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2 项 “陈化”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李芳,陈化仙,胡小春编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简介:《每天30分钟,你就是日语口语达人》选编了当下都市年轻人最为关注的8个主题,涉及53个热门话题。每个话题都设计为30分钟的学习时长,部分话题可谓用语地道、与时俱进,人性化与可操作性并重,使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道的日语思维方式和口语表达。
作者: 陈化钢 主编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5-3-1
简介: 本手册共十二章,主要阐述电力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缆、电力电容器、高压开关设备、高压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事故原因,并指出处理方法。手册中还介绍了接地网的安全运行以及架空线路绝缘和变电所外绝缘的事故原因及防止措施,二次回路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电力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等。为了满足广大电气运行及检修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附录中还收录了电力设备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相关规程和标准的摘要。
作者: 洪卜仁主编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厦门名人故居》共68篇,叙述厦门(包括原同安县)从宋代到当代的历史名人70余人及其遗存故居。内容涉及著名的科学家苏颂、卢嘉锡,政治家洪朝选、蔡献臣、施琅,军事家陈化成、彭德清,教育家周殿熏、林文庆、王亚南,文学家林鹤年、卢戆章、林语堂,医学家吴瑞甫、林巧稚,爱国华侨实业家叶清池、黄奕住、陈嘉庚、陈六使,体育家马约翰,文化名人林尔嘉、邱菽园、王人骥、李禧等等,也有清初海盗蔡牵、鸦片大王叶清和、地方军阀叶定国等历史人物及其旧居介绍。 厦门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名留史册的历史人物,他们或以贤德辅政,或以文学传世,或以武功成名,或以技艺济世,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令后人景仰的辉煌与荣耀,成为后人宣传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宝贵教材。由厦门市政协组织编写的《厦门名人故居》收录了厦门的苏颂、陈健、洪朝选、蔡献臣、叶成章等名人的68处故居。每篇内容大致分两部分,包括名人姓名、籍贯、生平事迹,以及故居的具体地址、始建年代、原来风貌、现今状态等方面的介绍。 《厦门名人故居》共68篇,叙述厦门(包括原同安县)从宋代到当代的历史名人70余人及其遗存故居。内容涉及著名的科学家苏颂、卢嘉锡,政治家洪朝选、蔡献臣、施琅,军事家陈化成、彭德清,教育家周殿熏、林文庆、王亚南,文学家林鹤年、卢戆章、林语堂,医学家吴瑞甫、林巧稚,爱国华侨实业家叶清池、黄奕住、陈嘉庚、陈六使,体育家马约翰,文化名人林尔嘉、邱菽园、王人骥、李禧等等,也有清初海盗蔡牵、鸦片大王叶清和、地方军阀叶定国等历史人物及其旧居介绍。 厦门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名留史册的历史人物,他们或以贤德辅政,或以文学传世,或以武功成名,或以技艺济世,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令后人景仰的辉煌与荣耀,成为后人宣传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宝贵教材。由厦门市政协组织编写的《厦门名人故居》收录了厦门的苏颂、陈健、洪朝选、蔡献臣、叶成章等名人的68处故居。每篇内容大致分两部分,包括名人姓名、籍贯、生平事迹,以及故居的具体地址、始建年代、原来风貌、现今状态等方面的介绍。
作者: 陈锡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年01月
简介:
本书是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年度报告汇编,由国内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执笔,重点从农业支持和保护\农产品价格\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治理等方面为破解新时期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重要的决策参考和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目录】
目录
从宏观全局看“三农”政策走向1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9建立营养导向的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战略15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研究47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水平与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方式83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研究105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跟踪研究——以棉花为例126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跟踪研究——以大豆为例157电子商务进农村现状、前景与对策研究178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199村庄治理机制创新研究207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230中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案例研究251农企对接、农有企营,打造农商利益共同体——正大集团创新PPP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案例剖析277
【免费在线读】
从宏观全局看“三农”政策走向作者: 韩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此文原载于《上海农村经济》,2016年第10期。“十三五”时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日益增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面对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以及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多重挤压”,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对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至关重要。一、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农业转型升级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自身发展问题倒逼下的客观要求。(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需要应对的挑战也日益增多。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1) 农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当前,粮食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现象。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阶段性重要变化,部分品种出现结构性过剩。从大宗农产品看,突出的是大豆缺、玉米多。2014年和2015年我国大豆进口分别高达7140万吨和8169万吨,占当年粮食进口的65%以上。与此同时,玉米库存积压较为严重。从品质结构看,普通品质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优质高端品牌的农产品较为紧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2)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畜禽粪污排放、农膜等废弃物残留,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十三五”时期,面对种种制约、困难和挑战,必须坚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不仅要在保障农产品数量上做文章,更要在改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快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从过度开发粗放经营转到节约集约利用与保护修复并重,推动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从宏观全局看“三农”政策走向(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①调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经营结构; ②提品质,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③促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④降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营销成本; ⑤去库存,当前的重点是要消化玉米库存; ⑥补短板,大力弥补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始终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防止农业生产出现大起大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发生大的起伏,确保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②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农药、化肥、农膜减量化使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把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退出来,把过量使用的化学投入品减下来,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来,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③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二、 从新型城镇化看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城镇化没有历史先例可循,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把握好方向,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一) 城镇化的难点是解决好农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问题我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人口城镇化过程。