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45 项 “Helmut”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编著还有:(德)Heiko Bock、(德)Mechthild Gerdes、(德)Jutta Muller、(德)Helmut Muller
光盘作者: (德)Hartmut AufderstraBe[等]编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简介: 《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初级)》(Themen aktuell)是原版引进于德国著名的德语教育出版社Max Hueber的一套零起点的初级强化德语教程,配德中对照的单词表。本套教程共分三册,除了学生用书外,还分别配有教师手册和练习手册。 《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初级)》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习者全面的听说能力。这是我国德语学习者迄今为止最薄弱的技能。通过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和听说练习,学习者能够更快地掌握德语交际能力,并对德国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了解。因此《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初级)》系列也可以作为其他入门教材的配套听说教材来使用。 第一册包含10课,完成第一册后将达到“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所规定的A1水平——能够听懂基本信息,参加涉及简单事实的日常对话,能读懂通知、指示或基本信息,能填写表格,记录日期、地点和时间等。 《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1(初级)(学生)》内容丰富多彩,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体系完整,着重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能力;课文贴近日常生活,图片时代气息浓郁;简单易学,融德国国情知识于语言教学中。 本套教材共人分三册,分为Themen aktuell1,2和Zertifikatsband。每册还配有相就的练习手册,教师手册及其他听说方面的配套教材。此外,本磁教材还配有一本阅读手册。通过对本套教材的学习,学习者可奠定坚实的德语基础。改版后的Themen aktuell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全部图片都是最新摄制而民,时代气卢浓服。 本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习者全面的听说能力。这也是我国德语学习者迄今为止最欠缺的技能。通过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和听说练习,使学习者能够更快地掌握用德语交际的能力,并对德国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了解。
Cashcrop halophytes : recent studies : 10 years after the Al Ain meeting /
光盘作者: edited by Helmut Lieth and Marina Mochtchenko ;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members of the EUCA "Sust...
简介:Summary: Publisher Summary 1 The editors (of the U. of Osnabr眉ck's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Germany) believe that the use of halophytes may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ing sali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y present the result of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in Europe to examine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halophytes in the Mediterranean and subtropical dry region." They describe the use of halophytes for marginal land reclamation or as cash crops themselves. Related irrigation and salinity tolerance questions are addressed. The chapters include discussion of salinity tolerance analyses, chemical contents of useful halophytes, field scale test experiments, and other recent research. Annotation 漏2004 Book News, Inc., Portland, OR (booknews.com) Publisher Summary 2 This volume follows up a seminal meeting, presenting reports on progress made with recommendations made there. The text repor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ilot projects and on the organiz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ll this will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efforts to develop the common utilisation of cash crop halophytes.
作者: (德)Wolfgang Mahnke,(德)Stefan-Helmut Leitner,(德)Matthias Damm著;马国华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简介: 本书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oc,并简短概述了oc ua;接下来侧重介绍信息建模,也就是使用ocua数据如何被表现,并介绍了如何操作已经建立好的oc ua信息模型;然后对oc ua的安全方面进行了讨论,介绍了ocua的应用程序架构和系统架构,并介绍了如何从传统的oc概念映射到oc ua概念,如何从传统oc应用程序转移到ocua的方法;最后本书对oc ua协议子集进行介绍,并对oc ua与传统oc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查询ocua详情的读者,本书的附录给出了参考。 本书对ocua整体进行了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介绍,并对一些标准中不直接提到的概念进行了解释。本书既可以作为工控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和老师的参考,也为从事自动化工程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发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作者: (德)赫尔穆特·E. 吕克(Helmut E. Luck)著;吕娜[等]译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09
简介: 《心理学史》已第三次修订,并多次再版,是当今西方关于心理学历史的流传最广的一部导论,欧美许多著名大学都将其选为标准教科书。这本导论式的名作,介绍了心理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流派。这本著作的重点,是对19世纪以来的心理学流派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并将其与社会史相结合。读者很快就能意识到这本心理学史的价值:人物、专著及心理学原理都清晰明了。 《心理学史》由德国科尔哈默有限公司(W,Kohihammer。)授权学林出版社,在中国独家出版中文简体字版本。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德国海格立斯贸易文化有限公司代理《心理学史》中文版权。
作者: (奥)赫尔穆特-克拉默(Helmut Kramer),(奥)维德兰-日希奇著;苑建华[等]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简介:《科索沃问题》内容简介:2005年秋冬至2006年,科索沃问题再度成为国际政治的重点议题。联合国安理会在2005年5月27日关于科索沃问题的会议上确定了启动科索沃未来地位问题谈判的具体时间表。联合国于9月份任命谈判特使,10月份开始谈判。俄罗斯和中国代表投票反对安理会的此项决议,主张继续推迟关于科索沃地位问题的谈判,但未能成功。开启此次谈判程序的前提条件为: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 Annan)定于7月对科索沃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在该地区执行基本发展标准情况是否取得积极的成果。该审查报告主要涉及以下领域:法治、少数族裔状况及其行动自由、难民回返、民主机构及行政管理的运作和权力下放。 我们对科索沃从1999年6月战争结束至今(2005年5月底)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科索沃在社会基本领域里的发展情况和现实状况依然还是潜伏着危机的,对此只能有限地加以肯定。与我们颇有抱负的目标相比,同科索沃维和部队(KFOR)和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UNMIK)的巨大资金投入相比,科索沃这六年来的建设和建国工作远远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成果。
UX Best practices:how to achieve more impact with user experience
作者: (德)Helmut Degen,袁小伟编著;UXRen翻译组译;郭楠整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简介:《UX最佳实践:提高用户体验影响力的艺术》是用户体验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顶级用户体验专家分享了包括Google、Yahoo!、西门子、SAP、腾讯在内的数十家世界一流企业在用户体验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最佳实践。《UX最佳实践:提高用户体验影响力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它与现有的所有用户体验相关著作都不一样,它关注的不只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和工具,更多的是阐述了如何通过用户体验实践来提升用户体验的影响力,以及如何通过用户体验来催化整个组织取得成功,让组织持续创造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 第1章,探讨了设计的本质、设计大纲的应用及意义;第2章,介绍了如何在大型企业将用户体验制度化,并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第3章,突出了用户体验团队与其他团队的合作意义,并透射出用户体验测试的效果;第4章,通过用户体验改进前后的产品对比,明晰了用户体验质量的关键要素;第5章,介绍了如何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端到端的产品开发流程;第6章,介绍了怎样采用敏捷开发流程和设计思维,并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参与者对用户体验的看法;第7章,阐述了建立和运营用户体验考评体系;第8章,介绍了如何采用原型法快速达成共识并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第9章,阐述了应用界面设计模式达成跨产品的一致性,并引进了可复用元素的概念;第10章,介绍了快速测试系统的应用,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缩短测试和研发的流程;第11章,介绍了用户体验学科发展的方向,突出了设计思维的概念及其在公司内的演变。
