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905 项 “梦境”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简介: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四十一炮》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小说的副线是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使整部小说在实和虚的场景不断变换、扑朔迷离、曲折迂回,又一次近距离地回看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 通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讲述,既有孩子似的烂漫无知,又有极具时代特色和乡土特点的民间口语。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莫言幽默逗得捧腹大笑。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集结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九年创作发表的三十篇作品。 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通过阅读这部合集,可以看到作者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自身的变化,使自己的小说不断地改换着面貌。" 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戴凤莲。他为了报仇雪耻,苦练枪法,将曾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他为了还一个村姑的清白,不惜将酒后施奸的亲叔枪毙。为了小妾恋儿不惜和妻子闹翻并分居。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抗日但最终全军覆没......他为了爱情而拼搏,为了报仇而残忍,为了正义而果决,为了荣誉而战......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中篇小说系列”之一,除《筑路》外,收入作者创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篇小说八部,包括《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战友重逢》等。 本集中除《筑路》外,其余七篇,均为九十年代初期之作。《怀抱鲜花的女人》看似写男女情事,实则写人生窘境,象征的意味远大于对生活的描摹。 《红耳朵》则以故乡传奇人物为模,赞赏一种看破的境界,讽喻时下膨胀的物欲。钱财是身外之物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要落到实处,则大不易也。 《战友重逢》一篇,是作者整个创作中仅有的一部军旅题材中篇小说,完成于1990年春节期间。 《筑路》曾被很多人誉为莫言最好的中篇。 小说不仅艺术风格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许多部,无论内容或篇幅都堪称是十分精彩的“小长篇”。" 生于高密县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的青年——永乐,像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一样,希望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摆脱贫穷与落后。可5次高考,5次败北。希望化为泡影,努力成为乌有。他烦闷、压抑、痛苦、无助……老母的拳拳之心,生活重压下哥哥和无奈、嫂子及众人的蔑视,未来的无望……一切一切压迫着他,万般无奈,只好逃出家门,踏上“欢乐”的不归之路。 《十三步》是莫言在1988年运用荒诞艺术手法描写知识分子和现实生活的一部力作。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累死后,由于得给王副市长让路整容,被塞进冰柜,居然又荒诞离奇地复活了。但以为他已死的妻子屠小英却拒绝他再进家门。殡仪馆特级美容师李玉蝉把死而复活的方富贵改容成自己的丈夫张赤球,让他代替自己的合法丈夫登讲台给学生上课,而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真正的张赤球则像一个孤魂野鬼,变得无家可归——现实生活中原有的秩序已不复存在。 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贫瘠而又富饶的上地上的祖先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这本书是作者于1987—1989年间陆续完成的。书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通过吃草净化灵魂的强烈愿望,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膜拜,对蹼膜的恐惧,对性爱与暴力的看法,对传说和神话的理解,当然也表达了作者的爱与恨,袒露了作者的灵魂,丑的和美的,光明的和阴晦的,浮在水面的冰和潜在水下的冰,梦境与现实。"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 《与大师约会》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二(之一是《白狗秋千架》),集结了莫言自一九九○年至二○○五年创作发表的四十五篇作品,其中有《火烧花篮阁》、《月光斩》、《大嘴》、《麻风女的情人》、《小说九段》等。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有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这些作品的结集,可以让读者充分欣赏到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看到文学大家从事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师傅越来越幽默》讲述了省级劳模丁师傅为工厂卖了一辈子的力气,眼看就可以退休,却突然被抛入了下岗的队伍。一点菲薄的积蓄又被一场伤病花得囊空如洗,丁师傅走投无路的时候,将报废在小树林中的公共汽车壳子改造成“林间休闲小屋”,为男男女女提供幽会、野合的场所,从而使自己又富裕起来。小说的精彩之处是结尾。随着天气渐冷,丁师傅想收拾收拾等待来年再做时,不料一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女似乎在他的“爱巢”里殉情了。在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一场虚惊:汽车壳子里根本就没人!小说主要通过一位国企下岗职工的目光,展示出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他们如何在偷偷摸摸中发泄自己被禁锢的爱情。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力作。 19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天堂县蒜薹全部滞销,数千蒜农忧心如焚,县府官员不闻不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小说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剖析了农村文化。" 《生死疲劳》是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酒国》是莫言1989年到199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原名《酩酊国》。 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这个名字在土话里有“臀部”的暗示)奉命到酒国市侦察金刚钻部长吃婴儿的案件。