整个中国的生态平衡。 近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讲都在快速进展,同时在工程从启动到推进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退耕还林(草)与粮食安全的关系问题,退耕还林(草)补贴标准与补贴期限问题,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互动与利益均衡问题,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的内在机理以及进一步优化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起退耕还林(草)长效机制问题等,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系统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与政策的经济分析”为题,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企图在理论上有些创新,在应用上为有关部门评价、修正中国新时期退耕本研究由“2605项目”切入,讨论了中国新时期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其有别于其他林业生态工程特点,揭示了本研究的特殊性与针对性;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角度揭示了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理论基础,并定义了退耕还林(草)的概念;分“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新时期退耕还林(草)政策的科学含义并指出了政策设计中的一些缺陷;研究和比较了国内外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的过程,并归纳出了国外类似的工程对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启示;重点探讨了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退耕还林(草)各参与主体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不同演进阶段的利益互动问题;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长效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是: (1)退耕还林(草)工程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本研究在科学认识“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安全在中国的特殊重要性,认为能否保证粮食安全将是退耕还林(草)工程顺利实施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生态因素,认为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对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启动以后国内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央政府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粮食“新政”及其效果,认为主要不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导致了中国粮食供给形势的紧张,更不能因此否定和停止退耕还林(草)工程,批判了退耕还林(草)工程“怀疑论”和“错误论”的思想。 (2)关于工程启动阶段的补贴问题。尽管影响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启动的因素很多,但本研究认为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补贴”,认为这是工程启动最重要的原动力;通过建立退耕还林(草)农户生产行为的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的补贴数量对退耕面积的影响,认为补贴越多,农民退耕的积极性就越高;通过同一补贴数量对优劣等土地退耕比例将产生不同影响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现行政策中补贴标准“单一化”的弊端,并提出了进一步细化补贴政策,实行“差别补偿”的观点;通过对我国现行补贴标准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现行补贴标准相对较高的结论,并由此揭示了中国退耕还林(草)工程超计划推进的原因;结合样本地区数据分析,认为我国退耕还林(草)补贴中有相当部分转移到了国营粮食企业,并因此得出了解决国营粮食企业巨额亏损和挂账问题也是退耕还林(草)工程一个暗含的目标的结论;结合林草业发展的自然特征和退耕区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应进一步延长补贴期限的观点。 (3)关于工程推进阶段的利益互动问题。