作者: (美)J.L.怀特(James L.White),(美)H.波滕特(Helmut Potente)著;何红,金志明译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是美国HANSER出版社“SCREW EX TRUSIOW”一书的中译本,讲述螺杆挤出技术领域内的机关内容。开篇首先介绍螺杆挤出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相关著作,接着阐述螺杆挤出的基本原理,随后重点介绍螺杆挤出技术的应用和螺杆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往复式单螺杆挤出技术、单螺杆挤出机的分析和设计,最后对双螺杆和多螺杆挤出技术中的几种挤出机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供研究塑料挤出机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教材和课外读物。
Decrypted Secrets:Methods and Maxims of Cryptology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简介:前 言 前 言 20世纪60年代末,受电子科学快速发展的影响,机械密码机开始被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子数据加密设备所取代。这使得低成本的安全加密设备成为可能。随后,在1976年, Diffie和Hellman开辟了公钥密码体系的崭新领域。从此,密码术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此外,ENIGMA(恩尼格码)的破译也唤起了公众极大的兴趣。计算机科学是一个空前繁荣的新领域,而且计算机科学家也开始关注密码学的发展,但他们大多对密码学几个世纪的历史以及它所达到的深度了解不多。我看到有人开始琢磨并试图重新发明轮盘密码机,也有人对安全加密持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天真想法。所以我对专业密码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商业和科学发展,以及官方安全机构对此问题的复杂态度,开始感到担忧。我曾在慕尼黑技术学院举办密码学的讲座。首期讲座是在1977-1978学年的冬季学期,采用的教材是戴维·卡恩(David Kahn)于1967年写的一本较综合、全面的书—《The Codebreakers》(破译者)。当时讲座的名称叫Special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Theory(信息论中的特殊问题),因此既没有激发校内学生的兴趣,也没有吸引学校以外的持怀疑态度的人。第二期,是在1981年夏季学期举办的,讲座的名称正式公开宣布为“Cryptology”(密码学)。似乎这是在德国首次正式公开以“Cryptology”命名的讲座,即使它不是在欧洲大陆的第一次。这个系列讲座重复了多次,而且在1986-1987学年,该讲义出版发行,即本书的第一部分。到1988年夏季学期,由于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浓厚兴趣,又举办了密码分析方法的讲座班,这部分内容形成了本书的第二部分。 1993年我的《Cryptologie》(密码学)一书出了第一版,尽管写书的初衷是针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但这本书也引起了其他专业学生的极大兴趣。经过几位科技新闻记者热心的评审后,于1995年出版了精装本,书名改为《Decrypted Secrets》(破解秘密),在这个版本中我完善了某些主题的论述。美国的评论杂志建议推出本书的英文版,这便产生了本书的英文版。通常,密码学家有个惯例,就是要解释他们是如何涉足并熟悉这一领域的。依我看,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从来不是任何官方机构的成员—我认为这也是我最大的优势,因为我不必受保密誓约的束缚。另一方面,可以保持眼界开阔,博览群书,从各种谈话中获取很多有益的东西(这是我科学生涯的良好起点),尽管我从来就不知道我碰巧获知的信息是否为允许我所知道的信息。我对密码学的兴趣开始于1951年,当时我告诉我的老师Wilhelm Britzemayr—慕尼黑大学的形式逻辑学教授,说我发明了电传码的纠错码。这使他产生了错误的联想,他就给我了一本刚刚出版的Sacco(萨索)的书。幸运的是,这是当时能够找到的最好的一本书。尽管我还不知道,我仍通读了这本书。我的朋友、同事—Paul August Mann,注意到了这些,他还知道我熟悉香农(Shannon)的冗余化简编码,他给了我香农的一篇著名文章—Theory of Secrecy System(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当时这篇文章是Bell系统实验室的技术报告,在德国根本是不可能得到的)的复印件。我对香农信息论的这一背景简直着了迷,尽管以前我对香农信息论有所耳闻。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当时密码学还是编码理论和形式化语言理论的一个分支,它们也是我多年来研究兴趣之所在。奇怪的事件—或许是敏锐的观察力,使我同更多的密码学爱好者建立了联系。起初,在1955年,有Willi Jensen(Flensburg)、Karl Stein(Munich);在1959年,有Hans Rohrbach—我在Mainz大学的同事,还有Helmut Grunsky、Gisbert hasenj er和Ernst Witt。在1957年,我认识了Erich H焧tenhain(Bad Godesberg),但我们关于计算机对密码工作的适宜性讨论在当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熟知从事数值分析和计算机科学的英美等国的同事中,有些在二战中参与了密码技术的研究,但从未有人提及,特别是在1974年以前,那一年Winterbotham的书《The Ultra Secret》(超级机密)正式出版。到1976年,我听说B.Randall和I.J.Good在Los Alamos的一次专家研讨会披露了有关Colossi的情况。作为一名密码学界从事科学研究的普通成员,我研究密码学的兴趣从开始就一直集中于计算机化的密码分析。通信情报的其他方面,比如流量分析和方向定位,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列。同样,对密码机的电磁辐射的问题也不做讨论。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密码编码学的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密码分析。总之,这些对密码学方法的论述,其本意是让用户从意想不到的缺陷中解脱出来。这正好印证了克尔克霍夫斯(Kerckhoffs)原理:“只有密码分析者才能评判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单一的密码方法的理论教程对我似乎没有吸引力。因为某些密码分析教程存在太多问题,要么就是结论不太充分,其中的例证也毫无用处;要么就是结论很充分,却涉及到敏感问题,二者之间很少有平衡。我试图囊括至少是公开文献中的所有重要事实或者由它们推断出的事实,所以不涉及任何保密审查。密码学是一门具有国际交流和特定术语的学科。因此有时用外语给出参考文献是非常有 益的。我在研究密码学方面的乐趣还在于我发现了其实际的应用,即在Deutsches博物馆收藏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设备。Deutsches博物馆是于1984~1988年创建的,它里面有一个陈列室专门陈列密码设备和密码机,这里我要感谢Deutsches博物馆提供了那里展出的部分实物的彩色 插图。我要感谢我以前在慕尼黑的学生和合作人,感谢Manfred Broy、Herbert Ehler和Anton Gerold多年来一如继往的支持;感谢Hugh Casement语言学方面的指导;感谢我的妹夫Alston S.Householder指导我的英语;Karl Stein和Otto Leiberich为我提供了ENIGMA故事的详情。我与Ralph Erskine、Heinz Ulbricht、Tony Sale、Frode Weierud、Kjell-Ove Wideman、J.Horak和Fritz-Rudolf G焠tsch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和信件交流;Kirk H.Kirchhofer也为我在CRYPTO. AG. Zug方面提供了较大帮助。Hildegard Bauer-Vogg帮助翻译了难懂的拉丁文字;Martin Bauer、Ulrich Bauer和Bernhard Bauer做了大量计算并绘制了图表。对他们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J.Andrew Ross对本书英文版做了全面的审校工作,和他共事是我莫大的荣幸。此外,诚挚的谢意还要献给David Kahn,他极力鼓励(这本书非常优秀,值得大力推广)我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改进意见。最后,我要感谢Springer-Verlag出版社的Hans W歴sner,我们长期的友好合作促成了本书的出版,出版社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最后,欢迎热心的读者指出书中的错误和疏漏。 F.L.Bauer 于2000年新年
Schallabsorber and schalldumpfer
作者: (德)赫尔姆特·富克斯(Helmut Fuchs)著;汪涛,查雪琴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简介:吸声构造和吸声体,必须满足现代声学、环保、美观和建筑技术 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因此,通常使用的纤维性/多孔的材料已不可能完 全满足这些需求。而赫尔姆特·富克斯教授的《噪声控制与声舒适(理念吸声体和消声器)(精)》将给出市场可供应的各种噪声控制和实现声舒适环境的声学处理材料、构件及相应的基本理念。
作者: (德)吴黎熙(Helmut Uhlig)著;李雪涛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全彩印刷,全书装袋,便于保存。作者吴黎熙是德国的民族学、艺术史 专家。他在书中论述了佛像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佛像艺术的种类、艺术流派 和艺术风格、佛像的铸造及绘画的制作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分析,以及古代印 度、西方罗马和中国的艺术风格对佛像艺术的影响。 本书中印有作者从西方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甄选的152件佛像作品,并 在图像解说中提示了这些佛像的教义内涵、艺术特点、流派风格及产生的时 代和特点。 本书被德国学者誉为佛像研究的“经典之作的论著”。 ·佛陀,其生平、教义和传说 ·千余年来佛教造像和绘画中的佛陀形象 ·从印度到中亚、尼泊尔、中国西藏、柬埔寨和瓜哇
