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音的流变:两宋琴曲歌辞论略
作者: 罗旻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乐府诗中的琴曲歌辞旧题滥觞于《琴操》。全书理论论述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宋代琴曲歌辞创作概况、《琴操》拟作的复古精神、琴歌《醉翁吟》的演变轨迹。作者从这三条线索论述了两宋琴曲歌辞的流变。拓展阅读部分是对两宋琴曲歌辞文献的整理,其中题解注释皆为作者的心血之作,对研究两宋琴曲的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录】
目录
引言 ...1
*章 宋代琴曲歌辞创作概况 ...5
*节 琴曲三书所录宋代琴曲考略 ...8
第二节 宋代琴曲歌辞创作及其特点 ...14
第三节 宋代琴曲歌辞入乐考略 ...24
第二章 《琴操》拟作的复古精神 ...33
*节 幽幽十琴操,可仆兰台些:宋人对韩愈《琴操》
十首的尊崇 ...35
第二节 矧此古琴操,应和无以加:宋代《琴操》拟作
详览 ...42
第三章 琴歌《醉翁吟》的演变轨迹 ...57
*节 本事的源起与确立:以欧阳修为中心的《醉翁吟》
写作 ...59
第二节 倚声为辞与体式的固化:苏轼《醉翁操》的影
响 ...68
第三节 余韵:琴曲歌辞向词调的转变 ...77
拓展阅读 两宋琴曲歌辞长编 ...83
【免费在线读】
引言
乐府诗中的琴曲歌辞旧题滥觞于古之诸《琴操》,托为古之圣贤隐逸倚曲而歌,抒志写心之作,其道德意味亦与琴作为三代之乐,八音之首的地位相合。然而自魏晋以下,随着琴乐与相和、清商诸乐的融合,其作为“雅音”的地位并不似先前显著,而与之相应地,琴曲歌辞的拟作在六朝隋唐之际篇章较少,且主旨多流于泛泛,不复古《琴操》之貌。
琴曲歌辞的传写漫漶,和魏晋六朝乐府诗旧题拟作渐渐徒诗化的趋势也是相合的。乐府之滥觞虽为音乐文学,然而在历朝音乐代谢更迭的过程中,乐府诗的文本不断地与音乐疏离,*终绝大多数乐府诗仅作为纯文学文本被后世文人所认知,旧题传写,用义而不用声。
宋初古文运动之后,文坛整体推重儒学,复古之风盛行,乐府被归入经部乐类文献,雅乐传统也较此前诸代得到进一步强调,地位极高。如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其旨在强调乐府诗作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并梳理其发展脉络,故而将乐府文本按照与音乐的关系,以及所涉音乐的源流与功能,分为十二大类。其中琴曲歌辞一类,旧题多是合于琴乐,倚声为辞的诗歌,其列次编排,古题居前,新题在后,对琴乐发展的脉络展现十分清晰。
琴为诸器乐中之至高者,历代论琴曲,多与教化相关。作为雅正之音的一脉,琴曲歌辞旧题多依托故典,且具备道德内涵。郭茂倩在琴曲歌辞一类中展现的另一个重要编纂意图,即是依托于古史圣王及贤德者之递承顺序,彰显琴乐及其歌辞在德性方面的意义。观《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系,题下首篇大多为风格高古、有所寄托的歌辞,虽不免疑为后人拟作,却都是托名即事,张扬圣贤之德的作品。观其编纂顺序,首以《白雪歌》始,托为素女为黄帝所作,其后《神人畅》作者托为帝尧,《思亲操》《南风歌》作者托为帝舜,《湘妃》《湘夫人》等题托为帝舜二妃故事,《襄陵操》《霹雳引》托为夏禹,《箕子操》托为殷箕子,《拘幽操》《文王操》托为周文王,《克商操》托为周武王,《伤殷操》托为宋微子,《越裳操》《岐山操》托为周公旦,《神凤操》托为周成王,其下则依次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以下诸人物故事,*后方附以其余有题无义的琴曲题目,充分展现了琴曲歌辞重旧典、重德性的特质。作为前代乐府文学总结之集大成者,《乐府诗集》对琴曲歌辞传统的界定,对于北宋中后期直至南宋的琴曲歌辞拟作,无疑起到了相当大的引导作用。
宋代文人士大夫致力于礼乐复兴,强调琴的雅器、正声地位,亦注重琴曲歌辞的复古与寄托之旨。他们对琴曲歌辞一系,尤其是《琴操》传统格外关注,力图发原古史本事,追求诗乐精神的谐和。如两宋之交的曹勋就曾批评韩愈拟作的《琴操》“词存而义不复概见……是故悲思怨刺,抑扬折中,皆不切其言”,极力倡导对旧题本义的开掘。宋人开始意识到旧题乐府传写从形式到意义上的僵滞与漫漶,借考辨其源流对其作出复古性的变更,这种“必也正名乎”的倾向,正是文人士大夫秉承儒学传统,注重教化风力的主体意识所在。因此,他们在琴曲歌辞的题材选择方面形成了崇古重德的倾向,重视旧题故典的考辨与拟作,提倡雅正中和的诗风。因此,两宋的琴曲歌辞创作虽然未能免于整体徒诗化的倾向,大多不能入乐,但由于其题目选择的着眼点大多都是在当时仍有乐谱流传的琴曲旧题,较之其余古乐久已不传的乐府门类,仍与音乐维持着一定的联系。这种结合了旧题故典与雅乐精神的创作意识,在道德寄托方面形成了对古代《琴操》传统的一次复归。
