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 项 “80”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工程力学
- 机械工程
- 光学工程
- 仪器仪表
- 材料科学
- 冶金工程
- 能源动力
- 电气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控制科学
- 建筑学
- 土木工程
- 水利工程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化工与制药工程
- 地质地矿工程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轻工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航天航空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
- 其他
简介: 所属分类:计算机网络 > cad cam cae > proe > 《 pro/engineer wildfire5.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分为4篇,共18章。【入门篇】和【应用篇】全面涵盖 pro/engineer基础入门、管理用户工作界面、2d草绘环境、2d草绘图形、草图编辑、基准特征、曲面的创建与应用、曲面特性编辑、实体特征、构造特征和实体编辑等内容;【精通篇】详细介绍了快速建模、装配零件、钣金件设计以及查看工程图等内容;【案例篇】中通过3个案例详细讲解了机械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和电器设计中 pro/engineer的应用。 为了便于读者自学,《 pro/engineer wildfire5.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突出对实例的讲解,使读者能理解软件的精髓,并能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随书光盘中赠送11小时与本书内容同步的视频教学录像,全部案例的素材文件和结果文件,另外还赠送14小时ug视频教学录像、6小时 autocad电子电气设计视频教学录像、4小时 3dsmax视频教学录像、赠送视频教学录像的素材文件和结果文件,以及本书教学用ppt课件等,真正体现了本书“完全”的含义。 《 pro/engineer wildfire5.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适合 pro/engineer初中级用户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同时也适合各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相关培训班的学员学习使用。 第1篇 入门篇 第1章 初识 pro/engineer—— pro/engineer基础入门 2 视频教学录像:30分钟 1.1 认识 pro/e wildfire 5.0 3 1.2 pro/e wildfire 5.0的新增功能 4 1.3 安装 pro/engineer 6 1.3.1 pro/engineer软件的安装要求 6 1.3.2 pro/engineer软件的安装 7 1.3.3 pro/engineer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12 1.4 pro/engineer的界面导航 13 1.4.1 菜单栏 13 1.4.2 工具栏 14 1.4.3 特征工具栏 15 1.4.4 命令提示栏 16 1.4.5 导航器 16 1.4.6 特征操控面板 16 1.4.7 帮助中心 17 1.4.8 菜单管理器与命令系列 17 1.5 管理图形文件 18 1.5.1 新建文件 18 1.5.2 打开文件 19 1.5.3 保存文件 21 1.5.4 文件另存为 21 1.6 本章小结 22 第2章 diy——管理用户工作界面 23 视频教学录像:19分钟 2.1 定置个性的工作界面 24 2.1.1 定制工具栏 24 2.1.2 定制图形按钮 25 2.1.3 定义映射键 26 2.1.4 环境设置 27 2.2 设置零件单位 28 2.2.1 英制转换为公制 28 2.2.2 公制转换为英制 29 2.3 工作界面使用技巧 30 2.3.1 快捷菜单 30 2.3.2 数值输入 31 2.4 技能演练——设置用户界面的个人风格 32 2.5 本章小结 33 第2篇 应用篇 第3章 绘图前的设置——2d草绘环境 35 视频教学录像:26分钟 3.1 认识草绘环境 36 3.1.1 进入草绘模式的方式 36 3.1.2 视图管理器 38 3.1.3 图标按钮功能 39 3.2 设置草图环境 40 3.2.1 定制草绘背景颜色与线条 40 3.2.2 设定草绘器的优先选项 41 3.3 使用约束 43 3.3.1 垂直约束 44 3.3.2 水平约束 44 3.3.3 正交约束 45 3.3.4 相切约束 45 3.3.5 锁定中心点约束 45 3.3.6 对齐约束 46 3.3.7 对称约束 46 3.3.8 相等约束 47 3.3.9 平等约束 47 3.4 技能演练——设置自动约束 47 3.5 本章小结 48 第4章 绘图新体验——2d草绘图形 49 视频教学录像:38分钟 4.1 绘图工具简介 50 4.2 草绘基本图形 51 4.2.1 点和坐标系的生成 51 4.2.2 草绘直线 52 4.2.3 草绘中心线 53 4.2.4 草绘矩形 54 4.2.5 草绘圆和圆弧 54 4.2.6 草绘圆角图形 59 4.2.7 草绘样条曲线 60 4.2.8 草绘文本 61 4.3 技能演练1——草绘机械轴承 62 4.4 技能演练2——草绘机械接口 64 4.5 本章小结 66 第5章 图形造型师——草图编辑 67 视频教学录像:34分钟 5.1 编辑几何图元 68 5.1.1 选取 68 5.1.2 镜像 69 5.1.3 移动 70 5.1.4 缩放与旋转 71 5.1.5 切换构造 72 5.1.6 剪切、复制与粘帖 73 5.1.7 修剪 74 5.2 尺寸标注 77 5.2.1 标注长度 77 5.2.2 标注直径、半径 78 5.2.3 标注直线角度 79 5.2.4 标注圆弧角度 80 5.2.5 标注椭圆 80 5.3 修改尺寸标注 81 5.3.1 移动尺寸 81 5.3.2 修改尺寸值 81 5.3.3 加强尺寸 83 5.4 技能演练——标注支架零件 83 5.5 本章小结 85 第6章 三维造型基础——基准特征 