1978—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4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4?8%。2015年城镇化率达5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9%。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十三五”时期要实现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我国城镇内部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现有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3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每近4个城镇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没有普遍、均等地惠及农民工阶层。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不稳、家庭不全、居住不定、服务不均”。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强烈。据抽样调查统计,八成农民工即便不放开户口也将长期留在城镇。真正愿意回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只占8?8%。只有7?7%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农民工对定居城镇的选择是多元的,愿意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定居的农民工占53?2%;愿意在县城或小城镇定居的农民工占38?0%;愿意回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占8?8%。农民工进城定居的选择,与就业路径高度一致。农民工对政府的诉求主要集中在: 提高*工资水平、改善社会保障、提供保障性住房或廉租房、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权益保障、改善子女受教育条件等。(二)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我们把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界定为:以农民工整体融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农民工“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即实现“四个融入”。一要建立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与城镇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和保障性住房等,也要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二要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的市民权利不能以土地权利换,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能把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先决条件,更不能强制性要求农民退地。农民工现阶段落户城镇,是否放弃承包的耕地、草地、林地和宅基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个人的意愿,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适应农民工进城落户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探索转让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和集体资产股权的有效途径。三、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4/5〗(一)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按照现行国家扶贫标准,2014年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存在,还有大量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象,不仅贫困群众不满意,而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也会受到质疑。根据中央对今后5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部署,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国现行贫困标准是按照2010年不变价,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国家贫困标准。自2011年以来,每年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2014年更新为人均纯收入2800元,这期间(2011—2014年)贫困标准年均增加125元,年均提高5?43%。我国确定的2010年不变价2300元的扶贫标准,如按世界银行上一次即2005年提供的购买力平价指数(1美元=4?09人民币)换算,相当于每人每天1?54美元,高于当时1?25美元的世行低贫困线。2015年我国扶贫标准按物价变化更新为2855元,如按*近一次即2011年世行提供的购买力平价指数(1美元=3?696人民币)换算,相当于每人每天2?11美元,同样高于世行2015年按物价变化更新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低贫困线。考虑城乡物价和生活成本的差异,世行还分别测算了我国城乡的购买力平价指数。采用世行*近一次提供的我国农村购买力平价指数(1美元=3?04人民币)进行换算,我国2015年2855元的现价扶贫标准,相当于每人每天2?57美元,是世行低贫困线的1?35倍。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行扶贫标准中并未涵盖所有惠农政策给贫困人口带来的实惠,有些惠农政策虽未直接形成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但实际上减少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也就等于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实际收入。将这部分政策带给贫困人口的实惠纳入其收入统计,我国2014年贫困标准的“含金量”将达到4296?96元。这一水平,如按世行提供的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指数折算,已达到每人每天3?19美元;而如按其测算的我国农村购买力平价指数折算,则已达到每人每天3?87美元,都高于世行提出的每人每天3?1美元的高贫困线。综上,我国现行扶贫标准不仅高于世行的低贫困线,从实际受益情况看,也已高于世行的高贫困线。从2013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初步摸清了贫困人口结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情况。从建档立卡工作实际看,在村庄一级识别贫困人口,单纯以收入作为识别标准,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在实践中可信度低,也是不可行的。要精准识别村庄的贫困人口,实际上要做出多维度判断。中国确立的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不仅考虑收入水平,还具体化为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充分发挥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贯彻好落实好。在*公布的反贫困政策蓝图中,中央明确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为此,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实现“四个创新、四个转变”,即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减贫脱贫成效转变。为了防止陷入所谓的“福利陷阱”,对绝大多数贫困人口,不能靠发钱养人的办法扶贫,必须让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脱贫攻坚首先是立足于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把能扶的都扶起来。假如能扶的不去扶了,把这些人都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围,就可能会陷入“福利陷阱”,财政难以承受,社会的活力也会受到损害。对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应保尽保,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保障制度,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以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二) 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即使我国城镇化能够顺利推进,2020年和2030年农村人口预计仍会多达5?8亿人和4?8亿人,农业劳动力仍会多达2?1亿人和1?6亿人。推进城镇化丝毫也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农村发展。绝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另一边是凋敝的乡村。