在对礼乐道德的复归之外,宋代琴曲歌辞创作也不乏对自然雅趣的追寻。由于琴曲歌辞本有入乐特质,在琴乐兴盛的宋代,也时见倚声作辞之举,自欧阳修始《醉翁吟》一题的传写即为其代表。这类入乐新题的拓展,在乐府诗拟作全面徒诗化的趋势中,也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其音乐文学特质。
*章宋代琴曲歌辞创作概况
琴曲歌辞向来被视为乐府之一类,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收录琴曲歌辞四卷八十题,其中不少旧题在宋代仍有传写。按琴曲歌辞滥觞于古之诸《琴操》,本为古之圣贤隐逸倚曲而歌,抒志写心之作,亦与琴作为三代之乐,八音之首的地位相合。然而魏晋以来,随着琴乐与相和、清商诸乐的融合,其作为“雅音”的地位并不似先前显著,与之相应地,琴曲歌辞的拟作在六朝隋唐之际篇章较少,且主旨多流于泛泛,不复古《琴操》之貌。
琴在宋代主要被视为“雅音”,其“雅”有两个含义。在政治教化的层面上,琴是文人士大夫崇古重道的礼乐思想的寄托,“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而在个人的精神修养方面,琴既是文人士大夫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他们山水林泉之思的载体,如朱熹《紫阳琴铭》云:“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我独与子钩其深。”因而宋代琴曲歌辞的创作,也倾向于修身治国之道的寻求与心性情操的培育。
*节?琴曲三书所录宋代琴曲考略
宋代僧人释居月《琴曲谱录》《琴书类集》,与南宋人所编《琴苑要录》,都记录了大量在宋代仍传世的琴曲之题目。其中《琴曲谱录》与《琴书类集》皆出自《说郛》,《琴曲谱录》录于宛委山堂本,《琴书类集》录于涵芬楼本。《琴苑要录》作者已不著,今有铁琴铜剑楼本传世。这是宋代琴书中较为重要的三部著作,所记录的大量琴曲题目,对研究宋代琴曲歌辞的创作有重要意义。这三部琴书的著录虽然相互小有出入,且对照其余琴书资料,也颇有收录不完全之处,但都可称较为完整的宋代琴曲目录。下以释居月《琴曲谱录》所录为例加以分析,以明宋代文人拟作琴曲歌辞时,对现存琴曲的倚重态度。
此书为“调弄诸家谱录”而成,记载的都是宋代有琴谱传世的琴曲之题,共计236首,分为上古、中古、下古三类,“若论琴操之始,则伏羲上古明矣。今并取尧制《神人畅》等诸典为上古,秦始皇制《咏道德》等为中古,蔡邕制《游春》等五弄为下古”。其排序方式,基本是以琴操托名的古人年代,或是曲题产生的大致年代,按次序罗列。
上古部分68首琴曲,绝大多数是古人或托名古人所制,又或因其事迹以为题。如《神人畅》托为尧所作,《襄陵操》托为禹,《训由操》托为成汤、《岐山》《拘幽》等托于文王,《越裳》托于周公,《伤殷》托于微子,《采薇》托于许由,《文王》托于师襄,《将归》《猗兰》《获麟》等多达十二首,则并托于孔子。而如《思亲操》《历山操》虽未明言为舜所作,但也是其事迹的体现。此外,成王、尹伯奇、牧渎子、子路、曾子、伯牙、雍门周、荣启期、羡门先生、钟仪、荆轲、女英、樊姬、伯姬等先秦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也在所寄托的范围内,或在庙堂,或为高士,或居列女,都可称事迹卓著。68 首之中,有古人古事依托的就占到62首之多。余下六首,除《楚光明操》所托楚光白不知何人外,如《望仙操》《幽涧操》《三峡流泉操》等,皆无所托之人事,是纯粹的即景遣兴,抒发襟怀之音。
这些琴曲是真为古人所作,或是后人托名,多已不可考。然而究其渊源,蔡邕《琴操》所载十二操、九引,基本都在其列,余者虽不见于《琴操》,然而论起寄托之旨皆与《琴操》相类,当是受其影响之故。由此可见,早期琴曲的立题标准较为纯粹单一,托古便是其*的特点。因此其旧题也容易成为后世拟作的对象。
中古部分的 55 首中,琴曲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依托痕迹便淡化了许多。虽也不乏秦始皇、汉高祖、项羽、聂政、杞梁妻、淮南王、司马相如、文君、昭君等人物事迹,但明显有据可考者仅《刺韩王操》《大风起歌》《拔山操》《八公操》《昭君怨》等 22 首,无论是数目或是所占比例,较之上古部分都远远不及。而如《竹虫子操》《远游吟》《延寿吟》《千里吟》《五香引》《飞龙引》《飞天白鹤》之类题目较为泛泛,也无本事依托的琴曲,数目则开始增多,总体呈现一消一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