本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工程推进过程中一条最为重要的主线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参与主体都将依据于各自的“成本-收益”分析和对其他参与主体行为的判断,以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将退耕还林(草)的参与主体分为三个,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退耕农户,并结合工程实施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其成本与收益的大小,得出了在现有政策框架内中央政府既得利益明显,而地方政府和退耕农户却利益有限且风险很大的结论;运用“博弈论”尝试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各参与主体彼此之间博弈行为,认为由于存在着目标冲突,因而相互博弈的结果使得地方政府和退耕农户都倾向于选择消极地参与退耕还林(草)工程行为,从而导致政策实施的低效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尝试分析了退耕还林(草)中政府与农户之间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认为政府必须与农户之间通过签订建立在各自利益基础上的契约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才能实施预期的目标。 (4)关于工程后退耕阶段的可持续机制问题。本研究认为克服退耕还林(草)短期行为,建立起长效机制的关键问题是能否使退耕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并分别从生态补偿、林(草)产权制度以及退耕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后续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努力方向;在探讨“生态补偿”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外部性校正的两种流行理论——庇古的“利益调整理论”和科斯的“改变利益调整的初始条件理论”——的作用机理和内在的统一性,并从节约总交易费用(包括外省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的角度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外部性校正的思路;结合我国生态补偿的探索实践,提出了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的基本方向;以产权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的产权形成与产权残缺的特征,以及产权残缺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不利影响,在分析国外生态公益林产权制度安排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以“混合产权制度”来优化退耕还林(草)产权结构的构想;在分析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互动效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揭示了退耕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后续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基于上述研究结论,针对中国新时期退耕还林(草)工程与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草)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粮食安全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更事关国家整体安全,一定要采取综合措施予以确保;探讨了科学地确定补贴标准的方法,应以此为依据实行“差别补偿”,并改变简单补贴钱粮的方式,辅之以政策支持、生态移民和发展教育事业等多种补贴方式,同时要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延长补贴期限;针对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各参与主题存在目标冲突和“非合作博弈”的倾向,提出了“参与式退耕还林(草)”的思路,以便有效地解决工程实施中的激励和监督问题;引入市场机制也是实现各参与主体利益均衡的有效方式,通过进一步强化私人承包制,实现经营方式创新,建立中介组织等方式,逐步克服退耕还林(草)由政府操作的种种弊端;按照以“混合产权制度”来优化退耕还林(草)产权结构的构想,提出了林业分类经营的观点,并就退耕还林(草)以后形成的不同林(草)的性质(生态林和经济林)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强调了一定要运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所形成的林(草)的私有产权,包括林地的承包权和收益权,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地上林草权的保护等,切实保护退耕农户的利益;结合退耕区的政策环境、资源禀赋、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结构调整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退耕区农村产业结构和后续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认为应从以市场为导向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出发,进一步优化农林牧结构、大力发展农林牧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异地转移和大力推动退耕区城市化发展等方面做文章。
作者: 乔洪武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0