“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留在农村的人口能够安居乐业,避免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荒芜萧条,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1)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整合农村各类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2)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加大公共财政对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3)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快推进*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4) 大力扶持农村就业创业。随着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多元化、高级化、个性化,农业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文化的独特性、绿水青山的生态性,不仅对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具有很大吸引力,又为发掘农业多功能性带来了巨大潜力。目前农村还是投资价值的洼地,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好,农民就业创业面临新机遇。要做好发展农村新型产业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社会养老、文化创意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门路。四、 从全面深化改革看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农村各项改革正在扎实稳健推进,一些重要改革事项的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总书记在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意志和决心。农村改革内容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各方面改革的衔接配套,*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一) 深化对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个主线的认识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事关农民权益保护、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是历史形成的基本制度,起源于合作化和人民公社运动。从性质上说,集体所有权由集体成员共同享有,但财产不可实际分割为每一个成员所有,也不得将财产由成员个人予以转让。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这一改革的成效*突出地表现在,通过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农用地产权制度安排发生很大变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已得到很大扩充。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有利于更好坚持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更好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更好用活土地经营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要明确界定农民的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土地的产权归属,实现集体产权主体清晰。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要公平合理地将承包权分配给每个有资格的集体成员。放活土地经营权,就是要将土地经营权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提高农业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二) 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六项改革任务。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统筹城乡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但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依然很突出。我国正处于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关键时期。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把构建有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彻底改变各种削弱农业基础地位、抽取农村资源、损害农民利益的不合理的做法和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提供制度保障。新阶段的改革,各地差异很大,改革需求不一致,推进改革的方式也要改变。要坚持统一政策,分类指导,全局稳妥推进,局部勇于突破。在改革过程中,中央负责把握改革方向、全局统筹。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试点先行,同时赋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差别化探索,避免因为全国政策“一刀切”带来的种种矛盾。对批准开展的改革试点,要积极推进、加强指导,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转化为全面推开的政策,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作者: 杜鹰,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委员。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强调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目标价格制度,并同步改革收储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既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头戏,也是当务之急,因为这个关系理不顺,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农民的利益就得不到恰当的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也就失去了根基。一、 改革和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体制的原因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标志中国农产品价格购销两头全面放开,同时形成了一套新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新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有三个支柱: ①取消了此前的保护价收购,放开市场,必要的时候,国家实行*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②取消农业税以后,对农业生产者实行“四补贴”,截至2015年,“四补贴”的总量已经达到1600多亿元;③在加入WTO背景下,建立了以关税配额为主的进出口调控机制。这三个支柱形成了新时期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基本框架。总的来看,10多年来,这个框架体系的运行总体上是有效的,促进了中国粮食连续12年增产,带来了农民连续12年收入快速增长,同时为这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操作或经验不足,这个调控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矛盾逐步积累,以至于现在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现有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 政策性收储价格刚性上升,导致国内外差价扩大和进口压力增加。*保护价收购和临时收储统称为政策性收储。国家从2004年开始对稻谷和小麦实行*收购价政策,从2007年开始对玉米、大豆、棉花、食糖、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这两项政策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收购价在播种前公布,临时收储价格是到作物上市收购的时候公布。这两项政策施行初期比较平稳,*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格基本上每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从2008年开始,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平均每年上涨8%~10%,*主要的原因是土地成本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太快),为了弥补农民种粮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国家连续7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格。稻谷、小麦和大豆三种粮食的国内平均价格从2010年开始超过国际市场的离岸价格,到2013年已经全面超过配额内进口农产品的完税价格。目前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国内价格比配额内进口完税价格分别高34?2%、39%和43?8%。还要注意的是,配额外的关税为65%,也就是说,目前国内三种粮食的价格距离配额外完税成本只差20%~30%了。如果国内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一旦超过配额外进口完税成本,关税的“防火墙”作用将消失,大量进口将不可避免。