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6 项 “章开沅主编” 相关结果
长江文化议论集
作者: 季羡林,陈昕编选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简介:《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文物考古(俞伟超主编)、民族宗教(张正明主编)、经济科教(章开沅主编)、文学艺术(袁行主编)、社会生活(冯天瑜主编)7大系列,共52本,2000余万字。《文库》每册均由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精心著述而成,是长江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长江流域的丧葬
作者: 徐吉军著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简介: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文物考古(俞伟超主编)、民族宗教(张正明主编)、经济科教(章开沅主编)、文学艺术(袁行霈主编、社会生活(冯天瑜主编)7大系列,共52本,2000余万字。
东方的觉醒:近代中印民族运动定位观照
作者: 章开沅主编;唐文权著
出版社:湖南出版社,1991
简介:
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
作者: 姚伟钧著
长江治水
作者: 黎沛虹,李可可著
长江戏曲
作者: 路应昆,海震著
简介:《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文物考古(俞伟超主编)、民族宗教(张正明主编)、经济科教(章开沅主编)、文学艺术(袁行霈主编、社会生活(冯天瑜主编)7大系列,共52本,2000余万字。
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
作者: 章开沅主编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长江文化生态
作者: 邓先瑞,邹尚辉著
长江流域美术史
作者: 邵学海著
玄学与长江文化
作者: 马良怀,徐华著
简介: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文物考古(俞伟超主编)、民族宗教(张正明主编)、经济科教(章开沅主编)、文学艺术(袁行霈主编、社会生活(冯天瑜主编)7大系列,共52本,2000余万字。
长江流域服饰文化
作者: 刘玉堂,张硕著
长江流域诗词史论
作者: 蔡靖泉著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2006重印)
长江流域人才地理
作者: 王会昌,王云海,余意峰著
长江漆文化
作者: 周世荣著
清通鉴
出版社:岳麓书社,2000
简介:“通鉴”是我国传统历史编纂学中编年体史书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年月为经、人事为纬,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逐年编次,把纷繁复杂的史事加以概括、提炼,脉络清晰可寻,不仅可以为史学工作者省除大量重复劳动的时间,而且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简明扼要的通史,因而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著述体裁。自北宋司马光所编《资治通鉴》问世,著家蜂起,蔚为大观,或补前纪,或续后编。近代以降,史著以“纲”、“鉴”命名观,所在多有,或简或繁,不胜枚举。惟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鉴》与夏燮撰《明通鉴》可谓较好续作。然而,清代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横跨古代、近代两个时期,与现代紧密相连,资料浩如烟海,著作汗牛充栋,一部简明扼要的《清通鉴》却付诸如,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编纂出版一部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体例相近、规模相当、互相衔接、成龙配套的《清通鉴》,实在是史学界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史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治史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之中,《清通鉴》一方面继承了以往编年体史书的优良传统,但在内容采择、资料搜集、史事考订、叙事方法诸方面又力求有所创新,因而形成了自身的某些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规范“通鉴”体裁,注意扬长避短。其次,扩大记事范围,丰富“资治”内容。复次,叙事相对集中,事件始末易明。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资料搜集与考订方面,本书几位作者颇费了一番功夫的。
近代史学刊.第1辑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本书收录文章19篇,分为:商会与同业公会研究、近代经济史研究、专题研究、研究综述、书评五部分,涉及“中国商会走向国际舞台的新步幅——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及影响”、“近代广东商人团体与广东政府”等文章。
张难先文集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庚子甲辰间鄂人思想之演进 庚子联军陷京师,于国家则大损,于革命则大益也。当七月间,革命军 在珠江者,占领惠州月余,并轰炸总督署;在长江者,则如上所述。此在平 时。以狼毒阴狠之西太后处之,其诛戮之惨,岂口]纪极?乃适于七月十九日 ,联军陷京师,那拉氏絮光绪西窜年余,心目中只有一联军;而对革命党, 则漠焉置之,任当地督抚便宜处理,因之保全实力甚大。及回銮后,正以丧 师辱国,懊恼万分,不咎既往,直不啻默认革命之行动为当然,而增长党人 之勇气。虽暗中责令各督抚,如所派留学生,发现革命份子者,必予以连带 处分。实则各省督抚,亦无方法以钳制学生之爱国也。两湖总督张之洞想入 非非,既作《劝学篇》、《学堂歌》,以教忠劝士,犹未能已,复命武昌知 府梁鼎芬撰《翼教丛编》,力申君臣大义,视满清为不可侵犯之神圣。彼两 人者,聪明绝夷等,于世界趋势,夷夏大防,岂不知之。徒以欲固禄避祸, 朦诳清廷,为此无聊之举,可笑亦可怜也。卒之学生思想,以不堪压迫之故 ,多敝屣本省学校,自费出国求学。壬寅癸卯之际,湖北学生在东瀛者,其 多如鲫,而官费生若刘成禺、吴禄贞、蓝天蔚、李书城等,亦无所畏忌。或 则设立励志会以交换知识,或则组织义勇队以鼓励实行。至壬寅冬,吴禄贞 回鄂,之洞以大通之事,禁锢于将弁学堂,历三日,招之严加训斥;岂料禄 贞日如悬河,慷慨论天下事,为南皮倾倒,突失声日:“奇才奇才。,,即 派充学务处会办,营务处帮办,将弁学堂护军全军总教习,武普通学堂会帮 。旬日之间,阶下囚忽变为席上珍。是当日之官吏,亦无形为之屈服矣。禄 贞既恢复自由,寓水陆街十三号,学生志士,争愿一亲丰采,而领取其新智 识。江汉士风,为之一变。惜甲辰春,为北京练兵处征去。故吴在鄂之日, 只有言论而无组织。再花园山李步青处,亦为当时军学两界青年聚集之所, 而党人往来尤密。如胡秉柯、朱和中、吕大森、李书城、时象晋、贺之才、 时功壁、张荣楣、时功政、吴炳宗、陈开淦、余德元、张春霆、刘伯刚、范 鸿泰、屈德泽、郭肇明其最著者也。旋《苏报》《民报》出,秉承总理主张 ,大放厥词,以驳康、梁之言论,康、梁不能敌,又弃甲曳兵而走矣。官僚 与保皇党之声势廓清,而全国人之思想意志,乃群集于总理主义之下。吾鄂 之革命团体,若科举补习所者,遂于甲辰四月产生。兹将章炳麟《驳康有为 政见书》录后,以见思想之演进云。 编者按:吾国数千年名教威权,至曾国藩讨太平天国而告结束。此时国 人之思想,正往复于新旧之间。康有为、梁启超起而乘之,张保皇之说,附 会新义。壬癸之交,《新民丛报》几至风靡一时。总理与本党各同志知其生 心害政也,辞而辟之。发愤有作,名著甚夥,太炎为一代文宗。此书出后, 传遍全国,英俊之士,翕然响风,群奔赴于本党旗帜之下,关系实非小可。 缘录其文,以见一斑,并以明国人思想之演进云尔。 P57-58
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2辑
作者: 章开沅主编;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编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A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作者: 章开沅主编;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编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简介: 本书是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历史的大型画册。全书分为背景篇、开端篇、同盟篇、风潮篇、首义篇、响应篇、共和篇、终结篇、文物篇、纪念篇等10篇,每篇均以图为主、辅以说明文字,并在每篇前附有首语。在图片的选择、说明文字的叙说方面,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任何偏见.
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1辑
作者: 章开沅主编;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编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湖南出版社,1991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2006重印)
岳麓书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