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 项 “周文棠著”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周文棠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园居小室,禅栖其中,中置茶灶,备一切烹煮器具,烹茶童子,供过路僧人,骚人羽客而饮 。”筑小型茶室以供饮茶修行,如参禅悟禅般地栖息其中,“茶禅一味”思想跃然在目,茶室 如禅室,修行寓于日常生活中。如明代唐寅的《事茗图》、明代文徵明的《品茶图》等都比较 形象地反映了明代雅士对茶室内外环境的要求,这可能与日本茶道建筑的风格、茶道思想有传 承关系。 明代后期张源的《茶录》一书将“茶道”归纳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 ,茶道尽矣”。可知该“茶道’’已失去了具深远哲理意义的“茶道”本来之意,演变成为与 如今的品茶中的部分要求人体相同了。还有明末沈德符《野获编补遗》言:“今人惟取初萌之 精者,汲泉置鼎,一沦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反映了饮茶活动到明末时已呈现出日趋简 明的特色。明代末期的饮茶器具,也从唐代陆羽的二十四茶器、宋代审安老人的“茶具十二先 生”演化到几件茶具。 清代的茶艺与品茶 清代的饮茶文化与清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在茶类上,清代由于茶叶外贸 与内需的扩大,茶类、名茶日益丰富,从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到黑茶的六大茶类 已经形成。在当时陶瓷外销的促进下,茶壶、茶盏色彩也越加丰富,形制小巧而美观。由于明 代后期饮茶活动的简明化及满族文化的影响与交融,清代时多重视茶产地与茶品味的影响.较 显著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壶泡法:茶叶、茶具、水的精美和讲究;二在饮茶文化上多重 视品茗赏景的心境怡悦上。前代的茶道思想被实用、简朴的茶艺思想所屏蔽,进而体现在品茶 的闲适意境上。 清代的茶艺活动以小壶泡法较有影响,具明代文人饮茶遗风,如明代朱大绶辑的《茶谱外集》(约1588年)上载:“择器,凡瓶要小者,宜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应。”又如清代施鸿保撰的《闽杂记》(1856年)中载:“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元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进而演化成为风行后世的闽南与广东潮州的工夫茶,当地人俗称“烹茶四宝”,即盂臣罐、若琛瓯、潮汕炉、玉书碾。玉书碾是扁圆形的陶制烧水壶;盂臣罐是鹅蛋般大的宜兴紫砂茶壶;若琛瓯是小而薄的白瓷茶杯;潮汕炉是一种小型炭炉,供煮水用。 为何需用小壶?在清代冒襄撰的《界茶汇钞》(约1683年)中载:“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独斟饮,方得茶趣,何也?壶小香不涣散,味不耽迟,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恰有一时太早未足,稍缓已过,个中之妙,清心自饮。”还有明末清初的《茗笈》记载:“茶注宜小不宜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若自斟酌,愈小愈佳。”都阐述了小壶沏泡的道理。 清代的饮茶文化及品茶要素简析 由于茶道活动呈现出日趋简明的特色,清代茶艺活动进一步简化,逐渐趋向于品茶活动。茶道传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文化艺术色彩逐渐被重实际的茶艺思想所取代,侧重于艺茶充分发挥茶的自然品质特征,再退而求品茶中各种现成事物的优美享受,饮茶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屡屡消融,形成了清代品茶文化的时代特色。 产生这种演变的社会条件是多方面的,有东西方文化、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因素,也有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等。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满足于静逸又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生活的中国人中泛起层层涟漪。