86 视频教学录像:42分钟 6.1 基准特征的相关知识 87 6.1.1 基于特征的建模方式 87 6.1.2 参数化体系 88 6.1.3 父/子关系 88 6.1.4 软件的模块化和设计的关联性 88 6.2 特征的分类 89 6.2.1 基准特征 89 6.2.2 曲面特征 90 6.2.3 实体特征 91 6.3 三维造型基础 92 6.3.1 三维造型原理 92 6.3.2 草绘平面设置 93 6.3.3 参考平面设置 94 6.3.4 绘图时的方向参数设置 96 6.4 创建基准特征 96 6.4.1 创建基准平面 97 6.4.2 创建基准曲线 98 6.4.3 创建基准点 99 6.4.4 创建基准轴线 103 6.4.5 创建基准坐标系 105 6.5 技能演练——从方程创建蝶形曲线 106 6.6 本章小结 107 第7章 展示曲线美——曲面的创建与应用 108 视频教学录像:32分钟 7.1 创建拉伸曲面 109 7.2 创建平曲面 111 7.3 创建扫描曲面 112 7.3.1 恒定截面扫描曲面 112 7.3.2 可变截面扫描曲面 114 7.4 创建混合曲面 116 7.4.1 简单混合曲面 116 7.4.2 复杂混合曲面 118 7.5 创建扫描混合曲面 119 7.6 技能演练——创建旋转曲面 120 7.7 本章小结 122 第8章 让效果更真实——曲面特性编辑 123 视频教学录像:19分钟 8.1 添加工具按钮 124 8.2 曲面的编辑 125 8.2.1 复制 125 8.2.2 镜像 125 8.2.3 偏移 126 8.2.4 平移 126 8.2.5 旋转 127 8.2.6 修剪 128 8.2.7 延伸 128 8.2.8 合并 129 8.2.9 相交 129 8.2.10 加厚 130 8.2.11 实体化曲面 130 8.2.12 交互式曲面设计 131 8.3 技能演练——制作实体物体 132 8.4 本章小结 133 第9章 始见庐山真面目——实体特征 134 视频教学录像:60分钟 9.1 拉伸 135 9.1.1 拉伸面板参数 135 9.1.2 拉伸特征类型 136 9.1.3 拉伸深度设置 136 9.1.4 拉伸剖面 137 9.1.5 薄壁拉伸特征 138 9.2 旋转 139 9.2.1 旋转面板参数 139 9.2.2 旋转特征类型 140 9.2.3 剖面草绘注意事项 140 9.2.4 旋转角度的设置 141 9.2.5 双侧旋转特征 141 9.3 扫描 142 9.3.1 扫描面板参数 142 9.3.2 扫描轨迹的建立方式 144 9.3.3 恒定剖面工作流程 144 9.4 混合 145 9.4.1 混合方式及相关设置选项 145 9.4.2 混合的端点数、边数、方向的限制 146 9.4.3 混合顶点 146 9.5 技能演练1——绘制机械轴承 147 9.6 技能演练2——绘制机械座 150 9.7 本章小结 153 第10章 精雕细刻——构造特征 155 视频教学录像:56分钟 10.1 创建孔 156 10.1.1 孔特征面板参数 156 10.1.2 创建孔 157 10.2 创建壳 160 10.2.1 壳特征建立时机 161 10.2.2 壳特征面板参数 161 10.2.3 创建壳 162 10.3 创建加强筋 164 10.3.1 加强筋的创建方法 164 10.3.2 创建加强筋特征 165 10.4 创建倒角 166 10.4.1 边倒角特征面板参数 166 10.4.2 创建倒角特征 168 10.5 创建倒圆角 170 10.5.1 倒圆角特征面板参数 171 10.5.2 创建倒圆角特征 177 10.5.3 特殊倒圆角处理技巧 178 10.6 建拔模 178 10.6.1 拔模特征面板参数 180 10.6.2 创建拔模特征 183 10.7 技能演练——创建工程特征 184 10.8 本章小结 188 第11章 模型修饰——实体编辑 190 视频教学录像:30分钟 11.1 特征复制操作 191 11.1.1 相同参考 192 11.1.2 镜像 192 11.1.3 移动 193 11.2 镜像几何操作 193 11.3 阵列复制操作 195 11.3.1 阵列复制的分类与生成方法 195 11.3.2 尺寸式阵列 197 11.3.3 轴式阵列 199 11.3.4 参照阵列 200 11.3.5 填充阵列 200 11.4 组操作 201 11.5 技能演练——制作散热器外壳 202 11.6 本章小结 205 第3篇 精通篇 第12章 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建模 207 视频教学录像:26分钟 12.1 使用图层 208 12.1.1 图层管理器 208 12.1.2 图层的基本操作 211 12.2 创建用户特征库 215 12.2.1 创建特征库 215 12.2.2 特征库的使用 217 12.3 文件的输入与输出 218 12.3.1 文件输入 218 12.3.2 文件输出 219 12.4 特征分析工具 220 12.4.1 模型测量工具 221 12.4.2 模型分析工具 224 12.4.3 零件的比较 229 12.5 技能演练——比较两个零件的不同 230 12.6 本章小结 231 第13章 走进组装车间——装配零件 232 视频教学录像:30分钟 13.1 启动组合模式 233 13.2 移动和快速组合元件 234 13.3 放置约束 235 13.3.1 组合元件显示 235 13.3.2 约束类型 236 13.4 元件复制 238 13.4.1 元件阵列 239 13.4.2 重复 239 13.4.3 复制 240 13.5 分解视图 241 13.5.1 分解视图的方法 241 13.5.2 保存分解视图 242 13.6 相关实用功能 243 13.6.1 重命名 243 13.6.2 保存副本 244 13.6.3 元件显示设置 244 13.7 技能演练——装配蒸锅零件 245 13.8 本章小结 248 第14章 展示自我风采——钣金件设计 249 视频教学录像:30分钟 14.1 钣金薄壁设计 250 14.1.1 以平整创建薄壁 250 14.1.2 以旋转创建薄壁 251 14.1.3 以混合创建薄壁 253 14.1.4 以偏移创建薄壁 255 14.1.5 以拉伸创建薄壁 256 14.2 高级钣金特征创建 257 14.2.1 创建延伸壁 258 14.2.2 创建附加平整壁 259 14.2.3 创建法兰壁 260 14.3 钣金的折弯 261 14.4 技能演练——钣金的各种展平特性 263 14.5 本章小结 264 第15章 查看作品的千姿百态——工程图 265 视频教学录像:15分钟 15.1 什么是工程图 266 15.2 工程图的环境设置 266 15.2.1 新建工程图 266 15.2.2 绘制标题栏 268 15.2.3 