作者: Shailesh V. Shrikhande,Helmut Friess,Markus W. Buchler原著;王春友主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简介: 《胰腺肿瘤外科学(精)》是一部系统阐述胰腺肿瘤外科诊疗的专著。 本书追根溯源,对胰腺肿瘤治疗的历史、现状和进展,对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的演变进行了系统、详尽的叙述,是目前国内已出版书籍中所没有的。本书包含大量作者自己在临床中收集的各种影像学照片、大体病理和显微病理照片以及手术照片等,既有个人经验,又引述了大量影响力极高的参考文献。内容生动、易懂,贴近临床,鲜有说教,?用性极强。
Chinawissenschaften-Deutschsprachige entwicklungen:Geschichte, personen, perspektiven
作者: (德)马汉茂(Helmut Martin)[等]主编;李雪涛等译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5
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德国汉学的理论专著,论述了德国汉学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经历的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德国汉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幅百余年来现代德国的政治和人文科学演变的缩影图。本书适合汉学发展研究者。 德国汉学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经历了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首先受到帝国扩张主义的影响。在希特勒的纳粹时代,部分学者被迫流亡。而二战后东西德的分裂,也使得双方汉学研究的路向南辕北辙:东德汉学为逃避政治的敏感而长期处于孤立地位,并遁入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安全”研究课题中;而六七十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冲击,则促进了西德汉学对现代中国的关注和研究方法的开放性。1990年东西德统一,双方的汉学重新接轨。德国汉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幅百余年来现代德国的政治和人文科学演变的缩影图。1997年马汉茂主持召开了德国汉学协会第八届年会,全面总结德语区汉学的历史并出版了《德语世界的汉学发展:历史、人物与视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译本,就是德文原书的主体和精华。
Unification of tort law:wrongfulness
作者: H.考茨欧(Helmut Koziol)主编;张家勇译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9
简介: 本套丛书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是《欧洲侵权法原则》的条文及其解释;二是制定《原则》的基础,即各国侵权法制专题比较研究丛书。专题涉及侵权责任的确定和损害赔偿中的几个最重要因素,如违法性、因果关系、严格责任、损害和损害赔偿等,专题丛书都以问题为中心。各国作者针对问卷表的问题,结合本国的通说、立法和司法实践做出回答。主编在国别报告的基础上撰写比较报告,指出各国的异同,为草案相关主题的拟定提供基础。本书为丛书之《侵权法的统一(违法性)》。
作者: 林路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07
简介:一、寻访都市风情 苍茫巴黎尤金·阿杰Eugene Atget 置身于时间之河 贝伦妮丝·阿博特Berenice Abbott 从巴黎走向纽约 安德烈·柯特兹Andre Kertesz 战后寻根东松照明Shomei Tomatsu 莫斯科街头回眸 亨利·卡蒂尔一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奇妙的印度之旅 拉胡比尔·辛弗Raghbir Singh 伦敦情结 比尔·布兰特Bill Brandt 思考英格兰 马丁·帕尔Martin Parr 流逝的伦敦 托尼·雷一乔尼斯Tony Ray—Jones 位置颠倒的动物 嘉里·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 另类的目光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 芝加哥的旁观者 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 绅士印象中的北京 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 上海蒙太奇陆元敏Lu Yuan—min 二、时尚的幕后英雄 《时尚》的幕后英雄 约翰·罗林斯John Rawlings 冷漠与激情 奥拉夫·马滕斯Olaf Martens 从典雅到反叛赫伯·里兹Herb Ritts 雕琢时尚 大卫·贝莱David Bailey 令人震颤的美丽盖·伯丁Guy Bourdin 视觉的隐喻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 含羞的目光杰鲁普·西埃夫Jeanloup Sieff 超凡脱俗的名人姿态 帕特里克·德马切里尔Patrick Demarchelier 拥抱美女、蓝天 吉尔斯·本西蒙Gilles Bensimon 高度情感化的真实 大卫·拉查佩尔David Lachapelle 并非浪名的“坏小子” 兰金Rankin 花样翻新的泳装 安东尼·韦格拉斯Antoine Verglas 一种电影风格 比特·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 时尚和纪实之间 迈克尔·康姆特Michel Comte 绚丽的“花朵” 安妮·戈德斯Anne Geddes 演绎东方魅力 曾忆城Zeng Yi—cheng 三、触摸世界的敏感神经 战场的精灵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 巧夺天工的浪漫专题 罗伯特-杜瓦诺Robret Doisneau 人道主义精神的典范 尤金·史密斯Eugene Smith 关怀型的摄影家 尤金·理查兹Eugene Richards 纪实摄影的女中豪杰 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 关注劳动者 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Sebastiao Salgado 触摸世界的敏感神经 马克·吕布Marc Riboud 置身“问题少年” 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 动乱中的冷静纪实 拉克-德拉海尔Luc Delahaye 从暴力到温情 多娜·费拉托Donna Ferrato 希望工程纪实解海龙Xie Hai—long 四、镜头下的自我宣泄 五、性爱,永恒的主题 六、另类的专题摄影 七、永恒肖像
简介: THIS ONE-OF-A-KIND BOOK OF 300 PHOTOGRAPHS of som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actors, artists, models,First Ladies, and social figures draws on stories that have appeared in the pages of Vogue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as well as photographs from those stories that have never been published. These trendsetters and newsmakers are captured by such famous photographers as Cecil Beaton, Jonathan Becker, Eric Boman, Horst P. Horst, Edward Steichen, Irving Penn, Richard Avedon, Francois Halard, Helmut Newton, Steven Meisel, Snowdon, Toni Frissell,Bruce Weber, Herb Ritts, and Annie Leibovitz. Not only did these photographers take dazzling portraitsin studios or on location-that caught these iconic figures in classic, playful, or dramatic moments but they also documented their parties, weddings, houses, and gardens. Writers like Hamish Bowles, Patti Rudnick,Truman Capote, Francis Wyndham, Jeffrey Steingarten, Joan Juliet Buck, William Norwich, Gloria Steinem, Georgina Howell, Vicki Woods, Marina Rust, Michael Specter, and Jonathan Van Meter tell you the stories behind these figures and events. Here are the glamorous weddings of Plum Sykes in Yorkshire, Lauren Davis in Cartagena, and Minnie Cushing in Newport; Truman Capote writing about cruising the Yugoslavian coast with Lee Radziwill, Luciana Pignatelli, and the Agnellis; gardens from East Hampton to Corfu design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 Miranda Brooks; Ines de La Fressange's apartment in Paris; Gloria Steinem reporting on the 540 masked partygoers at the Black and White Ball Truman Capote threw for Katharine Graham at the Plaza hotd; the gardens of Valentino's seventeenth-century Chateau de WideviUe, outside Paris; the designers, the best-dressed, and the stars at the annual Costume Institute party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Mick Jagger and his family in Mustique; Jacqueline Kennedy and Michelle Obarna; Kate Moss, Madonna, Angelina Jolie, Care BlancheR, All MacGraw, Anjelica Huston,Nicole Kidman, Cher, Iman and David Bowie, Pen& lope Cruz, Charlotte Rampling, and many more. Richly illustrated in black-and-white and color,The World in Vogue: People, Parties, Places is a stunning look at portraits, houses, gardens, and parties of celebrated figures from many worlds.