从清静中获得静品的传统茶道意韵受到商品经济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西方文化中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也使前代茶道思想转变于重视客观实际的茶艺思想,因销售产生对各茶类的研究需要远超过对传统茶道探索的需求,以满族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影响了清代茶艺与品茶特征的形成。 清代品茶文化多注重各种现成事物的优美享受,由于社会时尚不再,时人多重视精茶、好水、雅具、美景。 茶道渊源中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演化形式对后世茶道文化的传承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在清代,茶道能提供人们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内容逐渐被外在的有形物品所替代,以致后人仅把茶诗、茶歌、茶书、茶画等作为茶文化。清代的饮茶文化中重视客观实际的内容至今仍影响着当代的饮茶文化。 现代茶艺、茶道的复兴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迅速充裕,饮茶者开始讲究喝好茶与名茶,再进而至“会喝好茶”的品茶活动。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为茶道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喝茶至品茶,由茶艺至茶道的逐渐深入,使得饮茶活动成为具有更多社会科学内容的、具观赏性和精神文化内容的茶道,跨越这一分界的内外动因是日本茶道与我国的台湾茶艺。20世纪80年代后期茶艺演示与表演在国内开始出现,在反映一定的饮茶风俗与观赏美的基础上,结合茶的科学沏泡方法,开始有动作、服饰、礼仪、茶具、环境、音乐的特定要求。茶艺表演初期以反映饮茶风俗为多,如“客来敬茶”、“白族三道茶”、“潮州工夫茶”等,在对这一类茶艺表演不断探索与改善的基础上,饮茶风俗类茶艺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仿古茶艺表演也开始出现,1992年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国际西湖茶会”上作者创设的“公刘子朱权茶道表演”开创了仿古式表演型茶道的先河。在茶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宗教形式、民俗形式、仿古形式、创意式等表演型茶道得以层出不穷。 茶艺表演开始出现就孕育着中国传统茶道思想。正是表演体现特定的饮茶活动,在各方面要求规范,要求具有艺术性与观赏美,要求把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活动,重视礼仪的表达等,把茶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这正是中国茶道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的表现形式,并且还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以更新的形式与内容符合时代的新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各有特色,当饮茶活动与人文精神、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社交、礼仪、艺术创造等精神需求相结合时。 ……
作者: 周文棠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高档次的茶馆、茶室 高档次的茶馆、茶室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装饰豪华,富丽堂皇;一类是环境幽雅,富有文化艺术氛围,使人感觉清新,远离尘嚣。两者的相同点是经营投入较高,饮茶价位也比较高,主要面向社会上高收入者、文人雅士和国外游客等,有时也可以接待重要的贵宾;服务规范,讲究优质服务;茶点、茶食比较精关、时新,种类齐全。 茶馆格调类型可以不同,有些茶馆的建筑本身就是古典式建筑,里面的陈设古色古香,妙趣横生。有的茶馆是现代风格,简约明快。环境格调高雅,宽敞舒适,茶座周围环境比较优美。高档茶楼相对来说建筑面积比较大,装饰材料、装饰布置精益求精。室内备有空调,冬、夏季室温宜人。茶艺小姐穿戴专门设计的茶馆服饰,在轻柔、幽雅而温馨的背景音乐中,讲究茶艺沏泡功夫。服务人员大都经过专门的茶艺培训,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些茶馆或茶室虽然环境幽雅,但由于所处地段比较偏僻,或建在人流比较少的地方,经营效益不够理想。 中小档次的茶馆 中档茶馆面向市民和工薪阶层,讲究茶点、茶食的丰富实惠。装饰布置具有茶艺馆的氛围,营造有大树绿荫的自然气氛或传统韵味等,但装饰材料多因陋就简,在空调、茶座、空气、环境、场地、景色等方面难以尽善尽美,虽有茶艺表演之类的形式,但茶馆氛围尚欠雅致有韵味。