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原来的调控体系下,我们遇到一个两难问题: 为了应对农民生产成本上升,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否则,农民种粮没有收益,就没有种粮的积极性;但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一旦超过进口的成本价,即“天花板”价格,又会直接带来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冲击。原来调控体系有效运作的空间是在农业生产成本(即“地板”价格)和进口成本(即“天花板”价格)两个价格之间,但是随着“地板”价格不断上涨、“天花板”价格不断下压,挤压了调控空间,这是农产品价格体系现在面临的*突出的一个问题。(2) 政策性收储价格居于支配地位,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策性收储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这导致只有中储粮、中储棉按照国家的要求收储,并且不得不收储,而其他市场主体没有入市积极性,于是形成了所谓的“政策市”,屏蔽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整个流通环节没有了多渠道,没有了竞争。(3) 库存积压严重。按照国家要求,政策性收储的粮食必须顺价销售,但是由于顺价销售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所以粮食出不了库。每一次提价之后粮食大增产,大增产以后粮食就进入国家粮库,进去了出不来,导致积压。(4) 补贴的压力越来越大。入库以后产生的保管费用、利息费用,再加上收购费用都有财政补贴。随着收购量的增加,入库以后又出不去,补贴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库存粮食如果陈化霉变产生亏损,就会进一步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在财政进入低速增长期的背景下。二、 改革和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思路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责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研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研究显示,之所以现在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出现以上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实际操作中赋予了*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制度过多的“保收入”的功能。这些年的政策实践证明,政策性收储确实不应该承担过多的保收入功能,而应该回归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和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的政策初衷。保障农民的收入不应该由粮食价格机制承担,而应该由补贴制度完成。价格应该反映供求关系,而不应该是调节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工具。事实证明,以价格保收入是保不住的,还影响了市场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要实现“价补分离”,把过去隐含在价格中保收入的功能分离出来,由补贴制度分担,让农产品价格由供求决定,充分发挥价格对供求的调节作用,这就是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有几点需要特别说明:(1) 农产品市场调控的*终目标是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改革农产品价格体系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忘记调控目标。粮食安全包括三个方面: ①粮食安全的根基应该是生产能力安全,而不一定是产量安全;②对国际资源的掌控能力;③必要的储备、调节能力。(2) 要明确市场调控的目标,即总量基本平衡、市场波动可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生产发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市场波动可控,过去对市场波动过于敏感,现在看来,只要设定好一个区间,如果价格在这个区间正常波动就不要干预。此外,要有手段调节波动,这就要有一定的储备吞吐能力,保证农产品价格大体在合理区间波动。同时,对不同的农产品品种要“有保有放”,明确国内生产和进口的优先序,明确什么由中央政府调控、什么由地方政府调控,什么可以直接放给市场,这样可以使整个调控体系更加精准和有效。如何推动“价补分离”?*初的设想是采取目标价格制度,也就是国家设定一个目标价格并监测市场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就用财政补贴把两者的差价直接补给生产者;当农产品价格过高时,国家补贴就给城里的困难群体,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目前实行政策性收储的品种很多,改革必须因品种施策,采取渐进过渡的办法推进。2014年,国务院针对新疆棉花和东北大豆启动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同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转为企业收储,财政对收储企业给予一定补贴。2015年,国家取消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同时启动了玉米价格改革。目前,正在研究对稻谷和小麦的*收购价政策进行改革。这里简单介绍几个重要品种近两年的改革情况。三、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情况棉花在新疆的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到2016年是第三年,2017年将结束。目前来看,棉花的问题解决得不错。2013年我们开始研究目标价格时,当时矛盾*突出的是棉花,国内棉花的收储价格比国外进口棉花完税后的成本每吨高约5000元,于是国内生产的棉花按收储价格收上来堆在仓库里,而纺织企业只愿用低价的进口棉花。后来国家又采取了一些办法,要求企业多用国内库存的棉花,结果导致纺织企业成本上升,整个行业亏损。选择新疆做试点是因为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一半。2014—2016年,新疆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价格,完全按市场价收购,市场价格和目标价格的差额为每吨6000元左右,由国家直接补贴给棉农。至于具体补贴办法,*开始是60%按照播种面积,40%按照收购量;后来发现按播种面积补贴的操作成本太高,核查起来也很困难,所以从2015年开始新疆棉花的补贴中90%都是按照销售量进行补贴。总体来讲,棉花的目标价格改革是成功的,现在棉花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国内外每吨差价从以前的5000元下降到目前的450元,部分积压状况有所改善,棉纺企业用棉成本下降,棉农收益基本稳定,新疆棉花的质量也有所提升。建议从2017年开始在新疆正式实行目标价格。但还有两个问题要解决: ①现在的目标价格是“一年一定”,建议改成“三年一定”; ②完善补贴方式,现在的补贴方式仍属于WTO“黄箱”政策,有8?5%允许量的限制。将来可以考虑将补贴与一个固定产量挂钩,这样就与当年产量挂钩的政策实现半脱钩,这样的补贴即可纳入“蓝箱”政策。四、 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2014年在东北实行大豆的目标价格改革,但效果不及棉花。与棉花目标价格低于临时收储价格的情况相反,东北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时,价格定得比临时收储价格高,目的是稳定东北大豆的面积和产量,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东北地区不同作物的比价不合理,种植大豆的收益远远低于种植玉米和水稻,虽然实行了目标价格,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但是产量仍然下降。②进口冲击。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3000万吨,2015年进口8100万吨,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主要是价格的原因。2015年国产大豆市场收购价下降了10%,而国际市场价格下降了20%~30%,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仍在扩大,必然会导致进口增加。进口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通常认为,进口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的,榨的油进入食用油市场,豆粕进入饲料市场。但实际上这两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2015年8月到东北调研,据反映现在进口大豆已经有相当部分转做食品,用来做酱油和豆腐了,这对国内天然大豆的冲击更为直接,因为国内天然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主要是用做食品的。下一步完善大豆的目标价格改革,首先要控制进口大豆的用途,不允许进口大豆转做食品,这样才能稳住国产大豆的市场。在稳住这个市场的同时,才能理顺大豆、玉米、水稻的比价关系,东北大豆才有可能稳定下来,进一步发展。五、 玉米、稻谷、小麦的价格改革进展及建议目前价格矛盾*突出、积压*严重、整个产业链压力*的品种是玉米。2015年的改革是把临时收储价格由原来的每斤1?12元直接调到每斤1元,而且没有补贴,这已经给东北农民发出了改革信号。下一步改革,可能会采取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办法,也就是说,不走目标价格改革的路子,而是直接进行市场化收购,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这个路子大体可行,但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如市场定价后玉米价格会回落多少?一个可以参考的基准是目前东北玉米的成本大概每斤1元,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基准是进口玉米完税后价格每斤0?75元。因此,玉米价格可能会从每斤1元继续回落至每斤0?75元,也有可能在这个区间上下波动。这就面临一个对农民补贴多少的问题。建议按照每斤0?2~0?25元补贴给农民。特别要注意的是,东北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很快,大概30%的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合作社是要实打实地计算租地和雇工成本的,这与散户很不相同,如果价格下降到每斤0?75元,又不给予补贴,东北的合作社将受到冲击。