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任长松著” 相关结果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作者: 任长松著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简介: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内容简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999年6月,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撰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位作者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放弃休息,辛勤耕耘,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和出版人员又进一步做了精益求精的工作。在此谨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们殷切期望广大读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团结起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建立、健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Inquiry Learning:The Self-Determined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Knowledge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探究式学习是当前课程教学理论界和课程改革实践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理念,甚至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内容要求,对教学实践乃至教材编写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对它的实践应用和理论探讨中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混乱。本书应运而生,通过广泛获取案例、深度访谈,调查统计以及文献研究等,追溯历史,反思现实,集中探讨了探究式学习为什么要强调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以及探究式学习怎样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等问题,有利于课程教学理论的深入和课程改革实践取得成效。
Towards New Curriculum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简介:2001年6月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 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正式出版。9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各实验区展开试验。至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在实践层面拉开序幕。 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应该突出什么,优先考虑什么?为什么要重点对这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又应如何开展?《走向新课程》将与您一起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让我们携起手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而又稳妥地走向新课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简介: 本书结合高中阶段的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了高中阶段探究式学习在目标与设计上的特殊性,同时,也对授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之间、探究式学习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辨证分析。全书在关照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践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和消化国外有关的最新成果和优秀案例,同时注意吸收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优秀研究成果和鲜活的精彩案例,反映我国在探究式学习方面已有的有益探索与实践智慧。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简介: 新课程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认为“学者既良好师”是不对的;以为对中小学生教师学术水平要求不高也是不对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从而发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生健全的人格。总之,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本书就课程的八个基本方面,探讨了我国中学生课程在面向新世纪时所作的反思与重建,从中教师们可以了解到其他人和专业研究人员对课程方方面面所持的各种新观点、新理念、新看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