简介:本书所研究的是从重商主义起到凯恩斯学说为止的近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该书系统地研究了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亚当·斯密、马尔萨斯、萨伊、西斯蒙第、边沁和穆勒、马歇尔、庇古、凯恩斯等的经济伦理学说,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对他们进行实事求事的评议,由此揭示出近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合理扬弃的辩证发展历程。本书有助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诞生到基本定型时期,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作者: 姚玲珍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简介: 本书由基础篇、交易机制篇、价格机制篇、竞争机制篇以及调控机制篇组成,具体包括十章、8个专题。 基础篇主要界定基本概念和阐述相关理论。即在界定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涵义和简要介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之后,阐述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理论和周期理论。 交易机制篇主要分析房地产市场交易的形式和市场收益的分配。房地产市场交易的形式包括土地征用与转让、房屋买卖与租赁以及互换、抵押和典当等。交易价格不能完全反映房地产市场收益在相关主体间的分配,世界各国对这种收益分配的外部性一般根据庇古税或内部化理论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治理。 价格机制篇主要分析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以及价格的形成和传导机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应既有一般商品市场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总量和结构都存在非均衡性。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具体表现为供求价格机制和生产价格机制,但土地与住宅的价格形成又不完全一样。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房价与地价的相互推动和相互制约。 竞争机制篇主要分析房地产市场竞争结构和竞争战略。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性可以用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度量,竞争的不充分将会影响开发商的定价和定产行为;用开发商集中度和房地产地区集中度可以衡量房地产业的集中度。房地产市场竞争战略包括总成本领先竞争战略、标歧立异竞争战略和目标集聚竞争战略。 调控机制篇主要研究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和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模式的选择。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在不同国家具体应用时又有所区别,中国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需要根据调控目标进行合理组合。 在交易机制篇、价格机制篇、竞争机制篇和调控机制篇,本书结合各章主题,共有8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 黄有光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简介:本书的绝大多数论点都是实证性的(第三章至第五章也提出了许多规范性的命题),但是,许多具体的意见也包含有价值判断,即涉及到应当做什么的问题。例如,支持政府在科研和环保方面扩大支出的论点显然是一种指示性的建议。但是,如果我们接受下面这个约定(这正是本书及本人的多数其他著作所采纳的观点),那么实证性分析与规范性建议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个约定就是,当我们做出任何指示性/规范性陈述时,比如认为应该增加公共支出,我们的意思是如果采取所建议的行动(比如在某种条件下扩大公共开支)就会增加社会福利,而后者是个人效用/福利的一个增函数。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约定已经够用了(特别是基于“一元即一元”的原则,详见第六章。当需要指明社会福利函数的具体形式时,我的意见是 采用个人效用的无权加总,这一点在第五章有详尽阐述)。基于这一约定,任何一个形式上为指示性的陈述(应该做X这样事)都等价于另一个更为实证性的陈述(X会提高社会福利或者X会增加个人效用的总和)。当然,是否应该提高按这种方法定义的社会福利仍然是一个规范性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相关论点见于第三章至第五章)。关于个人效用的基数可量性与人际可比性,请阅读第二章。在上述约定下,如果有人不同意我的指示性/规范性陈述,只可能有3种情况:他要么是不同意我的实证性分析,要么是不同意我对社会福利所作的上述定义,要么二者兼而有之。但是,由于这一约定,我已经避开了将实证性分析与规范性判断混为一谈的嫌疑。任何指示性陈述都必须以某些规范性判断作为依据,这一基本事实是休漠指出的。 诚然,由于衡量和比较个体的效用有很大困难(这一困难已经被“一元即一元”原则大大减轻),许多指示性陈述根据的不仅仅是上述的约定和某些实证性分析,还包括对一些事实的主观判断。