设置工作图 271 15.3 创建零件视图 272 15.3.1 创建主视图 273 15.3.2 创建左视图和俯视图 273 15.3.3 创建轴侧视图 274 15.3.4 创建详细视图 275 15.3.5 创建剖视图 276 15.3.6 创建半视图 277 15.3.7 创建局部视图 277 15.3.8 创建破断视图 278 15.3.9 创建辅助视图 279 15.4 本章小结 280 第4篇 案例篇 第16章 机械设计 282 视频教学录像:42分钟 16.1 创建弯管体 283 16.2 创建底板 284 16.3 创建侧孔 285 16.4 创建法兰盘 287 16.5 创建弯管凸台 289 16.6 创建倒圆角 291 16.7 创建底板固定孔 292 16.8 本章小结 293 第17章 工业造型设计 294 视频教学录像:32分钟 17.1 创建刨刀主体支架 295 17.2 创建中部圆环 296 17.3 创建横筋 297 17.4 创建防滑构件 298 17.5 创建挂钩 299 17.6 创建支架拔模 300 17.7 创建支架圆角 301 17.8 本章小结 301 第18章 电器设计 302 18.1 创建相机机身 303 18.2 创建镜头 307 18.3 创建相机按键 308 18.4 创建相机取景器和显示屏 310 18.5 创建相机挂孔 312 18.6 创建倒圆角 313 18.7 本章小结 314
作者: 陈禹六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 IDEF方法是一套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的系统方法。80年代初期以来,IDEF0和IDEF1,IDEF1X的建模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的KBSI公司瑞逐渐形成一整套从各个方面分析设计复杂系统的IDEF方法家族。本书着重介绍了IDEF0建立功能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过程;IDEF1X建立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和过程;IDEF3获取过程描述的具体方法;IDEF4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书中IDEF4体论获取方法的使用,则将使不同领域的专家在共同实施CIM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对于IDEF系列中其他未成熟的方法,则作了些简略介绍。本书对实施CIMS和其他高新技术应用的企业和研究单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对高等学校自动化、机械制造、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则可作为复杂系统分析设计的参考教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7
简介:第1章 机电一体化概述 1.1 机电一体化及其基本要素 1.2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技术及其发展史 1.3 传感器 1.3.1 什么是传感器 1.3.2 传感器的种类 1.3.3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3.4 传感器信号 1.3.5 传感器的选择方法 1.4 接口电路(电子电路及信号处理系统) 1.5 控制器 1.5.1 什么是控制器 1.5.2 继电器控制 1.5.3 半导体继电器(无触点)控制 1.5.4 顺序控制器 1.5.5 控制器信号 1.5.6 在控制器中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1.5.7 控制器信号的电平(TTL电平) 1.6 传动装置 1.6.1 什么是传动装置 1.6.2 电动机 1.6.3 电磁驱动机构 1.6.4 气压驱动装置 1.7 软件 1.8 网络 1.8.1 什么是网络 1.8.2 基于PLC的网络应用举例 1.8.3 网络与3维CAD/CAE/CAM/CAT/网络系统 1.8.4 网络与机电一体化 第2章 微型计算机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2.1 什么是微型计算机 2.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 2.2.1 20世纪70年代的8位和16位微型计算机 2.2.2 20世纪80年代的32位微型计算机 2.2.3 20世纪90年代的微型计算机 2.2.4 21世纪初的微型计算机 2.3 微型计算机的种类 2.2.3 单板计算机 2.3.2 单片微型计算机 2.3.3 个人计算机 2.4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4.1 CPU 2.4.2 CPU的内部结构 2.4.3 CPU内部信息处理的定时与机器周期 2.4.4 存储器及其功能 2.5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 2.6 微型计算机的接口电路 2.6.1 微型计算机接口电路内部数据信号的接收 2.6.2 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及其通信 2.6.3 并行一串行方式以及串行一并行变换 第3章 机电一体化的硬件技术 3.1 机械零部件的基础知识 3.1.1 机械运动 3.1.2 机构 3.1.3 机械零件 3.2 电子零部件的基础知识 3.2.1 电容器 3.2.2 电阻器 3.2.3 二极管 3.2.4 光电二极管 3.2.5 三极管 3.2.6 继电器 3.2.7 固体继电器 3.2.8 集成电路(IC) 3.2.9 运算放大器 3.2.10 数字集成电路 第4章 机电一体化的接口技术 4.1 接口电路的基础知识 4.1.1 接口电路概述 4.1.2 反向电流与源电流 4.1.3 逻辑“1”与逻辑“0” 4.1.4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4.2 接口技术 4.2.1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4.2.2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4.2.3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4.2.4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4.3 