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 项 “王德” 相关结果
Ideas and men:the 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作者: (美)布林顿著;王德昭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本书所主要关心的问题,并非俄国或任何极权社会事实上能从它的成员得到多少如已故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他的讽刺说说《1984》中所建立的——在纸上——那种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我们在本书所关心的乃是当前西方所有的无可否认的多向性(multanimity,一个一目了然的字,但在英语字典中还没有得到充分承认)。我个人的见解认为,这种多向性不仅丝毫不是弱点,而且在事实上还是我们的伟大力量之一。 不管我们会怎样感觉幻灭,我们西方人大多数还是从心底真正同意苏格拉底(socrates)的“知识是德”一语。一旦我们真正了解人们在本书所涉及的大问题上如何终于信仰他们所信仰的,我们当会比较更容易宽容他们;而如果我们仍要继续为民主社会的公主,我们便必须如此。“知识”和“德”都有严重的语学上的困难;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我们能从苏格拉底的语言,进而至于乔治·桑(george sand)所说的“了解一切便是宽恕一切”。但目前我们并不定需完全达于这一浪漫主义的理想。本书的著作,是希望帮助有的读者开始来了解我们的多向性的社会,没有这种了解,我们的多向性可能会在誓不两立的争吵中完结,然后是一个新组织的社会,而几乎一定是非民主的社会。 [
英文共同题名:Journal series for the studies of Marxism abroad
作者: 俞吾金主编;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二辑)设立了6个栏目,共收入论文16篇,译文2篇。就论文而言,包含以下五个栏目:第一个栏目“重新理解马克思”收入了俞吾金、张庆熊和吴猛的论文,探索了马克思文本中的差异分析、异化劳动理解和自我意识理论;第二个栏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收入了吴晓明、孙承叔、王德峰和张双利的论文,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研究的关系、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第三个栏目“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新发展”收入了王凤才、郑召利的论文,讨论了霍耐特对早期批判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得失;第四个栏目“英美马克思主义新视野”收入了陈学明、林晖和鲁绍臣的论文,评述了J.B.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和P.安德森的国家理论;第五个栏目“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辩证法”收入了汪行福、吴新文、王金林、邹诗鹏的论文,探讨了维尔默、吉登斯、德里达、马克思的现代性理论。
The Origin of Myth
作者: 王德保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神话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方式,展示了人类智力发展过程的起点。人类各种精神活动:宗教、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等,都是从这里起步,构成人文学科异常壮丽的景观。虽然世界上的文化形态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的神话都共有十分相似的主题。本书从原始先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来探讨神话的起源,困惑、恐惧、崇拜是神话产生的心理根源。回顾了神话谱系形成的历史,从多神崇拜到主神崇拜,然后到神话谱系的形成,各种神话都有相似的发展历程。本书广泛吸收中外神话学的研究成果,纵论天下神话,对神话的起源、发展、成熟,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
Man in the modern age
作者: (德)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著;王德峰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简介: 卡尔·雅斯贝斯所著的《时代的精神状况》共分5个篇章,主要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描绘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具体内容包括技术和机器成为群众生活的决定因素、企图证明被当做绝对而表述的生活秩序能够建立的种种尝试(现代诡辩)、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状况、整体的不可理解性、个体自我在当代状况中的维持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人民出版社,201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