此外,建议在东北地区统筹考虑大豆和玉米的价格改革,统一实行大豆和玉米的补贴,可以叫旱地补贴,或者叫黑土地保护补贴,直接从“黄箱”变成“蓝箱”,不和目标价格挂钩,这可能比过去的办法更好。稻谷和小麦的问题和玉米一样,也是价格过高、仓储过大、负担很重,但是这两个品种又有特殊性。有人主张稻谷和小麦的*收购价改革可以参考玉米的办法,建议取消稻谷和小麦的*收购价,放开市场。但我认为,考虑稻谷和小麦是重要的口粮品种,是农民普遍种植的品种,同时中国农户经营规模很小,市场波动又比较大,如果仅采取补贴的办法,不足以稳定稻谷和小麦的生产。所以,在稻谷和小麦的改革上,还是要坚持价格支持和补贴政策相结合的办法。具体的操作办法也是实行“价补分离”。总之,中国农业竞争力并不完全取决于价格改革,但是价格改革是否成功又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竞争力。因此,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形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方面面的任务和价格改革配合起来,才能*终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作者: 陈化钢编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简介:本书以我国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经验为基础,以《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规程》(DL/T596—1996)规定的试验项目为依据,并结合现场试验工作的需 要进行选题。全书分两章,计328题,主要回答电气绝缘理论基础、测量绝 缘电阻、测量泄漏电流与直流耐压试验、测量介质损耗因数、交流耐压试验 、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接地电阻及其测量等9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还结 合实例对有关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介绍综合分析判断方法,密切联系试验 实际。 本书可供电力系统、工厂、企业中的电气试验、运行、维护、检修和管 理人员阅读,也可供大学、中专学校电力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 胡爱军,郑捷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简介:《食品超声技术》在简要介绍食品超声技术的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超声波技术在食品科技及产业各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超声技术在分散、乳化、聚沉、陈化、脱气、消泡、扩散、喷雾、分馏、切割、微米和纳米化、均质、提取与分离、结晶、防污、除垢、冷冻、解冻、干燥、清洗、去污消毒和杀菌方面的应用,并介绍超声改性及其在食品化学中的应用、超声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功率超声对食品质量的影响、食品的超声无损检测。 《食品超声技术》既可供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糖工程、化学工艺与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教师和学生使用,又可作为食品科技与产业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与管理者、超声设备研发机构及其制造厂家、食品研发、设计单位与加工企业参考用书。
作者: 龚淑英,屠幼英编著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简介:本书共分7章。第一章简单地探讨了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饮茶的起源与普及,并探讨了饮茶的另一发展趋势--速饮。第二章介绍了茶的种类,探讨了茶叶陈化的原因和保鲜的机理,提供给读者一些茶叶保鲜的方法。第三章介绍了茶的有效成分,探讨了茶所具有的各种保健功能。第四章主要内容是描述各类茶的色、香、味、形;介绍茶的冲泡时间技艺,包括水与器具的选择,泡茶时茶叶用量、水温及冲泡时间的掌握,冲泡的程序;并探讨了科学合理饮茶的方法。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别较详细地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普洱茶的种类,各自最为适宜的冲泡与品饮方法,主要的保健功能;同时,根据不同茶类其保健功能的独特之处,遴选相应的药茶配方,详细说明了其来源、配方、功效、用法或宜忌。所选药茶既有传统配方,也有近年开发的新产品。本书的独到之处是分茶类介绍保健功能,即将近几年来研究发现的不同茶类间的不同保健功能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购、饮用茶叶,使消费者真正领略品茶养生的真谛。本书不仅适用于城乡家庭保健使用,也适用于茶馆、学校教学用书。更多>>
作者: 王若兰
简介:
第一篇粮油储藏基础理论
第一章粮食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粮粒及粮堆的构成
第二节粮食的物理参数
第三节粮食的流散特性
第四节粮食的热特性
第五节粮食的吸附特性
第六节粮堆中的微气流
参考文献
第二章粮食的收获后生理
第一节粮食的呼吸作用
第二节粮食的后熟与陈化
第三节粮食的休眠与萌发
参考文献
第三章粮油的化学成分及品质变化
第一节粮油的化学组成及分布
第二节粮油品质
第三节粮油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第四节主要粮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参考文献
第四章粮食储藏生态系统
第一节储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第二节中国储粮生态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第三节储粮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
第四节粮食结露与发热霉变
参考文献
第二篇粮油储藏通用技术
第五章储粮机械通风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第三节流体力学基础理论
第四节通风系统主要参数
第五节通风机
第六节均匀送风风道的设计
第七节通风系统的测试与调整
第八节机械通风条件的判断与选择
第九节机械通风的操作管理
参考文献
第六章粮食低温储藏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低温粮仓的建筑要求
第三节低温储粮的隔热技术
第四节机械制冷低温储粮
第五节低温仓冷负荷计算
第六节空调与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
参考文献
第七章气调储粮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气调储粮密封技术
第三节生物降氧储粮技术
第四节氮气储粮技术
第五节二氧化碳储粮技术
第六节化学脱氧与真空气调储粮
第七节气调储粮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第八章粮食地下储藏
第一节地下仓储粮概述
第二节地下储粮原理
第三节地下仓的建造
第四节地下储粮的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第九章粮食露天储藏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粮食露天储藏囤、垛建造
第三节粮食露天储藏技术
第四节露天储粮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第三篇粮油储藏专项技术
第十章原粮及成品粮的储藏
第一节稻谷与大米的储藏
第二节小麦与小麦粉的储藏
第三节玉米与玉米粉的储藏
第四节杂粮的储藏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食用油料的储藏
第一节油料的储藏特性
第二节主要油料的储藏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食用油脂的储藏
第一节油脂概述
第二节油脂的储藏特性
第三节影响油脂安全储藏的因素
第四节油脂的储藏技术
第五节油脂储藏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作者: 白世贞,国彦平,陈化飞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各种服务外包所涉及到的业务流程,包括IT服务外包的业务流程管理、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流程管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业务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与呼叫中心服务外包服务流程管理、物流服务外包业务流程管理以及知识流程外包业务流程管理。
作者: 宋钢编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简介:酱油是发酵调味品的代表物,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制成的基本调味品,其地位十分重要。与我国一样,东亚国家的日本、韩国也生产酱油,特别是日本,在酱油的生产和研究方面已经走在我国的前面。 中国是发酵食品生产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明酱油、酱的国家。日本首次出现“酱油”一词是在1597年《易林本节用集》中,而中国早在周朝就出现了类似酱油和酱的发酵调味品,因此比日本要早了2000多年。日本最早的酱叫“金山寺酱”,相传是1250年由信州的禅僧觉心把在中国金山寺学到的制酱技术带回了日本。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之后,日本现在的酱已经发展成以米酱为主,兼有豆酱和加了蔬菜类的即食酱等多种品种,生产技术也实现了现代化。 尽管酱油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但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人员对酱油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无论是在酱油的发酵机理,微生物的筛选提纯,酶的利用,对原料的分析和利用,酱油的成分改善,提高生产工艺的效率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由于近年来高精度分析装备的普及和运用,许多过去无法搞清的成分定性等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这对进一步改善酱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酱油中在含量上仅次于氨基酸的氮化合物是肽。关于肽的显味性,一般认为并非它本身显味,肽同厚味、味的滑感以及持续性等味的微妙部分有关,并有提高食品显味能力的作用。