作者: 沈有忠著
简介: 一部最合乎民主原則的完美憲法,為何如流星般短暫而燦爛? 威瑪共和雖結束於希特勒之手,仍帶給世界更深的體悟! 在台灣和華文世界當中,對於威瑪德國的研究非常少,但那是一個豐富多彩、對世界又產生極其重大影響的時代。沈有忠博士用半總統制憲政體制的角度切入威瑪研究,是開拓領域的奠基之作。由於我國也採取了半總統制,因此對於威瑪的研究更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對於想要瞭解現代德國、威瑪共和、納粹崛起和半總統制影響的讀者而言,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吳玉山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籌備處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沈有忠博士成功的以半總統制的概念將德國威瑪共和的研究帶入了中文的學術世界!本書透過對威瑪憲法的設計、運作與轉出討論了德國在戰間期的憲政運作,不僅十分成功,也是第一位詳細剖析威瑪共和制度特徵的作品。不僅如此,沈博士建立了「垂直分時」與「水平分權」的分類架構來討論半總統制,更是本書另一獨特的見解。 海姆特˙華格納(Helmut Wagner)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系教授 沈有忠博士經長時間鑽研與探索無數卷相關文獻,不帶有任何曲解歷史之偏見,完成這本有關德國威瑪共和憲政發展之鉅著,極具真實性與學術價值。 吳東野 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 一部半總統制生命史的全方位研究,為台灣的政治制度研究再創新猷! 王業立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醫學的進步,要感謝那些獻出遺體的人,政治學的發展,也往往得力於那些歷經生死,但保存著完善生命記錄的政體。舉世的半總統制國家,只有威瑪共和歷經了生死的歷程。這個共和國雖然存在於另一個時空,但是它的生命記錄卻值得所有關心民主政治的人深思:一部符合民主原則的憲法,為什麼無法避免自己的死亡?這本書,提供了精彩的答案。 林繼文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籌備處研究員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 德國威瑪共和作為世界憲政史上的偉大實驗,如流星般短暫而耀眼,想透析憲政體制如何在其興衰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並深入理解半總統制相對於時代環境的優缺點,本書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佳作! 張嘉尹 世新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 TOP>
作者: (德)赫尔穆特·富克斯(Helmut Fuchs),(德)安德烈亚斯·胡贝尔(Andreas Huber)著;陈钰鹏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简介: 你是哪一种时间类型?你每天睡几个小时?你什么时候吃药?你如何克服时差?……《聪明地调节你的生物钟》用较为通俗的语言,综合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领域,配以自我测试题,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时间生物学这门学科及有关生物钟的众多概念:时间生物学、时间卫生学、时间管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药理学……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导人们如何通过正确调节生物钟,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工作得更有效、精神更加愉快。
Dynamic daylighting architecture:basics, systems, projects
作者: (德)赫尔穆特·考斯特(Helmut Koster)著;王宏伟译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对日光动态建筑的节能前景和用于建筑的设计实例进行了介绍。 其中包括:日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太阳的运行、日光在城区规划中的作用 、技术的发展状况、材料科学、日光偏转——功能与系统、保护与支持功 能、光偏转与光传导系统、光技术的基本技术、建筑物理学、纬度及季节 的影响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作者: (英)约拿丹·曼特尔Jonathan Mantle著;苏采禾译
出版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1997
简介: 推薦 前言 耶穌基督死後兩千年裡,人類只有兩種交通方式,一是用馬,一是開車。汽車問世是近一百年的事情,但比起馬來,汽車在短短時間內改變了人的生活,也使國家和世界變貌。 這本書透過世界汽車製造業的興起,看近五十年縱橫於世的個人和國家,記錄一場戰爭結束後隨之開展的競爭故事,看它如何演變成另一場經濟和政治的戰爭。人類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種發明像汽車如此具有革命性,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一種工業能和汽車業相比。 汽車製造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製造業,歐洲、美洲和日本,共有四百萬人技人這個產業,投資金額達數千億美元。回顧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法國和德國有六輛實驗汽車;今天,汽車在三線道上首尾相接,把寬闊的道路堵得水洩不通。全世界的汽車加起來有三億五千萬輛,聯接起來有二十萬英哩長,可以繞地球六圈,是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三分之二。 汽車帶給環境劇變,不但是汙染源,還可能造成地球的溫室效應,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汽車和內燃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物品。一九二八年時,身為作家、推銷員和早期工業領袖的巴頓(Bruce Barton),曾經向美國油商說明汽車的重要,他說: 最好在你的加油站旁待上一個鐘頭,和來買汽油的人談談。你會發現,一星期買一塊錢的汽油,會讓他們的生活妙不可言。老兄,你賣的可是青春之泉的不老活水!健康、舒適、成功,都靠它了。不要以為你只是賣一種氣味難聞的液體,一加侖遺要好幾十分錢……,你應該換個立場想想,汽油帶給多少男男女女生命的奇蹟。 他所謂的奇蹟,其實就是行動自由,世人首次能夠愛到那裡就到那裡。汽車改變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而對行動自由的渴望,又造就了美國的汽車製造業。通用和福特成為美國夢的象徵,跨國公司興起,個人登上權力巔峰,家族王朝的起落,以及美國在戰後世界的優勢地位,都和這兩家汽車公司息息相關。 不過美國發生的一切,只是開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和世界各地數百萬人也享受到這種自由的滋味。