侦察员丁钩儿在调查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婴儿宴的美味,并且目睹了酒国的疯狂社会现状:父母把婴儿卖给酒店,并且因为卖了个一等价钱而自豪、激动。在酒国的美酒和婴儿宴里,丁钩儿很快迷失了本性,最后跌进粪池淹死了。《酒国》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小说里还贯穿着酒国一个业余作者与莫言的通信,小说结尾作家莫言和丁钩儿一样,兴致勃勃地来到酒国考察……" 《红树林》是莫言根据真实案例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现代化都市,经历了迷茫而凄楚的人生,终于昂起头,勇敢地迎接挑战。 故事发生在有着大面积红树林的小渔村和南海海滨一座新兴的小城里。渔家姑娘珍珠进城打工,珍珠公司总经理大虎对她一见钟情,珍珠不为所动。大虎企图强占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红树林。大虎在另两个干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轮奸了珍珠。珍珠的意中人大同进行报复,欲杀大虎的母亲、副市长林岚,却刺伤了检察官马叔。大虎又与二虎、三虎轮奸了女工小云,被当场抓获。林岚救子心切,落入了刑侦科长金大川手里。马叔与牛晋顶住压力,使案件终于重审,三个虎被绳之以法。"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母亲是一位命运多舛的人,她含辛茹苦、艰难地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 小说里,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无私,是爱,是奉献,是生命的载体,小说热情讴歌母亲的伟大,以及对生命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在这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 " 本书收录了莫言从1981-2011年间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已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在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莫言所有演讲的合集,包括在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各大学以及在日本、韩国各国的演讲稿,全面反映了莫言对于文学的看法。 这本书是一个对谈的整理,由知名作家莫言和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文学评论家王尧,于2002年底于苏州的一场谈话;全书以对谈方式呈现,十分忠实地表现对谈当时的氛围;同时也生动地表达了对谈当时的畅快淋漓。本书可说是以莫言的创作为中心的剥洋葱似的谈话,从莫言的生长背景、童年记忆、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环境变迁等等四面八方来谈他的创作,虽然是一本谈话的整理,却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创作生命以及他对文学、对小说、对创作的态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读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本书可说是以莫言的创作为中心的剥洋葱似的谈话,从莫言的生长背景、童年记忆、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环境变迁等等四面八方来谈他的创作,虽然是一本谈话的整理,却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创作生命以及他对文学、对小说、对创作的态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读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除了对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书读来也真是趣味横生,作家的语言果真是充满妙趣,谈起生命一路行来的种种际遇,精彩得有如小说一般。除了对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书读来也真是趣味横生,作家的语言果真是充满妙趣,谈起生命一路行来的种种际遇,精彩得有如小说一般。
作者: 郝兵,李涛编著
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简介: 本教程全面介绍了用非线性编辑软件After Effects 5.0进行影视特效合成的方法与技巧。全书共13课,内容包括合成的基本概念,After Effects 5.0的窗口与面板,层的管理,二维和三维合成功能,遮罩的使用方法,动画的高级控制,图像的调整,各种特效的应用,矢量绘图功能,颜色校正和键设置方法,追踪和稳定,与3ds max的配合使用以及输出知识等。本教程在各章节中,紧密结合内容讲解了29个精彩范例的制作过程,有清凉世界、魔幻墙幕、水中倒影、万兽奔腾、碎片、梦境飞舞、士兵、随歌起舞、扫光、超级跑车、小狗狗、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二、人浪涌动、变脸、变形铅笔、时间变换、火焰宝藏、永不停歇的羊、大力士、书中世界、播音员、橡皮筋、放大镜、跌落的台球、穿越城市、金刚、鲨鱼、太空幻境,带领您一步一步,深入浅出的进行学习。本书的附录介绍了PC平台上的其他合成软件。本书内容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精心设计,深入浅出,知识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强。本教材不仅是高等美术院校电脑美术专业教材,还适合从事视频编辑合成工作的专业人士、多媒体制作人员、网页设计师以及广大准备投身视频制作、动画设计的电脑爱好者,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和社会相关培训班的教学用书。本版CD包括书中所介绍范例的素材文件和最终效果。
作者: 杨绛
简介: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作者: 杨绛[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3
简介: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先生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作者: 亚伯格
简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三兄妹突然变得非常小。他们住进一个蜗牛屋,遇到许多新奇惊险的事情。來,让我们随著小兄妹一起缩小,一起经历这场意趣盎然,险象环生的冒险!本书图画精致优雅,故事充满童趣、高潮迭起,适合父母搂着孩子一起阅读。
【媒体评论】
蜗牛屋
赵国宗 (台湾艺术学院教授)
《蜗牛屋》书中的插画具有优雅、温馨的气质与风格。故事的开始,是奶奶在住家的庭院里照顾小孩。她招呼小孩到身旁,开始讲故事。
故事的角色就是奶奶的孙儿——男孩、女孩和小宝宝,十分亲切而生活化。故事的角色小到可以住进蜗牛屋,在视觉上好像用显微镜放大,人物与自然做比例上的对比,产生梦幻的超现实。这样的情况下,显得危机四伏,而发展出很多戏剧的惊险与高潮:一次地震、一次婴儿不见了、一次大鸟来袭,每一次的惊险都制造了紧张与悬疑;故事的设计富有变化且完整。图画书有语文与图画的世界,尤其图画对儿童更有吸引力,份量上也显得比较重要,尤其以文学类来说,更着重欣赏与传达美感,可以说是感性的艺术作品。这本书的图画以淡彩技法,有石刻版画趣味,以纤密的素描,配上柔和的浅色调,风格复古,有传统的英国风,如波特(Potter 1866-1943)等画风,但仔细观察人物与景象,还是现代的,尤其对植物、昆虫精细描绘的技术与用心,都令人赞佩,图画不只精致,更有一份优美、温馨的诗情。
