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经典彩绘本
作者: 丰子恺著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2010
简介:第一辑 赞美童真导语 丰子恺一生写了大量有关儿童和涉及儿童的散文。这些散文或追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或叙述自己儿女的情态,或展示社会上儿童的纯真和苦难。郁达夫曾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散文:“与冰心女士不同的一种体贴入微的对于小孩子的爱,尤其是他的散文里的特色。” 丰子恺屡屡自称“儿童崇拜者”、“老儿童”。他曾经撰文写道:“成人的世界,因为受实际的生活和世间习俗的限制,所以非常狭小苦闷。孩子们的世界就不受这种限制,因此非常广大自由。” 在散文中,丰子恺讴歌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把童年时代看作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对儿童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他有时把自己换化为儿童——在《华瞻的日记》中,他就以华瞻的口吻叙述了小孩子对于大人种种不理解的心理。而有时,丰老又回到现实的成人世界,以一个成人的视角和体验来感触孩子们趣味十足的生活与游戏。如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他赞赏瞻瞻的真率、自然、热情和创造力,认可阿宝的杰作,宽恕瞻瞻和软软的捣蛋等,无不流露出作为一个成年人对儿童世界的倾慕。 从这些描写儿童的散文里,读者能真切地体味到童真、童趣的真实性以及丰老那颗永不衰竭的童心。 第二辑 艺术理念导语 丰子恺先生能文能画,精书法,通音乐,会翻译,不仅是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师,也是成就卓越的艺术教育家。他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将当时还少为人知的西洋艺术理论介绍到中国来。除了授课外,丰老还专为广大读者写作或译述艺术理论书。在其散文随笔中,丰子恺先生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深刻的艺术理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对艺术的理解及感悟娓娓道来,精辟、透彻,而易于读者理解、接受。其深厚的艺术修养、趣味渗透到随意、平和、亲切的文字中,阅读起来是一种特别的艺术享受,这使丰子恺先生拥有了众多的读者和崇拜者。 第三辑 感悟自然导语 丰子恺的散文以童真味道和玄思色彩最为引人注目。他早年曾随老师弘一法师皈依佛门,信奉佛教哲学,其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佛理的影响,喜欢从佛教哲理角度探究自然和人生的奥秘。他常常以佛理做底蕴,以自然中的万物为观察与思索的对象,在小题材上进行深入的发掘,在对于自然万物的描写中生发玄思,阐明宏旨精义,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和深厚的意蕴。这类文章比如《蜜蜂》,就表达了作者众生平等的观念以及慈悲喜舍的情怀,还含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之意。《梧桐树》则用质朴的语言、细腻的描绘,抒发着对梧桐树的赞赏之情,表达了对自然、对艺术以及人生的感悟,营造出一种宁静虚幻的玄奥之气。 丰子恺最擅长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细腻的描写,用一种朴素自然的笔调表现出无尽的智慧,在细小微末的自然事物中抒发和揭示哲理。《杨柳》就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特色。文章借歌咏杨柳来称颂具有杨柳般品质的人,表明了作者随缘平和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世间丑恶现象的批判,充分地体现了丰子恺散文擅长小中见大的特点。 丰子恺先生这类借物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文章无不寓情于景,将主观思想融入到客观事物中,将描写对象拟人化,创造出一种浓浓的诗意。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清新隽永,具有一种淡淡的“禅味”。其实这种禅味,就是作者对自然万物发自内心的感悟,真率而有余味。 在写这类题材的时候,丰子恺最擅长用对比或类比的笔法,突显文章蕴涵的哲理,深化主旨。这种横向的比较,让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更加升华。 丰子恺的文字清新流畅,营造的意境也一样自然隽永,如芙蓉之出清水,具有一种不事雕琢的高超技巧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使得他成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独具个性的散文作家。 第四辑 人生哲理导语 生活本身与人生的价值,是丰子恺一生都在关注的问题。佛理给了丰子恺一颗宽容的心,使他怀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这种精神直接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使得他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探寻出与众不同的态度,也使得他抒发人生哲理的散文尤其别具一格。丰子恺的人生对于精神的追求是贯穿始终的。在《阿庆》中,突出地表现了他这种对于精神生活胜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作者发自心底地欣赏阿庆这样的小人物,赞扬他的达观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也正是作者的人生观。但是因为社会背景的改变,丰子恺面临严峻现实的考验,心灵也经历了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转变过程。从《车厢社会》、《口中剿匪记》到《中国就像棵大树》、《还我缘缘堂》,丰子恺用犀利的笔调,或抨击官匪之害,或痛斥侵略者,从一个隐士变成了一个斗士! 即使是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索,丰子恺选取的题材,仍然是日常生活的琐事,然后对其作深层的剖析与把控,于细微处发掘出深刻的意义和哲理,平中见奇。在《秋》这篇文章中,丰子恺利用围炉、拥衾、浴日等日常生活现象,深入浅出地诠释人生哲理,表现出举重若轻的功力。而《车厢社会》这篇讽刺小品,更是通过乘车这件小事发掘出国民劣根性这样一个深刻的话题。 小中见大,构思精巧,是丰子恺散文的特点之一。虽然是以琐碎小事说明大道理,丰老的文章却没有生硬的感觉,反而让人感觉很自然,而且妙趣横生。他可以利用拔牙这件小事,发挥奇特的想象,将病牙比喻成土匪和贪官污吏,把拔牙“剿匪”当成拯救社会弊病的方法,令人觉得特别有趣而贴切。作者在文章中融入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感悟和理解,在其平淡朴素的文字底下,充溢着浓郁的哲理,让人信服。 给我的孩子们 导读 本文作为《子恺画集》代序,曾载于1926年12月26日《文学周报》第4卷第6期,署名“子恺”,是现代散文的一篇杰作。曾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是世人眼中的经典。 丰子恺先生是个性情率真之人,文字也常常发自内心,非常质朴自然,而这篇写给自己孩子的美文更是充满了真情与童趣。 作者在朴素的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对孩子真诚的爱、赞美与理解,字句并不精美华丽,情感却牵动人心,真挚悠长,令人时而感动泪下,时而莞尔发笑。