如果說,巴頓的言論已經過時,汽車帶來的自由卻歷久彌新。 今天,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每條街道上都停放著汽車,勾繪出一幅汽車構成的世界地圖。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巴頓宣揚的奇蹟已經超越國家和國際界線,成為個人財富和國家富庶的指標。60年代,汽車製造帶動並促成歐洲戰後的經濟奇蹟。70年代,汽車業界的缺點和第一次石油風暴襲擊歐美,也使日本邁開步伐走上強權之路80年代,美國、歐洲和日本都成為世界強權,霸權爭奪戰從此登場。 90年代,汽車公司凌駕國家之上,歷史的傳統要素,如移民、國界、國際界線等,都無法適用在它們身上,汽車製造商製造了世界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市場。 本世紀最後幾年,全球市場的空白地帶又由遠東和中國大陸填補起來,從一場戰事結束時開始的競爭,此時已成為另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的型態乃前所未有,動機、動力、參與者、聯盟關係均迥異昔日。 汽車是構成戰爭的要件,也是和平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造成貧困,也帶來繁榮;它是進步的工具,但又構築人類無法克服的障礙。這本書認為,不管什麼時候,當需要衝過了頭變成追求奢侈時,自然會產生一種矯正的趨勢,汽車終究會回歸它「國民車」的本色。 這本書可以看成是汽車的政治傳記,或是本世紀後半期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作者認為汽車是推動現代歷史前進的工具,從一九四五年的柏林開始,一路追到一九九五年的上海,掃描汽車發展背後的人物、政治和技術,還記錄了走向規模空前的全球競爭途中的起落成敗。 書中揭露工業問諜在這場競爭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在全球市場上運作的政治和經濟力量,以及尋求振衰起蔽人才的經過;至於最後汽車業界是否找到了其渴望的人才,日前還沒有答案。 第一章 希特勒對汽車的野心 翻開汽車工業史,墨索里尼、史達林、毛澤東這些集權、反民主的獨裁暴君,都不值得一提,倒是希特勒占有一席之地,他不曾學會開車,卻留給後來四分五裂的世界一輛車子,所以還能記上一筆。 製造這輛車的公司被稱作「Volkswagenwerk」,照字面意思翻譯就是「國民汽車公司」,但車子最初卻非如此稱呼。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經報導,希特勒「每年行車哩程數,據說出任何統治者或國家元首都來得高。」1933年,他首創柏林汽車大展,之後每年舉行一次,直到1939年為止。 1935年柏林車展開幕儀式上,希特勒公開宣稱,連姆樂(Messrs Daimler)和朋馳(Benz)先生是「人類在交通領域的偉大先驅。」他如此評論,不全因為兩人的公司用優惠價格提供這位獨裁者最好的車種。 1936年車展上,希特勒又盛讚BMW326大馬力新款車,還宣布「德國人已經解決生產合成汽油的種種問題。」 希特勒在這方面的野心衝過了頭,很多方面也是如此,但德國高速公路網是從他開始鼓吹建造的,他想把限制出入口的高速公路遍布全國;公路網如果完成,確如他所說,「將標記德國汽車交通史的磚捩點。」 最能代表希特勒野心的計畫當時已經發動,兩年前,即1934年他出任總理時,委託保時捷博士(Ferdinand Porsche)和一些人設計一款適合大眾的車子,定價要低於一千德國馬克(八十五英鎊),用空氣冷卻引擎溫度,時速要達六十英哩;低馬力、高扭力的引擎,專為希特勒及其首席工程師史匹爾(Albert Speer)構想的高速公路而設計。這條公路將從柏林延伸到莫斯科,每四十公里設一座加油站。 希特勒自己承認:「戰略要道都是專制暴君建造的,從羅馬、普魯士到法國莫不如此;這種道路直接切過廣闊的土地,不像其他馬路,迂迴曲折,浪費時間。」 按照保時捷的說法,希特勒希望這輛車看起來像金龜子。 一個被稱作「歡樂力量」的城鎮(德國,1938年) 1935年,車子原型開始測試。最初方案建議把「國民車廠」設在靠近紐倫堡的地方,讓民眾參加納粹黨大會後可以順道取車。後來發現此一方案不切實際,但德國還是在呂訥堡灌叢區(Luneberg Heath)與建了一座巨大的汽車工業城。 這座工廠以美國底特律紅河的福特車廠為藍本。希特勒一直仰慕福特公司的生產方式,公開宣稱這是德國該走的路。但兩者還是有差別,德國車廠的資金來自沒收工會的財產,還向墨索里尼借款僱用義大利工人加入建築工作。 1938年,車廠舉行盛大動土典禮,納粹旗幟揮舞下,希特勒安放基百,他說:「這輛車為廣大的群眾而造,目的在滿足人們對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希望帶給大家歡樂。」希特勒還加了一句,這種車應該被視為「歡樂力量的車子」(the Strength-through—Joy),德文是「KdF(Kraft durch Freude)-Wagen」,希特勒的宣傳人員聽了直皺眉頭。 「歡樂車」1939年在柏林車展首次露面,「歡樂鎮」(Strength-through—Joy town)建廠工作卻進度緩慢,為了維持大眾對它的興趣,宣傳變得很重要;德國當時已經瀰漫風雨欲來的氣氛,但還是想出一種新鮮的儲蓄點子,想要開歡樂車的人可以先預訂,每星期繳五德國馬克給勞工陣線,付完九百九十馬克就能拿車。 事實上車子還沒上生產線。連工廠都尚未全部完成,不過第三德意志的公民並不在乎。為了進一步向亨利.福特(Henry Ford)看齊,可以任選車子顏色,只要不超出灰藍色系即可。 完全付清車款需要四年,如果想要提早拿車,得多付一些錢,而且只要有一期款沒繳,馬上取消訂單;當時連孩子都加入儲蓄,一個月存五馬克,以致三十年後,福斯公司還在償付這種債務。 1939年,三十三萬六千六百六十八名德國人在柏林銀行帳戶裡存了一億一千萬德國馬克;那一年舉行柏林車展時,一名荷蘭男子走向希特勒,他的名字叫彭恩(Ben Pon)。 彭恩獲得在荷蘭銷售歡樂車的正式代理權,他高興的帶著合約回家,等候下一步行動。 事情和預想的相差十萬八千里。1939年8月28日,荷蘭被迫備戰,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次年5月10日,德國軍隊踩上荷蘭土地。 荷蘭皇室流亡倫敦,不到兩星期,鹿特丹淪陷,荷蘭樹起白旗,彭恩真是情何以堪。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歡樂車出廠數量非常少,保時捷博士和他兒子費利(Ferry)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把車廠用來生產戰備物資。 歡樂鎮製出德國式吉普車,並在軍隊入侵蘇聯後大量生產,讓隆美爾的部隊縱橫非洲,如虎添翼。第一代德國吉普不能渡河,第二代馬上改良,車身鋼板焊得密不見縫,重要部位用橡皮包封,輪子能夠在水裡轉動,後置苴立式引擎提供動力。 戰事膠著之時,歡樂鎮役使的集中營奴工和蘇聯戰俘也越來越多,變成德國隱藏在黑暗裡的兵工廠,對付西方國家的V-1火箭,機體和側翼就出自這裡,兩德軍在蘇俄戰線上使用的薄鐵暖爐也是它的產品。 少數出廠的歡樂車,訂購者無緣拿到,全部變成納粹軍官的座車。燃料短缺時,很多車子改燒煤炭、焦炭、瓦斯、無煙煤,甚至泥炭。 國民車搖身一變成了V-1火箭,簡直像弗蘭根斯坦(Frankenstein)博士創造的科學怪人一樣。不過其中有一輛車,在獨裁者走向絕境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還是恰如其份的扮演原有的角色。 希特勒最後的旅程 希特勒追求成為英雄,結果淪為一場噩夢,從開始到終結,不過短短六年,他的幻夢破滅,狼狽不堪地收場;華沙落入紅軍手裡,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一腳踢開希特勒,三個人在雅爾達聚首密商瓜分世界。