插图以连环图画呈现,依情节发展,时而多幅,时而单张,编排设计有节奏律动的美感。故事依时空发展,由早晨到夜晚,景色、环境的变化与设计也很巧妙。
《蜗牛屋》的设计富有创意,从室内外的设计与布置,可以看出插图者付出很多的心思。插画风格优雅内敛,富有深度,可以供目前流行较粗俗、缺乏质量的出版借镜与参考。
这本书文图配合佳,文图质量亦佳,是值得亲子共读的好书。
辑录自“好书大家读”好书榜
图画书纵横——从《蜗牛屋》谈起
张素椿 (图画书读书会负责人)
看到和英出版英国作家艾伦?亚伯格(AllanAhlberg)的图画书新作《蜗牛屋》,不禁松了一口气。不知是出版信息的不足,还是这期间他确实没有图画书作品?这是自从九四年他的创作搭档也是他的画家太太珍妮特.亚伯格(JanetAhlberg)过世后,看到他的唯一新作。
一般读者对他们夫妻也许陌生,不过如果提起正传出版的《快乐邮差过圣诞》,知道的人就多了。这本书平常在书店里看不到,到了十二月圣诞节左右就会上市,这种情形已经很多年了。
艾伦?亚伯格的文字作品除了图画书,还有很多少年小说和诗集。其中以邮差送信并和童话故事主角互动所发展出来的图画书,亚伯格夫妻共创作了三本。第一本名为《TheJolly Postman; or, Other People'sletter》(1986),它是借着送信的邮差,分别造访流传已久的童话故事要角。童话故事的主角们在“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的结局后,不再石沉大海,已有了新的消息。这书与其说是邮差先生送信给大家熟悉的故事人物,不如说是他为读者捎回来童话故事人物的近况,好像他们至今仍活在某处。
在美国现代版童话名作家JonScieszka(中文版《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作者)和画家Lane Smith这对拍档尚未崛起,他们合作的第一本书《The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Pigs》(1989)尚未问世之际,对岸英国亚伯格夫妻书中,〝灰姑娘和他的夫婿正要搬家,面临出售城堡的境遇〞,以及〝杰克与魔豆树中的巨人居然温柔地怀抱着幼儿〞等等情节,真是震惊了西方图画书界。这本书得到的奖项包括英国的EmilAward、荷兰的Book Key Prize、以及法国的Prix du Livre Pour la Jeunesse 奖。
第二本是《快乐邮差过圣诞》,原名《TheJolly Christmas Postman》(1991),延续第一本的点子,加入了耶诞的气氛。得到英国的格林威大奖(KateGreenaway Medal)。第三本也就是珍妮特.亚伯格最后的作品,名为 《The Jolly PocketPostman》,几年前在书店里看到迭了两尺高,卖六折多,颇为它的不被人知以致如此贱卖遗憾,当时打了许多电话通知同好。此书的邮差因为送信时意外受伤昏迷,书中的童话故事人物,有的出现在他昏迷前与清醒后,有的则是出现在他昏迷的梦境里;而梦境里和童话故事主角们追逐不休的邮差是缩小的,小到这本书还要附赠一只小放大镜。现在,当艾伦.亚伯格遇到一位“对中古世纪的手抄本装饰画作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盛行于十六、七世纪的微型画,…”(和英笔记本P.86)并且画风和珍妮特?亚伯格接近的画家吉里安?泰勒(GillianTyler)时,这“缩小”的点子,延续到《蜗牛屋》里,是极其自然的事了。
真实且传神的家庭生活情境
珍妮特?亚伯格的画温和美丽,每个画面都非常生活化,不论室内或室外,放眼望去,所有的房舍、景物与对象好像都该在那儿。举《Peek-A-Boo》一书里的厨房为例:系着围裙的妈妈弯着腰正在倒汤,桌上有切一半的面包、铜钱掉出来的皮包压在报纸上、果酱和杯盘散置着、地板上是玩具和一只鞋、水龙头滴着水、水槽里泡着洗一半的衣物、墙上挂着月历和贴着小孩的画、绿格子窗帘的玻璃窗外是跳绳的女孩……;这些景象钜细靡遗地描绘家中一角,家的感觉既真实且传神。有兴趣做功课的读者如果在有关“家”这个主题的作品中作比较,看不同画家如何以室内摆设与生活物品来传达家庭生活情境,便不难发现珍妮特?亚伯格的突出且予人深刻印象了。书中另一幅公园图,也令人有如置身其中般容易感受愉悦悠闲的气氛,难怪有插画家忍不住要抄它。
《蜗牛屋》的画家吉里安?泰勒和珍妮特?亚伯格的画应该说异中带同;仔细看,吉里安的画用更多细密如针般的线条去处理“面”,对于物象外围的轮廓,她习惯用中断的短曲线去钩。她和珍妮特?亚伯格一样有生活化的布局,一样流露出图画书里的“英国风”(和英笔记本P.79)。
到底什么是图画书里的“英国风”呢?它是一种很容易感受与认同却不一定能说清楚的风格,但只要排开KateGreenaway(1846–1901)、Beatrix Potter(1866–1943)、JanetAhlberg(1944–1994)等人的作品,就可以发现这些英国画家的共同特色︰他们是淡彩的,是田园的、生活的,并且以沾水笔钩着柔和的线条。这些风格延续下来,就连近年的AngelaBarrett、Bernadett Watts、或是《野蔷薇村的故事》的JillBarklem、《小菲菲和新弟弟》、《家》、《小阿力的大学校》等的 Catherine Anholt也有一点味道。
顺手拈来的故事当中……
《蜗牛屋》里的图大大小小不少。如果先只看说故事的奶奶,包括说故事前与说故事后共有十一幅之多;她的左右手搂着两个孙子,旁边的娃娃车里还有一个小婴儿,每个画面都是同样的四个人,依着文字的描述画出:“…奶奶转身帮他把帽子戴好。”“…奶奶顺手挥走一只飞蛾,…”“瓜瓜把厨房的灯打开,奶奶抱着婴儿走了进去。”等姿态与表情。其余大小方格子里的图,有时是一个场景、有时是分解图、有时像连环画,才是故事内容。在同一个跨页里做不同角度的表现,令人想起TomidePaola的《阿利的红斗篷》,它也是在主轴故事进行之外,还有小主题贯穿全书,读者可以注意那只一直出现的黑脸的羊,试着了解它的心情;或者留意每一页忙碌的小老鼠,看它到底在忙些什么。《蜗牛屋》因为是奶奶在说故事给孙子听,故事进展中,时时还要回到奶奶与孙子的对话,加上图画里还有说故事时环境与时光的更迭,连画眉鸟、猫儿等也相左右,显出奶奶说故事的顺手拈来。
《蜗牛屋》里有好多幅主角在花草丛中的图非常漂亮。这种连画家自身也缩小在看周遭的取景方式,在西洋美术名画中也可见到,那就是鲁索(HenriRousseau 1844-1910)的作品。此外,巧的是杨志成(EdYoung)的《但愿我是蝴蝶》、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系列等书中也有相近的作画角度。在《但愿我是蝴蝶》中,EdYoung用粉彩来画小蟋蟀生活的田园世界,但不若《蜗牛屋》那么细腻写实。虽然两者都在故事背景中凸显自然世界的美妙,《蜗牛屋》着重美丽花草的形态描绘,而《但愿我是蝴蝶》则捕捉绚烂的色泽与斑驳的光影。如果说《蜗牛屋》适合“细细的看”,那么《但愿我是蝴蝶》则适合“远看”;推远了距离,模糊的草丛与树荫、硕大的青蛙与蝴蝶在地上的身影就都清楚明朗了。
珍妮特?亚伯格虽然留下不少作品,她的英年早逝不只是英国,也是世界图画书界的损失。不过我们乐见新人吉里安?泰勒以精湛的画艺成为艾伦?亚伯格的新搭档,期望她创作出更多像《蜗牛屋》一样值得收藏的好作品。
蜗牛屋
庄静君 (文字工作者)
《蜗牛屋》这本书,以“变小”的过程,为整本书的主要脉络,里面所面临到危险灾难,并不是以令人喘息的降妖除魔的英雄故事为主,却以真实的大自然生活,让读者感受到一股暖暖的祥和之气。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想象自己是书中主角的故事。阅读此书时,纪录片《小宇宙》或是国家地理频道的昆虫世界,全部活生生地在脑中旋转。想象老奶奶的故事里,娓娓道出属于大自然和我们的故事。生活在蜗牛屋的世界,不管是苹果落地之声、蒲公英的飞扬之舞、夜晚的大雨、画眉鸟和猫儿的追逐之战等等,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轻忽、甚至不以为意的种种自然景象,全都变得如此清晰生动。
初次看到《蜗牛屋》这本书,旋即会被插图吸引的人,一定相当不少。英国著名的插画家吉里安?泰勒(GillianTyler)的插图有种淡雅的美感,搭配艾伦?亚伯格(AllanAhlberg)的文字,有极大的加分效果。因为吉里安的图,有很大的延伸性,让读者可以透过他的插图,进入书中的世界,带给读者极为宽阔的想象空间。出版此书中文版的和英出版社为了顾及书的质感,不惜成本与英国出版社WalkerBooks采海外合印的方式出书,让中文读者亦可享受到高质量的阅读享受,值得嘉许。
我们何不试着以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周遭的环境,相信许多事都会变得更可爱、更美好、更精彩有趣喔!