但是,正如我已经指出的那样(Ng,1972),就与其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那些事实而言,经济学家比其他人更有资格做出主观判断,尽管就价值判断本身而言并非如此。因此,如果人们能弄清价值判断本身与对事实的主观判断之间的区别,那么经济学家在政策建议上能够起到的作用就要大得多。 在我看来,这些身后的“权利”可以用活人的偏好以及对未来行为的影响来解释。例如,活着的人也许希望通过给一般人施以体面的葬礼并对烈士施以国葬来表达他们对一般人或是某些杰出人物的尊敬,此外,隆重的国葬还可以鼓舞人们效仿英雄,共赴国难。当然,人与石头的区别不止于此,例如,石头乃至动物都无法行使选举投票之类的权利。但是,我意指的是免于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这一更为基本的权利(我认为这一权利所有有苦乐感的事物都应享有)。更进一步说,如果世界上有某种可以机械地“行使”一些权利(例如投票权)但不具有苦乐感受能力的事物(或许是某种超级机器),我对它并不会比对待石头客气半点。 虽然我坚持拙著(Ng,1981a)对福利主义所做的基本辩护,我还是乐于对森做出以下3点让步。第一,尽管我认为福利主义作为一个墓本价值判断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攻击福利主义的人一定在逻辑上或科学意义上有什么错误,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基本的价值信仰,而两个完全理性、逻辑清晰的人却可能在根本立场上意见相左。反过来说,这并不能证明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能付诸逻辑上的讨论或者讨论这些问题是徒劳的。你可以合乎逻辑地论证某些规范性原则是从哪些公理(包括一些规范性公理)导出的,或者证明某些规范性原则蕴含着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后果。在这一过程中,你或许能够说服你的对手放弃其原来的价值判断——他们可能认为这些判断是其基本的价值判断,但是经过深入的分析,他们发现并非如此(关于公理性价值理论的用处,请参见拙著Ng,1981b的附录)。 其次,我同意森如下这个看法,即经济学家们之所以普遍对福利主义持赞同态度,是“因为他们未对那些不但可能而且确实会发生冲突的情形做直接的考察”(Sen,1981,p.532)。如果经济学家们能认真地思考一下森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便不是多数,至少也有相当比例的经济学家会放弃福利主义立场,,我这么说是有事实依据的,道德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已纤进行厂K期的研究,但是他们在如何看待效用主义乃至一般意义上的效果主义的问题上依然各执一词,形同水火(可参见Smart与Williams,1973)。总之,“黄有光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毕竟不代表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真正的共识”(Sen,1981,p.532),但是,我要努力说服经济学家们坚持福利主义立场,并且要以更深入的分析来使可能出现的变节分子幡然改悔。 那些持“单纯表征”一说的经济学家认为,VNM效用只是用来描述个体在存在风险的情形下的选择行为,而与同一个体的主观基数效用无关。如果个体在进行这类选择时并不需要考虑其主观效用,那么此说可以成立(不过,他们到底依据什么东西来理性地做出这种选择就十分令人费解了)。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持“单纯表征”论的经济学家是对的。首先,VNM假说所采用的一系列著名的公理并没有保证个人在进行涉及风险的选择时必须考虑其主观效用并且尽可能地最大化其预期效用。然而,这一点应该是理性选择的一个直观的要求,如果你要求严格的推理形式,那么可以认为上述公理A就保证了这一点。因此,哈森伊的结论是一个完整的效用主义结论。其次,诚如罗姆(Roemer,1996,p.142)所言,即便我们知道了所有人的VNM偏好或效用,也无法对之进行有意义的人际比较(而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福利函数所必需的,效用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也不例外)。但是,公理A以及艾齐沃思(Edge-worth,1881)和笔者(Ng,1975a,1996a)提出的方法已经使效用的人际比较成为可能。拙著(Ng,1975a)指出,取得人际可比的个人基数效用指数的一个天然的方法是,对所有个人的相当于最大(非严格的)无差异量的效用差额用一个相同的数(例如1)来表示,理由是效用的敏感度是有限的(见上文5.1节)。在拙著(Ng,1996a)中,我利用这种方法实际取得了人际可比的效用指数,克服了对快乐程度的心理学调查所存在的人际不可比问题。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获取人际可比的效用指数的方法(Ng,1975a的第9节介绍了其中一些)。因此,即使你不承认哈森伊(Harsanyi,1953)对效用主义做出了充分证明,你也必须承认哈森伊(Harsanyi,1953)与黄有光(Ng,1975a,1984a,1996a)合在一起做到了这一点。 森认为哈森伊的第二个(加权的)效用主义结论(Harsanyi,1955)的价值也不大,他说这一结论主要是一个“表征定理”,并不是效用主义。森有两点批评意见,其一与个人效用指数的选择有关,我在上文已经对此做了驳答。其二是说,这一结论仅限于单组合框架内,即给定一 组个人偏好的情形。我对此有两点反驳,首先,既然这一效用主义结论在每个单组合内都适用,那么它只是一个单组合框架内的结论这一点就无关紧要。其次,哈森伊的结论也很容易推广至多组合框架的情形,这一事实已经包含在罗伯茨(Roberts,1980)的结论中,他证明在两种框架内都有相应的结论,而摩金(Mongin,1994)更是直接证明了这一事实。 