所用的茶器具多为中等档次的,茶叶的质量比较一般,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的质量也较为普通,但收费是普通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因此,平时特别在节假休息日,来到这里的茶客并不少,大多是同事、朋友、家人小聚.品茗休闲。 抵挡次的茶馆 低档次茶馆指的是那些简易露天茶馆、季节性茶馆、茶寮、茶棚、老年茶室、村镇旧式茶馆等,它的特点是设备简陋,往往利用自然的环境或室外的场所,很少有室内装饰,场所租金低廉,收费是几毛钱到几决钱,甚至茶客可以自带茶叶、茶杯,茶馆仅供应开水,它是行人游客解渴、休息,人们休闲聊天的传统场所。 居民、农民或者下岗职工,利用闲置门面、街巷空地、绿荫草坪或闹市一隅开设的简易茶馆、茶棚、茶摊,与各种茶艺馆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却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尤其是众多的退休工人和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它有深深的依恋,因为这些茶馆是他们相互沟通情感的快乐园。 依据建筑、装饰、环境布置、物品陈设、饮茶方式等内容所反映的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的风格来进行茶馆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有纵向的历史阶段分类,如古典式、现代式、未来式。古典式有宋代、明代、清代等;有横向的地域性分类,如四川茶馆、闽南茶艺馆、广东潮州茶艺馆、江浙清茶馆、日本和式茶馆、韩式茶室、欧式茶馆等。还有竖立穿插其间的民族类型,如藏式茶馆、傣族茶楼。环境类型,如园林式茶馆、南亚风情、热带雨林、乡土式茶馆等。也可从茶馆所聚集的人员阶层来分类,如商务茶吧、老年茶室、雀儿茶馆、茶网吧等。由茶馆功能不同来分类,如清茶馆、书茶馆、戏茶馆等。下面择要进行粗略介绍。 传统格调的茶馆 传统格调的茶馆有庭院式、传统式、古典式等。这三类茶馆皆营造传统意蕴的环境氛围,在建筑形式、内部陈设、内外环境上有一定区别。庭院式茶馆具有传统的砖木、石结构的房 屋院落、天井、露地及园林布置,特点是院落式的外观。传统式包容性较大,包括了庭院式、古典式、民居式、梵林道观式、园林建筑式等。以古典式茶馆为例,外观具有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榭、廊、斋或具有飞檐青瓦等。内部陈设具古典情调,楹联字画,浮雕屏风,古色古香,桌椅选用仿古式(明式),材料用料考究,一般为红木、花梨木或其他硬木或仿红木。一般色彩为灰褐色、褐色或褐红色,墙面木构粉墙,黑白分明。这类茶馆的门、窗结构造型也多仿古的明清建筑,内部多用木构件与花窗,墙面以砖石为主体。室内往往布置一些对联、屏风,也有中国传统的书、画陈列,茶具也多用古朴的器具。比如仿古的木制茶盘、紫砂茶壶、盖碗茶盏等。墙上悬挂几幅书画,地面为青砖或木质地板,旁置插花、盆景。在各种物件的映衬下,使人一进茶室便有一种探古思幽的感觉。 乡土式茶馆 乡土式茶馆重在渲染乡村野趣,布置简单朴素,室内家具多用木、竹、藤制成,不施漆或只施以清漆。该类茶馆取材容易、简单,投资相对较少。搭一些茅草屋顶,多一些树皮装饰, 布置一些斗笠、水车、石磨、红辣椒、泥墙、蒜头,营造具有乡村气息的环境。让久居都市的人们仿佛置身于农家、乡村、野外、水乡,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露天茶馆与季节性茶馆 一般露天茶馆都开设在公园、江湖河边、庭院的四周、街头巷口、海滨沙滩、绿荫草坪、山林水边。也有茶客因喜欢自然风景,从小型茶室的室内搬至室外品茗的,这也是茶馆业主扩 大经营场所的经常性手段。也有一些季节性的茶馆,是为了人们品茶赏桂、中秋赏月、冬日赏梅、夏日乘凉而设置的。它们的设施相对简陋,有的搭起亭子,有的拱盖草房,有的支起阳伞、帐篷。茶馆的主要设备是遮阳伞、雨棚及简单的桌椅板凳、白瓷茶杯。有的更为简单,直接将石桌、石凳或竹椅、板凳安放在林间、水旁、草地、巷口。简陋的设施,少有修饰的场地,与绿水青山、草地蓝天和谐地融为一体,浸染着山野的质朴与自然。露天茶馆并不一定要抬头见天,只要头上有树、藤叶、帐篷、遮阳伞等均可,在些我们且把室外茶馆笼统称为露天茶馆的饮茶者,有男有女,有的是相聚围城的,如下棋、打牌、搓麻将等。有的是一家老少带着水果、瓜子、花生、蜜饯前去休闲的,成年男子往往还带上平时爱看的报纸。有些是露天茶馆的老茶客,一包“三五”或“红双喜”,三五个小月饼,休闲聊天,“孵”上大半天。 在杭州梅家坞和满觉陇路边桂花树绿荫下开办的许多农家茶馆是杭州的一道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当桂花香气四溢时,人来人往,烟气轻飏,说笑声,,夹杂着偶尔的吉他声,育溢要桂花树丛中。中午来一些色香味俱佳的农家菜或是时令佳肴,山野气息、茶香还有色泽金黄、膏红肉厚的湖蟹,吸引了复一年来休闲的城里茶客。美丽的西子湖孕育了习惯于生活享受的杭州人。 ……