没有带甜味的二肽,在C的末端带亮氨酸的肽有苦味,带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二肽有酸味。在N的末端上带谷氨酸,在C的末端上有亲水性氨基酸的三肽有鲜味。 在酱油的氮成分中,肽态氮占15%-18%。如表1—1—18所示,当对酱油进行水解后发现,氨基酸总量增加了约30%,这些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用Dowex50对酱油中的氮成分进行划分,几个氨基酸连在一起的低级肽占60%,有10个以上氨基酸的高级肽占30%,大小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级肽占10%,它们在总氮中分别占9.5%、4.4%、1.2%。赖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70%-80%是游离型的,20%—0%是肽态的。谷氨酸的65%是游离型的,7%是肽态的,28%是焦谷氨酸态的。酱油中不存在谷酰胺。有人认为酱油中存在着10种以上的肽。还有人分析了酱油中肽的种类,认为中性肽有8种;与糖结合,只由夕—羟化氨基酸组成的中性二肽有3种;酸性肽有4种;同样是与糖结合的酸性二肽有11种;另外还有几种酸性三肽。表1—1—19所示为酱油中残存的肽。有报告说 不认为这些成分与酱油香气成分有直接的关系。 (5)在蒸豆上接种曲菌,做成酱团,吊在房檐下,或在曲室中做成曲团。曲团有大有小,越大其内部越易形成厌气环境,越易产生乳酸发酵(主要是E.faecalis菌),pH降低之后就可以防止杂菌增殖。这时的曲团表面变得稍微干燥了些,便于曲菌繁殖,直至曲菌将曲团表面都覆盖住。 接下来是拌料和入罐(池)发酵。拌料时最要注意的是必须将食盐同其它原料混合均匀,食盐的浓度一定要一致,否则会出现将异常发酵的情况。 浓口酱油的原料配比一般是蛋白原料(大豆或脱脂大豆)55 淀粉质原料(小麦,麸皮)45,再加饱和食盐水12(水)。比如干原料是10t(kL),在其中加饱和食盐水12t(kL)。饮和食盐水加多了,食盐浓度大发酵受到抑制,酶分解蛋白质的速度慢;食盐水加少了则酱醪中的食盐浓度低,发酵速度加快,分解得也快,酸败的危险性增大。现在使用11.5(水)的较多,这样的酱油成品的固形物含量较高。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可对成曲添加一定量的冷却到5℃的饱和食盐水,拌匀后再添加106个/mL的户.Halophilus菌进行乳酸发酵,然后再搅拌,这样有利于进酵母发酵和酱油生香。 对酱醪的管理包括搅拌,测酱醪温度和pH等工作。必须让食盐完全渗入到曲的内部去,这就需要搅拌,但又不能搅拌得太过分,否则酱醪会变成黏性醪,醪的内部成为厌气性环境,不仅氮的利用率下降,酵母发酵也会受到阻碍,香气变坏。刚开始发酵时是每周搅拌一次,醪温约20℃维持7-lOd。pH下降后添加酵母(Z.rouxii和C.Versatilus,添加量为前者105个/mL,后者106个,mL)。为了促进酵母发酵,添加后让醪温升至25℃,增加空气搅拌的次数,在酵母发酵的最旺盛期,夏季一般2-3d搅拌一次,冬季是8—10d搅拌一次。如果原料是豆粕,由于豆粕容易碎,应比大豆原料的搅拌次数少些。有的厂是在投料后就立即添加酵母,但在添加C.Versatilus时还是等pH降到5.3左右后再进行的为好。添加的Candida菌最好是在酱醪中培养起来的含有大豆分解物的种菌其添加效果最佳。 有时在很适合于酵母生长的条件下添加Z.Rouxii酵母菌,酵母仍不繁殖也不发酵,究其原因是由于酱醪中有了能杀死酵母的酵母(Killeryeast)。这种能杀死酵母的酵母也是耐盐性的,其活性常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大而得到加强,阻碍Z.Rouxii酵母菌的生长。现已从酱油醪和酱醅中分离出了能阻碍Z.Rouxii酵母生长的酵母若干种,它们是Hansenulaanomala(出自酱油醪),Pichiafarinosa(出自酱曲)以及kluyveromycesthermotolerans,它们都具有很强的耐盐杀性。这当中kluyveromyces属酵母的K.Vanudenii和K.Lactis无论是否存在食盐都表现出了杀性。 接下来是利用端肽酶(从肽的某一端开始顺序切断肽链的蛋白酶)分解上述的一次反应液。先将上述进行过杀菌处理的反应液的温度降到60℃左右,投入端肽酶,慢慢地搅拌。所选择的端肽酶的活性要强,反应的速度越快越好,这是因为用内肽酶进行分解已经拖了很长的时间,为了避免反应液受杂菌感染和变质,用端肽酶进行的反应时间应尽量短些。 用内肽酶分解原料后,反应液中产生了某些疏水性氨基酸,因而带些苦味。为了减少和消除苦味,同时让反应液产生大量鲜味成分,需要使用端肽酶。端肽酶可以把尚未完全分解的肽链分解开,生成大量游离氨基酸。用端肽酶进行分解时,分解的时间因受该酶活性和反应条件的制约而不尽相同,但一般需反应15h以上。 接下来于90℃对经过端肽酶处理的反应液进行加热杀菌处理,过滤后以减压浓缩等一般的方法进行精制,就可以得到与一般动物提取物产晶基本相同的浓缩液,还可以制成粉末调味品。另外还可以作为生产其它食品的原材料使用。 (三)与动植物蛋白分解物(HAP和HVP)的异同 不同之处是动植物蛋白分解物(如大豆蛋白和小麦谷朊分解物,用鱼粉或动物明胶的蛋白分解物等)是用盐酸或蛋白酶分解得到的,一般来讲用盐酸法分解得到的产品其氨基酸的游离率高(80%-90%),鲜味强,但有轻微的异味;酶解法得到的产品的氨基酸游离率要低一些,存在许多未完全分解的肽,鲜味稍弱,但增厚味能力较强。在产品形态上既有液体的也有粉末状的。这些产品在鲜味的表达上因其氨基酸的组成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谷氨酸的含量最多,同时还含有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等许多氨基酸,氨基酸以外的成分极少,如糖分、纤维质和灰分等。 与之相比,增鲜(厚)味剂不仅生产方法完全不同(如上所述是按配方组合的),在鲜味的表达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增鲜(厚)味剂不仅有鲜味,还可以有酸味(含有机酸)、甜味(甘氨酸和糖分等)、咸味(食盐)和厚味(不但有长肽链,还有吡嗪类等成分),还能根据调味的对象食品做出相应的味道设计和选择。在原料的使用上,动植物蛋白分解物经常是作为增鲜(厚)味剂的原料之一使用的,比如许多增鲜(厚)味剂中都注明有动物或植物蛋白分解物等。 它们的相似之处是除了都可以表达鲜味之外,特别是酶解法得到的动植物蛋白分解物,由于存在大量的肽成分,在增强厚味上与助厚味剂有着类似的效果。 (四)与酵母精的异同 酵母精也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新型调味品,它是用酵母(面包酵母、啤酒酵母以及海鲜酵母等)为原料,采取自我消化、酶解、热水提取以及酸加水分解等方法,经过提纯(除曲体)、过滤、浓缩、调整以及喷粉等工艺生产出来的。酵母精的主要构成物质是酵母细胞核内的核酸成分(如肌苷酸和鸟苷酸)以及氨基酸、肽等,其中核酸物质的含量比较高。 一般认为酵母精作为调味品使用的基本功能有如下4点:①是增加味的宽度和厚度,增强味的浓厚感。可以说这是使用酵母精所能得到的最大功效,构成这一功效的主要成分是未完全分解的核酸系成分和肽链,它们基本不显味,或稍带有苦味;②是熟化或者叫陈化味的感觉,让刚刚形成的尚未平衡的味道迅速找到平衡点,或者是弥补或减弱味道上的某种欠缺。③是赋予味的持续感(后味),这是食物被吞咽下去之后仍留在舌头上的味,能增加人对味道的满足感;④是增加一些杂味,这同②的熟化功能相反,使本来缺乏特点的平淡味道出现某些变化,产生些微妙的感觉。 可以看出,酵母精的上述功能同增鲜(厚)味剂有类似之处,都能增加厚味和后味,而且两者因含核酸成分,对味精都具有某种增大鲜味的作用。酵母精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成为增鲜厚)味剂的原料之一。但酵母精同其它单独的产品一样,在功能和味道表达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再加上其价格一般较高,在使用范围上比增鲜(厚)味剂要窄,当然在味道的变化方面也远比不上增鲜(厚)味剂多,特别是在增鲜上,酵母精的作用是有限的。 ……
作者: 罗文强[等]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2
简介:罗文强、黄精华、黄娟、马晴霞、陈化主编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1世纪大学数学创新教材)》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复数与复变函数、解析函数、复积分、级数、留数及其应用、共形映射、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MATLAB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中的应用。每章均配有小结和较为丰富的例题、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对较难的习题给出了解题提示。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1世纪大学数学创新教材)》可作为高等工科学校地球物理、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有关专业本科生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同类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 闫克玉,赵铭钦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8
简介:本书共三篇十八章。第一篇为烟草原料概述,包括国内外烟草生产概况、烟草类型和烟制品类型、烟草生态学、烟草生物学、烟草产量和质量的矛盾及统一矛盾的措施、烟草营养与施肥、烟草栽培制度等。主要介绍烟草原料的基本知识、生产特点和国内外烟草生产基本情况。第二篇为烟草原料生产,主要论述各种类型烟草(如烤烟、白肋烟、香料烟、学茄烟、其他晾晒烟)的生产原理和技术。以烟草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代谢和烟叶质量形成为核心,以提高烟叶品质为目标,重点论述烟草营养与施肥技术、水分生理与供水技术、烟叶致香物质形成与转化规律、烟叶成熟与采收技术、烟叶调制原理与技术等。第三篇为烟草原料初加工,主要包括烟叶分级原理与技术、打叶复烤原理与技术、烟叶贮存与养护、烟叶发酵与陈化的原理和调控技术等。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可作为烟草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烟草科研和生产者的参考书。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供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社会人士及对环境法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参考阅读。更多>>
作者: 玛德琳·帕克特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6年08月
简介:
《把这瓶开了!》Wine Folly: The EssentialGuide to Wine一看就懂的葡萄酒品鉴、配餐、选购指南,是以可视化风格设计风靡全球,获奖葡萄酒博客Wine Folly(葡萄酒评论家)创办者玛德琳·帕克特所著。2015年度美国*美食书,12个月长踞美国亚马逊指南类书籍、葡萄酒类书籍和艺术类书籍榜首。授权多个国家,潮人必备的21世纪葡萄酒圣经。被转载次数*多的葡萄酒资料,中文简体版独家上市!