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97,p.209)指出,公共支出的边际成本之所以被公认是较高的,一个原因是“提高税率所引起的无谓损失并不是一个小三角形,而是一个大得多的梯形,这是因为在增税之前已经存在税收扭曲”。这一见解在正统的理论框架内自然无可厚非,其假设是税收仅仅是为公共支出进行融资而别无其他有价值的功能。在这一理论框架内,上述见解从量上来说的确相当重要,因为许多国家的税收总额已占到GDP的30%以上。不过,下面这种考虑也许对此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或消费都对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通过中间产品)的破坏作用,对这些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课税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普通的所得税和消费税尽管是为了取得政府收入的目的而设计的,它们在大体上也能对生产和消费的环境破坏效应起到矫正的作用。虽然从理论角度讲,现有的税率结构远非理想,但是如果考虑到可行性和行政成本的问题,这个毛病则不算太大,当然,这并不是否认原则上对环境危害大的经济活动还是应该课以较重的税收(通过生产税、消费税、所得税和庇古税等不同税收形式筹集公共资金的边际成本是不一样的,Ballard与Medema,1993对此作了估算)。如果没有更可靠的估计,我认为,考虑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请注意最近关于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南极冰山融化的报道)和环境破坏的长期性后果,把矫正性的平均税率定在30%左右也许不 算过分。我想,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即使增税的扭曲损失不是负的,所渭的“梯形”效应也不会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8.4钻石性物品和无负担税收 众所周知,对那些有外部成本比如造成污染的活动课征矫正性税收的超额负担为负,这一点上节已经提到,不过很少有人把这个问题与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联系起来讨论。即便是在经济学圈子里,下面这个事实也是鲜为人知的,即有一类物品,对它课税非但没有超额负担,而且不会造成任何负担,如果忽略掉行政成本,则对这类物品课税的负的超额负担比例为100%。 给定一种商品的质量,它对某个消费者的效用(即有用程度)取决于消费数量。这一点对大多数具有消费功用(比如营养、热量)的商品都成立。但是,对很多商品来说,人们所看重的不是其数量,而是其价值(即价格与数量之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钻石,尽管钻石熠熠生辉, 光彩夺目,但是它对消费者的效用却主要在于其价值。人造金刚石与头等钻石在外观上毫无二致,但是二者的价格却有天壤之别。有人把人造金刚石与头等钻石搀混在一起,拿给宝石专家鉴定,得到的答复是全部都是赝品。所以,人们愿意出高价购买钻石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固有的消费效川,而在于其价值。为方便计,我把纯粹由于其价值而为人所看重的商品称为“纯钻石性物品”。 商品仅因为其价值而为人所追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们可以用为炫示性消费品,以显示拥有者的富有。其次,它们可以作为贵重礼物馈赠他人。再次,它们还可以是便于携带和保存的价值储藏手段。人们逃难时不能带走其店铺和工厂,却可以随身携带金银细软。有人或许认为还应该加上投机的因素,不过时至今日,投机活动多以纸面(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电子)交易进行。 当人们以钻戒或其他贵重礼品送人时,受授双方所看重的实际上是钻戒的价码,而非一颗钻石的大小。对用为炫示性消费品和价值储藏手段的商品皆应作如是观。如果金价上涨1倍,那么使用一半数量的金子正好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事实上,金子的价值密度越大,携带较大价值的金子也就越方便。小额交易可以借助不那么值钱的珠宝和贵金属例如白银来进行,以避免对金子做过细的分割。因此,如果不考虑过渡性和分配上的问题,对钻石性物品课以重税导致其价格上涨,并不会使消费者遭受效用上的损失。因此,从效率上讲,对纯钻石性物品应课以无限高的税率,这一点已由拙著(Ng,1987a)予以证明(关于不纯粹钻石性物品与向上倾斜的补偿需求曲线,可以参见不过,纯钻石性物品并不多见,即便是钻石也有一些实际用途。尽管如此,很多商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钻石效应的成分,因此,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应该对这些商品施以较高的税率,时下正流行的主?book_contents=前言 第一章引论 1.1一元即一元:对效率与平等如何折中的重大问题的一个简单答案 1.2旧的“新福利经济学”魂兮归来乎? 1.3本书内容概述 1.4扩大公共支出势在必行 1.5一个误人歧途的共识 1.6社会选择/公共政策的三个基本问题 1.7本书的一些具体意见 1.8一个方法论上的问题 1.9哪些是本书无可奉告的话题 第一部分 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人际可比基数效用的必要性 2.1一个直观的解释:以父母亲的选择为例 2.2经济学家对基数效用误置的仇视 2.3单凭序数效用无法进行社会选择 第三章福利主义 3.1关于福利主义的森一黄论争:一个述评 3.2另一个支持福利主义的理由 3.3理性个人主义蕴涵福利主义 第四章效用、知情偏好抑或快乐 4.1非情感性的利他心:纯粹对于他人福利的关心 4.2非理性偏好 4.3自发的欲望 4.4为什么快乐是最根本的? 