辑录自博客来网络书店
【书摘与插画】
作者: 蒋雅楠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09
简介: 后来,我行过那么多城,见过那么多人; 却再也遇不到像你一样,笑到融雪倾城,那么温暖的人。 2009 华语纯爱小说典范之作 蒋雅楠最新长篇小说 一书双册,无与伦比的悦读盛宴! 超值附赠 :《梦见坡》应援分享志 独家收录:2008最纯净长篇小说《空夏》番外 蒋雅楠亲绘“末雪”人设、书模摄影、创作手札 继2008年《空夏》热卖之后,蒋雅楠再次打造纯美梦境。 北纬66.3度极北城,被世人称为“死亡山谷”的待雪坡,一年中只在雪融之日盛绽的雪花莲,陪伴着一个叫纪雪见的女孩,厮守见证关于等待的爱情神话。 七岁那年,从天而降的奇妙男生乔恩辰占据她所有最初心动的记忆。却在某个晴明午后,乔恩辰不知所踪,从此音讯全无。 十一年后的风雪之夜,摄影师夏森流挟带陌生甜暖的气息,闯入纪雪见早已回归平静的生活,为她带来爱情与心跳的复苏。然而,疑团和危险也随之而来,纪雪见能否微笑面对,再一次的流离失散? 而苦苦守候雪见的温存男子顾司岩,他的内心又隐忍着怎样的痛楚和悲哀?有关纪雪见的身世之谜,终于将在下一个雪融之时,日出云开。 如果结局注定是离散,我仍会在遇见你后,用力相爱,绝不放开。 饶雪漫对《末雪》的评价是这样的: “他用二十六年游戏人间,然后用一年写出至今为止最好的作品。写小说,雅楠是个天才。” 媒体对《末雪》的评价是这样的: “如果说《空夏》是极简主义的纯爱小说,《末雪》则将爱情、推理、Soft Science Fiction、潮流元素完美结合,结合影视剧创作手法,故事独特,画面感强,节奏流畅,读完仍是直指人心的温暖感动。” 参与试读的读者对《末雪》的评价是这样的: ——有关书中架空设置的神秘地带“待雪坡”: “澄明到如同仙境的待雪坡,黯淡着带有死亡气息的待雪坡。属于纪雪见与乔恩辰曾经的待雪坡,充满纪雪见与夏森流此时的待雪坡。满溢了那么多的回忆,蕴藏着神秘色彩的待雪坡,雪花莲,究竟充斥着如何令人震惊的秘密。”——苏若瑾 ——有关书中性格各异的男女主人公: “始终坚持着内心那份守侯的纪雪见;无故失踪牵动整个故事发展的乔恩辰;神秘出现,疑团重重的夏森流;始终如一,坚守在雪见身边的顾司岩;还有活泼任性,对于爱情却无可奈何的裴雨霁。故事在谜团中展开,又伴着新的谜团继续。雾气氤氲,和谐安静,有着遍地雪花莲的待雪坡上,期待着一场令人会心微笑的甜美故事华彩登场。”——飞花戏舞 ——有关书中令人欲罢不能的推理情节: “不同于其他一些纯爱小说,故事往后发展,疑团和危险也随之而来,正如小说开头的铺垫和渲染。蒋雅楠的这本《末雪》在初篇就给我留下了神秘的感觉。那个发生在一个女孩儿童时的不幸和意外,注定了她的未来就深深地与这个神秘的待雪坡关联起来了。一个个包袱次第抖开,始终是从容而惊艳地抛出一个线索又把猜测留给我。”——崔子扬 ——读完《末雪》的感受: “雅楠用他简洁舒服的文字娓娓道来一个发生在冰天雪地里的故事。从开始,到最后,我被带进他营造出的待雪坡,然后始终盘旋在他的故事里,不能自拔,好像我正经历着这故事的一切。没有过于华丽的字眼,没有故作深沉的语句,就这样,泥陷在他精心营造的阴谋里。最后走出来,却发现心情却无故的明亮了。多么神奇,但就是发生了。这是我第一次连夜看完的小说。”——何瑶瑶 “如果我是纪雪见,我也会做出和她一样的选择吧。或许并不是不想珍惜身边的人(就像顾司言无法取代乔恩辰),只是一直沉迷在曾经的美好里面,直到无法自拔。生活在很多时候和雅楠的文字一样,终究是实际而又矛盾的。好多事情都无迹可寻,良辰美景只是假象。有时我甚至辨不清他们陌生飘忽的脸,辨不清那晴空万里下忽然飙出的阴霾……”——欣妍
作者: 张嘉佳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让刘十三陪着你,走进云边镇的春夏秋冬,见证每一场相遇与离别。“有些人刻骨铭心,没几年会遗忘。有些人不论生死,都陪在身旁。”
○满镇开着桔梗,蒲公英飞得比石榴树还高,一直飘进山脚的稻海。在大多数人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外婆说,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
○刘十三就这样,看着小女孩像梦境一般,马尾辫,眉清目秀,向他走过来。
毫无疑问,刘十三认为,这场面会铭记一生。
○爱情必须给予。和普通的年轻人一样,刘十三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尚未到来的未来。
○山这边是刘十三的童年,山那边是外婆的海。山风微微,像月光下晃动的海浪,有的,没的,温和而柔软,停留在时光的背后,变成小时候听过的故事。
○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
【目录】
*章 山野,桃树,王莺莺
第二章 喂,打劫
第三章 我在做梦吗
第四章 不死的少女
第五章 城市多少盏灯
第六章 一千零一份保单
第七章 未曾见过的山和海
第八章 水带走的消息,风吹来的声音
第九章 人间火烧云
第十章 悲伤和希望,都是一缕光
第十一章 山中夜航船
第十二章 云下丢失的人,月下团圆的饭
第十三章 婚礼
第十四章 外婆的拖拉机
第十五章 除夕
第十六章 我爱你
【免费在线读】
初夏的屋檐下,刘十三嗑完一捧瓜子,和外婆说:“感觉有人在想我们。”
外婆说:“想有什么用,不给钱就是王八蛋。”
满镇开着桔梗,蒲公英飞得比石榴树还高,一直飘进山脚的稻海。在大多数人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
外婆说,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
山间小镇,仿佛从土地生长出来。高考离开故乡至今,除了过年,刘十三没有回来过。外婆全名王莺莺,自家院门口开了个小卖部,一开几十年。她穿着碎花短袖,白头发拢成一个髻,胳膊藏进套袖,马不停蹄忙东忙西。
气温上升,小卖部啤酒销路特别好,她垒起一箱箱啤酒,擦擦汗说:“你干不干活,不干活杀了你。”
刘十三惆怅地说:“你们山野之地,我待不下去。”
院中间一棵桃树,树底下的王莺莺拿起笤帚,哗哗扫地,斜眼看着他:“要不这样,我把房子卖了,支持你创业。”
刘十三抱住她:“外婆,我爱你。”
外婆一脚踢开他:“走走走。”
刘十三问:“中午吃什么?”
外婆点着卷烟,说:“谁他妈管你饭,出去挣钱。”
刘十三被踹出家门,回头一望,半棵桃树高出院墙,门头挂着破旧的小卖部招牌,背景是远处的白云青山。
这座小院装着刘十三的童年。放学之后,他问过外婆很多问题。
小孩子问:“王莺莺,为什么天空那么高?”
老太太回答:“你看到云没有?那些都是天空的翅膀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很多事情已经很多年。