Wine Folly(葡萄酒评论家)将直观清晰的数据与极易理解的可视化图表相结合,一本全新、易懂的葡萄酒指南诞生了。在《把这瓶开了!》中,读者可以找到葡萄酒基础知识,品鉴、侍酒、饮用和储存葡萄酒的教程,55款全球经典的葡萄酒的概述,以及20幅葡萄酒地图产区详解。所有信息都是简单而直接的,寻找高质量葡萄酒不仅变得简单又有趣,且能快速找到*符合您心意和当下需求的那一款酒。
【目录】
序言 葡萄酒入门指南
01葡萄美酒尽话你知
流淌的文化:葡萄酒基础知识
葡萄酒轻百科
酒瓶的秘密
葡萄酒品鉴的5个关键词
“尝”识杯中酒
观色·闻香·品味·归纳
开瓶之后,微醺之前
选对酒杯
侍酒
温度适宜酒方美
储存葡萄酒
从来佳酿配美食
风味搭配理论
奶酪搭配·肉类搭配·蔬菜搭配·草本类/香料搭配
02稀世佳酿:一生要尝的55款经典葡萄酒
可视化图表使用指南
起泡酒
轻盈酒体白葡萄酒
饱满酒体白葡萄酒
芳香型白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
轻盈酒体红葡萄酒
中度酒体红葡萄酒
饱满酒体红葡萄酒
甜酒
03绕着地球寻美酒
世界葡萄酒产区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智利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新西兰
葡萄牙
南非
西班牙
美国
附录
索引
【免费在线读】
葡萄酒品鉴
闻香HOW TO TASTE: SMELL
闻:把酒杯放置于鼻下,做好“准备”后开始嗅闻。然后轻晃酒杯,再闻。这一次,闻的时间更长,更缓慢,并保持动作优雅。一边摇晃酒杯,一边慢慢思考。
芳香:摇晃酒杯,之后试着从酒杯的不同位置嗅闻葡萄酒的香气。浓郁的果香可在酒杯下杯口闻到,而花香和挥发性酯类香可在上杯口闻到。
学会摇杯:摇晃酒杯可以使葡萄酒气味释放到空气中。
当长时间闻香后:鼻子觉得疲惫时,可以闻一下前臂来平衡。
香水:品酒时避免使用香水。
一类香气(Primary Aromas):一类香气(品种香)来自葡萄果实。每种葡萄都会带有特定的香气,如白葡萄品种长相思闻起来有醋栗味或刚割完的青草味。一类香气的范围也取决于葡萄酒酿造地的气候和陈化时间。
二类香气(Secondary Aromas):二类香气(发酵香)来自葡萄酒的酿造阶段,特别是酵母和细菌所起的反应。
例如霞多丽葡萄酒中的黄油香气就是来自一种特殊的细菌的作用。
三类香气(Tertiary Aromas):三类香气(陈年香)来自葡萄酒的陈化以及与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如陈年香槟和雪利酒中的坚果味就是多年陈化的结果。
葡萄酒的缺陷:有时会在酒里闻到某些不正常或者令人难以接受的味道。学习认知这些味道有助于我们分辨列子葡萄酒和优质葡萄酒。
变质:绝不止是保质期的事
软木塞污染
又称为TCA(主要是2,4,6—三氯苯甲醚)污染。
大部分被软木塞污染的葡萄酒有强烈的湿纸板、淋湿的狗或地下室发霉的气味;有时却只是缺少香气,并带有轻微的霉味。但别担心,可以将这类有问题的葡萄酒退给卖方。
还原
罪魁:硫醇、硫化合物。
还原味闻起来像煮过的大蒜和卷心菜,是由于葡萄酒在瓶中缺少氧气而产生。醒酒或用银勺搅动酒液可以改善这种味道。
氧化
又称为“马德拉化”。
氧化的葡萄酒闻起来很单调,颜色呈棕色,像苹果氧化的颜色。红葡萄酒由于酚类物质(如单宁)和氧气相互作用变得干涩带苦味;白葡萄酒则有苹果酒的气味。
紫外线破坏
又称为“光击”。
放置在超市里长时间受灯光照射或被阳关暴晒的酒容易出现光击显现。而光击会引起还原。因此,为了防止葡萄酒受到光损害,要避光储存,避免放在搁板上。
高温破坏
又称为“温度过热”。
葡萄酒在82℉(华氏温度,约为27.8℃)会迅速变质,90℉(32℃)为温度过热。温度过热的葡萄酒闻起来很舒服,像焦糖和煮过的水果,但尝起来单调,没有序幕、中场、结束的区别。高温破坏还会引起焦化。
喷洒和气泡
在非起泡酒中出现。
有时,葡萄酒会在瓶中二次发酵。如果是静止酒,就可以轻易地从葡萄酒是否起泡辨别出,而且由于酵母和蛋白微粒的存在,这类酒还会有点混浊。
作者: 陈化钢编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以《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南方电网公 司《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Q/CSG 10007—2004)及《国家电网公司输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68—2008)等为依据,全面系统地阐 述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和最新诊断技术,其中包括常规停电试验、带 电测量和在线监测;着重介绍各种测试方法的原理接线、使用仪器、测试中 的异常现象及对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判断。全书分两篇十五章。第一篇为预 防性试验基本方法,内容有: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泄漏电流,测量介质损耗 因数,交、直流耐压试验。第二篇为预防性试验方法及诊断技术,内容有: 同步发电机试验、电力变压器试验、互感器试验、开关电器试验、套管试验 、电力电缆线路试验、电容器试验,绝缘油的电气试验,避雷器试验、绝缘 子试验,接地装置等。附录中收录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及诊断技术相关技 术标准和技术数据。 本书可供从事电气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电力设备预防性 试验及诊断技术的培训教材,还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 (美)埃德·麦卡锡(Ed Mccarthy),(美)玛丽·埃文-莫利根(Mary Ewing-Mulligan)著
简介:本书会使你和红酒成为朋友。它将向你详细介绍红酒的色泽、气味、味道、与食物搭配的原则和各种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等基本知识。同样是卡百内·索维农葡萄,在法国波尔多和美国加州酿出的红酒却风采各异;有的红酒酿成即可饮用,但有的却需要陈化数十年,甚至演绎出传奇故事。红酒世界纷繁复杂、博大精深,本书将带你到浩如烟海的红酒世界中漫游。本书通俗易懂、风格轻松,实用性强,除推荐多种红酒外,还解答有关红酒的各种问题。书中还介绍了简单易行、可在家中操作的品酒练习。 阿呆系列。 红是激情和忠诚的色彩,红酒为成功加冕、胜利凯旋而酿。喝红酒催人向上,奋勇直前,红酒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要了解红酒,热爱红酒,首先必读本书,这是一本关于世界红酒的百科全书。 本书会使你和红酒成为朋友。本书通俗易懂、风格轻松、实用性强,除推荐多种红酒外,还解答有关红酒的各种问题。书中还介绍了简单易行、可在家中操作的品酒练习。 为了使你更加了解红酒并买到称心如意的佳酿,书后附有红酒名称的英文发音指南、词汇和酿制年份表,并向你提供美国邮购售酒的厂家地址。 本书读者对象是酿酒师、品酒师、喜爱和想了解红葡萄酒的人。
