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色彩艺术
作者: 刘源编著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中国画色彩艺术》内容简介:中国画艺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绘画古代亦称“丹青”,“丹”指丹砂(朱砂),“青”指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说明绘画古来无不着色,中国画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经过继承、发展创造,已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艺术风格,堪称东方色彩美学的典型代表。
中国绘画的色彩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在画底、颜色的研制和使用上都有着丰富的完整的独特的功能和严谨的程序。然而历代的画论,记述的却很零散,学术界对传统绘画的色彩研究也普遍忽视,这要部分地归咎于南宋“文人画”兴起之后,国人对水墨画强烈的审美和哲学的兴趣。
在中国美术史上,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的发展,其升沉起伏既与功能有关,又离不开作者群的审美旨趣和艺术观念。当“文人画”独领风骚的那些朝代,民间绘画及民间的工艺美术在中华大地上仍是生生不息,显示色彩艺术的生命力,继续谱写着中国绘画色彩的篇章。试想,如果没有敦煌壁画、李贤墓室壁画、永乐宫壁画、法海寺壁画及全国各地的庙堂壁画、年画、传神画等的存在,那么中国绘画的色彩发展将会是什么样子?虽说水墨画从元代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挥了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应该说民间绘画与文人画犹如鸟之两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中国绘画的色彩体系,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对中国画色彩的精神性、表现性价值以及中国画颜色的性能、表现技法的全面研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认识色彩世界,掌握中国画色彩的特点(规律),也包括中国画所运用的材料及其处理,应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使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这也是作者编写《中国画色彩艺术》的初衷。
不容讳言,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几百年来走的是下坡路。建国以后,虽有好转,可是至今一提到中国画的创新,人们仍认为色彩应是一个突破口。在中国画中怎样发挥色彩的更大潜力,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将涉及到对我国传统绘画色彩的再认识、再发现、再宏扬;包括对民间绘画色彩的再发掘和吸收。西方绘画对色彩的研究和表现,当然也应当借鉴。不论绘画如何发展,从画面效果看,色彩永远是首要的构成因素;色彩的探索只有热爱色彩的人才能深刻地领会其内容,感受其内在的实质。色彩可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使用,然而它只向热心探索的人们显示其更深的奥秘。
当此世纪之交,对中国画问题的讨论进行过多次,见仁见智,变革是不可阻挡的必然。可是,世上不存在没有传统的创新。传统中有阻碍创新的东西,也有未被我们充分认识,体现着艺术规律的东西。要求我们正确意义上的继承和拓宽,在现代化和纵横借鉴中去拓宽。这种变革需要开放的、多元的文化环境,更需要当代艺术家在观察、思维、表现等艺术创造过程中,为自觉、自由的色彩感觉、色彩感情和色彩想象不断探求色彩的个性审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