作者: 李骥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简介: 也许你会做一个梦,我不知道这个梦是让你踏入奇妙的时空之旅,还是带你重回童年你以为已经消逝的美好记忆……我知道的是,你这一辈子已经做过许许多多的梦了。你是否好奇,里头那个“梦者”(the dreamer)与你,谁更有创造力?谁更有智慧?那个能做梦的,他是否知道的比你更多? 有些人会说,做梦,表示我们有个神奇的潜意识…… 这本你将继续翻阅下去的书,是要让你睡前听着进入梦境的,一个属于你个人的独特梦境。同时有些故事会被诉说,召唤着关于你自己的生命故事。
作者: 罗大佑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2002
简介:这是一本有关成长、家园、爱情与艺术的书。作为一名创作歌手,罗大佑的文字功底得到大家的公认,而本书所收录的罗大佑二十年间创作的散文、随笔,完整再现了罗大佑作为作家、诗人的另一面。这些文字表达了当初那个戴墨镜穿黑衣的歌者对自我以及家园的观点和觉悟。 当代中国乐坛,没有哪一个人能像罗大佑那样将中国人的血液化为现代民谣辽远、恒久的声音,也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将青春的感伤表现得如此深入人心,更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将感伤升华为忧患,中国文人感时忧国的传统在他的歌与诗中生发出苍茫落日般的力量。在这本书中,罗大佑真实记录了土地的呼吸和家园的感怀,青春的成长和漂泊的身影,命运的瞳孔和苍生的皱纹,而那篇具备中篇小说规模的散文诗《一九八四》则讲述了一个梦境般的爱情故事。 本书还随书附赠音乐CD,收录了九首罗大佑的经典歌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CD中还收录了将于下半年推出的新专辑的主打歌《往事2000》,可让广大“罗迷”先听为快。 鲜为人知的是,罗大佑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本书收纳了他二十年间拍摄的近百张图片,凸现了他眼中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罗大佑在《昨日遗书》的《跋》中说:“生命的漂移,我深知其味。”经过台湾、纽约、香港等地的漂泊之后,他在新的世纪驻扎在了北京。《昨日遗书》也可视为他将过去光阴的故事包扎起来,用闪亮的日子留住正午阳光下那个孤独而灿烂的身影,然后,带着吉他和诗篇,重新上路。 他说:“我要见证我们民族一个伟大时刻的来临。” 罗大佑艺术生涯二十周年特别纪念 自序 活着太久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告别而去的,究竟又怎么了? 曾经以为不可能被盼到的二000年,竟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隐埋;回头看时,了无痕迹。 那么,我们有没有长进一些聪明才智,与人生的顿悟呢? 真的不知道—也许这样比较好。 歌是语言绽放出来的花朵;但这样的花朵,即使再妖艳,也并不能保证她不凋零,归根而去。 所以,答案可能在那颗小小的种子里。 但这个时代的小朋友们太快乐了,不可能体认到真正的快乐其实来自受过苦的心灵。 就像,这宇宙里最珍贵的东西,不但是钱买不到,也甚至是摸不到或看不到的,一样。 昨日已逝。这里有我上个世纪写的一些遗稿,看看倒也仍像这些文字。对于说罗大佑在吃老本儿的人而言,我必须给他们更多的把柄来捉,否则大家什么也捉不着。包括自己在内,大家白忙半个世纪。 没有了存在,就不能接轨。在一九九八年二月父亲过世的那段日子前后,我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生死。这个接轨,是在一些死亡的状况以后完成的。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不会介意我不打算有小孩子的不孝行为。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北京长安街上的饭店内写这样的一篇序文,不但是一种缘分,也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对在大陆靠行文为生的朋友们先说声抱歉,我真的不是要来捞过界抢饭碗的;二十年来如果靠的是写文章过日子,罗大佑早就饿死在资本主义大都会的某个阴暗的角落里了。日子过要,饭得吃,戏得上演,歌得唱。还有些可以的旋律在后头,但要把手头上的账款先清一清,吃饭毕竟不能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序幕再度拉开,乐队兄弟们已准备出场。二十年来歌手生涯,最怕的本来就是开演唱会,但心一横倒突然想到,咦,一个死去过的灵魂难道还怕鬼吗?何况台下坐着的还是一堆活生生的冲着你来的支持者呢! 好吧,弟兄们,上喽!一个民族的生命得待续,大家得过得理直气壮。吉他弦已调正,干吧! 谨将此书献给过世的父亲。 我们,没白活。 ----摘自罗大佑《昨日遗书》
作者: 杨绛[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4
简介: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先生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作者: CG艺术坊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7月
简介: 儿童插画是主要针对少儿读物的插画类型,可爱的造型、清新亮丽的颜色是这种插画风格的特点。本书对儿童插画的绘制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述。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儿童插画基础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常用画笔设置的讲解、儿童插画人物的绘制、儿童插画画面配饰的绘制、儿童插画简单的绘制流程;第二部分是绘制案例的讲解,书中用几幅儿童插画作为示例,从基础的草图构思入手,详细地讲述了儿童插画绘制的步骤和技法,能使读者很直观地学习到绘制儿童插画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 本书适合初级、中级绘画者学习儿童插画的绘制技法,也可以作为动漫专业学生和插画教授者的参考教材,值得插画相关从业者观看和学习。