作者: (清)吴承恩著;文中点校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简介: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西游记(竖排版)(套装共4册)》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诙谐性。小说所写写的虽然仍旧是唐三藏取经的故事,但在这个既定的框架里,却充溢着纷繁多样的异质内容,表露出孩子经叛道的意趣。在小说中,一切都被世俗化了,作者是用世俗的经验和心理由描绘和体察这个神佛的世界的。将神佛世俗化,时而投以大不敬的揶揄、调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其神秘性和神圣性,并造成了这部小说庄谐并陈、化庄为谐的基本格调。另外,诙谐性效果的形成还有赖于作品塑人物的特点,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孙悟空身上既有猴子的灵活好动、性情急躁和好卖弄的特点,又有神仙般的七十二变和腾云驾雾的本领,更有宗教徒的坚韧毅力。《西游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诙谐性。小说所写写的虽然仍旧是唐三藏取经的故事,但在这个既定的框架里,却充溢着纷繁多样的异质内容,表露出孩子经叛道的意趣。在小说中,一切都被世俗化了,作者是用世俗的经验和心理由描绘和体察这个神佛的世界的。将神佛世俗化,时而投以大不敬的揶揄、调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其神秘性和神圣性,并造成了这部小说庄谐并陈、化庄为谐的基本格调。另外,诙谐性效果的形成还有赖于作品塑人物的特点,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孙悟空身上既有猴子的灵活好动、性情急躁和好卖弄的特点,又有神仙般的七十二变和腾云驾雾的本领,更有宗教徒的坚韧毅力。
作者: 陈化钢主编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简介: 《电力设备检修实用技术问答》分为8章共210题,主要回答同步发电机、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异步电动机、开关设备、避雷器、电力电缆线路在检修项目、周期、检修工艺、故障诊断及检修前后的试验等8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还结合检修体制的演变简要介绍状态检修的有关知识。可供发电厂、变电所及用户从事维护、检修、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运行、管理人员及大学、中专学校电力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 霍红,姜华珺,陈化飞主编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检验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与纺织化纤和服装工业有关,还和轻工业、建筑材料等其他工业选用纤维和纺织有关,与农业和畜牧业培育改良品种有关,与商品贸易中纤维和纺织品的交接验收和定价有关,与军用被服、特种纺织品的研究以及纺织院校教学科研也有密切关系。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本书较系统地阐明了纤维和纺织品测试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发展的新测试方法和典型仪器进行了介绍,使本书既有理论,又有应用实践。本书适合商品学本科专业学生及相关本科专业使用,也可用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 廖义荣编著
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简介:普洱茶因最早的集散地为普洱府而名扬天下。其实普洱茶是以云南一定区域内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后发酵茶的统称,有生、熟、渥堆区分,因陈放环境不同,分为干仓和湿仓。常见的品种有七子饼、砖茶、沱茶、散茶等。因陈期的差异,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饮之清凉解渴,帮助消化,祛除疲劳,提神醒酒。 本书是一本介绍云南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全书配以多幅精美的图片,生动地叙述了普洱茶文化、普洱茶的流行主因、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普洱茶的存放方式、普洱茶的种类、普洱茶的陈化转变及发酵方式,是你了解普洱茶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者: 陈化钢编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以我国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经验为基础,以《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规程》(DL/T 596—1996)规定的试验项目为依据,并结合现场试验工作的 需要进行选题。全书分十一章,主要回答电气绝缘理论基础,预防性试验总 论,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泄漏电流与直流耐压试验,测量介质损耗因数tan δ,交流耐压试验,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接地电阻及其测量,特高压电 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其他相关试验 等十一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还结合实例对有关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介绍综 合分析判断方法,密切联系试验实际。 本书可供电力系统、工矿企业中的电气试验、运行、维护、检修和管理 人员阅读,作为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培训班教材,也可供大学、中专学校电 力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