实用数字IC的读法与用法 4.3.1 逻辑校验 4.3.2 脉冲振荡电路 4.3.3 脉冲延迟电路 4.3.4 双稳态触发器电路 4.3.5 使用74LS393的计数器电路 4.3.6 防振电路 4.3.7 微分与积分电路 4.4 微型计算机与传感器的接口电路 4.4.1 传感器放大电路 4.4.2 振动传感器放大电路 4.4.3 光传感器(光电晶体管)放大电路 4.5 微型计算机与传动装置的接口电路 4.5.1 传动装置的驱动电路 4.5.2 达林顿连接 4.5.3 传动装置驱动用光电耦合器的用法 第3章 机电一体化的软件技术 5.1 软件概述 5.2 机器语言 5.2.1 什么是机器语言 5.2.2 位(bit) 5.2.3 机器语言是微型计算机的信号 5.2.4 为掌握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所作的准备 5.2.5 汇编语言 5.2.6 程序流程图 5.3 C语言、C++和Java 5.4 XML语言 5.5 UML语言 第6章 机器人与CNC技术 6.1 什么是机器人 6.1.1 机器人的定义 6.1.2 机器人的结构 6.1.3 机器人发展史 6.1.4 机器人的种类 6.2 机器人技术 6.2.1 机器人控制技术 6.2.2 机器人的用途 6.3 CNC机床 6.3.1 什么是CNC 6.3.2 CNC机床及其构成 6.3.3 CNC机床工具路径的控制方式 6.3.4 伺服机构的结构 6.3.5 CNC机床简史 6.3.6 CNC机床的特点和种类 6.3.7 CNC机床的功效 6.3.8 CNC机床的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作者: 羊拯民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简介: 《机械振动与噪声》介绍了线性离散系统、连续系统、随机机械振动和机械噪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并列举了许多工程技术实例。 《机械振动与噪声》共分6章:绪论、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连续体振动、随机振动及噪声的声学原理。各章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机械振动与噪声》叙述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取材得当,可以作为工科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根据需要选择40~80学时讲授),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作者: 郭润兰,马蓉 主编
简介: 本书是根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制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最新国家标准,并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改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15章,较详尽地介绍了机械设计常用的基础知识,包括:(1)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功用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常用机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及其运动学与力学特性的分析方法;(2)常用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及选用原则;(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知识;(4)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本书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在体系和章节内容的安排上作了精心的编排。各章中配有相应的例题、习题以及必要的数据资料。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工科院校近机械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较适宜的授课学时为80学时左右。也可供有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 孙建东,李春书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根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为21世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而编写的。 《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传动装置的主要参数、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轴承、联接、轮系、机构的组成及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简介,回转件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弹簧和现代设计方法与设计模式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特点是:以案例为导向,从案例分析入手,经过本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及后续的课程设计,最后通过各章的实训来训练和检验学生的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机械设计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及成人高等院校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设计基础》的参考学时为80-100。