作者: 陈彦妃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简介:《勇敢远行,在我们老去之前》凭借收视冠军剧《爱的创可贴》,陈彦妃一跃成为内地偶像剧当红花旦,人气飙升。陈彦妃演唱的该剧主题曲也走红网络,不俗的音乐才能深得观众认可。近日,陈彦妃将要推出首张个人音乐写真专辑《勇敢远行,在我们老去之前》,专辑中有远赴法国拍摄的唯美写真,以及三首清新的新歌,十分令人期待。身为演员出道的她,专辑中的主打歌《勇敢远行》还是由她自己担当词曲创作的,可真谓才女跨界发声。据悉这张新专辑也是陈彦妃为粉丝椰果们用心准备的礼物,主打歌将在圣诞节首发。 陈彦妃透露,这张个人音乐写真专辑的灵感来源,是自己偶然间的一个梦境。梦里法国小镇的轮廓若隐若现,除了鸟语花香更有对未知的向往。于是她决定放下手里的一切工作,定上机票立刻展开这一段寻梦之旅。陈彦妃平日里就是一个酷爱旅行的女孩,她说:“很多事一定要勇敢,不想有一天等老去时才说,曾经最想去的地方,要是当时去了就好了。” 2013年,陈彦妃可谓是丰收大年,一年陆续有5部影视作品播出,其中《爱的创可贴》、《杜拉拉之似水年华》、《未婚妻》等都获得了颇高的评价和肯定。现陈彦妃正在厦门紧张拍摄新剧《当婆婆遇上妈之欢喜冤家》,期间还不忘公益慈善,远赴云南龙陵县为偏远山区的孩子送去爱心和希望。在忙碌的年末陈彦妃又将推出个人写真专辑,充实自己的音乐之路,陈彦妃不愧为青年艺人中的劳模榜样。 陈彦妃的个人特质是清新浪漫,《勇敢远行,在我们老去之前》处处体现了这种风格。在法国拍摄的这些时尚大片,使读者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至真至纯的浪漫。陈彦妃又是一个有自己独特思想的演员,她将自己的一些感悟融进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耐人回味。
作者: 方振宇主编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这是一本值得你慢慢品味,细细琢磨的中英文双语对照的诗集。我们精选出70首经典诗歌,直达心灵深处。涤荡我们不安躁动的灵魂。 每天睡前抽出5分钟默念或朗诵一下这本书q-的每一首诗篇,这短暂的5分钟,将是改变灵魂深度和厚度的5分钟。在我们慷慨留出的只属于我们自己的5分钟里,我们一定会在片刻间沉醉在那一行行隽永的文字句,忘记白天的喧嚣、尘世的浮躁和生活的重压。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往往都希望寻找一个慰藉,能够?心灵一个出口,舒缓沉重的负担。于是,我们读诗。爱情诗中那缠绵悱惻的句子,仿佛情人间的细语呢喃;田园诗中那恢弘壮丽的意象,仿佛人间仙境般令人神往;励志诗q-那胸怀壮志的誓言,仿佛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 语言之美在于能够激荡心灵,震撼灵魂。诗歌是最优雅的语言。那时而整齐,时而多变的格式,那变化多端的平仄,那铿锵而和谐的押韵都赋予诗歌极大的魅力。诗人,“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带领我们徜徉于诗的綺丽世界中。 本书不追溯诗歌的发展,?探寻诗人的生平,我们只是为了给你一个用英文诗歌营造的梦境。静谧的夜晚,在床头淡淡的灯光下,拿出本书,读一首短诗,那圆润婉转的音符从舌尖滑落,融入这淡淡夜色,于是空气中都漂浮着辗转的思绪。放下书,美关地进入梦乡,梦里有诗中关好的一切。
作者: 崔钟雷主编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
简介: 《家长送给孩子最棒的成长礼物·阳光女孩故事全集(注音版)(套装共4册)》包括:《阳光女孩故事全集1》、《阳光女孩故事全集2》、《阳光女孩故事全集3》、《阳光女孩故事全集4》。幼小的心灵如此洁白而敏感,它伸出柔软的指尖,轻轻触碰世界的纯净,它感受到的每一丝震颤都深深地镌刻在记忆的弦上,成为成长中永不退色的乐章。 让我们在天空的尽头,云彩的上方筑起一座由五彩糖果建造的童话小屋,那里有《格林童话》中井边的牧鹅姑娘讲述善良的真谛,画眉嘴国王教授改掉傲慢的方法;还可以和《安徒生童话》中的安琪儿畅游花精灵的世界,和梦神一起游历各色的梦境;再让我们在大海的彼岸,水晶龙宫的毗邻,用洁白的细沙堆砌起一座故事城堡,小男子汉们能在《男孩故事》中找到追逐梦想的力量,小公主们会在《女孩故事》中学到温婉贤淑的品质。这些永恒的经典故事见证了一代代的成长,经过岁月的洗礼经久不衰。它们流连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时光辗转,终将变成书架上的八音盒,碰一碰,就有欢乐和着七彩的花儿迎风起舞。
作者: 茅海建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5
简介: 我不像许多人那般幸运,他们在历经苦难完成一部著作后,可以长舒一口气。自1992年年初起,我推开一切,整整两年,尝到了著书人都经受过的酸苦辣(没有感到甜),终于完工时,望着案上厚厚一摞文稿,心中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 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这与已经完成同一使命的国度,比如日本,是大不相同的。它本身就是一个不让中国人轻松的课题。 然而,历史研究排斥感情的羼入,强调冷静和客观。我因此也常常自问,我是否真正做到了理智? 二、本书号称“鸦片战争再研究”,自然包含着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批判的意味。就研究的过程而言,当属踩着前人的肩膀往上爬;就研究的结果而言,应是离历史真实更近。然事过境迁,一个半世纪前的人和事,与今有着层层历史隔膜。 我居住的地方,名皇城根,与紫禁城仅一箭之遥。从西窗中望去,昔日御花园景山上的万春亭,在夕阳下隐隐闪亮。我在位于紫禁城内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阅档时,因中午闭馆也常常在宫中闲荡,坐在“金銮殿”前的汉白玉阶上遐想。我也去过圆明园旧址,望着那些已无痕迹据说在航空照片上依稀可辨的中式园区。空间距离的接近,常使我感到时间跨隔的缩短。我试图与逝者对话,虽不能心灵沟通,却也增加了对他们心思的理解。尽管现代史学理论已经证明了再现历史之绝对不可能,但求真毕竟是治史者不灭的梦境。 三、本书是献给我的导师陈旭麓教授的。14年前,我投先生门下为研究生。他指导的第一篇论文为《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兵力》。自此,我对鸦片战争的兴趣始终未减。毕业后,师生多有交往。他一直鼓励我把这本书写出来,我也暗冀获先生作序。可因工作关系,一直无暇动笔。1989年调入近代史研究所,终有供我支配的时间,导师却已于1988年仙逝。缘此,尽管真正展纸动笔仅两年,但搜集史料、思考问题却已经超出10年。