德雷斯登毀於盟軍炮火,科倫也被盟軍攻占,1945年春天德軍節節敗退時,希特勒最後一次巡視東線軍隊。 希特勒的司機坎普卡(Erich Kempka)駕駛一輛改良的歡樂車,載他從柏林向東急馳。這輛四輪驅動的最高領袖座車,前方裝了一台壓路機具,可以清除任何大型障礙物。車子的設計經過周密考量,本身毫無問題,但因物料匱乏情況越來越嚴重,前途一片黯淡。 專制暴君計畫建造的戰略要道也到此為止,從柏林直通莫斯科的偉大高速公路計畫,成為希特勒永遠無法完成的夢想。 從東線返回六星期後,希特勒和情婦伊娃.布朗(Eva Braun)在柏林一間地窖自戕,司機把汽油澆在屍體土點火焚燒;用汽車燃料終結肉身,也算得其所哉吧! 儘管最後旅程用的是歡樂車,希特勒平日在德國境內巡視時,還是比較喜歡排氣量達七點七公升、引擎馬力加大的朋馳車;他最鍾愛的工程師史匹爾則偏好速度快、車身輕的寶馬(BMW)。希特勒和史匹爾胃口不同,正反映朋馳和BMW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在兩人和千年納粹德國消失後仍然繼續存在。 BMW是巴伐利亞車廠(Bavarian Motor Works)的簡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由法蘭茲.約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創立,使用和巴伐利亞旗同色的藍、白圓圈標幟,象徵它是巴伐利亞的航空推進器,而這也是藍天白雲的顏色。 BMW製造飛機引擎,在空戰中表現優異,名氣很大;不過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希赫多芬空軍中隊(Richthofen Fighter Squadron)曾贏得三十次空戰的烏得特(Ernst Udet)上尉指責它,「動作老是慢吞吞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BMW被禁止再造航空引擎,只好轉向製造車子,剛開始時,為了弄懂車子怎麼運轉,還找來一輛英國道格拉斯廠(Douglas)的汽車,拆開仔細研究。後來公司還是回到製造飛機引擎的老本行,直到1920年代尾聲才跨足汽車製造業。換作是日本人的車廠,就想辦法找來一輛英國奧斯汀7型車(Austin Seven),拆開來做模子照樣打造,然後掛上自己的牌子出售,BMW卻不願如此,它正式取得授權,以迪克西(Dixi)的名稱生產奧斯汀7型車。 30年代德國經濟復甦後,BMW重新登上舞台,生產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車子,參加國內外汽車大賽,無不高奏凱歌,《每日郵報》(Daily Mail)頭條新聞下的標題是:「納粹士兵贏得TT大賽。」 第二次世界大戰迫使BMW集中全力生產飛機引擎,另一個專長項目是發展V-2火箭,不過再一次,V-2問世又慢了一步,德國也因此再次戰敗。 BMW的創辦人和其主要顧客都不是納粹。烏得特上尉寫道:「為了掌握天空,有時候你不得不和魔鬼簽約,只要他不拿你當晚餐就應該偷笑了。」德國空軍喪失制空權後,烏得特承受來自戈林(Goering)元帥的巨大壓力,1941年12月舉槍自殺。 BMW經營方式也受到德國邪惡勢力影響,同意巴伐利亞阿拉契(Allach)的工廠使用從達豪(Dachau)和其他集中營拉來的奴工;囚犯到了這裡,仍然逃不過納粹的屠殺魔掌,不知道在哪個暗夜或濃霧籠罩時會被抓走,一去不復返,工廠中瀰漫著無法言喻的殘酷氣息。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BMW的名字高掛在盟軍戰犯名單上,如阿拉契之類位在西部的工廠,生產機器被沒收,只能製作鍋碗瓢盆和腳踏車。 BMW坐落在艾森納克的工廠,戰時只生產汽車和機車,還是被接收,雖然工廠沒被摧毀,處境仍然堪憐:暗夜和濃霧裡的屠殺,換成了血腥的紅星。 艾森納克(德國,1945年4月) 塞德勒(Albert Siedler)看到坦克時立刻鬆了口氣,進來的都是美國人的坦克車。他是BMW艾森納克車廠的首席工程師,奉命炸毀所有還能用的東西。既然美國人來了,他可以不必執行命令,而且不用怕被拉到牆邊槍斃。 艾森納克是位在瓦特堡下方的老鎮,受到多年炮火轟擊,已經滿目瘡痍。工廠裡到處都是破碎的窗子、半倒的房舍、不見人影的修理廠,斷壁殘垣,一片荒涼。 塞德勒和同事樹起白旗,坦克開到工廠大門前停下來,一名美國第六裝甲師的軍官爬出來。美國大兵用吉普車把塞德勒帶回家,告訴他的妻子苦難結束了。 當天下午,他回到工廠,打算按照指示開工,印刷廠可以印些傳單,散播接收小鎮指揮官需要大家幫忙的消息。鎮上倖存的人力組成了基本工作單位,現有車輛應付運輸需求。 塞德勒不介意工作的形式,因為六年來,他第一次嚐到做事不必提心吊膽的滋味。 1945年6月,美國人對艾森納克的興趣減退;塞德勒原以為一切即將恢復正常,事實卻非如此。美國人已經充分了解BMW在德國火箭製造計畫中的角色,而且取得的資料足以幫助美國日後發展太空計畫。 六月底,美國人撤出色林吉亞和薩克森。 他們問塞德勒想不想回BMW在慕尼黑的總部,塞德勒想了想,決定接受。他收拾家當,裝上卡車,準備上路。 七月一日清晨,一個美國大兵騎著一輛BMW機車趕到辦公室,問塞德勒手上是不是還有他要的汽缸頭,塞德勒疑惑他為什麼用「還有」這兩個字,但沒有多想,只對大兵點點頭說:「進來吧。」 大兵搖頭說:「不行。」指指商店告訴塞德勒,俄國人來了。俄國人?塞德勒衝到他停卡車的車棚,只看到門被打開,卡車不見了。 「德國佬,過來,你的老闆在哪裡?」身後傳來命令的聲音。 雖然車棚裡已經沒有東西值得掛心了,塞德勒還是把門關好。 他轉過身緩緩回答:「我就是老闆。」騎機車的美國大兵已經消失蹤影,他原先站立的地方,換上一個俄國士兵拿著一挺俄製輕機槍。 霧中幽靈(德國,1945年) 艾森納克北方兩百四十公里,往西距離紅軍先鋒部隊只有幾公里的地方,就是歡樂鎮所在。 歡樂鎮在呂訥堡像是霧中幽靈,戰爭開始時並未受到破壞,到了末期,盟軍為報復英國城市受到V-1慘痛攻擊,大肆轟炸此地,摧毀三分之二的廠房;車體製造廠裡,扭曲的鋼鐵堆積如山。 屋頂鋼樑、第一代和第二代歡樂車,以及其他車體,在烈焰中融和。奴工、集中管的囚犯和俄國戰俘都已撤走,但他們曾在此地賣命的痕跡卻怎麼也抹煞不掉。 安騰布林克(Helmut Amtenbrink)不是奴工,也不是囚犯或戰俘,他曾是希特勒青年團一員,在德國空軍當信差,納粹黨高幹離開時,命令他留下來繼續戰鬥,拖延時間掩護撤退。安騰布林克不吃這套,他丟掉痛恨已久的納粹臂章,就在家鄉小鎮索濤附近向英軍投降。 索濤距歡樂鎮一百十二公里,空襲期間,國民車廠把部分零件和裝備疏散到這裡。安騰布林克設法找到一個工作,協助清理這一團混亂。 上班第一天,他的上司就叫他回家。回家幹什麼?拿游泳褲來。「拿游泳褲?」安騰布林克簡直一頭霧水。 上司說,有一個水池需要清理,安騰布林克只要照吩咐去做就好了,不要多問。像艾森納克的塞德勒一樣,安騰布林克知道,五年來,他首次能夠拒絕命令而不必擔心面對死亡。 需要清理的水池以前是貯存消防用水,現在被油汙染,安騰布林克滿身油汙浮上水面,臉上掛著勝利的笑容,他從池底撈到一些雜物和齒輪組件。 在索濤工作了幾個月,新鮮感消失,安騰布林克重返學校,教師仍在努力擺脫納粹的夢魘。那時候,水池已經乾了。 安騰布林克認為,他的前途在國民車廠,就和一些朋友徒步出發,走上一百一十二公里的路,夜間睡在穀倉,一路上經過不少炸毀的鐵橋,有的是德國撤退時炸的,有的是盟軍攻占據點時炸的。一行人花了兩天時間才抵達歡樂鎮。 那是1945年夏天,安騰布林克才十六歲。 盟國打算拆走一些德國工廠設備來抵償戰爭損失,歡樂鎮高掛在拆除清單士,排名甚前。蘇聯急著拿到一些賠償,根本不計較形狀或形式。美國正執行摩根索計畫(Morgenthau Plan),打算壓制德國工業,讓它以農為主,重新立國,如此一來便沒有必要保留車廠。 車廠成員複雜,有納粹的同情者,有難民,還有頹喪的工程師。物資嚴重匱乏,每個人都得為生存奮鬥。