第五章效用主义 5.1效用主义的论据 5.2理性个人主义式的平等主义隐含效用主义 5.3为哈森伊的观点就最近的一些批评置辩 5.4最小可感增量法 5.5效用主义与程序公平 第六章一元即一元:人际可比基数效用困境的解决方案 6.1人际可比基数效用的困境 6.2我提议的解决方案 6.2.1用无权加总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社会选择:一元即一元原则 6.2.2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 6.3经济学家应该赞成逆向加权! 6.4适用“一元即一元”原则的几个限制性条件 6.4.1通过税收进行再分配的政治可行性 6.4.2所得税/转移支付体系失效的情形 6.4.3交易费用 6.4.4对利益分配格局的无知 6.4.5公共项目本身的再分配效应 6.4.6对工作的偏好 6.4.7突发性事件 6.4.8歧视性待遇所依据的非收入指标 6.5本章结语 第七章 政治与经济的分野 第二部分 何为适当的政府支出规模 第八章 扩大公共支出势在必行 第九章 公共支出项目的适当效益成本比 第十章 结束语 附录A 电刺激大脑技术:关于公共支出对科研的重要性的一个例子 附录B 纯粹平等主义:一个批判 附录C 公共部门占CNP的最优比重随经济增长而上升 附录D 非情感性利他主义:帕累托原则不能适用的情形 附录E 伯格森——萨缪尔森传统隐含个人主义、无关性以及序数主义 附录F 公共品提供效率下降有可能提高最优公共支出规模 名词索引 ……
作者: 张真,戴星翼编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本教程从效率这一环境经济学所关注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从经济学角 度思考环境问题必然涉及的外部性、产权、庇古税等内容。在此基础上, 本教程介绍了有关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环境管理模式加以分析所 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命令控制模式与经济激励模式的比较、实践应用以 及不确定性对环境管理的影响等。在此结构上,本书力图在理论、方法、 应用、案例的安排上取得平衡。本书适合于环境经济学以及相关专业的高 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同时,也可以作为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工作 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 ( )戴维·L.韦默(David L.Weimer)主编;费方域,朱宝钦译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一直以来,政策学者十分关注对政府可以用来实现其目标的各种基本工具或用具的理解。他们的兴趣从最初的归纳性创建有关通用性工具的广泛列表以供政策分析者使用,转移到对工具的各组成元素的更节剑的、但仍然有用的规范的发掘努力上。从通用性工具到完全规范化政策的转移,需要设计者不仅仅了解基本的组成元素。例如,使外部性内部化的庇古税至少应该规定该税收适应的税基和税率,以及征税所依赖的行政性工具,等等。设计者也许要设定用以指定这些细节如税基、税率的准则,而不是直接地规定它们。这些规则和规格的创建就可以看做是制度设计。我期望政策分析者通过更好地理解制度设计是这个问题的最初原动力,从而能够知晓如何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 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这项工程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依赖于其嵌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这些背景因素提供了一种为制度设计提供机会和制造障碍的现有制度环境。对制度设计的根本性理解需要有关制度和制度变迁的理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者对制度的兴趣复燃,不断涌现出了大量的可能的理论来源。 本书的贡献者利用各种资源来确认理解制度设计的意义。尽管它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贡献远不如我原先预期的那样大,但我仍然认为,无论对政策分析者还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学生业讲,它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并迈出了比较谨慎的一步。
作者: 阿瑟·塞西尔·庇古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017年03月
简介: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福利经济学(套装全2册)》比较详尽地层示于解析目录中的《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福利经济学(套装全2册)》的结构如下:第1编论证了,当然是在众多的条件限制之下,(1)国民收入的量越大,以及(2)穷人所获得的收入的第1份额越大,则规模一定的社会的经济福利很可能就越大;第二编致力于研究影响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的基本类型;第三编研究特别与劳工相联系的影响因素;第四编提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穷人所获得的收入的*份额增大的因素,有可能同时使收入的总量减小的问题,并且探讨当这种不和谐的情况发生时,对于经济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在第1版中所包含的分别讨论国民收入的可变性与公共财政的两部分,像第二版一样,在本版中也予以删除。现在在我们的《产业波动》与(公共财政研究)中更全面地论述了与它们相关的问题。
