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 项 “(英)韩素音著” 相关结果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
作者: (英)韩素音著
出版社:
简介: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这本书的作者用倒叙的手法,以公正的态度,独特的视角把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一生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结构清晰,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为界分为三部。第一部从周恩来出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主要写了周恩来的成长过程。革命道路及与毛泽东的结合;第二部从建国到文革前夕,主要描述了周恩来以“中国的大管家”的身份努力筹划新中国建设的艰难历程;第三部从文革开始到周恩来逝世、“四人帮”被粉碎,记叙了周恩来在“文革”中忍辱负重治理国家的感人历史。第一部各章的时间基本是相互衔接的,第二、三部则以事件为主划分,时间上有交叉重叠。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一章除了标题外,还附有周恩来大事年表,章尾有注释,使读者一目了然。
Crippled tree
作者: (英)韩素音著;董乐山,孟军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简介: 《伤残的树》是韩素音自传的第一部。 作者父亲周映彤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 贵族家庭。他们的相遇本应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惊艳碰撞,但在20世纪初 期,这种交融却充满了苦涩与迷茫:玛格丽特对东方古国的浪漫幻想被乞 丐、蝗虫、饥馑所取代,而心目中的“东方王子”,也成了无力保护妻子 免受乡邻好奇目光及族间繁缛习俗纠缠的乡绅…… 韩素音和她的兄妹一出生就面临着血缘和文化的双重矛盾:他们在家 讲中文,出外学英语;吃欧式早餐,中式午餐,混合式晚餐;上午穿着中 式服装、带着毛笔和铜墨盒上中国学校,下午又去法国修道院学校…… 文学家韩素音为记忆奉献了许多鲜活的细节和独有的观点,使得历史 有了情感,有了温度。 《伤残的树》通过作者父母对异国恋情的回述,比利时援华铁路协会 代理人赫斯的自述,辛亥革命亲历者李?人的讲述,作者三叔、四川美丰 银行经理周见三的旁述,以及作者童年记忆的影像回放,为19世纪末、20 世纪初动荡的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道道生动的侧影。
Till morning comes
作者: (英)韩素音著;澹泊等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93
简介:本书以1944年抗日战争的重庆生活为背景,描述了美国女记者与一位中国医生相爱并结合30年的曲折经历。
The Crippled Tree
作者: (英)韩素音著;董乐山译
出版社:三联书店,1983
简介:
Many-splendoured thing
作者: (英)韩素音著;孟军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1940年代末的香港,一个繁忙而拥挤的中转站,各色观望人群的“避难”岛。在这里,刚从英国完成学业、归途中因战乱滞留香港的中西混血儿、年轻的女医生韩素音,邂逅英国记者马克·艾略特,两人坠入情网。韩素音一心要回大陆报效祖国,而在当时的情势下,马克这样的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还不可能被人民政权接受……于是,中英文化、欧亚文化,不同人种和阶层的生活状况与生存意识,不同的政治制度与精神信仰,所有的一切都与他们的爱情奇妙地交融在一起,造就了他们用生命与历史撞击的爱情时光。 1955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译名《生死恋》、《爱情至上》),次年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奖——诗意与艺术使这部小说比历史本身更加长久。 [关于本书] “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年已九旬、现居瑞典的韩素音,曾这么描述自己。《瑰宝》是她的自传体小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的香港,一个刚从英国完成学业、因战乱滞留香港的中西混血儿、年轻的女医生韩素音,邂逅已婚的英国记者马克·艾略特…… 韩素音如此回忆这段“明媚的忧伤”:“我们曾长时间地在山间默默漫步,或坐在被太阳晒热的石头上与蜥蜴为伴。他时而讲起自己、父亲和生活中的片断。”他还曾对韩素音说:“《泰晤士报》希望我报道中国,可是路易的话使我入了迷,他向我解释了中国的革命为什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写了一些使我的报社颇有点失望的东西。” 两人尚在热恋中,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去了朝鲜战场,她则在笔记本里写满了杂乱的回忆。“因为我没有他的地址。往哪儿寄呢?请‘朝鲜战争’转交?”1950年8月的一天,她从友人手中接过一份报纸,报上有一条通栏标题。“说他遇难了,他的吉普车被一颗地雷炸飞了。他和另外两个记者当场被炸死。” 但是,“从朝鲜寄出的信开始到达,一封接一封。我手里拿着他的笔迹,他写的字,他怎么可能死了呢?信一封接一封到来,一直延续了三个星期,从信上的日期,我知道那是最后一封。”这时,在香港玛丽医院的韩素音,才坐到打字机前,在医院急诊室开始写作《瑰宝》。 1952年,《瑰宝》出版。出版商乔纳森·凯普曾给她写信:“我在英国的公共汽车上看到的妇女,胳膊下几乎都夹着一本您写的书。”1955年,美国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译名《生死恋》、《爱情至上》),次年获得两项奥斯卡奖,韩素音本人由此驰誉国际文坛。
The morning deluge Mao Testung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作者: (英)韩素音著;李著鹏等译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11
简介:图书介绍:书名原文:The morning deluge Mao Testung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据波斯顿·多伦多小布朗公司1972年版译出:本书描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到建国后60年间的生活和革命经历,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Mortal flower
作者: (英)韩素音著;金坚范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简介: 《凋谢的花朵》是韩素音自传的第二部,记述了作者从12岁-22岁(1928-1938)少年、青年时期的个人生活、交往史,如1931年从北京圣心中学毕业后到协和医学院当秘书,其间自己的初恋对象竟是执迷不悟的纳粹党徒;1933年在司徒雷登任校长期间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系,与龚澎、梁思懿成为同班同学;1935年取得庚款留学经费赴比利时求学;1938年,因挂念自己在抗战中的祖国,作者放弃了学业和爱情,回到满目疮痍的中国……在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也正是中国经历巨大历史变革的时期;韩素音的个人家庭、家族生活史,背景是极其广阔的社会历史风云。跨越欧亚两种文化的写作背景使她的叙述语言既具备一种试图同时融入两种文化之中的焦虑和冲动,也具备一种游离于所叙述对象之外的冷静。她那种富于激情的直白和坦诚的自我反省,令她的自传能以丰富生动的笔触,通过“个人”或许多“个人”,使历史更容易被人接受,并且努力传达着作品中人物的感受与激情。该自传无论从写作笔法还是故事本身,都是可以当作小说来读的,兼具历史感与文学性。
再生凤凰:中国·自传·历史
简介: 本书是韩素音第五部自传体著作,时间跨度是1966~1979年,写的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和粉粹“四人帮”之后一段时间的情况,以及她本人在中国和在世界各地的活动。书中通过作者的人物专访和实地考察, 再现了她与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密切交往,亲眼目睹了许多高层领导人在政治上的沉浮及中国亲属, 朋友的不幸遭遇。
周恩来与现代中国[海外中文图书]:1898~1976
作者: (英)韩素音著;张连康译
出版社:丝路出版社,1995
The mountain is young
作者: (英)韩素音著;余杰等译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重庆出版社,1993
三联书店,1983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1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丝路出版社,1995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