导师为我作基,我却无缘索序。今天,我自序时,心中一直在想,这本书能否让他满意,渴望得到他的批评。可天堂距人间却是那么的遥远…… 凡此三者,仍感到压在心上,尽管我已经写完了这本书。我等待着读者的批评。 我的同窗好友潘振平,对鸦片战争颇有心得。十几年来,我们多次进行讨论,常常彻夜不眠,使我受益非浅。本书始动手,他又提议两条:日注重人物命运,日解释历史现象。作为中国传统史学体裁正宗的纪传体,有着诸多优长,如何将这些优长揉之章节体中,我因之而探索。由于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用当时的观念合情合理地解释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我因之而努力。稿成,他又首先阅读,多有批评。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本书不会是此模样。交久谊真,无需言谢,在此记之。 感谢武汉大学李少军先生。日人佐佐木正哉先生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文,应是必读之作,可我不识东洋文字。李少军先生为我提供了译文。感谢今日已成同事的郦永庆先生。他是《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的编者之一。我因抄档有限且未校对,他提供了尚未印就的所编史料底稿,缓我一时之急。感谢同一师门的杨国强先生,阅读了部分文稿。他那提意见的技巧,使我顿然体会出自己的不足。感谢亦为同师的朱金元先生和唐克敏先生,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成为我能如愿完工的一大动力。 我心中最为感激的,毫无疑问是在我之前作了充分研究且对我颇有启示的诸位先生。因我参考的文献较多,此处无法一一恭录。我已将拜读他们大作的收益,敬录于注释之中。在这里,我还要说一句,请原谅我踩在你们的肩膀上…… 以上感谢,并无推卸责任的意思。本书的一切错误,当由我个人负责。
作者: 顾作峰主编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2010
简介: 两只老鼠、蜗牛的愿望、灰姑娘、司马光砸缸、猴子捞月、会敲鼓的熊、羚羊大夫、渔夫和妻子、小象波比、皇帝的新装、小红帽、小壁虎借尾巴、青蛙王子、嘟嘟和怪物、白雪公主、阿拉丁神灯、拇指姑姑良、淘气的小鸡、借梳子、哪吒闹海、睡美人、小蝌蚪找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木兰从军、野天鹅、四个好朋友、牧场故事、东郭先生等。
作者: 宝树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11
简介: 《三体X(观想之宙)》(作者宝树)是“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之一。 《三体X(观想之宙)》内容介绍:21世纪初叶,在三体人的入侵阴影中 ,人类曾将一个冰冻的大脑发射到太空中,去和三体人接触。两百年后,这 个叫做云天明的大脑终于被三体人所俘获,复活的云天明在和三体人的梦境 斗争中逐渐锻炼出超卓的心智,决定性地影响了人类和三体人的战争进程。 但不久之后,和远远超出三体世界的神级文明化身“魂灵”的遭遇,让云天 明得知一个名为“隐藏者”的神秘种族存在,他们可能掌握着宇宙和生命遥 远起源的深层奥秘……
作者: 高铭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1-1
简介: 对于弗氏理论及《梦的解析》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 精彩分析自曝隐私的真实梦例组成了这本《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这本书即可以作为弗洛伊德和《梦的解析》的导读书,也可让你对自己(别人)和自己(别人)的梦境有深入而真正的认识。
作者: 塞宁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简介:青春是一场光影重叠的梦境,少女时代尤其不易,甜一下苦一下心酸一下,五味杂陈……失忆少女马格丽特,被外婆视为不祥之人。外婆留下的遗言让她精神崩溃,患上了自闭症。她拒绝了男友杨佐罗的爱情,杨为纪念他们夭折的爱情开了一家叫“珍珠饭店”的私人电影院。马格丽特在影院中观影写作,幻想捡拾起童年的记忆,认定那儿才有快乐。在影院中她遇到了天真浪漫的轻微,追求新鲜刺激的蕾丝边、古怪而善良的格桑……她们在各自命运中或挣扎或沉溺的爱与痛的经历,触动了马格丽特,激发了她重返现实生活的勇气。本书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一部观察精细剖析深入的小说,精美、时尚、可读,标志着“80后”一代在写作上走向成熟。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07
简介:许多人都想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但却苦于找不到一本合适的书。面对图书市场上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弗洛伊德的著作,有的晦涩难懂,有的又离题万里,读者不免感到无所适从。 弗洛伊德本人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精神分析引论》一书就是为了解决读者的这个难题。1915—1917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共作了28场演讲,这部书就来源于作者这些讲演的讲稿。讲稿共分三部分,开头两部分写得朴实平易,是对精神分析学说的简单引论,主要是为了迎合那些非专业的听讲者。到第三期演讲时,弗洛伊德认为听众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针对的不再是初学者,因而开始大胆地讨论一些更专业和更困难的课题,即神经症的精神分析。所以,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比前两部分要显得高深一些,作者在这一部分里得以传授他的有关精神分析的精华。所以,无论是对精神分析一无所知的读者,还是颇有研究的学者,都可以从此书中获益。 《精神分析引论》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人门教材,此书基本上仅限于分析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和梦及神经症三项专题,对普及精神分析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过失心理学。