安騰布林克和同伴只是修理機械的學徒,住在冷得要命的小木屋,經常挨餓,穿著美國大兵的鞋子和英國兵的褲子,他們不得不偷取附近農田的馬鈴薯,勉強填飽肚子。 戰後的德國地理也不利工廠復甦,往東走十六公里使出了英國占領區,進到蘇聯占領的地盤。亨利.福特曾經在戰爭爆發時宣稱,「我們不認為自己是某一國的公司,我們是跨國組織。」現在,他看了一下歡樂鎮在地圖上的位置,馬上結論「不值得在這裡浪費力氣。」在距離紅軍如此近的地方生產汽車當然免談。 占領軍還在猶豫何去何從時,工廠和小鎮改了名稱;由於整座廠建在渥夫司堡舒倫柏伯爵的產業上,因此歡樂鎮改名渥夫司堡。 渥夫司堡掌握在盟軍占領區軍事政府手中,英國派遣一組皇家電器機械工程師進駐廠房設立修護基地,修理擄獲的敵軍車輛。 美國方面認為,這座工廠注定成為歷史遺跡。儘管英國勢力不強,卻不肯同意摩根索計畫,他們認為把德國塑造成農業國的想法等於是種懲罰,一旦帶給德國人過多的痛苦,勢必重蹈當初促成納粹興起的覆轍。英國希望重建德國工業,使之成為戰後歐洲防堵蘇維埃共黨的堡壘。 此外,英國也需要車子。 1945年夏天,一名年輕的英國軍官抵達渥夫司堡。他來自比利時,曾負責一處坦克補給站,盟軍政府把他調到渥夫司堡,要他暫時待在那裡。 他生長在英格蘭北方,讀過公立中學,相信做人處事應該光明磊落,還喜歡開「大大」的車子,講得一口孩童式的德文,他的英國長官都認為他具有說服不同國籍人士合作的天份。 這次,他接到的任務幾乎沒有成功的機會。這個人,大家都稱他赫斯特少校(Ivan Hirst)。 噩夢(德國,1945年) 渥夫司堡以南兩百四十公里處,距離蘇聯新前線只有幾公里的地方,塞德勒活在亨利.福特預言的噩夢中。 這位首席工程司冀望在自由環境裡工作,結果變成一場大夢,像那輛裝滿家當的卡車和美國大兵一樣,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俄國少校請他修理一輛擄獲的BMW321,說話還算禮貌,但毫不客氣,這裡已經由俄國人當家作主了。 塞德勒只抗拒了一下子,接著就體會到,如果不合作,暗夜和濃霧的鬼魅又會來臨。從人質、專家到走資派、反動份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跨過去就會送命。 有些人被召喚進艾森納克俄國司令部大樓,塞德勒看過他們的表情,臉上寫滿了恐懼,多數人一去不回;有一天,他接到召喚,事先已有心理準備,他和妻子鄭重道別。 俄國人把他鎖在牢房裡,不給暖氣、光線或食物。關了一段時間,然後打開門,拖他出來。 「你會製造機車嗎?」這是他們的問題。 塞德勒虛弱的回答:「非常樂意。」 「我們一個月需要兩百輛。」 「怎麼成?哪有材料?」 「你不想做,是不是?」 塞德勒知道答得不對的話,馬上會有苦頭吃,他說:「我當然做。」 他告訴俄國人,BMW在俄國與盟軍現行交界附近一處鉀礦坑內藏了一些零件和工具,這正是他們想知道的。俄國人把他帶到現場,在重重防護下,他爬進礦坑底層,把需要的東西畫上記號,隨後俄國人把東西取出來送到艾森納克,礦坑的其他埋藏則用火車運往蘇聯,但途中火車遭劫,東西不曾送達目的地。 塞德勒和他的妻子靠玉米粥和甘藍菜過活,日以繼夜的工作,除了製造機車外,也造汽車。俄國人從鄰近色林吉亞森林砍伐樹木,製成巨大的木頭箱子,裝載汽車送回蘇聯;一家國管公司Avtovelo接收了艾森納克的產品。塞德勒、他的僱主和消費者一直不知道的是,這家公司把車子掛上巴伐利亞BMW製造的招牌,透過法國、瑞典、西德和其他國家經銷商輾轉賣出換取現金。 塞德勒常常被抓去審訊,有時候幾天幾夜沒得吃也沒得睡,有時候在機槍環伺的東柏林建築物裡受審。他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審訊是什麼時候,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出來。這樣的日子,塞德勒和妻子過了四年半之久。 俄國和盟軍占領區的邊界戒備森嚴,還有獵犬巡邏,警衛奉令只要看到人影,格殺勿論。許多人試圖穿越邊界而喪生,也有人為了幫助其他人而送命。塞德勒絕口不提他逃出來的經過,更不談冒著生命危險幫他穿越死亡線的人。他和妻子在1950年春天抵達德國自由區,除了一身衣服和兩個小皮箱外,其他一無所有。 有時候塞德勒會想,四年半前他最後看到的美國大兵命運如何?他騎著機車消失到哪裡去了? 渥夫司堡的重生(西德,1945年) 大家都說他很有說服力,能把不同的外國人集合在一起工作。 赫斯特少校抵達渥夫司堡後第一件事就是,開除國民車廠管理階層殘留的納粹份子。他知道納粹集中營和車廠使用奴工的事,認為不管怎麼說,渥夫司堡納粹份子的際遇,一定會比那些在暗夜和濃霧中消失的人好得多。 赫斯特的任務是恢復汽車生產,不管什麼車都好。他用一口破德語和人溝通,在殘破不堪的廠房裡尋找汽車殘骸,結果和萊德克里夫(Charles Radclyffe)、麥金涅斯(Alastair McInnes)兩位上校及麥可依渥(Michael McEvoy)少校,從廢墟中挖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吉普車。 這些英國軍官和他們的軍中伙伴都看過這種車的風采,隆美爾的非洲兵團靠它在西非沙漠中縱橫,粗勇的外貌讓許多人為之傾倒。德軍後來敗退,並不是因為戰技不如人或裝備故障,而是缺乏汽油。美軍甚至發下一本「德國吉普使用手冊」,教導盟軍擄獲德國車輛時如何駕駛和維修。 赫斯特少校和同事還在廢墟中發現寶貝,找到一輛被炮火炸壞的汽車殘骸,看起來像金龜子,有些人記得在1938年柏林車展中見過,歡喜得不得了。 他們把車子修好,漆成深綠色,送到盟軍占領區軍事政府讓陸軍總部研究。 美國人仍想拆掉渥夫司堡,拿點東西補償自己的損失,俄國人也一樣;亨利,福特對它過於接近共產黨新界線的地理位置耿耿於懷;法國人也不想要這工廠,反正他們已經把保時捷博士弄到法國去了;澳洲曾有意買下工廠,打算解體後用船運到澳洲去,後來計畫沒有實現。 有一天,英國汽車大亨路特斯伯爵(Lord Rootes)來看工廠和員工,他告訴赫斯特:「這輛車對消費大眾沒有吸引力,它太醜,聲音太大。如果你想在這種地方造車子,一定是個驢蛋!」 不久後,赫斯特接獲來自占領區軍事政府的通知,他們需要儘快拿到兩萬輛車,客戶已經匯入兩千萬馬克,充作營運資金。 路特斯伯爵刺耳的批評還扎在赫斯特心頭,美國指揮官、英國軍事當局、德國經營者的算計中,都忽略了英國人內在的競爭精神。赫斯特少校弄到原料,湊足組件和零件,把德國戰犯弄上生產線,1945年底,在困窘的條件下,他們製出五十八輛車,取名「第一型國民車」,後來大家只簡單的稱它為「金龜車」(Volkswagen)。 赫斯特仍然希望廢墟中挖出來的這款車能幫他達成任務,但前途還在未定之天。 1946年工廠再次遭到威脅。按照摩根索計畫的賠償條款,不得修復工廠;另二方面,又自相矛盾的宣布,如果工廠不能每個月生產一千輛車,就得拆除。 赫斯特開始感到沮喪,或許亨利.福特、俄國人、法國人和路特斯伯爵是對的,或許第三德意志獨裁者最愛的車子確實又醜又吵,不適合盟軍政府在破碎的德國使用。 他這麼想的時候,腦中沒有貝里曼(Richard Berryman)這個人,也不認識曾在柏林車展見過希特勒的彭恩。貝里曼是英國皇家空軍軍官,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 貝里曼具有量產的經驗,他以增加生產對他們有利,說服渥夫司堡的工人;他不知從哪裡弄來了食物和毛毯,工人夜裡睡得比較暖和,午餐湯裡也加了一些肉之後,馬上精神百倍,開始回應他的要求。 他們加緊生產,一個月製出一千零三輛車,比指定的額度多一點,工廠可以維持下去了。 赫斯特、貝里曼和同夥絞盡腦汁,克服一道又一道的難題,他們通常預借日常生活補給和零件,答應用做好的車子償還;遇到化油器缺貨,他們利用當地照相機工廠的零件自己製造。 荷蘭人彭恩也在此時歸隊,士氣更加高昂,他曾簽下一紙合約,代理荷蘭進口五輛金龜車。兩個外國人在一片前途未卜的土地達成的一小筆交易,後來證明寫下德國出口重生的新頁。 彭恩在1947年進口汽車到荷蘭。同一年,赫斯特替渥夫斯堡找來一位德國經理,這個人名叫諾德霍夫(Heinrich Nordhoff),後來大家都叫他「國王」。