作者: 沈满洪著
简介:《环境经济手段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研究”的最终成果,也是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和其他面向市场的方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实际行动。全书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构筑了一个环境经济手段研究的系统框架,以生态环境的严峻现状为逻辑起点。将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归结为“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将环境经济手段分为侧重于政府干预的庇古手段和侧重于市场机制的科斯手段两大类;将环境经济手段的选择与创新建立在既要防止“市场失灵”又要防止“政府失灵”,从而谋求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上。《环境经济手段研究》基于环境经济手段的效应分析和综合比较,提出了环境经济手段的选择模型和创新思路,提出了依靠制度创新造福环境、依靠科技创新造福环境、依靠市场创新造福环境、利用经济增长造福环境的结论。
作者: 崔大鹏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3
简介: 本书研究的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学科前沿问题——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关于国际气候谈判,需要从国际政治经济战略格局的高度去理解其博弈进程。它是继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国际谈判,其重点是要形成保护全球气候的国际规则,涉及未来全球体系(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长期的经济、能源与环境发展空间及其相关的权利与责任的确定。由于它事关作为国际公共物品的全球大气环境资源(温室气体排放容量资源)产权的部分界定与划分,并会延伸到以确定环境权益为表现形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因此,它对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此重要的国际气候谈判(目前主要是有关《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为什么会陷入困境?怎样才能突破这些困境?《京都议定书》能得到世界上足够多的国家批准而生效吗?《京都议定书》能够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吗?这些都是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当然也不例外。面对国际气候谈判的复杂利益格局,中国可以采取哪些有理有利的谈判对策呢? 为了尝试回答上述问题,笔者选择了3个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一是国际关系理论,其基本概念包括:国家利益、国际合作、国际制度(国际法)、国际治理、国际谈判民主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二是博弈论,其基本概念包括:博弈论、纳什均衡与帕累托最优,所采用的6种基本博弈图式为:囚徒困境博弈、智猪博弈、斗鸡博弈、盟主博弈、捕鹿博弈和性别战博弈,影响博弈结局的因素主要是:信息与沟通、利益分配与利益选择、盟主与引导力量、时间与重复博弈、博弈者数量;三是环境经济学理论,其基本概念包括:公共物品、外部性、搭便车和市场失灵,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方法是:限量与交易(科斯手段)、碳税(庇古手段)和政策与措施(管制手段)。 本书的逻辑思路基本上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框架结构。首先,大前提是讨论清楚国际合作成败的博弈机理、影响要素和转化条件等;然后,小前提是气候合作属于一种国际合作,分析了有关《京都议定书》的国际谈判的进程与合作的困境;结论是,国际合作的博弈机理、影响要素和转化条件等完全适用于气候谈判与合作。之后,借助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及模型计算,设计了一套有可能突破《京都议定书》难题的新的综合方案,以满足化复杂博弈为简单博弈的分解转化条件。最后,根据前面的研究结论提出关于中国参加国际气候谈判的对策建议。
作者: 庇古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017年03月
简介:
由阿瑟·塞西尔·庇古著的《福利经济学/西方 经济学圣经译丛》从经济福利的角度探讨了在什么条 件下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会发生差异,从而妨碍国民 净产品的增加,进而提出了运用征税和津贴及**干 预等措施对之加以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书中提出 的的社会福利理论后来成为西方福利**制定社会保 障的政策依据,促进了西方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立。该书为福利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作者也被奉为 “福利经济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