在作者看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现象不是无意义的,它是人们内心深处两种相反倾向互相牵制又互相调和的心理行动。作者运用潜意识原理和抑制的学说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过失或失误现象,如笔误、口误、健忘、行动失误以及耳误等现象。从这些现象出发,探讨过失产生的心理根源,认为过失常用来满足一种应当禁止的愿望。 第二部分是对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指出,梦不是一种纯粹的生理或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其动机常常是为了寻求欲望的满足。梦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不是显现于表面的,而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休息从而放松戒备的时候,潜意识开始活动,于是便出现了梦。梦是遭到压抑的潜意识欲望的变相满足。梦为什么是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呢?因为很多潜意识欲望不符合现实道德规范,要进行伪装,梦就需要对潜意识欲望进行限制和检查,因此只能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梦在本质上是愿望的满足和幻觉的体验。 那么,如何去解释梦呢?虽然梦对潜意识的出现有一种检查的机制,但它毕竟还是潜意识欲望的一种象征。所以,我们可以去分析解释它。释梦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梦的表面意义(梦的“显意”),而要从这些显在的梦境通过“自由联想”,推知那隐伏在背后的原念,从而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潜意识欲望(梦的“隐意”)。一般来说,梦的伪装,即梦的“显意”与“隐意”的关系有这样几种:(一)以部分代替全体;(二)暗喻;(三)意象(抽象的思想在显意里化为代替的意象,以达到隐藏的目的);(四)象征(梦的显意元素是隐意的象征)。梦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调节功能,可以把思想变成幻觉,满足人们的欲望,排遣心中不良倾向,减轻道德文明的压抑。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精神病症进行精神分析。作者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为精神病症状是起源于潜意识的精神历程。 他提出人的意识系统是分层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个系统可比作一个“大前房”,意识停留在与之相邻的“接待室 ”。在这两个房间之间,有一个“守门人”,他对各种潜意识兴奋加以检查限制,不赞成的就被阻挡在“接待室”之外;准许进入的那些兴奋在能够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这个“接待室”就相当于前意识的系统。任何一种被压抑的冲动都是因为“守门人”不让它侵入前意识,以致不能冲出潜意识。所以说神经症是两种相反的心理倾向冲突而趋于调和的结果:其中一方代表被压抑的倾向,另一方代表主动倾向。潜意识欲望在转化为意识时遭到了压抑就产生了症候。治疗神经症时,只要能把受压抑的潜意识导入意识,症候就可以消失,但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神经症就是性的满足的代替。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作“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性生活。“性倒错”者有两类:(一)其性的对象已变,与同性恋者相同,他们都不要生殖器的接合,而以对方的其他器官或部位为替代;(二)性的目标已变,他们性欲的目标仅为常人所讲的性的预备动作。这两类性倒错者又各分为两种:第一种求得性欲实际的满足,第二种仅在想象中求得满足。性生活不等于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力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有时表现为性本能,饥饿时则为营养本能。比如,婴儿的性生活是从吸乳开始的,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儿童以父母为对象的选择倾向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具体表现是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依恋母亲。到了青春期,“ 力比多”就导致孩子摆脱父母,去寻找新的性对象。弗洛伊德认为,治疗精神病的工作在于解放“力比多”,使其摆脱对先前的迷恋,而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消除不良症状。 美国学者欧内斯特·琼斯曾盛赞《精神分析引论》,认为“精神分析文献的这个空白现在已经由一位最合适的作者所弥补,这就是弗洛伊德教授本人,他在百忙中费神写出这一本书,凡是临床心理学界都应当对他表示感谢。今后,我们对经常提出的问题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这是开始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书”。 尽管人们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和泛性论多有质疑与诘责,但弗洛伊德还是以极大的勇气和批判精神,大胆地揭示了芸芸众生秘而不宣的心理世界。这无疑是在自暴人类的丑恶,也正因此他才招致法西斯的迫害。 美国《图书》杂志曾这样评价弗洛伊德:“如果没有弗洛伊德,20世纪的面貌可能大为不同,我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可能仍然少得可怜,而且我们时代最优秀的艺术家也许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