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of Wuhan University.Vol.3
作者: 黄进主编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武大国际法评论(第3卷)》主要内容: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常常需要把各有关国家的实体民商法拿来比较,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发生法律冲突之所在。同时,还需要比较研究有关各国的冲突法的具体制度,从而判定是否需要采用某项一致的冲突规则以寻求判决结果的统一。所以,一些西方学者甚至称比较法为“国际私法之母”。先决问题是国际私法中在确定准据法时可能碰到的一个特殊问题,理论界对先决问题含义的广泛性、构成要件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往往认识不足,肖永平教授在《国际私法中先决问题的理论重构》一文中以案例分析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了广义先决问题的概念,并对国际私法中先决问题的构成要件进行了重新审视,进而论述了先决问题和国际私法中的识别、反致和分割论等相近制度的关系,指出在解决先决问题时,应当遵循分类解决的思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2003年的“非典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卫生制度的反思,人们开始从各个层面考虑公共健康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公共健康与贸易关系的探讨。实际上,早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环境、公共健康已经成了谈判议题之一,但就现在的进展而言,仍然没有任何可操作的规范。作为自由贸易的主要倡导者和重要规则体系,gatt和wto在这方面的实践颇引人注目。就现有制度而言,wto的一系列协定实际上都涉及了公共健康的问题,但是由于规则自身的模糊性,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充实。何志鹏和孙璐的《国际贸易体制的公共健康之维》一文,对生态标志、多边环境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提出应当为妥善解决贸易与公共健康的关系创立良好的规则环境。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南极环境保护和相关国际法问题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王曦教授在《南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浅见》一文中,通过对南极条约体系的介绍,着重阐述了南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该制度要求世界各国在南极开展活动时,应对南极环境给予特别的、足够的重视。我国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对南极环境保护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伴随着世界石油运输量的大幅增加和环保主义浪潮在全球的兴起,船舶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艾素君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国际立法及实践》一文中,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国际油污赔偿基金公约》的规定为基础,并结合国际基金的赔付实践,对公约统一适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责任主体、归责原则及赔偿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公约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退去,学者纷纷反思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所造成的冲击和挑战:国际法基本原则遭到践踏,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受到挑战,一系列新的国际法律问题亟待解决等。这主要是由不完善的国际法律责任制度和实施机制、联合国的体制性弊端、国际法和国际组织作用的限定性和法律的滞后性等原因决定的。国际社会只有完善国际法,锐意改革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解决反恐和伊拉克战争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推动国际社会多极化,国际法才能得以良性和顺利地发展。尹生的《伊拉克战争中的国际法问题:挑战与回应》和徐军华的《国际法面临的挑战与国际法的发展——从伊拉克战争谈起》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检讨了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法律秩序以及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展望国际法在21世纪的发展,不难发现国家之间的真诚合作与国际义务的善意履行才是走向国际法美好未来的最佳途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自由贸易的激烈竞争,使劳工权益保护问题更加敏感,也使劳工权益保护的监督较其他人权保护的监督更为复杂。李雪平博士的《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劳工权益保护监督机制》一文详细分析了普遍意义上国际人权保护监督机制、国际劳工组织保护劳工权益的监督机制以及wto的监督机制,认为中国要提前做好准备,要根据已经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已经签署或批准的国际人权条约,关注和借鉴其他成员国的劳动立法和劳动政策,发展和健全中国现有的劳动立法和劳动政策,逐步实现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接轨;同时,还要对wto与劳工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尽力做到有备无患,并以此能对该机制的诞生产生相应的影响,为中国未来能有效运用这一监督机制打下基础。
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以合作手段对抗腐败犯罪的最新成就。公约在完善国内预防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司法协助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方案,对于预防和控制各国腐败犯罪以及加强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丁明方在《腐败犯罪国际控制的新突破》一文中,指出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宜以转化实施为主,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内相关法律制度及其他措施。我国应以更主动更积极的姿态去实施公约,这将更有利于我国对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艾伦所著《国际经济法的跨学科研究》一文,用“法律与文学”的方法,从合同法、正当程序、外国人身份法、法律歧视和国际经济正义等角度,富有创意地解读了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文章认为,由于反映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深深敌意和根本分歧,《威尼斯商人》中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贸易的前景是悲观的。为此,在进行国际贸易前,应当进行充分的博弈游戏以消弭认识歧异,同时,跨国的争端解决机构应坚持形式公平以实现正义。国际贸易体制,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正处于动乱状态之中。1999年西雅图wto部长级会议在一片混乱中以失败而告终。其他为促进经济一体化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包括2000年在哥德堡举行的欧盟峰会以及2001年魁北克城美洲峰会,都引起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以及示威者和警察之间的激烈冲突。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可以把这些示威当做“噪音”而不屑一顾,但耶鲁大学丹尼尔?艾斯蒂教授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当性危机》一文中认为,以wto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制并没有与迅速变化的全球局势进行相应的调整,因而显现出与时代脱节、没有与现今的一些规则保持一致的问题,wto正面临着一场正当性的危机。
2002年秘鲁诉欧共体沙丁鱼案,于同年10月23日被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了上诉机构的报告,至此,关于技术贸易壁垒协定第一案的一些相关内容也尘埃落定,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研究此案的过程,对我国今后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卷在“案例研究”栏目中收录了吴蕾的《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第一案”之法律透析》一文。该文通过对“沙丁鱼案”程序上和实体上一些较为重要的争议点进行分析,试着从中得出一些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今后制定相关技术法规和参与诉讼提供参考。
美国冲突法革命在冲突法理论和实践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其间出现了许多法律选择理论和学说。作为实体法方法重要代表人物的荣格教授,在其代表作——《法律选择与多州正义》中,从实体法方法的角度对美国冲突法革命进行了评价,虽然有些观点失之偏颇,但他对一些冲突法基本问题的分析和批判却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特别是荣格对待冲突规则的态度,提醒我们重新思考冲突法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以及法律选择规则的价值。王莉的《解读美国冲突法革命——透过荣格的目光》和张贝的《在批判中超越——评荣格(法律选择与多州正义)之“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两篇书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荣格教授的《法律选择与多州正义》一书做出了切中肯綮的评价,相信能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