赫斯特形容他「像一隻獨來獨往的貓,沒有真正親密的朋友,孤魂野鬼一個。」 諾德霍夫曾替通用汽車附屬車廠歐普(Opel)工作,由於他戰時曾參與生產納粹軍用卡車,因此美國當局不准他回母公司。諾德霍夫對金龜車也沒有好評,他說這種車「毛病比狗身上的跳蚤還多,」還說有些戰前做的車子,「每一輛成本都可以和勞斯萊斯媲美。」 1947年冬天十分酷寒,工人住的小屋裡面都結冰了;隨著寒盡春來,摩根索計畫也告終止,取而代之的是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新計畫不再堅持懲罰德國,或強迫它重新以農業經濟立國,相反的鼓勵德國復興工業,充當西歐防堵共產主義的前鋒。占領軍把渥夫司堡的控制權交還波昂聯邦政府,波昂當局又把它交給了下薩克森邦(Lower Saxony)處理。 德國幣制改革,舊馬克出乎意料的可以用十五兌一的比率換新馬克,德國人民長期以來受壓抑的購買力得到解放,渥夫司堡收到大批訂單。 赫斯特少校把總經理一職讓給諾德霍夫。諾德霍夫用工作要求、藝術展覽和音樂欣賞激勵工人士氣。大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曾至此地演出,地點就在以前工廠的廚房,音樂會結束後,卡拉揚對場地的音響效果誇讚不已。歷經苦難折磨,金龜車終於開上德國高速公路。 赫斯特少校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方向。 他改寫歷史後回到英格蘭老家,一個疲累、經濟破產的地方,在那裡甚至很難買到金龜車。 一位英國軍官和他的同伴實現了希特勒的夢想,保時捷博士起頭的工作在他們手上完成,不過保時捷博士真的是發明國民車的第一人嗎?不為人知的雷德溫卡(捷克柯普利尼斯,1946年)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投入開發國民車工作的不止保時捷博士一人,其他如BMW的帕普和雷德溫卡(Hans Ledwinka)等人都曾參與計畫。 後來帕普和BMW很快退出,保時捷變成開發計畫的靈魂人物。 雷德溫卡是捷克斯拉夫塔特拉(Tatra)車廠的首席工程師。塔特拉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車廠之一,雷德溫卡則是極富創意的天才,他的設計左右戰前汽車發展走向。 塔特拉車廠出了一型馬力超強的V8大轎車,寬大的流線型車身和氣冷式後置引擎,顯露雷德溫卡的創作巧思。1933年,希特勒競選德國總理時,乘坐一輛優雅的塔特拉叫T11型車跑遍全國,幾千公里下來沒有半點毛病。而以新任的德意志總理而言,他對塔特拉的熱情毫無保留。 在柏林車展上,希特勒走完達樂姆/朋馳和BMW的展示場後,會直接去塔特拉的展示地點,鄭重的問候雷德溫卡,然後盤問他新作品的每個細節。 希特勒公開說,德國任何新款國民車都要追得上堅固、氣冷的塔特拉;他告訴包括保時捷博士在內每個人:「這種車子才適合我的公路。」 一般人認為保時捷博士是奧地利公民,事實上他有捷克波西米亞人的血統,當德國和捷克斯拉夫共和國關係惡化時,眾所周知,他選擇保持緘默。相反的,雷德溫卡才真正出生在奧地利,但因一直在莫拉維亞工作的緣故,大家都當他是捷克人;他的存在曾經讓希特勒的政治處境尷尬,因為在柏林車展之後,納粹黨禁止希特勒再和他一起公開露面。 希特勒的企圖心一度促使他不理會國界問題,為了不受納粹黨的狗腿子干擾,這位德國最高領袖自行邀請雷德溫卡和他的兒子艾力克到私人寓所,徹夜長談國民車的種種構想。 雷德溫卡送給希特勒一張以V570為藍本畫的詳圖。V570是雷德溫卡早年設計的一款小草,氣冷式、引擎後置,車子原型已經打造出來。希特勒把這張車圖交給保時捷。 1938年慕尼黑協定簽訂,柯普利尼斯鎮和塔特拉車廠落在蘇台區範圍內,車廠、製造工廠、車子原型、設計圖和製造中的車輛都歸第三德意志所有。 戈林元帥下令塔特拉只准生產零件,其他東西一概禁止,它擁有的專利也被沒收。雷德溫卡一直認為,這是BMW和達姆樂、朋馳等汽車業者遊說的結果,德國車廠畏懼他在德國的成就。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塔特拉又回到本業生產汽車,但製造的都是軍用車和卡車。V8塔特拉T87型車的性能驚人,德國軍官坐上駕駛座就開始飛車,不少人因而喪生,德國最高司令部不得不下今禁開快車。 希特勒早就對雷德溫卡的設計能力和工程能耐印象深刻。戰爭末期,德國甚至要求他把柯普利尼斯改成軍火工廠。和很多人一樣,雷德溫卡沒有選擇餘地。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捷克傀儡政府受蘇聯指使,逮捕雷德溫卡,指控他和納粹合作。當地居民的證詞都說他是無辜的,他曾兩度獲釋,但最後還是被判處六年徒刑,罪名是製造武器及供應車輛給德國軍隊。 塔特拉的人員紛紛逃離俄國人占領的捷克,流亡到德國,很快的在以往稱作「歡樂鎮」,現在改名渥夫司堡的地方找到工作。美國人也跟著迅速退出這塊歐洲新分裂的土地。 保時捷博士走訪法國,也被逮捕和拘禁一陣子,1947年重返西德。東德方面,紅軍決定長期駐防。雷德溫卡、塔特拉、柯普利尼斯、設計圖、車子、原型,統統消失在鐵幕後面。 秘密戰場維也納(奧地利,1948年) 美國人從BMW搜走需要的資料後,馬上把塞德勒之類的人丟在艾森納克自生自滅,但德國火箭科學家受到的待遇卻截然不同,美國人辛苦了好長一段時間,想盡辦法把他們弄出鐵幕。和美國一起進行地下活動的小老弟是英國,秘密戰場就在陷入分裂的維也納。 同盟國和蘇聯協議,准許盟國車輛自由來往維也納和西德之間,情報官員和他們手下的間諜弄了一隊運載家具的密封式卡車,把漆成紅色的塔特拉T87裝進去。 進到維也納後,卡車先找了一處無人街道,卸下塔特拉,再把車開過俄國人的檢查哨,到事先安排的會合點搭載準備流亡的科學家,然後再經過俄國人的檢查哨,把塔特拉裝上原來的卡車運到西德。這些科學家接受詢問之後,就可以在西方世界展開新生活。 冒險行動達到最高潮時,英國情報機構共有十一輛塔特拉。事後,官方保守秘密五十年才對外證實此一行動方案。解密之時,塔特拉已經落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戰區,繼續在冷戰時代的秘密活動中大顯身手。 < TOP>
Grundzuge Der Rechtsphilosophie
作者: (德)H.科殷(Helmut Coing)著;林荣远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3
简介: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面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利,是得到被境治者的同意的. 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它与自然吻合,适合于所有的人,是稳定的。懂久的,以命令的方式召唤履行责任,以禁止的方式阻止犯罪……谁不服从它,谁便是自我逃避,蔑视人的本性,从面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尽管他可能躲过被幌为惩罚本身的其他惩罚.
热门推荐
编著还有:(德)Heiko Bock、(德)Mechthild Gerdes、(德)Jutta Muller、(德)Helmut Muller
Cashcrop halophytes : recent studies : 10 years after the Al Ain meeting /
作者: edited by Helmut Lieth and Marina Mochtchenko ;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members of the EUCA "Sust...
UX Best practices:how to achieve more impact with us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