他向软儿郑重地道歉,认为孩子们是生活的创造者,甚至不希望孩子长大,对他们的纯真与不做作羡慕不已。这种情感不是任何一个父亲都拥有的,这是一种贯穿生命的爱。 在文中,丰子恺先生,以非常细腻的笔法,抓住日常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立体勾勒了几个可爱生动的儿女形象,重现了一幅幅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孩子们世界的憧憬,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这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 heart(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①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姐姐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到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②面前去求审判。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发现了我腋下的长毛,当做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详,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小弱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chàn)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眼儿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吧! 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吧!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③ 最不安心的,是有时我还要拉一个你们所最怕的陆露沙医生来,叫他用他的大手来摸你们的肚子,甚至用刀来在你们臂上割几下,还要叫妈妈和漫姑擒住了你们的手脚,捏住了你们的鼻子,把很苦的水灌到你们的嘴里去。这在你们一定认为是太无人道的野蛮举动吧!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彻底的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惭愧我为什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 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④,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忆儿时 导读 本文原载于1927年6月10日《小说月报》第18卷第6号。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对于儿童天真烂漫的心性的把握,对于人生况味的细致体验,一向为人所称道。在这篇文章里,丰子恺先生回忆了三件儿时的赏心乐事:一是祖母养蚕,二是中秋吃蟹,三是和王囡囡钓鱼。对于那个年代的孩子,这原本是三件极为平常琐碎的小事,但在丰子恺的笔下,这些事具有了特别醇厚的味道,深深打动着读者。 之所以有如此令人动情的效果,是因为串连全文的是绵远悠长的回忆的线,家常式的叙述方式,恰如茶余饭后与家人友人叙谈式的语气,平实朴素的字里行间,抒发了对亲情以及友情的深情追忆。蚕落地铺、戏走跳板,学剥蟹壳、月下吃蟹,捉米虫、迷钓鱼,写得都非常细致,情趣盎然。和亲人共享劳动的乐趣和美食美景,与小伙伴互相关照,从友谊中得到生活的乐趣,这些琐事,都有真情做底蕴。我们从中可以管窥一生都充满童心的丰子恺,也可以看到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脱,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 一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吵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囡囡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①,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二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蟹的储藏所,就在天井角落里的缸里,经常总养着十来只。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②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大家谈笑,看月亮,他们——父亲和诸姐——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姐不分而散。 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不仅限于中秋,有蟹的节季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而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力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然而这一剧的题材,仍是生灵的杀虐!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三 第三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的交游。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 那是我十二三岁时的事,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是当时我的小侣伴中的大阿哥。他是独子,他的母亲、祖母和大伯都很疼爱他,给他很多的钱和玩具,而且每天放任他在外游玩。他家与我家贴邻而居。我家的人们每天赴市,必须经过他家的豆腐店的门口,两家的人们朝夕相见,互相来往。小孩们也朝夕相见,互相来往。此外他家对于我家似乎还有一种邻人以上的深切的交谊,故他家的人对于我特别要好,他的祖母常常拿自产的豆腐干、豆腐衣等来送给我父亲下酒。同时在小侣伴中,王囡囡也特别和我要好。他的年纪比我大,气力比我好,生活比我丰富,我们一道游玩的时候,他时时引导我、照顾我,犹似长兄对于幼弟。我们有时就在我家的染坊店里的榻上玩耍,有时相偕出游。他的祖母每次看见我俩一同玩耍,必叮嘱囡囡好好看待我,勿要相骂。我听人说,他家似乎曾经患难,而我父亲曾经帮他们忙,所以他家大人们吩咐王囡囡照应我。 我起初不会钓鱼,是王囡囡教我的。他叫他大伯买两副钓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许多米虫,浸在盛水的罐头里,领了我到木场桥头去钓鱼。他教给我看,先捉起一个米虫来,把钓钩由虫尾穿进,直穿到头部,然后放下水去。他又说:“浮珠一动,你要立刻拉,那么钩子钩住鱼的颚,鱼就逃不脱。”我照他所教的试验,果然第一天钓了十几头白条,然而都是他帮我拉钓竿的。 第二天,他手里拿了半罐头扑杀的苍蝇,又来约我去钓鱼。途中他对我说:“不一定是米虫,用苍蝇钓鱼更好。鱼喜欢吃苍蝇!”这一天我们钓了一小桶各种的鱼。回家的时候,他把鱼桶送到我家里,说他不要。我母亲就叫红英去煎一煎,给我下晚饭。 自此以后,我只管欢喜钓鱼。不一定要王囡囡陪去,自己一人也去钓,又学得了掘蚯蚓来钓鱼的方法。而且钓来的鱼,不仅够自己下晚饭,还可送给店里的人吃,或给猫吃。我记得这时候我的热心钓鱼,不仅出于游戏欲,又有几分功利的兴味在内。有三四个夏季,我热心于钓鱼,给母亲省了不少的菜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