简介: 本书是根据1995年国家教委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并经国家教委批准的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 机械设计系列教材是由辽宁省高等工科机械基础教学研究会、东北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东北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 本书是《机械设计基础》的配套教材,适于课程设计学时为80学时或两周集中进行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使用。 本书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为例,根据课程设计的进程和需要,编写了减速器的构造、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资料、参考图例及设计题目数据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简介。 本书既反映了教学改革的成果,又在课程设计教学规范化方面制定了规则。其主要特点是: (1)充分总结了近年来一些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取材合理、层次简明、文字精练、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2)所采用的资料全部是截止到1995年底的国家和有关行业的最新标准。 (3)参考图例全部按照新标准绘制,结构和视图清晰明了。 (4)提出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的具体办法。
作者: 许菊若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简介: 遵照教育部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机械类教学改革方案的精神,把机械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部分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和编写。鉴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在许多高校不再单独设置,故本教材在保留传统《机械设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典型零部件设计的相关章节中纳入了精度设计的内容(主要有齿轮传动、滚动轴承、螺纹、键、花键等);同时,把有关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标准作为一章编入,以适应整合方法不同的学校选用本教材。 探讨精度设计与传统机械设计内容的有机融合是本教材旨在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教材力求体现的特色之一。 全书共分14章,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概论、机械精度设计基础、联接、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等。 本教材包含70~80学时教学内容,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也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 刘扬,王洪主编
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有关文件的精神,为培 养普通应用型大学近机类和非机类宽口径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 力,从而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18章,第1章至第8章主要讲述了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设 计及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第9章至第17章讲述了常用的机械传动、常用 联接、轴系零部件等的工作原理、基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第18章介绍了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知识。 为了便于学习,每章设有小结、思考与习题,书中带“*”的章节为选 学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本科院校近机类和非机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用 书(参考学时60~80学时);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 李静主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共17章,前8章主要介绍常用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 构、轮系、间歇机构及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后9章主要介绍常用连接、 传动、轴系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等。每章章前指明关 键知识点和难点,章后设有小结和形式多样的习题。为便于教学或学习, 把本教材的PPT放在华信教育资源网上,读者可随时下载。 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近机类各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 适用学时范围为50~80学时;也可供其他有关专业的师生和机械工程技术 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